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 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
2、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
3、,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看山 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答案: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
4、了舟行之快。二、比拟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还有色彩鲜艳、表意丰富的作用。 答题模式:1、运用了拟人或拟物的修辞手法;2、将拟作,物本无情,夸张地写出了物之特点,人之情感。 例如:山园小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应该消魂,把
5、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此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解”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设想之奇诗中罕见。诗人借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小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解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
6、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这个“带”字可以说是“句中之眼”。鉴赏时要先从词的意义入手,谁“带”,“老鹤”带,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老鹤“带”妙在哪里?是把钟声越传越远这一无形的东西赋予了有形的南飞老鹤。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
7、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三、借代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或物。借代的
8、作用是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使语言简练、含蓄。1.用原料代替本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陆游枕上口占2.用工具代替本体:田园寥落干戈外,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 陆游3.用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门
9、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借代)4、以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5、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答题模式:1、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2、用代指,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3、表达了何种情感。四、排比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例如: 天净沙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五、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0、。答题模式: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某一特点。3、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六、对偶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
11、”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七、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
12、然后回答问题。春 思 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3、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第三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八、通感通感:通感就是把不
13、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吕氏春秋本味中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的句子,实则就是运用了了通感修辞手法,把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的情景。1、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比如,李贺蝴蝶飞: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其中,“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就是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2、听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比如,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诗人就用将听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3、嗅觉形
14、象转化为触觉形象如,杨万里又和二绝句: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一生情重嫌春浅,老去与春无点情。 其中,“翦翦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就用将嗅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杜甫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晨钟云外湿”中的“湿”字就是运用了通感,即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诗人借此表达了所闻钟之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的情景。九、用典:4.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塞 下 曲 李 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注】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
15、北方民族的侵犯,宁肯战死沙场,以马革裹尸而还。定远:东汉定远侯班超年迈时曾在西域上书皇帝,说“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 答案:这首诗运用马援、班超等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十、复叠: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十一、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练习: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
17、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十二、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十三、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
18、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十四、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练
19、习: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答: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苫:用草覆盖。(1)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4分)答: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