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来源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笔者正愁眉不展地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想起了一则 “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笔者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
2、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间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笔者便很自然地引入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数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的兴趣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八年级下册,笔者讲解完分式的实际运用后,给学生留了一道作业:某玩具厂有四个车间,某周是质量检查周,每个车间都原有a(a0)个成品,且每个车间每天都生产b(b0)个成品,质检科派出若干名检验员在星期一、星期二检验其
3、中两个车间原有的和这两天生产的所有成品,在星期三至星期五检验另两个车间原有的和本周所生产的所有成品。假定每个检验员每天检验的成品数相同, 1.这若干名检验员一天检验多少个成品?(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试求出用b表示a的关系式。 3.若一名检验员一天能检验4/5b个成品,则质检科至少要派多少名检验员? 第二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三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四天,有几位同学找到笔者,递给笔者答案;当笔者点头示意时,他们竟高兴得欢呼起来,甚至有一个同学竟哽咽起来。是啊!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再通过猜想,探索规律,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创新过程,而且更应该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数学基础,很大程度都还不
4、具备,但却能超出个人能力完成任务,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突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何等的重要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所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印象深刻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数学,就是因为他们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只是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失败,无论家长、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数学学习无法正常进行。笔者本人也欣赏成功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 三、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进入九年级上学期学习以后,同学们都将学习和掌握相
5、似形的知识。一天,艳阳高照,笔者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到学校操场上去上课,同学们带上你们认为有用的测量工具,去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由于事前笔者没有给任何提示,全班五十多位同学,除有四位同学不知所措外,其他同学都找了不同的“参照物”有以自己身高为标准量影子;有以米刻度尺为标准量影长;有以小树为标准量影厂。笔者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心里泛着甜蜜的滋味:“我的学生渐渐长大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次测量活动,还意外地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上了这一课,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活动才
6、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和学生多聊聊天,多些鼓励,进行思维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存在代沟的,如何更好地确立教师的参与者、引领者地位,师生间的情感与思维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与教师沟通与交流的,但往往是不好意思或不敢与教师沟通,尤其是数学教师,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害怕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都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并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属于知识方面的问题还是技能方面的问题,协助他们一起制定出详细可行的
7、学习计划,并做好跟踪督促工作。作业面批面改,结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在每次作业的后面,针对每个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笔者都会附上信手拈来的微型评语,如“有进步!”“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这才是真正的你!”“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思路独特,有创造性!”“字要能工整一些就更好!”小小的几字评语,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 的作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培优扶困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每一节成功或不成功的数学课都有其闪光的东西。学生的数学成绩好坏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命运,笔者在数学课上就有意识地向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自己只不过比学生早训练了几年,“闻道在前”,加之“术业有专攻”,所以为师;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人人都是一样的,鼓励学生不能迷信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与教师争论,要敢于怀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笔者还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课,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