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和实现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20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和实现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和实现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打 开 数 据 之 门85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和实现路径王岳俊(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福建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源头之一,集中了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史资源,是福建本土高校开展“五史”教育的重要依托、有力抓手。本文概述了福建所拥有的红色资源,指出了红色资源在福建高校“五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实现路径。关键词 福建高校;红色资源;“五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班

2、人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福建是一块孕育了红色历史、拥有众多红色资源的红色热土,许多重大红色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福建。充分发挥和运用好福建红色资源,对深入推进福建高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这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一、福建红色文史资源概述图 1 福建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处)图 2 福建省可移动革命文物(件/套)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全省上下共有 70 个革命老区苏区县,约

3、 3600 多个革命基点村。中央红军在南方八省形成了 15块游击区,其中福建占了 6 块,占总数的 2/5。2021 年,福建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披露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1639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 14 万多件(套)。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这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福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起点,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发生在福建省的后田暴动、平和暴动、蛟洋暴动、永定暴动和崇浦暴动,史称“福建五大农民暴动”,为红军入闽提供了条件。红四军曾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并由此孕育了“古田会议精神”。毛主席在闽期间,写下了古田会议

4、决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才溪乡调查等巨作,成为毛泽东思想重要构成部分。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福建高校深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有效保障。将闽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五史教育当中,能够极大增强五史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切实推动五史教育落地见效。二、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价值内涵“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是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针对性提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举措,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党领导人民在八闽大地上的革命奋斗史,已凝聚成具有丰厚内蕴的红色教育资源。利用

5、资源优势推进五史教育,能进一步提升广大学子的家国认同,坚定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持,树立正确历史观念。(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五史”教育成效只有充分学习历史,当代大学生才能明白我们党是如何带领人民在革命奋斗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进的,才能够深刻认同社会主义道路,切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想要确保五史教育深入人心,就要充分发挥福建红色资源优势。八闽大地上的一幅幅革命画卷、一桩桩革命事迹、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革命旧址构成了福建丰富的五史教育资源,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斗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福建红色资源在五史教育中的充分融入,能使高校学生得以感同身受地明白中国共

6、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进而增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认同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充分探索福建红色资源丰富的精神内蕴,有意识地将五史教育与之相结合,用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用可触可感的革命遗迹、可观可看的历史文物感染高校学生,不断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激发奋斗的动力。(二)丰富教学资源,激活“五史”教育思路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以课本课件为载体,以课堂为渠道,23.3月排版文件-230320(改版).indd 8523.3月排版文件-230320(改版).indd 852023/3/29 15:29

7、:512023/3/29 15:29:5186教育EDUCATION以教师为中介,在形式、内容各方面均存在着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脉搏的问题。而红色资源的引入,能极大丰富高校五史教育的教学资源,激活教育新思路。一方面,福建本土历史好似“身边人身边事”,让在闽学生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历史跃动的脉搏,增强了五史教育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各类革命博物馆、革命旧址、英雄故居等“无言的教师”,让五史教育更显鲜活生动,增强身临其境之感,大大激发了学生亲近历史、感悟历史的主动性。福建革命历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更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典型代表。通过讲述福建红色奋斗“小历史”,展望

8、中国红色奋进“大历史”,能有效确保福建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增强思政工作育人成效。表 1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占比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百分比75.68%24.32%(三)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五史”教育氛围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福建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是我们做好五史教育的关键所在。在闽高校应当依托福建红色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地域优势的红色校园文化,常态化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红色旧址探访活动、红色记忆追寻活动,更深层次、

9、更多维度的提升学习效能。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专业的优势,打造红色微格课堂,主动化学为教、化教为学,教学相长、融会贯通,让学生转变为“教员”,激励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进而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五史学习浓厚氛围。三、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五史”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一)依托福建红色资源,打造“五史”教育新平台“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主动占领网络高地,利用好线上平台打造五史教育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之一。线上五史教育旨在利用网络空间、VR、AR 等技术手段创建教学平

10、台,以互动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依托福建红色资源建设高校五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线上思政教育平台,能够将红色资源同思政教育资源、网络媒体资源相结合,推动“网络思政”发展,打通大学生深入学习五史的多方渠,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想打造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一定不能放松线下思政教育这条线,务必确保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提高五史教育的服务质量。在具体落实中,要强化福建红色资源的有效融入,将思政理论、历史事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此强化学习效能,不断增强“三全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虚拟课堂对五史教育的有力支撑作用,用好公众号、QQ 空间、小红书、微博、知乎、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我们还应当

11、利用好高校新媒体资源,将福建本地红色资源充分电子化、数据化、信息化,将“线下”红色资源搬运到“线上”,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近距离感受福建本土丰沛的红色文史资源。虚拟网络教育具有线下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它们能够确保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亲面感受福建红色文化和历史的深度与广度,体会福建红色资源所蕴藏的丰厚思想。依托虚拟渠道实现线上五史教育活动是对线下五史教育的有效补充,能极大激发学生对五史教育的新鲜感和参与感。(二)深挖福建红色资源,构建“五史”教育新模式在五史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构建五史教育新模式,挖掘福建本土红色资源中的深刻内蕴,深入寻索红色教育资源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要充分挖掘福建红

12、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资源,发挥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和时代价值。具体落实上,福建本地高校应当依托所在地级市的红色资源,建设校内红色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史体验馆等大中型综合展示场馆,或利用校内中文、历史、思政、旅游管理等专业,联合本地革命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联动,充分激活高校学生学习红色历史、亲近红色文化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要打造一批精品课件、精品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和研讨,不断拓展课程类型、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具体落实中,可以依托福建红色资源的优势,结合五史教育具体要求,打造传承伟大革命精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史中

13、的福建青年 红色历史闪耀八闽等精品课程、课件;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福建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精品思政工程。三是要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教育作用。高校要经常地邀请革命前辈或英雄后人为高校学生做专题报告,请优秀党员同志为学生上党课、团课;组织学生参观游览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近距离触碰革命历史的温度,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息。以此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大大激发了学生亲近红色文化、贴近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温度的热情。(三)凭靠福建红色资源,建设“五史”教育新机制五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力、多方协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每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

14、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级各类课程同向发力,在育人体系上形成协同效应。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五史教育,就必须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等关键问题深入探索与实践,打造五史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一要充分把握高校不同类别课程的侧重点(可大致区分为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三大类),用好重大纪念日、节庆日等时间节点,适时融入福建红色资源和五史因素,准确切入、精准整合,在五史教育路径上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二要充分确保不同类型课程教师的沟通交流协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地开展经验分享会、集体备课会、新老教师交流会,分享育人心得、提炼育人经验,共同就“红色资源融入五史教育”这一核心问题研究教学方法

15、、教材体系和教育体系,根据自身专业特长从不同位面切入同一议题,在五史教育功能上实现协同育人新举措。三是要求教师把握好课前导入、课中推进、课后总结每一个环节,要由点及面、润物无声地开展包括五史教育在内的各项理想信念教育,在五史教育成效上注入协同育人新动能。参考文献:1 许致.福建省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2 齐景红.基于河北红色资源提升高校“四史”教育实施的重要价值及创新路径 J.科技文汇,2022(20):48-50.3 肖蓉.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J.大学,2022(27):5-8.4 叶婷婷、常江、俞茜.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四史”教育中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思考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0):103-105.作者简介:王岳俊(1994-),汉族,籍贯:福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3.3月排版文件-230320(改版).indd 8623.3月排版文件-230320(改版).indd 862023/3/29 15:29:522023/3/29 15:29: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