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模式与推进策略——以宁波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43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模式与推进策略——以宁波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模式与推进策略——以宁波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模式与推进策略——以宁波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收稿日期:2023-02-15作者简介:傅琼(1979),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模式与推进策略以宁波市为例傅琼(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要:宁波市在探索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时期宁波市应以市域高职院校为主体,创新发展新模式,通过采取打通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通道”、践行立足地方发展“新样态”、实施多元办学“新路径”、面向国际发展“新策略”等方式,不断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推进策略中图分

2、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4-012-06现代职教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要求,这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新路向、扩充了新空间。1从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高度上看,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 2014 年,宁波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后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宁波职业教育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国际,具有鲜明特色的政府为主导、行业参与、院校为主体的职业教

3、育运行机制,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宁波作为首批“中国制造 2025”试点城市,“十四五”时期建好“中国制造 2025”试点城市,关键在产业,核心在创新,根本在人才。2在深入分析宁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明确新时代宁波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其功用,以市域高职院校为主体,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提质培优”道路,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宁波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对宁波市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具有宁波特色、契合发展需求、国内一流、世界水准的开放型职业教育。目前,宁波

4、市高等职业教育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依据教育发展和市场运作规律,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性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1.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关键在于高质量的产业人才支撑,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产业人才)培养的源泉。“十四五”时期,宁波市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其战略性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12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现代职教体系撑。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满足地方产

5、业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资源和动力。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拓展学校的办学空间。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和很强的互动关系。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2022 年宁波市公布了产教融合“五个一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如表 1 所示),以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为抓手来提升产教融合的成效。从本质上讲,产学协同育人就是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打破了以往学校与企业间的制度壁垒与关系隔阂,实现知识、人才、资源在高校与企业场域中的共建共享,让学校与企业从“松散合作”到“紧密

6、合作”,从“单一谋划”向“多元协同”,从“疏离发展”向“协调融合”转变,3最终凸显校企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效。2.充分发挥“双主体”办学积极性,聚焦企业多元需求新发展阶段,企业需要的不单是能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来适应“工业 4.0 时代”下的(工程)技术变革。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企业的智力支持,能够针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和技术创新服务,通过优化科技资源运用效率与效能,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积极性,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并在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及相关机构支持下,通过组织结构性安排、制度

7、性设计等,加强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资源分享与信息沟通,实现共同受益。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跨界教育,跨越了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工作、职前与职后,通过跨界企业培训,创新发展现代学徒制等育人模式,进一步链接整合产业、企业需求。4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宁波市充分尊重校企“双主体”地位,多以高校为牵头单位组建产教(合作)联盟、产学研联盟和产业职教集团等,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贡献度,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3.协同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聚焦服务产业能力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并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宁波市积极推进市级试点行业特色学院建设,主

8、动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16 年,宁波市面向“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重点遴选一批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立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二级院(系)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能力,共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海天)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等 10 余家行业特色学院陆续入选,为每个行业特色学院投入 500 万元建设经费。在“依托行业而生存、服务经济而发展”的思路指导下,宁波市域高职院校纷纷对二级分院和专业作出调整,从原来以学科为基础组建二级分院和专业群转向以区域产业群为基础组建产业学院。因此,行业特色学院可视为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

9、现代)产业学院,其特点是高校在现有办学体制下,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及产业链转型升级,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建共管,通过构建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共建共享管理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为独享、但为共赢”的原则,协同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专业建设。二、“十四五”时期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 宁波市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强化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学校名称 项目类别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021111表 1宁波市产教融合

10、“五个一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拟入选名单数(高职高专)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2231双师型教师建设项目154443立项数(合计)210778513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现代职教体系提质培优。宁波市高职教育具有经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办学经验与鲜明优势,“十四五”时期,宁波市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进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可参考、可借鉴、可推广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1.专业建设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满足某类或某种职业需要所开展的教育类型,其与地方产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融合状况,既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本尺度,也

11、是衡量学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52022 年 3 月,宁波市成立了全国首家“RCEP 服务贸易产业学院”,该学院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共建共管,预期建成 RCEP 服务贸易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实训与培训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等五大中心。该学院面向宁波市区域产业需求,重点对接外贸物流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贸物流专业群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围绕该学院的五大中心开展课题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相关工作,贯通“专业、行业、企业”,有效融合“培养链、产业链、创新链”,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

12、展机制,切实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向国际空间延伸。2.技术研发模式技术研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在将科技创新的技术、理念运用到区域产业、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值赋能。2013 年11 月,宁波市获批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为此宁波市启动建设 10 个左右的市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此来解决产业、行业、企业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4年,宁波市又制定了 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以高校特色学科(专业)为依托,在推动解决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提升了高校办学水平,还加强了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与区

13、域产业的协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纺织服装数字化,积极服务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与壹布共建服装数字化“未来工厂”样板车间,为服装中小型企业智能制造改造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服务;与凌迪合作共建服装 3D 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心,快速精准对接服装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新需求。另外,该校牵头成立了宁波市纺织服装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新型面料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 CAD 重点实验室,为区域相关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持。3.服务面向模式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建在开发区和示范区,能提高职业教育实时追踪产业动态需求的能力。62014年 5 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 促进

14、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共建的指导意见,指出为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引导宁波市域高职院校“重心下移”,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校地共建共管合作机制,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经济发达的区县(市)、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延伸。从宁波市现有产业发展看,各区(县)产业相对单一、集中,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开展。目前,宁波市基本上实现各区(县)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全覆盖。2016 年 10 月,慈溪市政府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简称“慈溪学院”)协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对接慈溪市先进制造业(以家电产业为基础)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

15、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目前该校的智能制造类专业已全部落地“慈溪学院”。“慈溪学院”围绕慈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多赢理念为指导,形成的“慈溪模式”具有“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鲜明特征。“慈溪学院”相继与“卓力电器”“慈星集团”等 20家慈溪市企业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共建15 个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慈溪就业的学生人数达到毕业生的 60%,有效解决了当地制造业发展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4.产教协同模式产教协同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面向市场、服务就业,对接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7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提出了

16、基于产教协同的儿童言语治疗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行业标准教学指南教学标准”的标准链体14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现代职教体系系。该专业与领军企业合作开发集“在线课堂、虚拟实训室、智慧实践基地”于一体的康复云,并将课程体系、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搬到云平台,提供了“学徒式就业、合伙式创业”的人才培养双向选择路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影视专业试点全员“实战化”育才模式,该专业每名学生在入学时就会提前选择目标企业,经过基础学科的学习后,直接到企业生产线实践,同时作为企业的“准员工”,由企业在职人员给学生上网课、布置作业。这种“实战化”育才模式从

17、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出发来办学,借鉴企业管理“平台化”的理念,学生和企业无缝链接,学生以“准员工”身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在项目中赚学分、完成学习。“实战化”育才模式跟以往的订单班、实训基地等不同,深化、创新了现代学徒制,缩短了(骨干)人才的培养周期,经过双向选择而留在企业的毕业生能迅速上岗,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三、“十四五”时期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唯有用“高质量”实现自身转型,才能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能有效促进“增强职业技

18、术教育适应性”的落实。8作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面向“十四五”时期的区域高质量发展,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仍有很大空间。1.打通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通道”2014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9截至 2020 年,我国共有职业院校 1.14 万所,包括中职学校 9 896 所,高职(专科)院校 1 468 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1 所。中职招生 644.66 万人,在校生 1663.37 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2.38%、39.96%;高职(专科)招生 5

19、24.34 万人,在校生 1 459.55 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普通本专科的 54.2%、44.43%。10职业教育占整个中、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一是不同教育层次的有机衔接,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学历水平。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基于此,宁波市通过实施中高职“3+2”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中高职一体化结构衔接模式等多种形式实现中高职衔接,不仅满足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中职教育上移“层次”的需要。实施专升本、高职升本等模式,实现专科、本科教育体系融通

20、,既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也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保障。二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互通,为学生搭建成才的“立交桥”。宁波市积极探索普职融通教育改革,实现普高和中职双向融通、双向选修、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改革,同时积极开展本科高职院校建设工作,2016 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工程学院合作办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功入选浙江省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按照“依托高职优质资源、联合本科举办、发放本科文凭、高职院校办学”的原则,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2.践行立足地方的发展“新样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

21、保证。2017 年 3 月,宁波市政府出台 关于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3511”产业体系,即 3 大战略性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 大优势产业(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清洁能源产业),1 批新兴产业和 1 批生产性服务业,为打造新型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持续深入围绕宁波市产业发展与演进,以市域高职院校为“主力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努力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关系。一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结合。专业设置所产生的高质量办学成效或社会影响是专业特色的根本所在

22、,专业特色形成于高职院校办学中积淀出的优势专业,专业特色是逐步打造的特有品质。11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要与区域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相对接。2017 年,宁波市 11 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航空航天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27152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个专业,主动调整优化专业布局,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另外,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区域统筹,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新趋势,促进市域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12“十四五”时期,宁波市高职院校要聚焦宁波市重点(优势)产业,持续发力,展现专业领域的特有优势,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与重点(优势)产业发展

23、良性互动,如表2 所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契合度。二是高职院校对接地方高技能人才培育。宁波市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港城工匠培育行动,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13对此,2022 年 6 月,海曙区人社局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启动海曙工程师(工匠)学院,充分依托学校平台和资源,积极联动区内部门、各镇(乡)街道、商会、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培养更多制造业高技能人才。“海曙区工程师(工匠)学院”通过探索完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育水平,更好地优化工程师、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为海曙区“工程师友好区”建设贡献

24、力量。3.实施多元办学的“新路径”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服务“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角度来看,实施多元办学的“新路径”在于政、校、企间的协作。从根本上讲,政、校、企间协作的核心是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合作伙伴有效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格局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须以“善治”为目标,准确定位各治理主体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职能和权责,激发各参与者的优势与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治理关系。一是作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宁波市政府通过战略引领,加强规划指导和经费投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以地方政府统筹与引

25、领、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的现代化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宁波市政府逐步建立、完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 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宁波高职院校注重内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章程,落实自主依法办学,章程建设规范了学校内部管理行为,使得学校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设置与岗位职责得以明确,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4.面向国际的发展“新策略”宁波市高职院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援外培训、开展国际标准认证、实施海外办学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探索,实现了宁波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去”

26、,向世界“讲好中国职教故事”。一是先后与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日本、韩国等高校合作开设时尚类专业,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资源,推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打造国内高职“时尚设计”专业品牌,助力宁波时尚名城建设。二是积极参与 悉尼协议认证,引入英国机械工程职业资格认证、德国 IHK(德国工商会)职业认证体系等国际标准认证体系,提高本校国际化水平。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通过“悉尼协议”认证,促使学校国际化专业建设及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开展涉外培训,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8 年,宁波市提出

27、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并在全省率先发布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力支撑,积累人才培养经验。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建设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斯丝路学院”等援外培训机构。现代职教体系高职院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服装类专业智能制造类专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健康专业表 2宁波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与重点(优势)产业对接表重点(优势)产业服装业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健康产业162

28、023 年 8 月第 4 期(总第 55 期)?参考文献:1朱德全.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05):11-19.2沈剑光.“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宁波实践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6(36):35-38.3李德显,李颖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5.412胡微,石伟平.从高适应到高质量: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定位、挑战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09):30-37.5万伟平,李森,王贵兰.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衔

29、接与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64.6祁占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路径选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5-17.7任占营.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5-11.8李德显,李颖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5.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http:/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8-27).http:/ Development of Ningbo Higher

30、VocationalEducation in the New Era:Effect,Mode and PromotionStrategyTake the City of Ningbo for ExamplesFU Qiong(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Zhejiang 315211,China)Abstract:Ningbo Cit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explor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regionalfeatures and has

31、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In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Period,Ningbo City shouldfocusondevelopmentofurbanvocationalcolleges,innovatenewdevelopmentmodels,and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adopting methods suchas opening up new channels for regional vocat

32、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ing newforms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implementing new approaches to diversifiededucation,and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words:Ningbo Cit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 Quality Development;Mode;Promotion Strategy编辑朱荣华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