收藏 分销(赏)

“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359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5-2023年第24期(总第364期)美育体育篮球是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运动,在我国也具有明显的热度。基于对这种宏观背景的总体认识和把握,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对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理念深入贯彻到教育指导工作当中,同时在具体的改革工作过程中注重趣味资源、生本资源、竞技资源和习惯养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优化篮球教学指导工作,提高教学实效。一、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理念,优化一体化教学策略(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质划分教学层次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会在各个方面,尤其是体质和运动能力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

2、一体化教学工作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运动信息搜集和档案建设工作。完成这一工作后,初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在篮球运动方面的综合情况、表现来对他们进行划分,为他们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案。比如:对于缺乏运动基础或者篮球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基础项目训练;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篮球运动经验但体质比较弱的学生,则着重带领他们开展一些体质强化训练和运球、控球方面的技术性练习。具体来说,有些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篮球,那么,教师应重点教他们运球和投篮,并对学生的运球步法、投篮动作等进行修正;有些学生有打篮球的爱好,但对篮球运动缺少专业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应重点教授篮球技法等;有些学生的篮球水平较高,教师就可以围

3、绕比赛阵法等更高阶的内容展开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小规模的比赛训练。分层次教学可以让篮球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激活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让学生更容易对篮球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注重对学生综合学情信息的动态完善初中体育教师在结束了篮球学情档案的初步构建工作后,应继续保持能动的工作态度,跟进了解和实时更新学生的发展动态。在进行各个阶段的篮球指导工作时,初中体育教师同样要结合不同的训练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在获得更加翔实的学情信息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篮球运动短板,从而为后续的差异化教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1。例如,在结束篮球运球教学阶段,进入控球跑动项目的练习指导之后,教师应将耐力、身体协调性

4、和腰腹及腿部肌肉力量等作为本阶段的核心学情调查内容,借助绕场慢跑、“8”字跑、控速跑和高抬腿等来检测、推断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具备的体质和运动基础,而后结合学生在以上几项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设计、执行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案,并将相应成果记录到总档案中。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便可以得“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邵俊涛摘要:作者根据工作经验和对相关著述、研究成果的学习,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并对现阶段初中篮球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资诸位参阅、分析。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应用策略作者简介:邵俊涛(1994

5、),男,江苏省无锡市山北中学。-126-2023年第24期(总第364期)美育体育到教师的动态化、高质量的指导,进而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模式,增强一体化教学的趣味性(一)利用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初中生的思维认知偏向感性,所以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忘性大”的问题。另外,篮球是一项典型的复合型体育项目,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要领非常多,对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实践内化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立足以上客观事实,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不妨依托一些体育游戏活动来构建更具有激趣效力的指导平台,引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篮球技能参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养成

6、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篮球训练2。例如,教师宣布结束腿部肌群力量及身体反应速度的专项练习之后,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躺在地上休息,而没有继续巩固课堂上所取得的练习成果,这是一种不好的运动习惯。对此,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开展“踢毽子”游戏活动,并发动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这样一来,学生的篮球学习过程将变得更加轻松、自然,并在兴趣的加持下实现个人专项运动潜能的进一步激发、释放和有效利用,促进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步发展。(二)利用教学游戏巩固学生的体育训练成果篮球运动对学生的运动技法熟练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但大多数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

7、动作还原能力还远未达到成熟状态,在常规模式下的观察学习过程当中,往往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教师各项动作的完整复刻。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不妨利用一些以篮球技法为核心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在争取达成游戏目标以及彰显自我之心态的驱动下自主进行动作矫正和技法应用活动,借助游戏把学生的运动潜能转化为帮助他们提升篮球训练效果的内在“引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在结束“投篮”这一项目的教学和动作示范之后,教师不妨在接下来的训练当中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射猎”游戏:教师准备 5 个靶子,在每个靶子上贴一张“猎物”的肖像;在距离“猎物”4米远的位置准备 5 个篮球,让学生依次上场,先后投出 5 个篮球并力争投

8、进标有“猎物”肖像的篮筐。同时建议学生分别利用反腕、侧腕、抛投和长投等手法尝试投篮,在这种对比中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对技法的掌握程度和优化方向。如此一来,学生的篮球练习就可以在游戏的支持下得到长效续航,保证教师每一堂课的教学支点能够有效连接成一条完整的“指导链”,以巩固学生的训练成果。(三)利用教学游戏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作为一项风靡全球且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篮球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活动,它已经形成了一种体育文化,也蕴含着体育精神。为了更好地塑造初中生的体育精神,初中体育教师不妨进一步带领学生参与那些需要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游戏活动,令学生个体之间能够借助通力合作的方式进行篮球技法的切磋和优化,同时,

9、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良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3。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接力投篮”的游戏:将学生按照“三人一组”的形式划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按照抽签结果决定参赛顺序;每组学生拿一个篮球,用“交替传球”的方式一边行动一边传球、运球,在规定时间内走完规定的路线,用时最短且停顿次数最少的一组即为胜者,教师可以给优胜者颁发一定的奖励。游戏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能够提升篮球教学的总体工作高度,保证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进一步深化自身篮球运动潜能的开发、利用,以取得理想的成果。三、在教学过程中拓展生本互动形式,扩大一体化教学维度(一)积极引入生本互助教学模式初中生普

10、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工作时,应当摒弃传统的“师本位”指导理念,在更高层面上展示他们的个人能力。在开展一些比较容易或者有一定指导基础的项目教学工作时,初中体育教师不妨在结束了相应的示范工作后,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开展交互式训练,使他们在相互磨合、切磋的过程中实现体育素养的有效提高。当然,在开展训练时,初中体育教师也不要全然置身事外,而是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到相应的活动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指导和建议,并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学生的训练表现,为后续的一体化教学提供翔实的材料。例如,在完成投篮和篮板球教学后,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安排

11、各个小组做交替训练,一人练习投篮而另一人练习抢篮板。经过一定轮数后,相互交换训练内容。教师也可以选出一些表现出色的学生,让他们负责为其他小组提供指导意见并监督他们练习,并将同学们的练习进度和成果汇报给教师。-127-2023年第24期(总第364期)美育体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并在客观上增强了学生对篮球训练的自信心。(二)积极引入社团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训练相比,社团活动在初中生眼中往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社团活动通常是围绕一个共同的运动项目主题展开的,会让学生具有更强的执行力。据此,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进一步完善课堂

12、上的篮球教学,还应根据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和校内时间安排,有目的地组建一个篮球社团,对标不同的项目来带领学生开展更有深度、广度的训练,在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篮球运动兴趣4。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教学的具体情况,鼓励在这个方面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利用每一周的自由活动时间或者每天的大课间等碎片时间带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就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更为精细的教学和训练指导,并定期组织一些社团内部比赛。依托这样的模式,学生就可以得到更为精细的指导,能更好地理解篮球运动,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而教师也能够建立起不同于课堂的第二指导支点,继而让篮球教学成为契合学生体育兴

13、趣的有机载体。(三)借助竞技比赛摆正学生的团体定位初中生普遍渴望在他人面前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基于学生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教学进度组织一些篮球比赛,结合学生的学习、练习状况来确定比赛的形式、强度。利用这种模式,初中生得以在更高层面上激发自己的内在运动热情,同时在团队配合的过程中摸清适合自己的篮球位置。比如,教师可以在完成篮球教学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条件筛选出一批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将他们按照“强弱搭配”的原则分成两支旗鼓相当的队伍,并举办一场简单的篮球比赛,其他学生则以啦啦队的身份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

14、生的具体条件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整个团队焕发出饱满的青春力量。这种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生的篮球学习、练习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强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是对其他方面指导工作的有效补充。结语教育是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开展的复合型工程,初中体育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在篮球教学中树立起“教会、勤练、常赛”相结合的一体化意识,全方位把握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依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强效互动来实现课程教学的立体发展,从而为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温洪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引入定向运动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1(29):50-51.2朱文龙.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27-128.3范爱红.从心理健康角度谈初中体育训练方法的转变J.体育风尚,2021(10):48-49.4张国林.“体育应试”背景下初中生体育成绩的提升方法研究 J.体育风尚,2021(10):263-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