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管理会计》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21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管理会计》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管理会计》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管理会计》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摘要:课证融通是将“1+X”证书的课程标准和内容视情况加入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去,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课证融通的推行,可以使职业院校、企业、学生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达到共赢的局面。高职 管理会计 进行课证融通势在必行,可以通过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改革评价方式这些方面的开展,进行课证融通。关键词:高职管理会计课证融通中图分类号:F233;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154-03一、课证融通的含义课证融通是将“1+X”证书的课

2、程标准和内容视情况加入到学历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去,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将“1+X”考试内容中无法加入到课程中的内容单列模块、单列课程,若校内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则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短期实训,增强学生岗位实操能力。在此过程中,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融合,不仅要考虑国家整个行业的需求、国家相关政策,还要结合本省、本市、本校的特色进行优化。二、课证融通的意义课证融通的推行,可以使职业院校、企业、学生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达到共赢的局面。高职院校通过课证融通,在培养中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操作,同时不忘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本校的教学质量。这

3、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生到了学校,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获得今后岗位的实操技能。三、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证融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一)学分银行建立不够完善目前,学分银行体系的建立仍然处于探索中,学历课程的学分与“1+X”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继续教育等的学分之间如何转换仍然缺乏相应的标准,需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部门共同参与整个学分银行的建立和学分转换标准的制定。(二)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目前,课程的开发仅仅是职业院校在承担,缺乏企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大部分学生是就职于企

4、业,所以,企业需要把自己的需求和职业院校相互交流。培训机构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因为他们的工作主体内容和学校较为相似,他们可以结合考证的需求来进行课程的开发。(三)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不够完善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的制度、考评办法等内容制定详细的方案。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而这三个层次的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考评体系。(四)传统的课程教学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前的教学只是针对某一岗位,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缺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传统的理论课程更多的是教授某个模块的知识点,学生学习后不知道如何转化为相应的职业技能,内容

5、没有及时更新岗位中的新工艺、新技术,理论课和实训课呈现分离状态,没有很好地融合。传统的实训教学大多是运用财务软件来进行实训,虽然有校企合作的单位,但是在校生一般只有在快毕业的时候才会进入企业学习,其他年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传统课程选择面少,教学形式单一,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培养不了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无法适应当今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会计专业是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财务系统的数据不再仅仅是财务人员将原始凭证输入财务软件后才产生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始凭证等原始数据都已经电子化,当今财务领域不再仅仅

6、是财务数据的处理,而是会计处理和相关业务的融合,即业财融合。今后,财会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依托财务软件进行核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内部管理。四、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一)改革教学过程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完整,但缺乏统筹性,部分课程间存在内容重叠,课程的安排应当是从基础知识的普及,到知识点的加深,再到知识点的提高,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1.对教师而言。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需要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将管理会计对应的数字化管理会计“1+X”证书的考试目标融入到课程目标中,将“1+X”考试内容对应课程的知识点,形成相互映射。管理会计 课程教学中,

7、严格以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任务模块(见图 1),即分解为预算管理岗、投融资管理岗、营运管理岗、成本管理岗,然后和“1+X”证书(初级)里面的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生产作业、资金结算这些业务流程相融合,平日教学中加强某个模块的培训和技能大赛的比拼,形成管理会计和“1+X”数字化管理会计的课证融通。教师不应将工作过程作为讲课的思路,因为有的工作过程会涉及多章节的知识点,而应通过实地调研,将工作过程涉及的知识点加以整理,归类到相应的章节中去,在讲授相应章节的时候提及如何将这个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马上进行相应岗位的实操训练,训练完及时总结,将技能内化于自身。在实训教学中,实训的素材

8、可以采用“1+X”考证中的实操部分,运用仿真的教学系统,比如管理会计实训系统、报税系统等,这样实训更有针对性,实现教学与实操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上课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模拟仿真实训室,让同学们不出校门,便可以体验到实际工作场景。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企业培训员工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加以改进,综合选用考试最新教材,作为自己上课的素材。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应是逐级螺旋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平面化的,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加入岗位所需的新知识,可以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再给同学们讲授工作的整个流程,这样逻辑更加清晰,让同

9、学们掌握得更好。高职管理会计课证融通的路径研究叶婷荫创新创业154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高职课程改革与社会发展、岗位需求相适应,让同学们获得一技之长,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进行“课证融通”是必由之路。考证的内容与课程内容对接,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不仅获得基本的专业知识,也能更快地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的考试内容不应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社会的反馈进行总结,并更新考试内容。打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企业之间的反馈渠道,这样可以使企业、职业院校达到双赢的局面。2.对学生而言。在学生们入校的第一学期就把职业技能证书(X 证书)的考试标准印发给他们,让他们从入校就重视起来。

10、入学后,参加不同年级开设的不同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职业技能。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后,成绩合格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将专业核心课学通后可以较容易地考取相应的“1+X”证书,选修课学完后将可以选择考取跨专业的“1+X”证书,成为复合型人才。将教授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课作为教育的基础,作为圆的中心,专业技能作为圆心外的圆心环,不断向外拓展。让圆心作为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依据,外面的圆环作为学生取得执业证书的依据。(二)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教、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模式,注重积极教学法的运用。高职教师要学会不断创新,增强实操能力,在教学中形成“以学

11、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一个引导者,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相互替代法。课证融通时,可以将“1+X”证书考试内容加入到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中。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授课时根据课程内容加入一部分相关“1+X”考试内容。对于实践类课程,将大部分“1+X”证书考试内容加入教学中,在“1+X”证书考证前,给学生增加一些相关的专题培训,对实训课中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进行完善和补充。2.与专业群的建设相互配合的方法。在整个专业群中,各个专业的初级证书和中级证书一般只是针对该专业的同学设立考试

12、,把各个专业的 X 高级证书供该专业群的全体学生选修,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将“1+X”证书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相关初级的“1+X”证书。对于“1+X”证书中级,教师可以在讲授基本知识后,分专题讲授中级在初级的基础上所增加的知识。对于“1+X”高级证书,教师可以开设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该专业群内的全体同学选修,鼓励学生们选修跨专业的“1+X”证书,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3.向下递进培养法。当今,知识变化日新月异,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改变教学和教法。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培养班级里面 23 名同学作为自己的小助手,这几名小助手再分别

13、培养 23 名同学,再以此类推向下培养,每个同学在和其他同学传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组,每个小组人员的配备参照企业财务部门的分组方式,让学生分岗位实操模拟教学。(三)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对实训的方式、实训的素材、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严格的把关和修订,让学校的教学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提倡成为“双师型”教师,更重要的是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岗位操作技能。可以设置专门的学校和专业培养职业院校教师,避免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成为高职

14、院校教师。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可以降低学历门槛,让他们成为职业院校专门的实训教师。此外,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可以定期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合作企业教师可以到职业院校进行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完善。(五)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学分银行”的理念认为:将职业教育所有课程进行整合,每门课程都有对应的学分,取得某些规定的学分便可以获得学历证书,获得某些学分可以获得职业等级证书。这就需要把学历证书教育课程标准、职业等级证书课程标准、社会培训课程标准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认证,建立一个统一的学分管理信息系统。学分银行可以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委员会来建立,共同制定整体框架和各专业的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利用当今信息

15、化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快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建立。学分银行建立之后,可以搭建课证融通的桥梁,可以有利于课程学习的学分和“1+X”证书学分的相互转换、有利于企业锻炼、继续教育学习的学分与“1+X”证书学分的转换。学分如何转换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要考虑知识点的相近性、专业技能是否可以迭代,最终使学历证书、“1+X”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之间能相互对接。使“1+X”证书能够有效推行的一个方法就是将一些课程学分和学分银行对接。“1+X”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相互配合,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分银行里面,将“1+X”证书的学分融入课程总学分中,获得学历证书所要求的课程学分为必修学分,“1+X”证书的学分为选修

16、学分,每个同学至少选择一个证书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学分银行的建设尤为重要。学分银行的建设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一些中专、高中毕业就工作的人可以通过考取本专业“1+X”证书获取相应的证书和学分,不断积累,和学历证书中相关课程进行互认,逐渐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分银行的建设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提高就业质量。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拥有多个该岗位的技能证书,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提高薪酬水平和就业的稳定性,有利于今后职业的发展。(六)推进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需要国家教育主管(下转第 158 页)荫创新创业图 1管理会计和“1+X”数字化管理会计的课证融通155要要

17、经济师 2023 年第 08 期(上接第 155 页)部门,联合社会相关部门着手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其实就是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工作后人员后续教育等教育类型的相互融合,并对不同的“1+X”证书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国家对“1+X”证书制定统一的标准后,应以行业龙头企业的员工评价标准和对岗位需求的变化为修订的依据,不断更新标准,适应市场需求。如果有新行业、新工艺出现,国家应把这些新的知识点融入到国家资历框架中。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将打破只看学历的局面,将综合考虑学历、学分银行累积分数的高低、实践操作能力等来评判。1.努力提高“1+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职业院校里可以成立由院长、招就处、教研室主任

18、、学习委员等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哪些“1+X”证书可以作为本校学生考试的证书进行准入论证,通过综合考评确定本校参与考试的“1+X”证书的名录。“1+X”证书的考评可以交给第三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今后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所考证书。倡导“1+X”证书考试注重过程的评价、技能的实操,减少理论知识的考核。2.降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门槛。倡导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门槛降低,比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等资格证书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可以用学生的企业工作实习经历证明来替代。这样,就可以使更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考取更多的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3.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1+X”证书今后要依托信息化系统进

19、行,让学生从报名到最后的证书取得的每个步骤都在系统中有迹可循,便于与学分银行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对接,最终实现国家整体资历框架的建设。(七)改革评价方式将“1+X”考试和课程考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可以将本门课程对应“1+X”证书考试的成绩在该门课程最终成绩中占比 60%70%。将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考试由原来的书面考试,改为相应的实际岗位操作的考查。还可以将课程考试的通过作为“1+X”考试的入场券,“1+X”考试通过后,可以在学分银行中积累相应的分数,又可以抵免一些学历证书中要求的课程的分数。比如管理会计这门课程,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实操的过程进行共同评价,让学生的培养符合企业的

20、需求。五、结语“1+X”证书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跨越式合作,有利于各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化。课证融通是“1+X”证书不断发展的目标。“1+X”证书的初、中、高级不应简单地对应不同的学历层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课证融通的总体思路是:将人才培养方案和“1+X”考试内容相融合,对于考试内容无法融入课程的,单列学习模块,使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学习了考证的内容。课证融通时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方案、行业需求、课程内容、学习环境这些方面的融合,遵循市场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2 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新时代云南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

21、编号:2022J1514)。参考文献:1 毛少华.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20(01):55-61.2 戴勇.“1+X”课证融通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原则与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20(02):1-5.3 崔志钰,陈鹏,倪娟.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误区解析与实践策略J.职教论坛,2020(12):29-37.4 丁天明.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课证融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6):42-47.5 刘吕亮,王德云,刘芳.对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0(19):61-65.6

22、 刘江华,刘波,李颖芬.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1(20):23-24.7 胡海.论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石课证融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85-186.8 李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背景下数字化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5):192-194.9 王俊.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宁波电大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101-104.(作者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21)作者简介:叶婷(1989),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

23、院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管理会计。(责编:若佳)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职业本科院校的图书馆也应当打破校园的局限性,能够彻底转变目前与地方公共图书资源之间相互割裂的格局,与当地的信息部门以及各类型社会公共图书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起协作发展的关系,通过建立线上共享资源平台等方式,为推动当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10。结语综上所述,职业本科院校图书馆开放其社会服务的价值与功能已经成为了不可扭转的发展形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应当通过树立社会开放的服务新意识、精准定位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和形式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更好地发挥职业本科院校图书馆在服务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

24、要价值。参考文献:1 黄志军.服务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效能的提升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7):41-43.2 宋宜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架构及 实 现 路 径 研 究 J.科 技 风,2022(08):141-143.3 郁丹彦.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271-272.4 张凤云,郝明,何茂霞.“一带一路”需求 驱 动 下 高 校 图 书 馆 服 务 社 会 策 略 研究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服务“龙江丝路带”建设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2):114-116.5 路青,孙亮,刘烨,

25、江艳梅.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定位探索与实践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力精准扶贫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11(01):139-141.6 蔡兰荣.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遇到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9,19(05):109-113.7 周疏影.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障碍分析与解决对策J.才智,2018(23):1.8 牛国强.社会信用体系视野下高校图书馆信用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05):1-6.9 党文佳.数字环境下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可能性及障碍J.科技视界,2018(20):183-184.10 党文佳.网络环境下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思路 J.科技视界,2018(19):66-67.(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0)(责编:若佳)荫创新创业158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