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葛陵楚簡補釋一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47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5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陵楚簡補釋一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葛陵楚簡補釋一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葛陵楚簡補釋一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之弳?武漢大學文學院?孫超傑?中華字庫工程總體組?劉棋琴内容提要?葛陵楚簡中有一字形作,舊皆隸作下从“木”,此形當與清華簡子儀中“”字繫聯,下从“禾”,是全字之表音成分。據此,爲“”字是三晉寫法或具有三晉文字風格的説法似當修正。關鍵詞?葛陵楚簡?文字寫法葛陵楚簡是發掘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重要楚文書類材料,可惜墓葬破壞情况嚴重,所出竹簡又多與車馬器、鎧甲等物混雜,造成竹簡斷裂散亂,簡序難明,整理者衹好以甲、乙、零等爲序臨時編號,爲我們的釋讀造成一定的困難。隨着楚文字材料尤其是古書類簡牘材料的不斷刊布與深入研究,學界陸續據新材料的字形或辭例解決舊材料的疑難問題,并取得豐碩成果。我們今據清華簡字形辨釋

2、出葛陵簡中一處模糊字形,并嘗試對其文字結構以及用例進行分析,不當之處尚祈方家批評指正。整理者編號爲甲三?的竹簡釋文如下:?下司城己之?人,(刏)一(豭),禱、?、本文寫作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西周銅器銘文斷代研究疏證”(?日?)資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圖版?;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合集(二)葛陵楚墓竹簡長臺關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圖版部分?頁。我們以?代替的字形原圖版作,後經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重新拍照整理,字形作。此字各家隸定雖有寬嚴之區别,不過都?爲上部从宀中部从隓(或作其省體)而下部从木,

3、、我們?爲這樣的分析并不準確。?字中部从“隓”或其省體是正確的。“隓”字見於西周金文,五祀衛鼎(西周中期)中字形作,豳公盨(西周中期偏晚)中字形作;?春秋以降,爲字形協調土旁多置於又旁之下,如同批材料甲三?用爲“隓(隨)侯”之“隓”字即作。?與其相比,省減了右下的“土”形,與汗簡中隨字作基本一致,?類似的省減情况亦見於甲三?中从角、从隓省之字。關於“隓”字之形體源流及其音義關係,李守奎、劉波兩位先生已有詳細的論述,。請讀者參看。至於?字所从的“宀”形,我們知道在戰國文字中常在整字上添飾“宀”旁,作爲無義部件。?如中字作(郭店楚簡老子甲簡?),”又作(郭店楚簡五行簡?),字作(郭店楚簡老子丙簡?

4、),又作(郭店楚簡語叢四簡?);例多不備舉。若此,則?字“宀”旁下部所从當視以整字爲宜,我們?爲此即在清華簡中出現的字。字見於清華陸子儀篇簡?,;此字較?而言除却“土”旁有無省減的區别外,還將“隓”字常从的又旁置换爲義近的攴旁,類似情况亦見於清華拾四告簡?(字形作,其用法也恰與上引豳公盨中字一致)。,“會”經趙平安先生論證,即載於古書的“隋會”(又稱“士會”)。?字趙平安先生分析爲在隓的基礎上綴加“禾”以表聲(隋在邪母歌部,禾在匣?葛陵楚簡補釋一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頁;賈連敏:新蔡葛陵簡中的祭禱文書,華夏考古?年第?期;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

5、,成都:巴蜀書社,?,?頁;宋華强: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頁;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合集(二)葛陵楚墓竹簡長臺關楚墓竹簡,?頁。按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合集(二)葛陵楚墓竹簡長臺關楚墓竹簡?頁注釋部分引宋華强先生意見隸作从“角”,當屬誤引,將宋先生對簡甲三?號的解説與此相混。金文字形參見董蓮池新金文編,北京:作家出版社,?,?頁。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頁。徐在國編:傳抄古文字編,北京:綫裝書局,?頁。李守奎、劉波:續論隓字構形與隓聲字的音義,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古文字研究第?輯,北京:中華書局

6、,?,?頁。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頁。以下所引郭店楚簡字形均出自荆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上海:中西書局,?,圖版部分?頁,字形表部分?頁。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上海:中西書局,?,圖版部分?頁,字形表部分?頁。此例承郭理遠先生提示,謹此致謝。趙平安:秦穆公放歸子儀考,李宗焜主編古文字與古代史第?輯,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後收入其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文字文獻古史 趙平安自選集,上海:中西書局,?,?頁。看校補記:關於“會

7、”二字的解釋馬楠先生有不同意見,見氏著清華簡子儀相關史事與簡文編連釋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輯,上海古籍出版社,?,?頁;又可參王輝簡帛人物名號彙考,上海:中西書局,?,?頁。母歌部),、細審葛陵簡中?形,亦可見下所从“禾”之殘筆(“禾”與“木”的主要區别在於下部傾垂之斜筆,?形字圖可大略摹補如:),可見我們將?與清華簡中字繫聯是合理的。“禾”作爲全字之表音成分,是斷不可淹没在舊隸作从“木”之中的。更爲重要的是,上引趙平安先生文據字用爲隋與常見楚系文字用法不同,并以隋會爲晉人、隋爲晉國地名以及子儀篇所記與晉國史事相關,而推斷字爲三晉文字寫法或具有三晉文字特點;此説恐尚可商榷。?所在

8、辭例爲“?人”,由於竹簡殘損文意未全而有種種説法,結合葛陵簡及其他卜筮祭禱簡相關格式,我們們爲宋華强先生説較爲合理。宋先生讀“?人”爲隋人,爲省却讀者翻檢之勞,轉録如下:?説文肉部:“隋,裂肉也。”段玉裁注云:“裂肉,謂尸所祭之餘也。”周禮春官守祧“既祭,則藏其隋與其服”,鄭玄注云:“玄謂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屬。”“隋”可爲祭名,字又作“墮”。儀禮士虞禮“祝命佐食墮祭”,鄭玄注云:“下祭曰墮,墮之言猶墮下也齊魯之間謂祭爲墮。”孫詒讓周禮正義云:“是鄭意凡以肉物祭於主。通謂之隋。”(原注:孫詒讓:周禮正義王文錦、陳玉霞點校,中華書局?年,第?册,第?頁。)“隋人”的職司可能和“腊人”類似。周禮天

9、官腊人云:“腊人掌乾肉凡祭祀,共豆脯,薦脯、膴、胖。”祭禱文書簡是里社祭禱的録,里社祭禱通常有負責殺牲分肉之宰。如史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爲宰,分肉食甚均”,索隱云:“陳平由此社宰,遂相高祖也。”“隋人”大概就是司城己所居之里或閭中社宰一類的官員,所以讓他主持祭禱。?現各批楚簡的時代以戰國晚期偏多,葛陵簡相對來講時代稍早,風格自成一脈,但總體來看仍然是較爲典型的楚文字材料。?清華簡字與葛陵簡中?字有着共同的部件,所以趙先生從文字構形上推斷其爲三晉寫法或具有三晉文字特點的説法似可修正。不過从隓从禾的構形在楚文字中仍出現較少,用字習慣也較爲單一,所以我們是站在楚文字内部時代差異的角?二二二秋冬卷、

10、?趙平安:子儀歌、隋與幾個疑難字的釋讀 兼及子儀的文本流傳,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上海:中西書局,?,?頁,後收入其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頁。宋華强:新蔡葛陵楚簡初探,?頁。郭永秉:清華簡繫年抄寫時代之估測 兼從文字形體角度看戰國楚文字區域性特徵形成的複雜過程,文史?年第?期。度抑或楚文字與它系(此處具體指晉系)文字交叉影響的角度來看待它,、還需今後更多材料的支撑。?本文初稿完成後曾承郭理遠、王凱博、高中正等先生審閲指正,又蒙匿名審稿專家惠賜修改意見。謹此一并致謝!?葛陵楚簡補釋一則、按,隨着以楚文字材料爲大宗的戰國文字材料的豐富以及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古文字形體的時代特徵,以及地域特徵有着极其複雜的關係,很多文字形體及其用字的時代因素以及各區系文字之間的相互影響仍亟待我們繼續探索。近來對此有深入考察的有郭理遠楚系文字研究第?章楚系文字内部的時代差異,第?章第?節楚系文字與他系文字相互影響的現象,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