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爱心打动学生一时地压制学生,“罚”可能有用,但是想真正转化学生,那一定是要教师花心思的,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而且是个长期的教育过程。“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对待“后进生”,才能打到他们心灵的深处。用“父爱”和“母爱”获得他们的信任,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基础。后来,我会常常找到这位同学,与他谈心,问问他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慢慢的我惊喜地发现他变了,成绩提高了,一些坏习惯也在慢慢的改掉。 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都不太理想,
2、甚至有的还比较恶劣,他们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后进生”也有自尊心,也有被同学和老师爱护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家庭、学校老师的一视同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他们的思想反复、信心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从动摇中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教育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班主任应该像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3、。分层设计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但是每次都是面对的同一份试题,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同一份试卷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他们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要期待学困生考出你期待的成绩。因为教师的期待对于学困生来说往往还是太高了。期待太高就容易失望,越是失望,越对学困生严格要求,这样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且当你仅仅把学困生的转化盯在成绩这一点上的时候,反而很容易失败。当教师眼里没有了“人”,成绩也不会随之而来。相反,当你忘掉要提高他的成绩,而仅仅从建立他的自信,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唤醒他的兴趣开始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帮助他达成目标,当你不求考试成绩时,他反而会考出一个令你惊喜的成绩来。即使最后的成绩仍不理想也很正常,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成绩仍不理想并不代表孩子没有成长,你给孩子心中埋下了自信的种子,帮他捡拾起希望,帮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我看来,这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有了这些,好的成绩只需要时日而已,但没有这些,好的成绩便永远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