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新探索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战线提出了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课题。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我们对大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还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人才的培养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等。总之,重视传授系统书本知识,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了彻底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以创新精神作指
2、导,设计了一个从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练习与作业设计、教学手段、备课方法、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系统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案,作为专门课题研究,定名为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研究。于1998年3月确定了一个实验点,两个实验区(一个学校,一个县级市,一个地级市)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探索性实验。两年来的探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课堂教学呈现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新局面。1999年向全国和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实验班的观摩课,参加评优观摩活动,都以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受到省内外专家和广大教师的肯定,实验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受到社会。家长和各
3、级领导的公认。上学期期末,在实验学校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对实验班的1500名学生进行了细致调查。调查结果:喜欢和非常喜欢数学的占97.9,乐意独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问题的占90.8,认为小组研学习对学习有帮助和帮助很大的占98.3,学习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的占92.9。学生由于数学产生兴趣,学习能力增强,一般都不惧怕考试,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上学期期末对六年级一个实和一个非实验班数学考试成绩(等级制)进行了对比统计。粗略情况是:实验班的口算题优秀率97.5、笔算题优秀率92.5、概念题优秀率97.5、应用题率87.5,分别高出非实验班17个百分点、14个百点、22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学生们
4、对数学学习,从兴趣、能力到成绩实实在在的进步奠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信心。下面重点就教学评价、教材运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的探索,粗略介绍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老师们共同研究。一、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
5、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
6、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省时、高效,掌握水平是否深人、扎实确定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施来促进指标的达成,对实验教师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在实验的开始阶段,集中抓了前两项指标的落实,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几乎是周周研究,每次都深入到实验课的具体设计意图和操作的实际效果。经过了7轮对29节课的反复评价研究,实验教师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逐渐接受了新的教学思想。由于这五项评价指标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在加强前两项指标的评价过程中,大大促进了后三项指标的
7、达成。评价是督促,评价是指导,在连续不断的评价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验教师。他们教学观念新,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展。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在七、八年以前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明显表现出滞后性。如果用新标准去要求它,当然是不客观,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它,研究它,才是科学的态度。为此,我们在反复研究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采用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对该教材进行了大胆而慎重的改革。1改变数学内容
8、的呈现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再如,中、低年级的应用题尽量用画面呈现事物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渗透问题解决的思想。2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就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搞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
9、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做,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3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构建知识的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工程问题,不用整数工程问题的例题进行铺垫,而是用画面呈现两个工程队完成工程的情景,给出时间条件,由学生研究解决。再如,学习了9加几的加法后,把8加几、7加几等分段简化,放给学生研究完成。4强化基本和主干知识,削弱、删减繁琐内容。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太细、太重复。我们把l5的认识适当合并,分作两课时完成,学生掌握了认数的基本方法后,后面的内容压缩完成。
10、再如,整数乘除法在加强口算、估算和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把多位数的乘除法列为选学内容。5留出适当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演讲活动和智力趣题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统计、数学史、数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扩大了教师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对改革课堂教学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
11、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在改革组织形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有教师的好心,还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严密的管理措施。学生经过了较好的培养,就能充分发挥个人在小组中的学习潜力和管理才能。小组中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一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的数学课上,学生们根据际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水平,分别列出了两个算式
12、:l()和l(l10l15)。各自把自己的算式讲得明明白白,头头是道,争论非常激烈,老师又不便过早下结论。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在几位同学的支持下,很及时地发表了这样的意见:来到我们这个年级对分数的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为什么不用简便的方法解题,非要倒退到中年级的水平不可呢。我们的看法应该采取第一个算式。几句话,把全班同学说得鸦雀无声,很快地统一了意见。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这主要表现在教学情景的设计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引导、点拨、释疑、理论升华的火候掌握要适时、适度。因此,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
13、、教学艺术和师德修养。我们也有这样的教训: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研讨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提出这样、那样一大堆问题,教师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就出现了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越是开放,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酉-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
14、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们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
15、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4人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回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
16、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出异常的积极。再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才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停手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
17、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就拿分数应用题的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树枝图、迷宫图、实物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大树图,用根、茎、枝、叶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
18、、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老师。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提倡教师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
19、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例如,在实验班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课堂上,学生们用摆实物、画线段图、比纸条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数量关系,建立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没有用同样多、分成两部分等字眼,却拿了一根长纸条和一根短纸条,对齐一头做比较,然后大声说:从长的上去掉这一块(与短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用减法计算。虽然语言不那么准确、完整,但可以看出他对求相差数的实质是理解了。老师高兴地点点头,示意只要让同学听明白就行。他很自豪地与学
20、生们交换着眼神,表情中流露出对问题理解的自信。待教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系统总结时,他表现很活跃,在不断吸取别人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建立起了合理的解题思路。又如,在学习十几减9的课堂上,一位学困生因不能熟练记住刚刚学过的9加几的加法的得数,所以对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遇到了困难。但他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我用10先减,再加上几,能算对。(实际是破十法)老师没有阻止他,反而鼓励他怎样算得对就怎样算。这个学生很快把十几减9的减法用自己的方法学会了。后来加法算熟了,也能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学习后面的知识了。再举一个学生自由地参加学习活动的例子。在一堂低年级小学生认识米和厘米的数学课上
21、,一位扎长辫子的年轻女教师设计了一个通过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来认识米和厘米的环节。学生们量完了书本、铅笔盒、桌子等物体的长度后,同桌之间开始自由地交换着测量身体的许多部位。忽然,有两个同学提出想量量老师辫子的长度、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老师毫不介意,很自然地转过身去,请他们测量。全班同学用心地看着。两个学生,一个跪在蹬子上,一个高高踞起脚,先后量出了老师辫子的长度,非常高兴。但一比较,测量的结果不一样。老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同学测量老师的同一条辫子,为什么测得不一样呢?同学们根据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和亲眼观察到测量时的情景,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大大改变了课堂上生硬灌输知识的局面,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友谊和谐、充满情感和乐趣的智力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自觉学习着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以上内容是我们两年多来在研究和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很不系统地呈现给大家。诚恳希望专家和广大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交流,使这项实验研究进一步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