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富之路探索——浙江栎桥村的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21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富之路探索——浙江栎桥村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富之路探索——浙江栎桥村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富之路探索——浙江栎桥村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93-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在顺应自然生态演变,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保障人民权利平等的同时,走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系列论断阐述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解决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农村,因此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而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两者

2、在目标、使命和实践上都存在一致性。共同富裕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全体人民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从学术上探索“两山”理论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探索“两山”理论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以及“两山”理论对乡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等,成为乡村振兴研究中亟须探索的新问题。1 乡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1.1“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考察浙江省安吉余村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2006年,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完善了“两山”理论 1。习近平同志以“绿水青山”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金山银

3、山”指丰富的物质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出保护生态资源与创造财富价值之间的密切关联,具有深刻的内涵启示。首先,“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条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金山银山”却是可以被无限创造的,因此,“绿水青山”必须与“金山银山”相结合。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坚定走好绿色发展道路,才能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才有可能将资源进行转化并与市场接轨,并最终发展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与生态旅游,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绿色”与“和谐”是共生共荣的。人类与生态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二者具有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关系。所以要想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终极愿景,就必须对优良生态环境与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切实的

4、保护。因此,“两山”理论为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2“两山”理论与共同富裕“两山”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蕴含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有机统一整体的理念,对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全体人民共同创造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美好生活 2。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共同富裕不仅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还需要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9万元,从全球范围看,已经位于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5、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形势下以“两山”理论指引乡村共富实践,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实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共同富余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收稿日期 2023-02-21 基金项目 2021 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与效果研究(FX2021212)。作者简介 屠萍萍(1985),女,浙江绍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金融;胡玥文(1990),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乡

6、村振兴。“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富之路探索浙江栎桥村的实践与思考屠萍萍,胡玥文(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 为了推动乡村共同富裕,采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法,通过调查浙江栎桥村在生态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相关成效,研究乡村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认为,只有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走生态发展之路,提高乡村治理的同时发展特色乡村之旅,才能让更多乡村百姓走上“物质足、精神富、生态美”的共富道路。关键词“两山”理论;共同富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屠萍萍,等:“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

7、富之路探索区域经济-9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6 期(总第 564 期)2 栎桥村概况及共富经验2.1 栎桥村概况栎桥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枫桥镇南部,由桥亭和郭店两个自然村组成,该村占地面积约6.5 km2,栎桥村以农业、养殖业、轻纺业等多元化经济产业为一体,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经济,促进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12 000元提升至2022年的58 000元。据栎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全介绍,目前村集体收入由过去的每年50万元提升到现在的170万元,主要来源于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2017年以来,栎桥村紧扣“五星达标、3A争创”目标,以“古村、荷梅、故居”三大特

8、色项目为主打,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塑造宜居宜游的全域乡村景观。栎桥村曾先后被评委“全国民主法治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绍兴市水美乡村”。自然环境方面,栎桥村自然条件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村内存有一座茶山,成片的荷花田,农田主要集中在桥亭、郭店周围,村内栎江潺潺流过,有六口主要的水塘和多口老井。栎桥村以全域提升的思想指导栎桥村美丽乡村布局和改造升级,以原有的建筑、院落、公共空间、水系和绿地的格局为准,打造人居样板模式,同时对原有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和改造,把山、水、田、村作为整体来考虑,挖掘具有观赏价值的地域性文化,设计出具有乡村特色和独特地域性特征的景点,使该

9、村区域内的各要素都能协调运作,促进人与自然的整体深度和谐。社会经济方面,2017年以来,栎桥村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绍兴市卫生村”“绍兴市水美乡村”“诸暨市“孝德村”,该村党支部曾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栎桥村主要发展以“农业、养殖业、轻纺业”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产业。近年来,栎桥村适应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立足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以王冕故里及荷、梅产业景观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品牌,推进农业农村资源与生态康养、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互动发展,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例如结合村内的高端民宿、梅林和竹林,主攻康养休闲方向,需要融合酒店管理、健康

10、产业,依托王冕名人资源融合教育、旅游行业,开展研学游。该村多措并举,使乡村旅游与其他行业相联系,推动三产融合,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历史人文方面,栎桥村是元朝著名书画家、诗人、篆刻家王冕的故里。王冕性格孤傲,其诗作体现了其同情百姓疾苦、谴责高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的高洁品质,著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王冕一生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其诗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著名的作品有南枝春早图 墨梅图等。王冕留下了大量的咏梅诗,表达他崇尚高洁品质的人格追求。王冕伤亭户借叙写绍兴东关曹娥盐场一家盐户的绝门绝户,折射出王冕情感之弦与民众共振的仁者情怀。

11、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曾邀请王冕做官,但他以出家相拒,并隐居于白云寺,也体现出其不畏强权的文人风骨。栎桥村通过对王冕生活印记、文化建树和心路历程的发掘,传颂其诗文书画并,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传承并发扬由王冕文化中所引申出来的廉洁,隐居,诗画,孝悌等文化,在教化和淳化民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作用,也为该村注入了独特的文化价值。2.2 栎桥村共富经验栎桥村的发展过程中,“两山”理念相互转化,与乡村振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优良的“绿水青山”资源是栎桥村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乡村振兴又推动生态资源增值和乡村经济的发展,这就为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金山银山”的保障,最终形

12、成了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以“乡村治理”为基础,以“生态改善”和“文化繁荣”为两翼,以“乡村旅游”为引擎的乡村振兴模式,实现了“资源、生态、经济”要素良性互动的机制,促进乡村和谐和乡村发展效益最大化,是一条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共富之路。2.2.1 做活治理,促进治理有效有“基质”栎桥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传承“枫桥经验”,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和科技赋能”的乡村治理模式。该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多元治理能力和组织力,密切党群联系,及时解决村民困难。同时该村以“科技”赋能乡村治理,加强数字技术

13、基础设施建设,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多媒体融合下的“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2.2.2 做美村庄,促进生态宜居有“颜值”栎桥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自觉践行“两山”理论,厚植生态底色,彰显乡村本色。一方面,抓实生态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统筹村内自然资源,加强污染防治,保护好绿水青山,通过墙体美化、路面拓宽、绿化改造邓措施,促进乡村长治长效美化。另一方面,发展生态经济。以本村的绿水青山作为资源,发展“生态+”发展模式,培育绿色新业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栎桥村的生态环境好了,该村的生态农业、康养事区域经济-95-业、乡村旅

14、游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发展壮大,美丽的自然风景、湖广山色、村庄精致成为了生态经济的“聚宝盆”,生态产业成为了农村发展的“摇钱树”。2.2.3 做优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有“气质”栎桥村一直将发展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提升了乡村振兴的品质。该村持续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借助“乡村文化礼堂”“乡村记忆中心”等场所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等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深入挖掘王冕文化和乡土文化特色,传承优良的乡风民俗,着力强化乡村德治教化,努力培育良好的乡风、家风、民风,树立乡村文化自信。2.2.4 做强旅游,促进文旅融合有“

15、市值”栎桥村按照山体、水体、道路、设施、景观机理及文化脉络,优化乡村的景观空间布局及建筑形制,整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打造融合王冕文化和富有乡土气息的绿水青山生态景观,做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行。依托生态资源,结合栎桥村“名人文化乡村”的差异化定位,将绿色生态、王冕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多种元素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有效规划和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避免村貌建设过于商业化,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中发展乡村旅游事业。3 促进乡村共富的几点启示栎桥村在“两山”理论指导下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模式,这是一条具有“治理智慧、生态内涵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促使栎桥村成为优美、宜居、

16、幸福的特色乡村,也让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大。3.1 因时而变:借助“两山”理论,坚持生态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优势和重要保障,因此近年来栎桥村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栎桥村在保护和修复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治水工作,做好智能垃圾分类,加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另一方面,栎桥村立足“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绿色发展方式惠及乡里,增加农民收入。栎桥村的实践充分表明,以绿色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生态“强起来”,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山青了,水绿了

17、”,乡村美了,环境好了,经济实现良性发展,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转化,人民更加富裕,促使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3。3.2 因势而谋:传承“枫桥经验”,提高乡村治理之效“枫桥经验”是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解决基层矛盾,是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栎桥村作为“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地,一直坚持以该经验指导本村的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该村以党建引领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第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联系,带动村民参与到各类公共事务治理中,推动“共享共建”新格局。第三,以“三治”融合创新基层管理措施,在法律的框架

18、下建章立制,夯实法治基础;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自治组织和自治机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德治作用,促进乡风文明的同时,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质量。3.3 因地制宜:立足“王冕文化”,发展特色乡村之旅乡村文化包含农民在进行农业活动时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有着浓郁的人文和乡土气息。在栎桥村乡村振兴中,传承“王冕文化”,打造清廉文化、孝德文化、乡贤文化、法治文化等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根据栎桥村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布局,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栎桥村旅游产品谱系,开发“旅游+文化”,开展研学游、廉洁游,享耕读趣,陶冶情操,充分挖掘传统乡村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具有乡土气息和人

19、文关怀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开发“旅游+农业”,到茶山进行采茶、制茶、品茶,可以到荷田、鱼塘、水果园进行农事休闲体验,促进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开发“旅游+生态”,开展户外徒步梅林,感受好山好水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普观光游、农耕文化研学游和体验式旅游,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将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美好愿景。4 结论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乡村自身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目标,让人民在“绿水青山”中拥有“金山银山”,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弘扬乡村振兴的思想与文化价值。参考文献1 齐 骥.“两山”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实现及文化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45-155.2 刘培林,钱 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117-119.3 姚树荣,周 诗.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2):14-16.屠萍萍,等:“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共富之路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