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启东市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导学案
第 一章(课)第 4 节 有理数的乘除法 (1)
二备 : 龚 蕾( 百杏中学)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会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交互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
重点
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学习
难点
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算
教具
学具
(2)2×5=;
(一2)×3=;
2×(-3)=;
(一2)×1= ;
(一2)×0= ;
(一2)×(一1)= ;
(一2)×(一2)= ;
小黑板、实物投影、PPT等。
本节课预习作业题
1阅读课本28-29页并回答
1、正数乘正数积为 ;
2、负数乘正数积为 ;
3、正数乘负数积为 ;
4、负数乘负数积为 ;
(说明:本节课预习作业题应在前一节导学案中体现出来)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预习
交流
1。计算:
(1)2+2+2+2+2=
(2)(一2)十(一2)十(一-2)=
(3)(-3)十(-3)=
2回答预习题中的基本概念部分内容
3.讲评预习题中的基本练习
4.猜想下列各式的值:(一2)×2, (一2)×3,(一2)×4,(一2)×5。
1、教师课前检查了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
2、教师布置学生自学,明确内容和要求,进行方法指导。
3、生生互动,质疑答疑。通过再次预习和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掌握所布置三个的要求和目标。
展示
探究
1、(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
(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 为
(3)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由上可知:
(1) 2×3 = ;
(2)(-2)×3 = ;
(3)(+2)×(-3)=
(4)(-2)×(-3)= ;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
2. [例1] 计算:(1)(一3)×9;
(2)(-)×(-2) (3)(-2)×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千米气温变化量为一6℃,攀登3千米后,气温有何变化?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
(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正 数,
(2)正数乘以负数积为负 数,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负 数,
(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正 数。
5、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 ,再确定积 ;
6、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乘 ;
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
乘积为1的两数称为 。
乘积为-1的两数称为 。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检测
反馈
1)、计算
1)6×(—9)= .
2)(—4)×6= .
3)(—6)×(—1)=
4)(—6)×0= .
5)
6) .
7)(—1)×(—2)×3 =
8)(—4)×(—0.5)×(—3)=
(2)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1,5,—5, ,
1
课堂评价小结
1、 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
2、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课后
作业
:教科书练习第39页第1、2、3题。
课本习题1.4 的第1、2、3、10、11题。
预习
作业
书第31至32页
教后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