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蒂姆·伯顿电影的视觉氛围营造——以电影《断头谷》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98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蒂姆·伯顿电影的视觉氛围营造——以电影《断头谷》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蒂姆·伯顿电影的视觉氛围营造——以电影《断头谷》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蒂姆·伯顿电影的视觉氛围营造——以电影《断头谷》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蒂姆 伯顿电影的视觉氛围营造摘要:以好莱坞导演蒂姆 伯顿电影的黑暗气质、奇异布景、人物造型、哥特式元素作为对象,找寻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与蒂姆 伯顿电影外在特征和内在心理的相似性。以电影 断头谷 为范本,探索蒂姆 伯顿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打破的艺术趣味惯性,将“伯顿式”的怪诞、忧郁、惊悚、浪漫与温情融入电影之中,为众多类型电影发展和电影美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借鉴经验。关键词:表现主义;视觉造型;画面氛围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3-0098-03(安徽艺术学院新闻播音系安徽合肥230000)作为好莱坞的知名电影人,蒂姆 伯顿的作品不仅继承了德国表

2、现主义电影的黑暗气质、奇异布景、人物造型、哥特式元素等特点,还以蒂姆 伯顿自身的转化发展成具有怪诞、忧郁、惊悚、浪漫与温情的“伯顿式”的表现主义美学,上升成当代电影中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好莱坞导演中既大众又小众、技术与艺术糅合得相得益彰的典型代表。一、蒂姆 伯顿导演电影的视觉造型特点(一)蒂姆 伯顿电影的表现主义风格。蒂姆 伯顿是一位特色鲜明的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和电影口碑均受到业内的认可和观众的好评。对蒂姆 伯顿的童年而少言,幼年时期对未知世界的幻想成为蒂姆 伯顿独处时的常态,此时的蒂姆 伯顿喜好恐怖片,恰巧这种类型的影片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末,表现主义元素

3、融入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科幻片和恐怖片,如精神患者、吸血鬼、科学怪人等这些形象在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电影中风靡一时。由于受到多方的影响,蒂姆 伯顿的电影在视觉风格上呈现出以下三方面表现主义的倾向。首先,黑灰色主色调;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虽然诞生在默片时期,但是已经充分利用光影来表现画面氛围和人物情绪,并且画面大面积的黑色和灰色非常贴合惊悚片的气质。在影片 断头谷(Sleepy Hollow,1999)中,场景布置和人物服饰都多用黑色和灰色的设计,山谷中灰白的烟雾弥漫在黑色的森林和灌木中,透着恐怖和危险的气氛。其次,高反差明暗的对比;电影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在对人物面部的处理时,经常用主

4、光和辅光的高反差来塑造人物性格。在影片理发师陶德(Sweeney Todd:The DemonBarberofFleetStreet,2007)中,主要人物陶德的形象常用测光塑造,间接暗示了陶德矛盾、诡异而又分裂的精神状态。最后,奇异和不稳定布景;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在室内与室外的场景设计中,充斥着大量的变形的几何造型,在视觉上呈现出变异的场景空间,造成观众心理和情绪的不安定和不平衡感。而且这种布景的设计延续在蒂姆伯顿的电影 阴间大法师(Beetlejuice,1988)中,亚当和与芭芭拉去往八号等待室的变形几何场景与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中的场景惊人的相似。(二)蒂姆伯顿电影中的哥特式特征。

5、德国艺术史家威廉 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指出:“哥特式艺术是北方,尤其是德意志地区日耳曼民族的独特创造,作为北方日耳曼民族艺术创造精神趋向的哥特式艺术意志从来就不是阶段性的历史现象,而是一个日耳曼民族的艺术想象。”1哥特风格最早产生的背景始于12世纪40年代的法兰西的建筑上,称之为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它由罗马式钱振收稿日期:2022-05-18作者简介:钱振(1984-),男,山东菏泽人,安徽艺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电影实践与理论。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艺术类高校影像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

6、及实践研究”(gxyq2020200);安徽省教育厅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SK2021A0769);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高层次人才 双循模式 的培养探索”(2021xjjxyb05)。以电影 断头谷 为例 第43卷第3期绥 化 学 院 学 报2023年3月Vol.43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202398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发展而来,持续至15世纪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出现。18世纪,英格兰又开始了一连串的歌德复兴,蔓延至19世

7、纪的欧洲,并持续至20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花窗玻璃等,使整个建筑外观雄伟并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哥特艺术源于13、14世纪的建筑中,到了18、19世纪,哥特文学开始出现,其在死亡与神秘的故事中选材,进而影响哥特式电影黑暗、阴郁及具有宗教情结的视觉形象。沃林格和德国现代派美术家几乎都把哥特式艺术看作日耳曼民族艺术精神的艺术创造,将20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视为哥特艺术的回归。在20世纪90年代,哥特式电影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1990年,蒂姆 伯顿导演的 剪刀手爱德华 将带有哥特式元素的电影复兴大幕在好莱坞掀开。在蒂姆 伯顿的电影中,其内容大致可分为鬼怪类型影片、未知世界探讨类

8、影片、神秘仙境猜想类影片和对人类世界探讨类影片。不论类型的异同哥特式元素在蒂姆 伯顿的电影中从未消失,从人物服装中的长手套、斗篷、尖头鞋,到场景设计中的古堡建筑、歪斜的墓碑、奇形怪状的森林树木、干枯的花园,还是人物面部化妆造型的烟熏妆,都使各种元素浑然一体,营造出一种诡异十足的梦幻世界。在音乐方面,自蒂姆 伯顿的第一部商业电影 荒唐小混蛋历险记(pre-wees Big Adventure,1985)以来,丹尼埃夫曼(DannyElfman)几乎担任了蒂姆 伯顿所有电影的配乐。无论是 蝙蝠侠(Batman,1989)中的黑色阴郁,还是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

9、olate Factory,2005)中的流行趣味,以及 僵尸新娘(Corpse Bride,2005)中的悲凉悠长,埃夫曼所作的大部分音乐,被一致认为是阴郁且有“哥特式”风格样式的。这一音乐主要特征是“小调”、低音旋律和曲式,以及在旋律与和声上频繁地使用不和谐音和具有实验性的音质音色2。埃夫曼制作的音乐就是蒂姆 伯顿所找寻的形态,既传递出黑暗气氛又能从黑暗的气氛中闪烁着光亮。二、电影 断头谷 的画面气氛营造(一)断头谷 中“无头骑士”的头部特效。1999年蒂姆 伯顿影片 断头谷 上映,影片改编于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lrving)的小说 沉睡谷的传说(The Lege

10、nd of SleepyHollow),本片在当时被评论家称之为影史中最怪诞和恐怖的影片之一。影片通过无头骑士的杀戮进入故事,以年轻的警官伊卡博德 克兰奉命调查断头谷命案为线索,经历了一系列无头骑士杀人的离奇事件,并最终揭开隐藏背后的阴谋和真相。影片中多次出现无头骑士杀人取颅的场面,但蒂姆 伯顿对无头骑士身体形态的设计上总是不能令自己满意。为了能再现传说中的无头骑士,演员需要把头隐藏在垫肩下的衣服里,但是这样造成演员的身体形态无法达到完全的自然。蒂姆 伯顿为了让观众完全信服,不使演员在形体上留有破绽,蒂姆 伯顿请了工业光魔的视觉效果专家,工业光魔的视觉专家将无头骑士的头用蓝布包裹住,然后由工业

11、光魔的特效师们在后期中把头部去掉。这样,导演不仅可以正常地正常地拍摄,也不会损失无头骑士的正常比例,影响演员表演时的正常运动。在工业光魔的帮助下,无头骑士的人物形象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二)断头谷 的场景与摄影机的设置。影片 断头谷 中有许多荷兰风格的建筑。蒂姆 伯顿的团队建造了带有茅草屋顶的英国都铎王朝风格半木结构建筑,以及白色小教堂、阴森的墓地、诡异的枯树和各种住宅等,这些场景都让这个地方看上去像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无不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蒂姆 伯顿的美术团队在设计和建造断头谷市中心时,艺术指导里克 海因里希斯(Rick Heinrichs)制作了一系列高度详细的微型模型,使伯顿在实

12、际制作之前就可以立体地看到这些布景,并可以解决场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些场景的设计会让人想到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中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Nosferatu the Vampyre,1922)的场景,充满了象征性和暗示性。蒂姆 伯顿对场面调度力求完美,首先在叙事的空间再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营造逼真感。其次,在处理镜头调度时,导演依然遵循了好莱坞传统的拍摄方法,即:关系镜头+正反打镜头为基础的“三镜头法则”。但是导演在摄影机角度上寻求了多样的变化,强调摄影机运动时的合理性和对观众的心理暗示。在影片3分43秒的这场戏中,除了开场的1个空镜头外,在伊卡博德 克兰警官发现河中尸体这场戏的5个镜头中,摄影机角

13、度的垂直方向由:俯拍俯拍仰拍仰拍俯拍,在前三个带有环境关系的镜头中,水平方向上呈现斜侧角度。虽然这看上去并不复杂,但是摄影角度的利用对影片叙事、场面调度和人物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在这5个镜头中,不但完成了画面氛围的展现,而且交代了空间的透视关系和人物初步感觉的塑造。断头谷 除了摄影角度中带有明显的空间和人物塑造意识外,在景别的运用中基本按照大景别小景别大景别小景别的循环模式,以大景别交代环境,中小景别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影片4分55秒克兰警官在审判庭中与法官争辩这场戏中,由36个镜头剪辑完成。除了第1个大全景镜头,第6镜头和第23镜头是全景外,其余33个镜头都是由近景完成的正反

14、拍的关系镜头,延续一般叙事中用全景保证空间关系,中小景别叙事及塑造的方式。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上,断头谷 虽然作为一部恐怖和悬疑类型的影片,但在摄影机运动的方式上比较克制,没有刻意突出运动带来的视觉效果,而是更有目的性地进行叙事。(三)断头谷 实施的大型灯光设计。电影摄影创作中光线的运用是摄影造型元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电影中每一个镜头的传达都依赖于光线的表述与传递。如果光线的视觉形态不鲜明,会将影片的叙述风格、影像模式、审美情趣淹没在平庸的画面效果中。3影片开篇雷电交加的夜晚,电光映衬得稻草人的脸,被害人溅起的鲜血溅起在稻草人脸上,这种惊悚的气氛营造,在观众的心理上造成了紧张的恐惧感。在照明处理

15、上,蒂姆 伯顿团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平衡室内外的照明,通过剧组工作人员的反复测试,推翻了最初的轨道环绕照明的方法,最终敲定使用起重机悬挂柔光箱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好处既保证了设备在镜头中不会穿帮,又可以任意调整打光的角99度。艺术指导里克 海因里希斯制作的场景微观模型,为选定起重机放置的位置和打光方案提供了便利。最终,在 断头谷外景的灯光现场,每个巨型柔光箱均由20 x20的底座组成,每个柔光箱可以提供250K的光,底部和侧面都贴满了格子布,而且在巨型柔光箱的边角处都系有可以调整角度的绳索,以方便地面人员的控制。在影棚内模拟外景的拍摄阶段,由于摄影棚内的高度限制一般是6米左右,再使用起动机打光方案

16、拍摄丛林、墓地等场景就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蒂姆 伯顿的灯光团队决定在天花板上安装500多个空间照明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顶灯,最后加入烟雾效果营造出光线从天空照射下来的天空效果。蒂姆 伯顿在光线的运用技巧中,对人物光线处理主要是侧顺光和侧光完成的。这样的光线形态有利于通过明暗的影调变化表达物体的体积、硬朗和神秘的感觉。蒂姆 伯顿营造了一种明暗反差的画面效果,使得三维空间中暗处的深度被延伸,意在营造黑暗和隐喻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看出,画面中的光线是按照光源的性质处理的,总是在营造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以明暗分布来暗示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空间感,使画面平衡在虚构与真实之间。4结语导演蒂姆伯顿不仅继

17、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黑暗气质、奇异布景、人物造型、哥特式元素等特点,并根据自身转化成具有怪诞、忧郁、惊悚、浪漫与温情的“伯顿式”的表现主义美学,成为好莱坞导演中既大众又小众、技术与艺术糅合得相得益彰的典型代表。并且,蒂姆 伯顿还在影片视觉氛围营造上加入风格化的影像造型、有所保留的数字化技术、成熟的好莱坞制作模式和哥特元素的融入,为众多类型电影发展和电影美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任何一位导演的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复杂且多变的,笔者对影片呈现的视觉氛围营造分析,欠缺现场的设备型号、镜头型号、灯光显色性等资料,以及导演和团队在处理现场各种突变情况下的方案,在技术数据上存在局限。参考文献1张坚.沃

18、林格与哥特式艺术的形式问题J.新美术,2002(2):33.2美艾莉森麦克马汉.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M.姜静楠,白娟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39.3张会军.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电影摄影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15.4周锦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哥特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35.责任编辑王占峰(上接94页)程尽量拖长并缓缓呼气,在延长sh的音程且声带振动使清音变得略显浊音色彩时,r音借以自然生成。最后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使学习者对声母r的音质得到记忆和巩固。(三)咬指体验法。很多对外汉语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在教授舌尖后音zh、ch、sh、r的过程中,即便

19、经过反复示范和模仿,学习者仍然难以掌握上述四音的发音要领。我们认为,原因即在于初学者发舌尖音时,对于舌头的卷翘程度究竟如何,实际上是难于把握的。此时,运用“咬指体验法”可有效帮助其矫正和调整自身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干净的食指的一小部分伸进口中,使之抵住舌尖背面,然后用门齿轻咬住食指不超第一关节处(需要向学生示意咬住的具体位置,因为咬住的部位如果过长,会使舌位过于卷翘,所发的音同样有失准确)。此时的口型和舌位大致接近于自然发音时的状态。经过不断的模仿与体验,上述声母的发音方法是可以被学习者领会及掌握的。五、对外汉语的声母教学预期应讲求适度原则以舌尖后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

20、过将四指并拢并微微上翘的手势来提醒学生发音时注意舌头应保持适度的卷翘,然后从单音的反复操练与辨析过渡到成组地连读,最后置于语流中进行集中式听辨与纠音练习。正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式的强化训练教学模式,学习者得以基本掌握发音要领。但如果教师在声母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寄望于学习者能够在一、两个月甚或两、三周内便把各类声母的发音要领掌握得标准无误,那么困难一定不小。试想,生活在各方言区、以汉语为母语的国人之中能够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于zh、ch、sh、r等舌尖音的发音标准者尚且有限,何况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而言呢?不言而喻,在汉语声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恒心和信心;应该做到不断鼓励学生并

21、坚持在日后的词汇、语法、文化教学等环节中始终保持对语音所给予的高度重视;应该随时随地帮助学生纠正偏误、进而不断帮助其改善语音面貌。总而言之,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唯有坚持不懈地做到重视语音教学、强化语音训练,同时在评价标准和心理预期上遵循“适度原则”,方能培养学习者达成日趋接近“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普通话”之理想语音教学目标。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2刘振平.基于对比分析假说的汉语声母习得难易度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43-51.3杨寄洲,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1-13.责任编辑王占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