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46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陈海懿内容摘要学界对于李顿调查团的评价多以笼统的“失败”进行价值判断,忽视李顿调查团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存在认知偏颇.调查团的核心任务包括调查九一八事变始末与探索东北局势调停方案,其结果不仅反映在报告书里,也体现在调查团成员的进一步阐释之中.调查结果与调停方案引起中日双方不同反馈,使调查团为维护调处效果采取举措,但日本不仅没有认可报告书建议,甚至否认调查团的权限.通过再梳理调查团的调处和再审视调查团的言行,可实现调查团成败再判断.东北事实调查之成功间接导致折中调停方案之无效,调查与调停在效应上形成互斥,其体现了国际联盟及其机制在东亚适用过程中所能达到

2、的程度及其限度.关键词李顿调查团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国际联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冲突成为国联的主要议题之一,并最终派遣调查团前往东亚开展调查与处理.九一八事变调查和事变后的东北局势处理是李顿调查团调处的核心任务.已有研究注重从冲突双方视角审视国际社会对冲突的调停过程,关于中日的国联外交博弈,国民政府、日本因应李顿调查团及各方评价报告书等方面有丰硕研究.对于李顿调查团之定性,中国学界多以笼统的“失败”评价李顿调查团,日本学界则强调日本因李顿调查团调处退出国联是日本走向“失败”的第一步,亦可视为李顿调查团维系国际秩序之“失败”,前后两个“失败”从中日各自立场而言皆成立,然从李顿调查团出发,简单的“

3、失败”价值判断未免单一.其实,围绕李顿调查团的九一八事变调查、东北局势调停和调查团报告书等多个环节,调查团存在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既体现了国联对中日冲突的关注与处理,也反映了李顿调查团的调处努力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C Z S )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重要研究成果参见洪岚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武向平 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版;崔海波 九一八事变期间中国、日本与国联的交涉,吉林大学出版社 年版;侯中军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历史研究 年第期;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編 日支紛争関国際聯盟調査団満鉄史、龍

4、渓書舎、年;樋口正士A R A密約:調査団陰謀、社、年;樋口真魚 国際連盟外交終焉連盟派外交官:対連盟関係模索挫折、年、国際比較政治研究 号、年;帶谷俊輔 杉村陽太郎日本国際連盟外交:連盟事務局内外交帰結、渋沢研究 号、年;石原豪 国際連盟脱退日本陸軍世論対策、文学研究論集 号、年.参见王恩宝 简论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调解活动及历史教训,“九一八”研究 年;李珊 国联调查团来华期间调停中日冲突的尝试及其失败,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期;马海天 李顿报告书 发表后国际联盟促使中日和解的尝试,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期;张生 接待与政治:李顿调查团的中国关内之行,近代史研究 年第期.参见小倉和夫 吉田茂自問:敗

5、戦、報告書 日本外交過誤 、藤原書店、年;太田尚樹 世紀愚行:報告書、講談社、年.陈海懿/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与付出,更反映了国联机制处理中日问题所能达到的程度与限度.本文拟基于国联档案、台北“国史馆”档案、日文档案等多元化史料,以李顿调查团为主体视角,梳理李顿调查团对九一八事变调查与调停内容,探讨各方围绕李顿调查团及其报告书的龃龉过程,实现对李顿调查团的价值再判断,指出调查结果与调停方案之间存在互斥效应,并以此审视国际联盟作为国际秩序体系在应对中日问题时能够达到的程度及其限度.一、调查九一八事变始末九一八事变发生于国联理事会第 届常会期间,历经三个月审议,国联理事会

6、在 年 月 日全票通过决议案介入中日冲突,最终组建的调查团由英国人李顿(L y t t o n)、法国人克劳德(H e n r iC l a u d e l)、意大利人马柯迪(L u i g iAM a r e s c o t t i)、美国人麦考益(F r a n kM c C o y)和德国人希尼(H e i n r i c hS c h n e e)组成,并配有 余人构成的秘书处和专家团队,李顿兼任团长,俗称“李顿调查团”.年月日,李顿调查团从法国勒哈弗尔港出发,绕道大西洋、北美大陆、太平洋,于月 日登陆日本横滨.调查团东亚之行的使命十分重大,其所做之事可称得上是纷繁复杂,难以全面详述,

7、主体内容可概括为调查事变与调停处理两点,即在最终报告书中所述“(一)考察业经提交行政院之中日争端,包括所有该项争端之原因,发展,及调查时之状况;(二)考虑中日争端之可能的解决方法,该解决方法将使两国基本利益能相融洽者”.调查是为掌握中日冲突的前因后果及目前状况,这是基础,其核心是九一八事变始末;调停是促成中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和提出解决性对策方案,这是目的,其核心是处理事变后的东北局势,关键是对伪满的处置.尽管距离九一八事变已过去数月,东北局势因日本侵略发生颠覆性变化,但月 日晚上的冲突是造成一系列事件的现实性源头,也是李顿调查团组建的最初背景,因此关于月 日晚上冲突的调查成为李顿调查团不可忽视

8、的重点.此项调查主要是在北平与东北地区进行,其对象是北平的东北军和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即当晚冲突之双方.为有效了解九一八事变始末,调查团在会见张学良之前就起草了提交给张学良的问题清单,共有 个问题,其中跟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的是“()在九月十八日之前,少帅是否能够预料到日本在满洲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如果少帅预见到这样的行动,会决定采取什么政策?()少帅是否对九月十八日和十九日事件进行了私下调查,如果有的话,调查得出了什么结果?()九月十八日在沈阳的部队是哪些,在东北其他地区是哪些,在长城以内是哪些?”月 日,在同张学良的会谈中,李顿直接问道为何在月 日之前会向军队下达避免采取抵抗的任何军事行动的

9、命令,“这似乎是以预料到会采取某种行动为前提的,我想知道这种预料是基于什么?”张学良回答有三个原因,一是“日本已经指派一些人在研究中国的战略地理、国家地形,这些都是出于军事目的”,二是“日本的重要军方人员四处公开讲课说他们要挑起事端”,三是“石友三听从日本人的建议,挑起事端”.张学良还“承认”其在整个事件中失败了,认为“在石友张生、陈海懿、杨骏编:国际联盟调查团报告书,张生主编: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Q u e s t i o n s t ob ep u t t oM a r s h a lC h a n gH s u e h L i a n g”,A p r

10、i l ,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 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V,p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R e c o r do fC o n f e r e n c eH e l da t t h eR e s i d e n c eo fM a r s h a lC h a n gH s u

11、e h L i a n g”,A p r i l ,D i s p u t e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S,p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年第期三兵变期间,日本人不敢挑起事端,在我父亲被谋害期间,日本也不敢挑起事端,因为没有借口.由于有很多条约在保证和平,比如 国联盟约

12、”,但是“不敢相信一个文明国会做出这样的事.因此,我觉得这是我的失败,因为我无法预见他们竟敢这样做”.李顿还询问不抵抗指示是何时发出,张学良表示电报是月日发出,沈阳应该在月日收到,并将这份有关“不抵抗”的电报暨“鱼电”,翻译成英文提交给调查团.九一八事变当晚在沈阳指挥军事的荣臻与王以哲是调查团会谈的重要对象.月 日,荣臻会见调查团,他向调查团介绍了月 日晚上 点之后的情况,强调这是日本预谋制造的事端,理由之一是月 日上午看到一份日本张贴的公告,这份公告是一份印刷纸,“该公告很有可能是在大连印刷出来,因为据我所知,在沈阳印刷这种尺寸的海报的技术手段是不存在的,日本显然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这种公告”,

13、荣臻还表示在月 日晚上同张学良有过两次通话联络,“得到的唯一指示就是避免任何冲突”.调查团同王以哲的会谈发生在月 日和 日,前一次是王以哲主谈,后一次有赵镇藩、王铁汉、王志军以及第 团的营长和队长等人参与.李顿向王以哲询问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指示、北大营在月 日晚上的部署安排、爆炸声响起后的事情经过等核心问题,并疑惑性地问道“当你知道营房实际上遭到了炮击,当你的参谋报告营房被日本军队占领,士兵被杀害时,你为什么不命令抵抗?”王以哲承认如果北大营的军队采取抵抗,“不仅可以击退日本的进攻,而且可以在反击中夺取日军在火车站的阵地”,现场的军官士兵们也同意该判断,“可以立刻袭击日本人的驻地”,但是荣臻

14、予以阻止,他告知王以哲“如果抵抗了,如果杀死了日本士兵,你将要负责.无论兵营和军队遭受多大的损失,即使被日本人解除武装,我也不承担任何抵抗的责任”,因此王以哲命令不抵抗和撤出北大营.针对麦考益追问“兵营里有没有军队独立于你的命令进行抵抗”,王以哲再强调“没有,完全没有抵抗”.在翌日会谈中,东北军其他将领借助一份北大营示意图,向调查团叙述了日军攻击北大营、北大营南门、东北军撤退之行动、北大营外的爆炸与战斗、日本人制造中国制服等情况,并指出可能性判断,比如“爆炸不是旨在破坏任何东西,而是作为一种军事信号”“普通中国民众进入铁路区域,被日军杀害,然后换上中国军服,日本宣称他们是中国士兵”等.调查团于

15、月下旬抵达沈阳后,向本庄繁等人询问月 日晚上的事变.月 日,调查团在沈阳同本庄繁及关东军将领举行会谈,李顿询问本庄繁关于事变发生后的指示,本庄表示“因为有强大的中国军队驻守在北大营.我决定尽快集结驻守在沈阳铁路沿线的所有军队,以备出现紧急情况”,然后由岛本正一展开日方关于事变的叙述,岛本在描述事变前沈阳城内的反日排外教育及活动后介绍所谓的事变“细节”,表示其下属河本末守中尉和名士兵在沿着满铁巡逻时听到爆炸声后看到“几个人正跑向北大营”,并发现“在爆炸发生地以北两百米或三百米处的高粱地里有两百名士兵”,河本随即下令射击.在倾听过程中,李顿提出两个疑问,“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河本怎么“R e c o

16、 r do fC o n f e r e n c eH e l da t t h eR e s i d e n c eo fM a r s h a lC h a n gH s u e h L i a n g”,A p r i l ,D i s p u t e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S,p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17、c h i v e s“T h eL e t t e r f r o mC h a n gH s u e h L i a n gt oT s a n gS h i hY i”,S e p t t h,D i s p u t e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T,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R e c o

18、 r do f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G e n e r a lY u n gC h e n g,F o r m e rC h i e f o fS t a f f 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F o r c e s,a n dG e n e r a lW a n gY iC h i h,F o r m e rC o mm a n d e ro fN o r t hB a r r a c k s a tM u k d e n”,A p r i l ,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19、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 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T,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G e n W a n gY iC h i h”,J u n e,D i s p u t e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

20、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F,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S e c o n d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G e n W a n gY i C h i h”,J u n e ,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21、a,S F,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 陈海懿/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知道有多少士兵?”,以及名日本士兵和 名中国士兵开枪互射,“人朝着 米外的地方持续射击 分钟,没有日本士兵被击中?”岛本的回答是日本士兵“可以通过步枪的闪光来确定人数”与“中国士兵的射击不是很准”,如此回答显得无力和敷衍.月 日,双方继续会谈,主要由麦考益询问军事行动,日军为何要在夜间演习,岛本回答“经常进行夜间训练,因为夜间训练对守卫铁路而言最为重要”.麦考益再追问:“在一支一万人军队

22、附近进行夜间演习和射击,你不觉得这是带有挑衅性质的吗?”岛本回答:“不存在危险这是常规行动,过去一年就这样做了.除非中国军队采取挑衅的态度,否则不会有麻烦.”麦考益还问道:“这仅仅是为了一次地方行动,还是为了通过这次行动攻击东北境内所有的中国军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范围的进攻,这是提前安排好的行动吗?”日方对此没有正面回答,本庄模糊解释为“为了履行职责并保护其指挥下的所有中队,采取了自认为最好的措施”.月 日,调查团会见事变后修理被炸毁铁轨的两名日本工程师,检查了从爆炸现场拿回来的受损的铁轨和枕木.月日,调查团来到事发地柳条湖铁路段和北大营,进行实地调查,并向日本军官河本末守、岛本正一询问了很

23、多细节,比如关于爆炸后火车通过情形,双方对话如下:李顿:在你等待的期间,有一列火车经过?河本:是的.李顿:先发生爆炸,之后火车才经过,是这样吗?河本:是的,火车是在爆炸发生以后经过的.带来增援部队的中队长立刻就去攻打北大营,而我则留在爆炸现场,守卫此地.李顿:你一直待在这里吗?河本:不,我是先往前走.援兵到了以后,我又回来了.李顿:火车经过的时候,你在哪儿?河本:那时我在战斗.李顿:火车在这个地方停了吗?还是直奔沈阳去了?河本:火车没停,它是另一条铁轨上的特快列车.这是双轨车道.李顿:这列火车没有经过铁轨断裂的地方?河本:它经过了断裂的地方,但是没停.这就是我能说的关于这起事件的全部内容.李顿

24、等人显然对火车能够通过被爆炸破坏的铁轨表示不解.综述调查团关于九一八事变始末的调查,可以发现调查团见到了事变当晚的大部分参与者,并前往现场考察,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地了解月 日晚上所发生的经过,同时有针对性地就“不抵抗命令”、日军“发现”中国士兵破坏铁轨等关键问题进行询问.在会谈过程中,李顿调查团根据“常情合理”,对中日双方的叙述都提出质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调查团追问真相的目的,但事变已经过去数月,日本所提供的叙述更是带有明显的虚假和夸张成分,这无疑为调查团制造了障碍和困难.“R e c o r do f I n t e r v i e ww i t hL t G e n H o n j o”

25、,A p r i l ,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B r i e f i n gn o t e s o nM a n c h u r i an e wg o v e r n m e n t,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R e c o r do f I n t e r v i e ww i t hL t G e n H o n j o”,A p r i l ,D i s p u t e J a

26、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B r i e f i n gn o t e s o nM a n c h u r i an e wg o v e r n m e n t,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R e c o r do f I n t e r v i e ww i t hL t G e n H o n j o”,A p r i l ,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27、 u r i a:B r i e f i n gn o t e s o nM a n c h u r i an e wg o v e r n m e n t,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R e c o r do f I n t e r v i e w w i t hL t K a w a m o t oa n dC o l S h i m a m o t o”,J u n e r d,D i s p u t eJ a p a n C h i n ai n M a n c h

28、 u r i a:B r i e f i n gn o t e so nM a n c h u r i an e wg o v e r n m e n t,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年第期二、调停方案与中国诉求利用国联审议中日冲突和李顿调查团前往东亚的时间差,日本于 年月日扶植成立了伪满洲国,试图以伪政权的形式彻底改变中国东北的地位.李顿调查团调停中日冲突的最终表现是如何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东北局势,伪满自然成为调查团调停的关键,也是调停方案中的

29、必须解决的症结所在.探询国民政府和日本对伪满的立场和可能性妥协空间成为主要内容.李顿调查团在南京同国民政府高层举行四轮会谈,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处理东北暨伪满问题,会谈双方是调查团全体成员与汪精卫、蒋介石、罗文干等.第一轮会谈发生在月 日下午,李顿试探性地提到日本认为关于“满洲问题”应该同伪满交涉,并“拒绝承认中国政府与满洲问题有牵连,他们声称满洲实际上一直是独立的”,汪精卫予以驳斥:“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承认这一论点.满洲的所有官员都是中国人.临时约法 规定满洲是中国的一部分,除了通过中央政府外,其当局无权与外国势力进行谈判.”李顿紧接着询问:“如果该政府(指伪满洲国)不复存在,你们将采取

30、什么样的步骤?”汪精卫的回复是:“就行政而言,东三省与中国的其他地区没有区别”,伪满被取缔后,国府“将挑选有能力的民政官员”,国民政府坚持东三省属于中国的立场.第二轮会谈是在月 日下午,李顿点明“调查团急于与两国政府讨论新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于是询问国民政府如何保证可以“满足日本和世界要求”的东北之和平与秩序.汪精卫一方面表示“如果日本撤军,我们可以重新获得控制权,将派出特别宪兵并建立民政机关”,另一方面则寄希望于国联帮助,“始终相信国联准备维护其成员国的领土完整”.李顿随即抛出“国际协定”方案,以瑞士为例进行说明,“中立性由国际协定保证”,并表示“在边境问题上,无论是只考虑利益相关的国家还是

31、使协定成为国际协定,都可以通过接纳更多的国家加入协定来保证安全”,汪精卫意识到这是将国家部分地区“中立化”,表示“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性,但认为值得这样做”.月 日下午是第三轮会谈,汪精卫首先向调查团提出中国可以接受的方案,“()调停;()仲裁;()国际常设法院;()第三方参与下的谈判和斡旋”,如果上述方式都失败且国联无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中国将自己动手寻求自卫”,同时提出十点建议,包括“两国之间为达成和解与仲裁条约而进行谈判,组织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将所引起的任何问题都提交给它,以便避免一切可能的误解”等.调查团非常重视汪精卫的此次发言所包含的内容,特地在发言后制作会谈摘要,分发调查团成员参

32、考.第四轮会谈主题是抵制日货问题,调查团随后转赴武汉、北平、东北等地调查.在调查团结束东北之行回到北平,并准备于月下旬再赴日本之际,汪精卫、宋子文、罗文干等赶往北平,继续协商事变调停方案,双方又开展三轮会谈.月 日,汪精卫就东北自治问题发表立场,“中国政府将会尽其最大努力在东三省的未来管理上实现某种自治”,着重强调“自治”和“独立”的不同.李顿则告知调查团东北之行的收获之一是“获得一种印象,即东北的中国民众赞成实行高度自治”,李顿调查团与汪精卫等第一次会谈记录(年月 日),陈海懿、屈胜飞、吴佳佳编:国联调查团访谈与调查,张生主编: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李顿调查团与

33、汪精卫等第二次会谈记录(年月 日),陈海懿、屈胜飞、吴佳佳编:国联调查团访谈与调查,张生主编: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第 页.李顿调查团与汪精卫等第三次会谈记录(年月 日),陈海懿、屈胜飞、吴佳佳编:国联调查团访谈与调查,张生主编: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第 页.李顿调查团与汪精卫等第三次会谈摘要(年月 日),陈海懿、屈胜飞、吴佳佳编:国联调查团访谈与调查,张生主编: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集,第 页.陈海懿/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并举例日本和伪满介绍的社团代表、东北地区外国领事和外商等中立人员一定程度上传达着此种印象,李顿虽表示不能同意在东北“建立一个不适合于整个中国的机构”,

34、但主张在“整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东北实施特殊的行政制度.翌日上午,双方深入交流处理东北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汪精卫在会谈一开始就指出中国可以同日本讨论达成日军撤退和停止敌对行为的意见,但“满洲国 不能成为参加任何讨论的一方”,意在否认伪满.不过李顿认为直接要求日军撤兵并不切实可行,“在调查团报告书发表之前就建议日军撤退是不切合实际的”,建议中日进行停战谈判,同时由调查团担当谈判的中间人,调查团是“国联为达成和平解决而正在使用的手段的一部分”,希望获悉“中国政府准备在什么条件下与日本进行谈判”.汪精卫没有正面回答,仅表示愿意接受停战谈判,更加在意的是停战是否意味着撤兵,罗文干明确指出“停战而不撤兵是难

35、以接受的”,麦考益坚持停战就是“仅仅意味着暂时停止战斗”,“停战既不意味着日军的撤退,也不意味着日军的永久占领”.可见双方在停战与撤兵的关联性上存在明显异议.短暂休息后继续会谈,作为调查团中国参与员的顾维钧抛出国民政府的让步方案,如果调查团向日本提出停战问题,“以便讨论日军和中国非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停战问题,国民政府完全赞同”,李顿将此理解为由调查团充当停战交涉的中间人,于是追问关于开启停战交涉的条件,汪精卫又将话题转回撤军问题,“如果只是讨论停止敌对行为而没有军队的撤退,那就无异于说日本军队有权待在满洲”,这不仅侵犯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违反国联关于撤军的决议,反问“日本对撤军问题必须遵循的程

36、序有什么看法”,宋子文也表示希望讨论日本政府在东北不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的条件.李顿再次强调其确信日本在报告书发表前不会做任何事,仅讨论纯粹的停战问题.双方的讨论再陷入无效争论.月 日下午四点,双方举行第三轮会谈,试图从东北地区的民政管理方面寻找突破口.李顿指出日本愿意接受满足一定条件的东北民政府,该条件是在日军撤退后张学良部队不能重占东北,汪精卫表示“国民政府当然会做出一切努力在东北组建民政府”,宋子文补充道日军撤退后接收东北的军队“将是中央政府的军队,而不是张学良的军队”.双方意见一致,李顿随即由民政府问题引向东北非军事化问题,“可以通过与边境邻国达成协议,将军事力量排除在东北之外”,提出抵

37、御侵略的三种方案,即“维持一支规模足以保卫边境的国家军队”“与日本结盟”“三个毗邻国家之间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汪精卫对此十分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讨论签订某种互不侵犯条约”,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某种国际保证,以便在条约被任何一方破坏时可以采取具体行动”,李顿立即询问关于“国际保证”的具体解释,汪精卫称:“任何一个缔约国违反该条约的情况出现时,应该有某种权力或者力量来确保这一特定国家按照条约规定行事”.双方再次找到契合点,李顿遂重提停战问题,询问中国“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让步争取停战”,此处所谓“让步”暗含满足日本在东北的诉求,汪精卫答复“如果日本正在考虑从中国获得某些特权,而这些特权可能不诉诸武力

38、就能获得,中国政府十分愿意考虑日本所想”,即中国在遵守领土完整的底线上愿意“倾听调查团从日本那里所获悉的日“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M e m b e r so fC h i n e s eG o v e r n m e n t a tW a i c h i a p u”,J u n e,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E,L e a g u eo fN

39、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M e m b e r so fC h i n e s eG o v e r n m e n t a tW a i c h i a p u”,J u n e,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C,p p ,L e a g

40、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M e m b e r so fC h i n e s eG o v e r n m e n t a tW a i c h i a p u”,J u n e,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C,p p

41、,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年第期本渴望之事”.至此,双方在停战、撤军、东北管理等调停内容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在大致掌握国民政府关于东北的诉求、妥协举措以及东北善后的可能性方案后,李顿调查团前往东京,打探日本的立场.此时的日本政局正经历纷乱,斋藤实在“五一五兵变”之后组阁,政党政治终结,原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履新外相,日本众议院于月中旬通过要求政府承认伪满的决议案,为阻止“日本政府在调查团向日内瓦提出报告书前承认伪满”,麦考益曾于月 日约见日本参与员吉田伊三郎

42、,试图劝说日本不能承认伪满,“日本是非常注重礼仪的国家,断不会做出这种事情”,并表示若在起草报告书之际,“调查团不得不直面日本承认 满洲国 的既成事实,实在是令人困惑”.此种担忧预设了李顿调查团的日本之行必然要面对日本承认伪满问题.三、处理东北与日本立场实际上,李顿调查团在 年月抵达东亚的首站是日本,就曾试探日本政府在处理东北问题上的可接受条件.月日,日本外相芳泽谦吉在同调查团的会谈中叙述满洲对日本的重要性,从政治、经济、历史等层面进行解释,“维持满洲地区的和平与秩序对日本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强调中国不断在东北制造争端,损害日本的合法权益.在翌日会谈中,李顿曾问及“如果中国充分遵守现有的条约义

43、务,日本则会满意的观点是否正确”,芳泽予以肯定回答,但又表示中国不遵守条约义务,甚至不同意“应该履行国际义务的精神”.月日,李顿更加明确地问道“在什么基础上可以实现永久纠纷解决”,芳泽表示“必须在履行条约义务上表现出诚意,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如此答复显然是虚与委蛇的套话,也反映了日本内部尚未统一策略.月日,调查团与芳泽具体讨论如何解决事变的方案,芳泽提出日本的满洲政策有三个原则,即“维护和平与秩序;在满洲尊重日本人民的基本利益;履行有关日本权力和利益的义务”.李顿询问如果中国拥有维持和平与秩序的能力,日本是否会满意?芳泽以“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一直处在混乱的环境中”的侧面回答予以反对.李顿

44、随即抛出其他方案 “日本吞并、建立国际联邦政府控制下的国际行政当局、最终建立一个地方自治政府”,对于第一种,李顿主动替日本排除,“由于日本政府宣布他们在满洲没有领土野心,日本的兼并被排除在外”,询问日本对剩下两种选择的立场.芳泽表示“日本在满洲土地上发动过两次战争日本为这些战争已经花了大量的金钱,而且日本人民为此流血牺牲,国际制度不符合日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李顿遂意识到“只剩下一个自治的地方政府的可能性”,月份的调查团尚不明晰日本暗中扶植伪满的具体情况,可以判断李顿口中的“自治的地方政府”完全不同于伪满政权.“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M e m b e

45、r so fC h i n e s eG o v e r n m e n t a tW a i c h i a p u”,J u n e,D i s p u t e J a p a n C h i n a i nM a n c h u r i a: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f i e l dv i s i t i nC h i n a,S C,p p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 満州国承認決議案衆議院本会議可決(年月 日)、外務省編 日本外交

46、文書 満州事変 第巻第冊、外務省、年、頁.昭和年月昭和年月 日J A C A R(歴史資料)R e f B 、満洲事変(支那兵満鉄柳条溝爆破因日、支軍衝突関係)/善後措置関係/国際連盟支那調査員関係 第四巻(外務省外交史料館).“D r a f tR e c o r do fC o n v e r s a t i o n”,M a r c h r d,T h e d i s p u t eb e t w e e nC h i n a a n d J a p a n:T h e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 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v

47、 i s i t i nJ a p a n”,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D r a f tR e c o r do f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t h eM i n i s t r y f o rF o r e i g n”,M a r c h t h,T h ed i s p u t e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J a p a n:T h e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 I n q

48、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v i s i t i nJ a p a n,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D r a f tR e c o r do f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 M r Y o s h i z a w a”,M a r c h t h,T h ed i s p u t e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J a p a n:T h e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49、s 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v i s i t i nJ a p a n,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R e c o r do fC o n v e r s a t i o nw i t hM r Y o s h i z a w a”,M a r c h t h,T h ed i s p u t e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J a p a n:T h e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

50、I n q u i r yC o mm i s s i o nv i s i t i nJ a p a n,S ,L e a g u eo fN a t i o n sa n dU n i t e dN a t i o n sA r c h i v e s 陈海懿/调查与调停的互斥:李顿调查团与九一八事变再研究月的第二次日本之行,调查团主要同陆相荒木贞夫、新任外相内田康哉进行会谈.月日,调查团前往荒木官邸,李顿因病缺席.荒木为此次会谈做了充足准备,利用事先准备的纸质材料,他向调查团说明了“日本国防与满洲的关系”“日本对恢复满洲治安的方针”“满洲国 的将来及帝国军部的态度”等内容,旨在告知调查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