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01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美育时代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新文科教育理念对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相结合的内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艺术教育各环节的迫切需要,以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对艺术教育的新要求,成为艺术教育外部环境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其内部环境构成仍是传统艺术教育中长期形成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多层面之间的矛盾关系与现状。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务必关切新文科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以美育实践为目标性路径,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课程体

2、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关 键 词 新美育时代;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学环境;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一种与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高尚趣味和审美价值观等密切联系的以德育人、以美化人的人格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美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了美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所担当的重要作用。年 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大政方针;年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

3、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年 月,教育部印发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年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国家一系列宏观纲领性文件对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划,成为指导学校美育工作的基本原则。这充分说明,我国美育教育开始进入了新时代。新美育时代,为我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但新时期的艺术教育也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根

4、本性变化。就新美育时代的艺术学科来说,美育对于艺术学科专业的意义以及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技能教育、艺术理论教育等都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因此,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美育实践是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使命。一、新美育时代高校艺术教育所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进入新美育时代,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重要变化:一是如何以国家新文科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艺术教育融合发展;二是如何将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结合起来;三是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艺术教育各环节;四是艺术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所创造的新的技术条件。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亟须艺术教育教学在理念、观念、内容、

5、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战略目标的需要。(一)新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文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提出的“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之“四新”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创建一个新学科,而是要适应新时代变革大势、立足并服务现实需要的一种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新文科教育旨在“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优秀的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显然,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是新文科教育的使命所在,这就迫切要求新文科教育回到对于人本身的追求,而美育实践正是人格教育和培养的重要路径

6、之一,因此,高校美育应该渗透到不同学科,特别是要渗透到新文科的专业教育中,关切知识教育向人的本性、文化性和审美性发展,注重学生审美心性之提升和健康人格之养成。与新文科教育发展理念相呼应,艺术学科也必须改革发展以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美育的价值也必然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获得提升和突破。检验美育的场域是精神领域,而艺术审美则是自我身心修养的精神需要和重要途径,凸显出艺术学科与其他文科的根本不同和独特价值,因而,美育与艺术学科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当然,其他文科也需要关切和增强对人的重视,以德育人、以美化人,那么艺术审美也就必然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文科建设中,艺术学科就必然和美育实践有着更广阔

7、的联系,必然与其他文科进一步融合。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内容,在艺术学科加强自身审美理论、审美知识和审美意识教育,教授学生艺术技能技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认知,这是艺术技能教育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所在;与艺术技能教育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精神教育相比,公共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课程中的美育实践也同为重要。所以,按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在艺术技能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和艺术理论教育中强化艺术审美观念,提升艺术审美对于人文艺术修养的重要作用。(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高校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高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不

8、仅是新文科教育的根本使命,而且也是高校教育成效的根本体现,还是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体现。高校各门课程都肩负着育人育德的根本职责,艺术学科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要求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和梳理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

9、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将教书育人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可见,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来讲,艺术学科各门类中的艺术课程均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政教育价值,实施审美教育较其他学科有着更多优势,所以我们“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从艺

10、术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关系来讲,二者分别侧重于“育美”和“育德”两个方面,“前者于感性层面,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基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感染人的精神情感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实现从艺术的滋养中获得人格及道德层面的升华。后者则于理性层面提升人的良知,通过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以促进人类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是新美育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将其融入高校艺术教育,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适应时代之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需,而且也是

11、艺术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弘扬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文件。中共中央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实际上,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艺术等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高校艺术学科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策划、论文写作、专业展演、学科竞赛、艺术实践、专业创作等热门选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既是新时代美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基本目标和根本路径,也是以文化人、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因而在艺术教育中,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知识生产的日益社会化、智能化,正在推动高校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互联网时代的许多课程教学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传播和网络接受,国内和国际新冠疫情期间慕课的爆发式发展,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特

13、别是新时期的大学生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学科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也必然会受到互联网的牵制和影响,像课程内容设置、参考资料获取、线上线下教学、知识传播和接受等,都很难离开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教育中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灵活性、快捷性优势,灵活选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维度,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和交互性体验。同样,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动态化、实时化、可视化等特点,使得知识的复杂性、相对性、建构性等特征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趋向多样性、择优性和创造性。并且,人工智能时代的审美

14、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认知对象,“人工智能对艺术审美体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如何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推进美育实践和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时代课题。二、新美育时代高校艺术教育所受内部环境影响因素 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不只针对专业创业人员和培养专业画家,更多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因而,当下艺术学科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综合文化和艺术审美进入学科教育视野,技巧之外的文化素养提升的迫切性要求进一步加强。从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所受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来看,传统课堂教学长期形成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层面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迫切要求改

15、革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以适应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新变化。(一)教师层面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人数不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 ,其中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艺术教师总数的 。”但从国内大多数高校艺术教育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理论类专业师资短缺是常态,因为学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大多倾向于引进技能型专业教师。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理论课师资不足时,则由技能型教师兼任。艺术理论专业教师通常理论视野比较开阔,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他们长于艺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和体系性建构,但由于授课对象分属不同的专业方向,需要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因其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得心

16、应手、有的放矢;艺术理论专业教师又要面对科研压力和职称晋升,很难有精力应对本院系及全校的理论课程或艺术公共课教学。专业技能型教师虽长于感性艺术实践和技能分析,但讲起理论课来往往因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而囫囵吞枣,所以师生双方都不会满意这样的教学效果。(二)学生层面新一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技术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小开始就不断接触到移动网络和智能设备,因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然而,由于高考机制和多年来的艺术扩招等复杂原因,专业艺术教育中的大多数学生往往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选择艺术专业,而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才报考艺术专业。通过高中阶段艺术培训班中的短期技法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他们

17、的文化第 期吴衍发: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课基础普遍薄弱。由于兴趣和认知不足,这类学生相对重视专业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专业理论学习,甚至在心理和行为上拒斥艺术理论课程,表现为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和被动应对考试,因而长期以来导致艺术专业毕业的绝大多数学生,专业技能较强而理论知识欠缺,理论素养不高,理论研究能力不强,创作缺少应有的理论高度和认知深度,因而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乃至社会价值不高。(三)教材层面目前艺术专业较普遍使用的概论类、史论类教材,如艺术概论教材,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种类,到艺术创作、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等,可谓体系庞大、内容繁多,宽泛的铺陈式结构和抽象的理论性阐述,难

18、以唤起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对理性思维尚待训练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讲,这些教材还是有相当难度和挑战性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陈旧,诸多案例材料多年没有更新,特色不强,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示范性不够,滞后于发展迅速的艺术教育,也无法全面解释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和适应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没能将 世纪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层面从教学手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传统、刻板而僵化,未能有效使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技术,但只是将上课内容从教材上或者黑板上,搬到多媒体课件上而已,这无异于照本宣科。从教学方法来看,部分

19、教师仍坚持传统的讲授法,填鸭式地满堂灌,不能将知识灌输和启发两者结合起来。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五)课程教学评价层面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研发现,目前多数学校的公共艺术和艺术理论课程采取大班教学,课时量有限,师生互动的机会较少;学生平时基本上没有课程作业,往往采用期末考试这样一种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缺乏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包括课程作业、理论实践等在内的综合评价。因此,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着重过程评价的现代教学评价体系尚待建立。三、新美育时代高校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

20、策略性思考新美育时代,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些新现象、新变化、新问题,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以美育实践和素质养成为目标性路径,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艺术审美观念,以美育人、化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一)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扩大教师队伍数量贯彻落实国家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文件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校美育和艺术教育体系建

21、设,合理增加美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编制数量,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向美育和艺术教育师资倾斜,使美育和艺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短缺的状况逐步得到根本改善。注重教师师德养成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体现,所以要把立德树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对标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照镜子”“开方子”“树榜样”等方式,在传统讲授、讲座、报告、交流、研讨等师德教育形式基础上,开展体验学习、游学参观、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师德培训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树立高尚的理想道德信念和正确的专业伦理规范,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注重对教师的

22、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之师德养成。建构系统理论知识艺术专业教师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美育和艺术学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还需要按照新文科教育超越分科体制而朝向综合性的文科建设发展趋向的要求,重新审视和重构自己的专业基础,注重跨学科的人文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养成,以及具备宽广的传统文化、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基础。掌握现代教学技能艺术专业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与课堂设计能力外,还要学会适应并运用信息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等技术变革所产生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熟练掌太

23、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握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信息资源获取、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学会适应并习惯于由传统教师的知识传授角色向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传授角色转变,借助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构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线下课程、实践学习等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立体多元的混合教学模式。(二)引入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优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 新文科建设宣言 夯实课程体系的要求,“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艺术教育教学需要以高校通用教材为根本

24、,以校本教材为补充,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美育资源,弘扬地方人文精神,强化价值引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是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情感样式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淀,蕴含着厚重灿烂、丰富多样的人文精神,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学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精神富矿。所以,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要把重心和焦点放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放在当代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上,深入挖掘阐发其文化基因、精神特质、本质特征、当代价值和传承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其基本样貌和传承实践场域的基本图景。因此,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

25、汲取力量,将其融入高校艺术学科和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是新时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的需要。引入地方非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是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就笔者所在的安徽本土文化情境而言,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安徽的徽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形态丰富多彩,有着多重研究和利用价值,因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孕育了该地区丰富、优质而独特的非遗文化资源。安徽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项,省级非遗 项,是一个有待充分挖掘的资源宝库。为促进安徽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增加艺术教育课程

26、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感,适时将地方非遗文化资源融入教材和课堂教学,并将非遗美育实践贯穿于艺术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竞赛等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能力。引入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具有地方性、民间性、传承性、历史性、独特性,以其朴实本真的特点而呈现出区域性的独特魅力。以 中国工艺美术史 和 民间工艺美术 课程为例,笔者在讲授这两门课程时,在教学课件、作品赏析、教学视频、技艺展示、学生作业展示等环节,就曾大量使用安徽地方工艺美术资源,并与安徽周边工艺美术进行比较,以发现其渊源关系、历史沿革和相互影响。安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丰富,数量多、比重大、种类全,

27、地域特色强,应用价值广。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中国工艺美术全集 编撰启动以来,笔者参与了 安徽工艺美术全集 的田野调查和编写工作。安徽卷编写组对安徽全省 个工艺美术品种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并对其中截至 年底的 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进行了研究撰稿,完成书稿 万字,图片 帧。大量第一手传统工艺美术图文资料优化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为工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引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笔者所在的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分布广泛。安徽红色文化是发生在安徽境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活动孕育

28、和凝结而成,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开展既贴近学生实际又易于被其接受的艺术俱乐部、工作坊等多种艺术实践形式,融隐性教育于显性教育之中,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以及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内在统一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感染。(三)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构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交互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新一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已经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平台,集合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移动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线下与

29、线上相结合的交互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超星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第 期吴衍发: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移动环境下的多功能现代课堂教学工具和教学管理平台,能很好地支持课堂翻转教学,实现交互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学习任务和活动需要,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参考书、教学材料、教学 课件、视频、音频、图像、图片、文字、课程作业、测试试卷等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完成作业;还可设置课堂提问互动环节,学生通过移动端参与,教师当场点评。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

30、用和自主学习的优势,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了解和评价。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观构建知识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外,还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灵活设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叫小课题式教学方法。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从具体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中分解、提炼出若干个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小课题,然后根据小课题的主题而进行情境设计,

31、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等,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情境开展自主性研究,撰写小论文,然后进行研究成果汇报展示和交流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情景体验式教学方法。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教室之内,有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适时地将课堂拓展至教室或校园之外,开展情景体验式教学,以增进学生对艺术的直观体验和对艺术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场所现场观摩,近距离体验古代设计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的基本样貌;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时,可组织学生到代表性古建筑物

32、处进行考察,体验古建筑的风格特征。()社会调研式教学方法。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熟悉社会调研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范式,包括调研背景与对象、调研目的与意义、调研提纲与方案、调研过程与主要问题、调研报告的书写、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统计表格的制定等,然后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艺术现象、艺术问题、艺术事件或艺术活动等开展调研,并按要求写出调研报告,记录和描述调查的对象、内容、方式、过程以及结论。如在“艺术接受”“艺术传播”“艺术批评”“艺术市场”等内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适当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专题调查,增进对此类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的真切感受和深入了解。(四)强化过程性评价,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内

33、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越来越要求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依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参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并开展以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为基本特征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交互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日益趋向于多样化。所以,为与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过程性学习相适应,亟须改革传统评价模式,建立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同时,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优长,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四、结论质而言之,新美育时代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所受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来看,国家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的新文科教

34、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战略目标,以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都亟须艺术教育教学在理念、观念、内容、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国家教育战略目标的需要。从所受内部环境影响因素来看,传统艺术教育长期形成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多层面之间不同程度存在的矛盾关系与现状,迫切要求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所以,综合艺术教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在进行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性思考时,务必重视新文科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以美育实践为目标性路径,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的师资队

35、伍建设、优化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艺术审美观念,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参考文献:吴岩 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 中国高等教育,():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习近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民日报,()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华人民共和

36、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冷维娟“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艺术理论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杜鹃,杜晓茹,管顺丰 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审美体验的影响特征与管理策略研究 艺术百家,():深化公共艺术课程改革,推进高等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 ():吴衍发 财经高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姚亚平 人民日报“弘观”新语:传承红色基因,滋养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责任编辑张进峰】牗 牞 牞 牞 牘 牶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牞 牶 牷 牷 牷 牷 第 期吴衍发:高校艺术教育在新美育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