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95999 上传时间:2024-1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工作及扶贫开发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部署2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今天,振有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在宏观调控中

2、得到加强、农村在城乡统筹中得到发展、农民在增收减负中得到实惠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五”农业农村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通过减轻农民负担、落实惠农政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劳务经济、改革体制机制等多条途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十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2*5元提高到20*年的2810元,增

3、加745元,年均增长6.5,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年的830元提高到20*年的1421元,增加591元,年均增长11.3,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工资性纯收入已成为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渠道;20*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二)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64万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蔬菜总产67万吨,比*年增加22万吨,年均增长8.2%;生猪出栏90万头,比*年增加12.6万头,年均增长3%;肉类总产7.9万吨,比*年增长1.34万吨,年均增长5.

4、3%;水产品产量9.9万吨,比*年增加1.65万吨,年均增长4%。在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的同时,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年,全市农产品优质率达到76%以上,比*年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全市油菜品种全部实现了“双低化”,水稻优质率达85%以上,优质三元猪比例达到55%以上,水产品优质率达到62%以上;“一菜两用”、“稻鸭共育”等高效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特色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年,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比*年增加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网络农户10.8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35%,比*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市农业产业化率已由*年的1

5、6.1%提到20*年的26.6%,年均增长2.1%;在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下,全市农产品商品率达到45.6%,比*年提高5.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市确立了优质蔬菜、优质水产品、优质三元猪和林业等四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及吴茱萸、优质苎麻、油茶、黑芝麻、绢丝丽蚌、优质家禽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市区域特色主导产业超过35个,种植业基地和水产片带分别扩大到45万亩和30万亩,吴茱萸基地达到5万亩,畜禽养殖小区达到60个。“中国劲酒”、“珍珠果米酒”、“灵溪”系列风味食品、黄金湖风干鱼制品、优质三元猪、苎麻、吴茱萸、藜蒿等名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四)农业标准化扎实推广,农产品质量不断提

6、高。“十五”期间,我市成立了农产品和畜禽产品两个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走在全省其他市州前列。全市主要农产品基地和12个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20个农药残留检测站(点),蔬菜农药残留逐年下降。20*年,全市蔬菜合格率达到94%。畜禽产品检测中心应用的免疫预防和抗体监测控制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技术全面推广,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绿色食品开发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20*年,全市无公害食品总数达到9个,绿色食品总数达到24个。 (五)惠农政策深入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免征农业税等“三补一免”政策全面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特

7、别是全部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为建立新的城乡统一税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年,全市仅落实政策一项农民新增收入4558.32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受益34.08元。农民负担大幅减轻,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农民负担由改革前的人均70多元减少到现在的2元左右,减幅为97%。 (六)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行政效率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贯彻落实鄂发20*17号、鄂办发20*51号、鄂发20*13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全市31个乡镇完成了改革,乡镇领导班子实行交叉住职,乡镇机构精简为党政办

8、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三办”,事业单位除延伸派出机构外,全部整体转制,实现“以钱养事”。通过改革,行政领导班子减幅为49%,事业编制减幅为68%。乡镇机构臃肿和职能缺位的状况正在改变,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农村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共投入11.76亿元资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市新、改建长江干堤58.27公里、防洪闸25座,整治病险水库80多座,解决了农村12.1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加强土地整理,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五年共筹集教育经费1800万元,为9.5万名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

9、除杂费,为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筹集资金1.5亿元,实施了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共计投入资金3537万元,参保农民达到101万人。 (八)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五年来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1.58亿元,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改善设施、对口帮扶等项措施,取得了新的成效。目前,整村推进战略正在顺利实施,全市78个贫困村共落实发展项目108个,其中20*年首批12个村的33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完工,带动了村级经济发展;产业扶贫扎实推进,

10、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的种养业项目正在积极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市贫困地区建成当家地1.4万亩,硬化通村公路1*1公里,修建水井、水池等用水设施6600多处,广播电视入农户率达到了97.25%;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01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共办扶贫点128个,上“短平快”帮扶项目1302个,筹措社会资金2693万元,为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全市贫困人口由*年底的26万人下降到18万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近年来,由于取

11、消农业特产税、免除农业税及其附加、实行粮食直补、优良品种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直接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往后看,有些政策的拉动作用将继续延伸,但再期望从政策上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20*年,虽然我市农民人平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84元,增长7.01%,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已由去年的264元扩大到今年的289元。客观地说,我市农民收入依然偏低,农民增收亮点不多、渠道不宽,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目前,全市共有28千瓦以上的泵站1029处,其中使用年限超过20年以上的占80%。从近几年来看,我市农田水利对农

12、业生产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51.14万亩,只占常用耕地面积的44.5%。旱涝保收面积为40.16万亩,机电排灌面积为42.07万亩,比*年减少7%和9%。三是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建设标准不高,一些偏远山区、库区的自然村组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通信难、收看(听)广播电视难等问题。插花贫困地区发展缓慢,与富裕乡镇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四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近年来,尽管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农村上学难、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我市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

13、的全面进步。五是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尽管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但化肥、农药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不断上涨,近两年,肥料价格平均涨幅在20%-30%之间,农药价格平均上涨8%,种子价格平均上涨20%。农资价格的上涨基本抵消了扶农政策和减负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当前,我们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科学规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把全市上下的认识和行动统

14、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精心谋划,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省委、省政府细化为“生产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就业渠道拓宽,收入持续增长;公共服务扩大,基础设施改善;新风正气树立,乡村社会和谐;村务公开透明,民主法制加强”5条、60个字的具体要求,内容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

15、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尤其要慎重初战,开好头、起好步,以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为主要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城乡统筹、工农互促的最佳切入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支持和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

16、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创新结构调整的方式方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深度挖掘调整潜力,让更多农户从调整中受益。围绕四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六大特色基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规模连片基地。各地要根据不同的农业资源情况和现有生产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制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规划,通过整合资源,调整板块布局,提高基地规模效益,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各县(市)区要采取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的方法,对规模基地建设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20*年,全市

17、重点要抓好新增万亩蔬菜、万亩吴茱萸、万亩苎麻、万头牲猪、百万只家禽和千万斤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二是要突破性发展畜禽养殖业。各地要在注重抓好品种改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在用地、税收、信贷等各方面,全力服务雨润集团3000万只家禽加工项目,抓好家禽养殖小区发展规划,力争在35年内基本满足其加工需求。三是要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发展本地农产品加工业,综合运用信贷、税收、财政扶持等政策,发展壮大各类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省、市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扶持几家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

18、家,同时增加一批市级龙头企业。23家龙头企业在本行业跨进全国前列。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要主动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支持,解决龙头企业信贷资金制约问题。四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今年全市乡镇农网建设达到50%。以全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乡镇超市、村组便民店和农资连锁店,开展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蔬菜、畜牧、水产、林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分别成立市级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对整车运输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

19、畜禽、新鲜的肉、奶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降低一个收费档次收取通行费。 (二)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设施建设滞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一是要切实做好农业抗灾工作。要重点抓好长江干堤加固及水利血防、水库整治加固等八项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在进一步提高江河湖库整体防洪能力的同时,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5万亩,改造渍害低产田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大冶秀山小流域、阳新三溪河流域、黄荆山小流域综合治理。二是要加强生态

20、公益林工程建设。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保证生态公益林能按照标准经营,建立完备的生态保障体系。20*年,新增退耕还林工程2万亩;外资造林工程4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1万亩。三是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分别选定一个乡镇、一个村,按照“以农民为主体、量力而行、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抓紧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试点,防止和杜绝无序建设和乱占土地。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准填湖(塘)、毁林,不得破坏田园风光。要加强宅基地的规划与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20*年,全市村庄规划要开始启动。要落实好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

21、工程,建设5个重点镇和40个示范村。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批城乡一体、布局合理、适度聚居、设施配套、服务便利、环境整洁、文明富裕、保障有力的新农村。四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20*年,投资3880万元修建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194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阳新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沼气池3500口。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解决20户以上自然村的有线电视问题。 (三)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

22、术进步。农业发展根本靠科技。目前,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还不高,必须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一是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切实抓好水稻机械化插秧试点工作。二是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继续按照“双向选择、一村一派”的原则,向农业科技示范户、水产养殖户、花卉苗木和农业产业基地及领导扶贫点下派科技特派员,今年要在去年30名特派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下派力度。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提高特派员扶农、帮农、富农的本领和水平。三是要加快发展循环农

23、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万亩。 (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推进农业标准化。一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整合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肉食品检测、农药检测、土肥检测职能,用23年建成市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改变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相互推诿的现状,做到检测、监管、执法一体化,初步建成监管有力、反应快捷、执法严明的农产品安全

24、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现有检测站(点)的作用,加强蔬菜基地和市场蔬菜的抽样检测,新开展蔬菜重金属含量检测,推行“市场准入制”。多渠道定期向社会公布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情况通报,增强全民监管意识。20*年,全市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运用现代工业标准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检测和认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应用,大力筛选和示范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安全用药技术。加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力度,全年禽流感和猪、牛、羊口蹄疫病防疫密度均要达到100%;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

25、作,实现病虫害预报可视化,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新发展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全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比上年增加5万吨。 (五)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这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一是要继续抓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今年要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要合理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活动,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的,要强化服务功能,经

26、费主要由财政保障;经营性的,要强化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必须在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上有新的突破,通过改革做到既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二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发放大额贷款的有效方式。引导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尽可能将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增强农村资金实力。三是要抓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和村级化债工作。当前,农村乱收费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尤其是教育乱收费、建房乱收费等问题比较严重,农民群众意见很大。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减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进

27、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加强治理涉农乱收费,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对乡村债务要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坚决制止发生新债,逐步化解老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运用“一卡通”等方式,确保各项直补资金真正发到农民手上。四要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土地二轮延包为依据,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要组织土地延包工作“回头看”,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确保全面完成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产业经营等方式引导农民进入

28、市场,可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 (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是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老区建设、扶贫搬迁等工作。一是大力抓好整村推进工作。今年要在XX县区再确定28个村开展“整推”工作,并把XX县区5个插花贫困村、5个老区村也纳入“整推”范围。这样,从20*年起,全市每年“整推”38个村,加上此前三批“整推”的68个村,确保在2010年前,使全市所有的重点贫困村、老区村都得到有效扶持。二是大力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雨露计划”。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不仅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

29、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是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实践也证明,“打工经济”是贫困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撑。我市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110万人,本地企业就业27万人,外出打工约20万人,按现有耕地测算,实际需要劳力25万人,还有约3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0*年,全市要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要按照上级提出的“五有”要求,将现有的两个市级培训基地建成示范基地,并争取把市第一技校申报为省级基地。同时要在打工人员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就业信息网点,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搞好跟踪服务,提高就业稳固率。搞好校(基地)厂挂钩,主要瞄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由培训学校(基地)与厂方签订

30、用工合同,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转移,保证培训一人,转移一人,一出校门就进厂门。三是大力抓好扶贫搬迁工程。从摸底情况看,XX县区还有1325户、5300人由于生存环境较差而需要搬迁,近三年内我市搬迁任务仍十分艰巨。20*年我市扶贫搬迁任务预计为500户*人。这项工作要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到“四个结合”、“四个早”。即,将移民搬迁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血吸虫病防治相结合,与贫困村因灾倒房户重建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早确定搬迁对象,早选定新村地址,早动工建设新居,早搬进新村生活。四是大力抓好产业化扶贫。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根本出路。像XX县区,多年

31、来坚持不懈地组织群众靠山的山里谋生,靠水的水里求财,靠路的路边致富,靠园的园里兴业,因地制宜开辟增收门路,带动千家万户形成了规模开发、连片发展的好势头。这次在全省扶贫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对XX县区网湖渔海水产公司、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积极给予贷款扶持,争取20*年在扶贫贷款总量上实现较大突破。同时要努力搞好各项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村走地头,深入到扶贫开发第一线推广良种良法,面对面解决技术难题,提供群众急需的优质种苗,千方百计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创造条件。五是要大力抓好社会扶贫。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执

32、行对口帮扶贫困村制度。20*年市直机关部门要对现有的14个定点村继续帮扶一年,仍实行“四位一体”式帮扶,即一至两名市领导挂帅、一至两个部门牵头、一批单位参与、一支工作队驻村,努力办几件让群众满意的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已成为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必须切实解决。一是要继续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范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探索建立化解“普九”债务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加强和改进农村

33、教育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大对农村学校收费及财务监管力度,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做好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其他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免费为农民检查血吸虫病9万人;免费治疗血吸虫病和扩大化疗8万人;免费治疗661例晚血病人;在疫区灭螺4万亩以上。继续做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工作。三是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认真实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2131”工程,继续开展创建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市)活动,力争XX县区、XX县区早日进入全国和全省文化先进县(市)行列,表彰命名一批市级文化先进乡镇。积

34、极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对阳新采茶戏、布贴画、尹解元石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认真抓好农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按每人每月平均10元标准,对全市农村特困群众进行扶贫救助。继续实施“福星工程”,逐步扩大农村“五保”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集中供养的比例。大力开展孤儿救助。全面提升农村灾害应变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倡导文明

35、乡风。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能力培训体系,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对我市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的40个村,每个村下派一名国家干部担任村支书,帮助所在村制定规划、培养明白人,村庄面貌不改、经济不发展、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不强,村支书不撤离。要积极倡

36、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以“进市场、奔小康、兴文化、正风气”为主题,大力开展“治五乱、刹三风”和“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婆媳”、“十佳好邻居”等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中心户”。 三、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

37、法,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市)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原则,研究支持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止强迫命令,防止盲目攀比,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各级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来,积极为党委、政府出主意、当参谋,抓好试点示范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把社会主义

38、新农村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确保中央、省市委的重大决策能贯彻好、落实好。 第二,要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方方面面,编制一个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规划,对于有序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抓紧编制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做到科学适用、长期管用,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同时,规划还要注意搞好配套衔接,包括区域衔接,产业衔接,时间、空间衔接。具体工作请发改委、农业局牵头组织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切实尊重群众意愿,努力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愿望,进而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热

39、情。 第三,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广泛宣传发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统筹谋划,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和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乡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提高帮扶成效。各地要整合各类驻农村工作组、工作队,进一步细化目标、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要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要认真落实中

40、央对农业农村投入“三个高于”(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投入结构。支农资金的投入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扶贫助困倾斜。要创新投入机制,优化资金配置,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要扩大支农资金来源,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同志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新的伟大实践,是农民群众殷切期盼我们认真做好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而努力奋斗。第21页 共21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