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07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ugust20232023年.8JOURNALOF SHANGQIUNORMALIUNIVERSITY月No.8Vol.39商丘师范院学报一第39 卷第8 期“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王玲玲(中央统战部培训中心,北京10 0 0 37)摘要: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华语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进入2 1世纪,大华语理念的提出推动华语研究实现理论、视野、观念、路径等多方面拓展,培育了华语研究新的增长点。大华语理念把有利于全世界华人语言认同建构作为开展华语规划的重要目标,认为海外华语是全球华人及华人居住地共享的社会资源,主张华语规划应从规范向协调转变,提倡动员全球华语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华语的教学、

2、研究和治理。目前主要存在研究内容发展不平衡、应用研究需要加强等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不断拓展研究队伍,推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华语教学实践。关键词:大华语;研究现状;研究理念;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H109.4;H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2-36 0 0(2 0 2 3)0 8-0 10 4-0 520世纪8 0 年代以来,华语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进入2 1世纪,全球华语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学界以国际眼光看待华语问题,与时俱进提出“大华语”理念,推动华语研究实现视野、观念、路径等多方面的拓展。下面简要回顾华语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大华语”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大

3、华语”研究理念、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思考华语教学和研究如何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之需和海外华语社区实际,推动华语更好走向世界一、2 0 世纪8 0 年代至9 0 年代的华语研究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促进了各领域包括汉语学界的国际交流。海外华文教育也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尤其是在华侨华人众多的东南亚地区更为突出。学界逐渐认识到普通话与港澳台胞、海外侨胞及其他华语社区所用中文的区别,对现代汉语的外延是否涵盖大陆本土以外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思考。一些学者对海峡两岸的词汇差异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对境外华语词汇、语音、语法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张维耿(19 8

4、8)提出编纂出不同华人华语相异词语全面比较手册”1 的设想,这是编写华语社区词典较早的思想萌芽。这些探索为后来华语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发展打开了视野。进人2 0 世纪9 0 年代,华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价值日益凸显,华语教学取得较大发展,地域分布更加广泛,语言实践的发展推动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这一时期,学界有对华语本体的描写研究,有对多地华语多层面的比较研究,其中,田小琳(19 9 3)提出的“社区词”2 15 4-16 2 概概念影响较大。同时,涌现出一批对不同华语社区词汇、语法层面接触、融合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以及对澳门、香港华语规划的探讨等 3。尤为可贵的是,一些学者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日后“

5、大华语”研究理念一脉相承,颇具前瞻性和启示性。如钱乃荣(19 9 3)在汉语规范宜宽松一文中指出:“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并不是使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港澳台商和国外华人经商时,在语言文字的交际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要承认这个现实,一句话有两种同义形式、一个词有两种读音、一个文字有两种标准化的字体可以长期合法存在,在不同场合使用,不要把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受度看得过于脆弱。”41陈重瑜(19 8 6)提出华语是华人的共同语 5 。周有光(19 9 5)曾建议,将华语定义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汪惠迪(19 9 0)提出,在进行词汇规范化工作时,是自定原则与标准,

6、还是向“源头”现代汉语看齐,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6 2 5 8 2 6 3以上研究为大华语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整体看来,这一阶段的研究多偏重描写,多收稿日期:2 0 2 3-0 5-2 9基金项目:中国侨联2 0 2 2 一2 0 2 4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侨务工作的特点、任务、机制研究”(2 2 BZQK241)。作者简介:王玲玲(19 7 7 一),女,河南周口人,副研究员,博士。105王玲玲:“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8 期以普通话为标准对境外华语的语言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多侧重某个华语社区的离散性研究,尚缺乏对海(境)外华语规划进行的系统化理论思考。“过去多注意本土汉语,

7、相对忽视本土之外的汉语”,“因为没有认识到本土之外汉语生活的重要学术地位和社会价值,对华语的研究尚不够自觉、不够全面、不够深人”7 二、2 1世纪以来的大华语”研究进人2 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中文热”既升温又升值,作为维系海外华语社会与中国联系的重要纽带,作为提升学习者生存发展竞争力和促进所在国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华语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再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海外华语社区与大陆普通话、方言之间,海外各华语社区之间以及海外华语与所在国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频繁,促进了华语的融合发展,华语的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

8、实。学界开始自觉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看待华语问题。与此同时,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在文化多样性语境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语言多样性对促进社会平等和包容发展的重要性。一代学人立足华语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及其承担的增强华语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理念,提出“大华语”概念及其研究理念,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培育了华语研究新的增长点,推动华语研究在理论建设、实践应用、队伍平台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一)“大华语”概念的提出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华文教学不等于对外汉语教育,不等于语文教学,用纯粹的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对华人社会实施母语教育显然不相适应。在此过程中,郭熙教授率先

9、提出华语教学的特殊性问题,并不断发表论著,对华语的内涵、外延、华语教学的规律等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建立华语学科的设想,先后出版华语研究录华文教学概论全球华语研究文献选编等书,其中华文教学概论是我国第一本以海外华语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著作。郭熙教授将“华语”的定义先后表述为“以普通话为标准的华人共同语”“以普通话为核心的华人共同语”“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从“标准”到“核心”到“基础”,体现出对如何处理普通话和华语变体之间关系的逐步深入思考。此外,徐杰、王惠还出版了现代华语概论,“是一本适应东南亚等海外华社的“现代汉语教材”8 O这一时期,学界开始出现全球华语、大华语、国际宽式汉

10、语共同语等概念。周清海、陆俭明、李宇明、郭熙等学者先后提出“大华语”的理念。陆俭明(2 0 0 5)将“大华语”定义为“以普通话为基础而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可以有一定的弹性、有一定宽容度的汉民族共同语”9】。李宇明(2 0 14)提出,“大华语是以普通话/国语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以为基础”的提法,为大华语未来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空间。而在定义中加人“国语”的因素,既照顾到历史,又考虑到各华人社区的语言文字生活现实 10 。李宇明指出,大华语包括大陆的普通话(包括地方普通话)、台湾国语、港澳社区语言和海外各地华人社区的华语等 1。这些理念得到学界广泛认同,陆俭明认为,“大华语”理念有助于

11、增强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和认可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华人社会,有助于推进世界范围的汉语教学 12 周清海也认为,大华语概念的提出对华语推广将产生巨大作用。周清海还身体力行,多方呼吁加强大华语研究,力推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语法研究等工作,被誉为“大华语研究的一面旗帜”1。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建立全球华语学的设想 14。在此期间,李宇明发表系列论文,系统深人阐释大华语的研究理念、目标任务、未来走势等,成为大华语研究的代表之作。李宇明(2 0 17)提出大华语研究有关的一系列重要课题,如“大华语”的总体面貌怎样?大华语及各华语变体的语音、词汇、语法及应用方面有哪些特点?如何划分华语社区?如何看待华语变体?老

12、华语社区与新华语社区有何不同特点?如何协调各华语社区间的语言政策、语言教育和语言研究?每个华语社区如何纵向传承华语、如何协力向世界传播华语、如何建造汉语国际传播更多的传播源和接力站?等等 。涵盖大华语研究及规划的多方面重要内容,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二)相关研究成果1.词典编纂。这个阶段,涌现出一批全球和地区性华语词典,如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 15 、2 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 16 、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17 泰国华语特有词语 18 、香港社区词词典【19】、两岸常用词典【2 0 等。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 0 10 年由李宇明主持,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担任荣誉顾问,

13、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港澳、台湾、内地等世界各地学者联合编纂的全球华语词典 2 1 问世。在李光耀资政的提议下,2 0 16 年,全球华语大词典 2 出版,收录了约8 8 40 0 条世界主要华语社区的通用词语和特有词语,成为大华语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保存下了华语变体珍贵资源,大大拓展了大华语研究的影响力。以这些华语词典为基础,不少后续研究成果陆续发表。1062023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华语本体研究。这一时期对语言事实的描写不断拓展,研究范围从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延展至欧美华语社区。词汇研究方面,有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华语词汇等进行的研究,以及侧重对不同华语社区词汇接触现象开展的研究、对社

14、区词的研究等。这一时期对海(境)外华语语法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深人,对我国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等地华语口语、书面语语法现象的研究不断发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于2011年启动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带动了一批研究成果,均体现大华语的相关理念。在海外尤其是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些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华语教学研究进人一个新阶段。LiWei(2 0 16)将关于世界各地华人社会的多语现象研究集在一起,出版了合集Multilingualism in the Chinese Diaspora Worldwide,所涉华语社区涵盖了亚洲、非洲、大洋洲、

15、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地区 2 33.华语规划研究。郭熙提出,在全球华语视野下进行华语规划,要对已有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和补充,短线规划与长线规划并存,开发新的规划增长点。指出华语规划的内容应是声望规划、获得规划和传播规划,要完成从问题到资源、从管理到服务、从单一国家或地区到跨国、跨境以及从强制性到市场调节的转变 2 4。这一时期华语地区规划出现一些代表性成果,如对我国台湾地区华语的规划研究,对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规划研究等。卢德平(2 0 17)从哲学角度对普通话与华语之间的认同、区分和整合进行了思考 2 5 。徐大明(2 0 0 9)提出全球华语社区的概念 2 6 。姚敏(2 0 19)对大

16、华语视角下汉语传播的圈层进行分析,并提出语言规划建议 2 7 4.华语教学研究。有学者提出采取多元化汉语教学标准,加快汉语国际化进程 2 8 。关于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讨论日益增多,主张在考虑华语共同性的基础上考虑地区因素,对已有的规范、标准等进行修订补充,设计出多样化的课程、教材、词典、读物、测试标准、教学模式等 2 9 。值得注意的还有华文水平测试体系的立项和实施。5.海外华语生活研究。很多学者将华语调查的步伐迈向全球,调查项目也在深人,包括华语使用与态度、华语接触与语言转用、家庭语言使用与规划等。领域华语研究不断拓展,如关于香港广告、法律和工作场合华语的调查,台湾新词语、饮食语、禁忌语观察等

17、。6.学术阵地建设研究机构方面:2 0 0 5 年,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与暨南大学共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监测、研究海外华语资源;同年,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设立硕士和博士学位点。2 0 16 年,北京语言大学高精尖语言资源创新中心建立,首次把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列为重要建设项目。2 0 19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华语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把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作为整体工程提出并加以推进。学术期刊方面:自2 0 0 6 年以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始发布海外华语传播方面的报告。2012,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的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出版了马来西亚华语研究专号。2 0 15 年,由德国德

18、古意特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华语(ClobalChinese)杂志创刊。该刊汇集了全球各地华语研究学者的最新研究课题与成果,包括世界各地华语变体和变异的分析和世界不同地区华人社团的语言维护、语言转用、多语现象等 30 。2 0 17 年,在周清海倡议下,香港教育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报创刊,旨在凝聚大中华、亚洲、北美、欧洲各地专家力量,构建跨国家跨地域中文教育学术平台。学术会议方面:2 0 0 5 年,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举行首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至今已开了12 届,就两岸四地的语言差异、语文教育、语言政策等进行讨论交流,以弥合差异,使民族语言得到和谐发展,积极推动现

19、代汉语规范工作;2 0 17 年,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大华语战略研讨会”,邀约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展开研讨。中国语言战略等学术期刊还设专题讨论全球华语、大华语问题 31三、大华语研究的主要理念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大华语的研究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认同观。即把有利于全世界华人语言认同的建构作为开展华语规划和华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培养维护海外华语社区的华人意识,增强华人文化和华人族群认同。认为华语不仅是全球华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也是建构和维系海外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纽带 32 。要加强海外华人的语言认同,维护汉语母语人口的底盘

20、3。要保留华语区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化情感的培养 34。当前,因各国华人的族群规模、经济发展、华人凝聚力以及当地国政府的政策不同等因素影响,华人族群认同意识表现出强弱不同的特点。“大华语”研究强调通过华语及其体现出来的华人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全球华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感,突出整体性、共同性特点,以语言认同为纽带增强全球华人族群的凝聚力。研究体现出以增强族群认同为导向、构建全107王玲玲:“大华语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8 期球华人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意识和理论思考。二是资源观。认为语言既是国家资源、民族资源,也是个人资源;语言资源既有工具价值,也有经济和文化价值。主张从宏观层次、全球视野看待现代汉语标准

21、语的各类变体,把海外华语看作全球华人及华人居住地共享的社会资源和财富。认为海外华语也增强了汉代汉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摸排、搜集和整理海外华语资源既是祖语传承教育和语言研究的需要,更是语言服务的需要,是一项抢救性的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应加强海内外语言资源的保护保存工作,共同开发和利用华语资源,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 35 三是协调观。认为华语规划应从规范向协调转变,不再把世界各地不同的华语变体看作需要规范的“问题”,而是更多关注域内外华语的平等性、交往性、兼容性,提倡将更多力量放在语言维护、语言协调等语言地位规划方面,而不应仅停留在语言使用的 纠偏杀错”方面 36 。主张各华语变体在大华语这个特定系统

22、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具有各自文化特征,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保障各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权利。在进行语言规划时,重视标准语与大华语之间的协调,以及不同华语社区之间的语言协调,主张语言教学应遵循语言传播、学习和使用的规律,以普通话为规范标准的同时有一定的容忍度 37 。在尊重各地华语语音、词汇、语法差异的同时,推动域外华语向现代汉语普通话这一共同的核心趋近趋同的方向发展 38 。在华语教学方面,主张“先普及、再提高”“普及比提高更重要”;在评价标准方面,提倡“教学从严、评鉴从宽”39 四是共治观。即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主张广泛动员全球华语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华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共

23、同治理华语生活,实现华语传播的自主化、主动化和本地化,合力推动华语更好走向世界。认为中国应和海外华语社区充分协作,建立全球华语推广协作机构,为推广使用华语提供各种支持、帮助和服务。各华语社区可建立华语推广中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各华语区教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更多依靠各华语社区的教师力量实现师资当地化。鼓励海外华语社区积极参加课程和教材研发,推进华语教材的在地化编写,丰富国际化元素,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更多体现各华语区的实际情况 40 。教育体制、教学管理和评价标准等应符合当地的教育特点和要求。应推进各华语社区之间的交往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华语人才 39 O由此可见,“大华语

24、”研究以多元文化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更好推动华语走向世界为目标引领,以构建华人群体语言文化认同为价值追求,以便利各华语社区学习掌握华语为服务导向,以共建共享共治为基本路径,在这种理念下进行科学实用的华语规划,将得到华语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推进华语的和谐健康发展,加快华语走向世界、服务世界的进程。四、“大华语”研究相关思考“大华语”研究从2 0 世纪8 0 年代的思想萌芽、90年代的酿到2 1世纪以来理念正式形成和初步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大华语理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也具可行性。汉语本体研究、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大华语研究打下了学术基础,华语教学的全球化发展和不断深人为其奠定了实

25、践基础,而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则为形成海内外学术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提供了客观条件。研究回应了前辈学人的学术关切,顺应了海外华语社区的实际需求,体现出很强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和实践关照意识。(一)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研究发展不平衡。研究内容上思辨辩性成果较多,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研究成果目前相对集中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地,其他地区华语变体的研究相对薄弱,地域覆盖面有待扩大;研究队伍还不够壮大,占有的一手资料还不够丰富,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2.应用研究需要加强。语言研究的目的与任务有三个:一是考察描写清楚“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三是为语言应用做好服务。目

26、前大华语研究已阐述清楚第二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各华语社区华语面貌的描写成果成绩初现,但如何将大华语理念落实到华语教学实践还需不断探索和推进。例如,在华语教学中如何处理普通话一致性与各华语变体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语音、词汇、语法的弹性和宽容度如何把握?当地化教学的课程、教材、测试等产品如何科学开发实施?标准如何确定,等等。3.学科建设尚待时日。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必须有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规范的学科体制。由此看来,“全球华语学”或“大华语学”如若建立学科,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二)相关建议大华语研究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与海外华语社区互动,协调各方合作,开展集中攻

27、关,多出学术成果,推动大华语研究蔚然成风。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形成描写、解释、应用三充分的责任编辑:郭德民】1082023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局面,应用到实践领域,对华语实际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参照标准和实践指导。1.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大华语研究涉及语言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应整合相关学科资源,进行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以全面系统把握海外华语的整体面貌、发展规律并进行合理的华语规划。2.促进与侨界互动。侨务部门一些涉及全球华侨华人的语言文化品牌交流活动已开展多年。如“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华裔青少年作文大赛”等,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

28、强与海外华人(社团)及华文媒体的联系,集中获取一手研究资料,全面深人了解海外华语语情。3.拓展研究队伍。除海(境)外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外,可吸收海外华语教师加人研究队伍,这些人员基数大,分布地域较为广泛,有一定学术训练,有利于克服时空局限,集中开展相关调研,并可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参考文献:1张维耿.不同华人社区词语差异浅论 J.语言教学与研究,19 8 8(4).2田小琳.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C/九三年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语文和学习:九三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教育署,19 9 3.3祝晓宏,周同燕.全球华语国内研究综述 J.语言战略研究,2 0 17(1)

29、,4钱乃荣.汉语规范宜宽松 J.语文学习,19 9 3(8)。5陈重瑜.华语:华人的共同语 J.语文建设通讯,19 8 6(2 1).6汪惠迪.联合早报新闻用字与用词的计量研究 C/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 9 1.7李宇明.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7(3).【8 徐大明.“华语”宣言书:评徐杰、王惠现代华语概论J.语言科学,2 0 0 6(6).9陆俭明.关于建立“大华语”概念的建议 C/李晓琪,主编.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10李宇明

30、.汉语的层级变化 J.中国语文,2 0 14(6.11李宇明.大华语:全球华人的共同语J.语言文字应用,2 0 17(1).12陆俭明.对汉语教学要有这样的认识 J.语言战略研究,2 0 16(2).13李宇明.“大华语”的一面旗帜:序周清海先生语言选择与语文教育 J.华文教学与研究,2 0 2 0(1).14刁晏斌.试论建立“全球华语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语言战略研究,2 0 17(4).15 邹嘉彦,游汝杰.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0.16邹嘉彦,游汝杰.2 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Z.上海:复且大学出版社,2 0 0 7.17汪惠迪.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Z.新加

31、坡:联邦出版社,19 9 9.18徐复岭,主编.泰国华语特有词语Z.泰国:留中大学出版社,2 0 0 7.19田小琳,主编.香港社区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20李行健,主编.两岸常用词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7.21李宇明,主编.全球华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0.22李宇明,主编.全球华语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6.23 Li Wei(e d.).M u l t i l i n g u a l i s m i n t h e C h i n e s e D i a s p o r aWorldwide M.New York:

32、Routledge,2016.24郭熙.华语规划论略 J.语言文字应用,2 0 0 9(3).25卢德平.认同、区分、整合:华语略论J.语言战略研究,2 0 17(1).26徐大明,王晓梅.全球华语社区说略 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 0 0 9(2).27姚敏“大华语”视角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策略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 0 19(1)。28李泉.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15(5).29陆俭明.全球汉语热背景下的两岸汉语学界合作的内容和思路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0半年刊国际学术刊物全球华语创刊面向全球发行EB/OL.201

33、5-08-25.http:/ J.语言战略研究,2 0 17(4.32郭熙.论祖语与祖语传承 J.语言战略研究,2 0 17(3】。33李宇明,王春辉.全球视域中的汉语功能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8(5)。34周清海.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里的文化问题J.华文教学与研究,2 0 14(1).35郭熙,刘慧,李计伟.论海外华语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2).36郭熙.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议 J.语言文字应用,2002(3).37周清海.论全球化环境下华语的规范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0 7(4).38陆俭明.树立并确认“大华语”概念 J.世界华文教学,2019(1).39周清海.从“大华语”的角度谈语言融合、语文政治化与语文教学 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3).【40 周清海.华语文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