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甘地被刺》习题1.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78036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地被刺》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地被刺》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地被刺》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幅(fú)度      蕴(yùn)藏 贬(biǎn)斥 坚如磐(pán)石 B. 晚祷(dǎo) 悲恸(dònɡ) 屏(bǐnɡ)气 惊慌(huānɡ)失措 C. 间(jiān)隙 额(é)头 瞻(zhān)仰 顶礼膜(mé)拜 D. 负荷(hé) 跳跃(yào) 承载(zài) 矫(jiǎo)健英姿 解析:B项,“恸”应读tònɡ;C项,“间”应读jiàn,“膜”应读mó;D项,“荷”应读hè,“跃”应读yuè。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行剌   一刹那   弥合   双手合十 B.噩耗   目击者   拯救   摩肩接踵 C.骚乱   拘留所   遣容   忧心忡忡 D.狂热   穆斯林   夜幕   极端份子 解析:A项,“剌”应为“刺”;C项,“遣”应为“遗”;D项,“份”应为“分”。 答案:B 3.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真相”,《三枪拍案惊奇》的主题歌,似乎在暗示最近市场的光怪陆离:最近四个交易日,沪综指单日波动幅度分别为2.89%、1.56%、3.42%和2.96%,围绕3 200点上下波动。不少散户在这样一种震荡市场中显得无所适从。业界揣测,这或许是机构在暗度陈仓,围绕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概念悄然吸货。 A.扑朔迷离 B.光怪陆离 C.无所适从 D.暗度陈仓 解析:B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此处宜用“诡异”,或用成语“波诡云谲”。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学校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让学生出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B.从外部条件看,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是由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施加了过大压力的因素造成的。 C.国庆后,对于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会上予以否认。 D.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的相关要求,自2011年1月起,我国应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解析:A项,语序不当,“一种”应该放在“尊重”前;B项,句式杂糅,可保留“由于……”或者“由……造成的”;C项,两面对一面,可将“是否”换成“将要”,或删去“是否”。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谈起北美生活经验,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便是浓浓的科幻氛围,有科幻传统的社会可以是商业的、现实的,但也一定拥有对人类未来憧憬的热情,及纵容这一热情的广阔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如果少年都在读《鬼吹灯》,青年都在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年都在忙于应酬而无暇读书,老年都在担忧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心读书……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里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不断做的工作——“它们将众星视为田园,它们是农夫。它们不断播种,有时候会有收成” ②播撒一千颗种子没有任何收成,那么播撒十万颗如何?总有一颗会发芽的 ③一旦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与飞跃 ④我觉得西方社会科幻风气的不懈培育正是这一播种过程 ⑤想想看,一个少年遇到一本科幻书,从此埋下一颗伟大梦想的种子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⑤③ 解析:⑤③先谈一颗“梦想种子”的播种、发芽,应排列在一起;而④是对这一过程的本质进行总结。②①则更进一步谈“不断播种”的问题,所以应放在④后面。 答案:B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 1948年1月30日,79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 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消息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在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安慰了。” 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著作,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 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罗、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作出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的更多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人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他与国大党执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被逮捕,由此触发了全国性大骚动。活动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为抗议政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绝食三周,终于使被捕者获释。 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距此5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的尸体按印度传统方式进行了火化。终年79岁。 (《光明日报》) 6.新闻一般不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但我们在读新闻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出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本文中的事实与观点是怎样做到完美统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很复杂,既有悲愤,又有敬仰。 答案:一代“圣雄”惨遭杀害,作者内心十分悲愤,同时对“圣雄”甘地又心怀敬意。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这些材料:甘地被刺事实,甘地一生的经历和他的人生信仰与追求,人们对甘地被刺的反应等。作者所用的这些事实很好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7.课文与本文都是报道圣雄甘地被刺事件的,但是我们读后发现,两则消息报道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本文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需要把握行文技巧,这样更容易产生对甘地的敬仰之情。 答案:这则消息虽然是报道甘地被刺事件,但是文章中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只有第1、2段。交代了基本情况之后,作者开始追述甘地一生的经历,在这样的叙述中,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甘地的伟大与崇高。作者这样处理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基本事实,同时在追述甘地人生道路的过程中,让我们不由对他产生敬意。 8.圣雄甘地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敬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冲刷而衰减,相反,人们愈是觉得他精神可贵。读了这两篇报道之后,你觉得他获得人们尊崇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题目,只要把握好甘地的精神实质,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甘地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雄”,是因为他面对邪恶不惧怕、不屈服,一步步挺进,一次次交涉,用公理和智慧与侵略者较量,直至让对方在世界舆论面前无地自容。他的“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使我们懂得道德的力量和品格的崇高。甘地的精神对我们仍有启示:和平的表达比暴力更得人心。 三、语言运用 9.自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示例: 一代书圣 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10. 针对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网友们纷纷质疑。下列网友们的诘问包含着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哪些期盼? 【网上链接】 陈光标在2007年全年共捐出1.81亿人民币,在由《公益时报》公布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居首,从而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此后他每年对社会捐助都数额巨大。但他的行善方式和宣传方式一贯高调。2011年有媒体刊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称陈光标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揽项目之实,引起舆论关注。陈光标在其微博回应,媒体报道歪曲事实。央视逐笔核实陈光标“少捐多报”事件,结论是“绝大部分捐赠属实”。 【网友一】 陈光标先生去年为社会捐助了大量钱物,谁能否认? 何必苛求? 【网友二】 2010年9月,陈光标先生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这在当下中国,还有哪个企业家能如此? 【网友三】 因为陈光标撇开慈善机构亲自到贫困地区现场发钱,不开发票不作登记,就不能纳入慈善统计,这合理吗? 【网友四】 陈光标怎样才能避免遭遇种种质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期盼出现更多的“陈光标”;②社会(媒体)对慈善家能有更多的宽容;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捐赠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