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定的认识。如管子禁藏认为,“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枚 乘发挥 运用了这种思想,渐进地弓?导太子产生参加田猎的欲求,以调动情绪。吴客创造太子将随狩猎勇士去追逐飞禽走兽的情境,使太子“阳气?喜气 见于眉宇之 间,侵淫而 上,几满大宅?脸”,兴起叫好,“善,愿徨闻之。”吴客满足其兴趣和需要,增强刺激描绘勇士们怎样与猛兽搏斗,又怎样论功行赏、野宴欢畅。他在描述中还充分体现了勇士们齐心协力、英勇顽强的 品德,暗示田猎可以驱除懒惰的习性,拼弃“欲交 无所”的生活,增进人与人交往的友爱关系。对此孔子早就强调,“无友不如己者。”?论 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论语述而 因
2、此当吴客问太子能否出外一游时,太子表现 出对田猎 的极大兴趣和走出宫院,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性情、参与交往的欲求。这种全新的需要将产生相应的情绪。古人对情绪调节心理障碍、治疗疾病有着丰富的思 想。如内经认为,“忧伤肺”,“喜胜忧”。枚乘形象地运用这种思想,创造了激荡心弦的观涛情境来激发太子的激情,以治疗疾病。枚乘对江涛 作了生动的描绘,不仅使太子在认识江涛的过程中和满足他走 向大自然参与交往的欲求中产生了积极健康的情绪,而且还使太子在心理上产生动感。因而,吴客指 出,观涛能使观涛者从五腑到手足、牙齿都似经过江涛?实质是隐喻心中的激情 洗涤一样,使人精神振奋、意志果断,耳目明清。文中,枚乘屡 用大军
3、汪战来比况江涛,达到了使人如临其境、激情澎湃的效果。随着 情绪强度的增大,整个自我卷入其中,使培塞于胸的一腔“邪气”得以疏泄。他说,“虽有淹病?久病 滞疾,犹将伸讴?驼 起臂?踱!发警披耽而往观之也,况直?只是 吵小烦慈,醒酿病酒之徒哉故日#发蒙解惑?使目明脑清,不足言矣。”?后两句来自内经的“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最后,吴客见太子情绪高涨,说理启发治愈心身疾病的时机己到,便向太子推荐 圣人辩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用“要言妙道”进 行启发。这时太子 突然精神振作,“据?扶 几?茶几 而起曰#涣平?清醒貌 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沼然汗出,霍然病己。”可见,枚乘不仅认为太子疾病的根源
4、是思想意识,还认为治疗身心疾病的关键也在于思想疏导,这是颇值称赞的。可以说这是他留给后 人的一份谏书。这也是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成就是分不开的,如内经指出,精神不进,志 意不 治,病乃不愈。当然在七发这篇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其心理治疗的方法还较粗浅。不 过我们研究它是 重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形象地表现出的有关客观作用于心理、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等心理学思想。这即令是在世界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派别林立的今天,也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取史而令人叹为观止。?资编#东方圃 洛克德 育心理思想 浅探李申申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洛克?%&一夕(),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经验论者,在人 类理解
5、论一书中,他用一切知识、观念来 自经验的观点,逐条批驳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在此基础 士,洛克阐述了著名的“心灵白板说”和知识 起源的感觉经验论等观点。他说#“让我们假定人心是 白纸,如我们所说,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人心 是怎样装备起来的 呢人的匆 促而 无限的想象 在人心上画出无限量的花样来,人心从哪里得到 那么大量的东西呢它 从哪里得到理性和 知识的全部材料呢对这个问题我用一句话答复,从经 验而来+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知识归根到底导源于经验”。但是,洛克把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产生的感觉,他称之为外部感觉和外部经验+一种是 由人的合理活动、如知觉、巴
6、维、怀疑、信仰、推论、认识、意愿等产生的经验,他称之为反省或内部感觉。他认为,“所有的观念都是由感觉或反省 而来的”,而它们是人获得知识的两个独立 的架源。这 就使他陷入二元论。有时候,洛克又认为,反省 并不是和感觉并列的观念来原的独立途径,而是在感觉之后,以感觉观念为基础的一种主动的心理活动。但当他进一步分析时,却把对外反映的感觉经 验和对内反省的心理机能 割裂开,而有时把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混淆起来都叫作经验,这就混淆了反映的结果和反映的机能,即混淆了认识论和心理学的界限。从否定天赋观念的唯物论的感觉论出发,洛克特别重视教育的方法问题。他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对儿童的压制与摧残,反对棍
7、棒纪律与盲诵枯记 宗教经文,主张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想方设法把他们培养成 为新一代的统治者一一绅士。而绅士教育体系 中的核心则是德育。在教育的方法中,洛克有 许多精辟的 论述,他说#“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导师不只应该劝导谈论 它,而且应该利 用教育的工作与技巧,把它供给心理,把它固定到心田里面,在青年声对它发生真正的爱好,把 他的力量、荣誉和快乐放在德行上面以前不要停止。”及早管教洛克指出,要“重视儿童的精神的形成,而且应该及早形成,那是可以影响他们日后一生一世 的生活的”。他认 为,对儿童及早管教,使他们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这是 培养 七 童理智和意志力首先应该注意的方法。这是因为
8、,一方面儿童缺乏 判断 的能力,非得有人管束不可,另一方面,当他们“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易于养成他们服从的心理。“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所以,“儿童的年 岁愈小,则其放佚不羁的欲望愈宜少予满足+,七童 自己的理智愈少,就愈应该受到管理者的绝对权力的约束。”从小养成其服从父母 意志的 习惯,长大就能服从自己的理智了。在此基础上,洛克反对溺爱孩子。他认为,溺爱会使孩子“太刚慎”、“太自是”、“继傲不驯”,这会造成严重的恶果。父母溺爱孩子,就象“自己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奇怪”。因为“种种恶劣的习惯”
9、都是从小养成的。与此同时,洛克指出,也要防止儿童“因为管教太严”而“精神过于沮丧”,“过 于颓唐”,“失去池们的活力和勤奋”。这样的儿童“很不容易振作起来,极难作出什么事 业”。他认为,不应当纵容 儿童,但儿童合理的要求和欲望应得到满足,如#儿童“自然的需要”、由好奇 心而提出的问题,“在各种年宕时听有的自由”等。同时,儿童“稚气 的举动,欢乐的态度,也看成他在年纪极轻的时候的必有时现象”,而被允许。他说#“如果谁能找出一个方法,一方面使得儿童的精神安易、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 他抑制 自己对于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惯 的事物,他便是能够调和这种表面的矛盾,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洛克认为,
10、“爱与畏”这两方面“都得加以保持”,作为父母“永远支配”儿子的“大原则”,“使他的心理走上重道德与爱名誉的大道”。他指出#“你应该首先凭借畏惧,取 得支配 他们的精神的力量,到了子女年岁稍长之后,就要用友爱去维 系这种力量”。奖励与惩罚洛克认为,“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 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 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善有奖、恶有罚,这是理性动物的唯一 的行为的动机。”洛克反对滥用 奖励。在奖励的 方式上,他提倡实行名誉奖。他说#“关于名誉一事,我 只有一点 要说的,就是
11、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大家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的行为的一种不约而 同的证实和赞扬,当儿童没有长大,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辨别是非以前,它是一种指导儿 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怎样赞扬几童呢他说#“儿童受赞扬的时候,则 他们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儿童受到赞扬之 后,经过大家一一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洛克反 对用儿童心爱的东西奖励他们。他说#“把儿童 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避免。凡是拿苹果、糖 球或者别种为几子所 最喜爱的东西去使儿子念书的人,他就是认可了儿子对于快乐的爱恋,是纵容池所应该用尽
12、全力去扑灭的危险的嗜好”,这样敞“简 直是牺性了他们的德行,颠 倒了他们的教育,等于教 导他们去爱奢侈、骄傲、贪婪”。当然,洛克人句,伴随着名誉奖而给予一 些物质奖也是可以灼,但 要运用得法。他说#“为使儿童更加深切地感觉到被尊重的可喜,被屈辱的可羞,并亚这种感觉增加效力起见,儿童值得受人尊贡成波人羞辱灼时候,其 他各种可爱的或可厌的事物应该伴随来到,这不是因为 他们的某件行为好,所以加以鼓励,某件行为不好,所以予以惩罚,而是因为某 人的举止值得波人奚落或受人尊重的、必然的、永远伴随的结果。用这种办法,自始便使儿童得到一种固定的经验,知道池们心爱的事 物只有名誉良好的人才能得到,才 能享受,儿
13、童的欲望便反而可以助长池们的德行。”洛克主张 对儿童严加管理,但他反 对滥用惩罚特别是体罚。他指出#“普通对于儿童有一种贪便取巧的惩罚方法,就是鞭挞儿童,这是 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因为鞭挞只能给 儿童以皮肉之 苦,并不一定 能使儿童感到羞耻。“如果常常施用体罚,结果,必 然会 毁灭羞耻心”,摧残儿童的上进心。“这种奴隶式的管 教,其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所以,我 们想 使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 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洛克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方法得当,是用不 着体罚的。洛克反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沐罚办 法,是有进步意义 的,但他并不彻底反对
14、体罚。他认为#“鞭挞是惩罚儿童的方法中的最坏的一个,所以也是最后的一个,只有处在极端 的情 形之下,一切比较温和方法都试验过了,都失败了,才可粼采用。”儿童应受鞭答的过失只有一种,认这玩是顽梗,或者反抗”。但叩使在这种情形之下,洛克仍“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 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 由于做错了事和被 打而感到害羞,才是 真正 的德行上的制裁”。一 旦使用了鞭 答,洛克认为,就要达到鞭答的效果。如果儿童确是顽便不化,有意反抗,“对于父亲的命令不敬重、不服从”,那么在鞭答时“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直到鞭答的力量达到 他的心 理,你能看出一
15、种真正忏悔、羞耻和自愿 服从的表示为止”。当然,这种为维护家长统治而主张毒打孩子的见解,反映出洛克反封建 的不彻底比。关于责备孩子,洛克指出#“儿童均过昊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 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 地里去执行”,因为“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儿子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 觉得自己是有名瞥的儿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一使重说澳!洛克指出,!“说理是对待儿童皎真正办法儿童一到懂话的时候,就懂得 道理了,稚 才之希望被人看作具有理性的动物,是比想象得到的年岁还早 的”。“我觉得无论什么应守的德行,应戒的过失,他们 无不可以用理说服,”
16、但是,所说的理应“以适合儿童的能力 与理解力为一卿,说理时,措词要明白,道理要晓畅,肇鲜适合蒯门的思 维”,应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因为这只能使“儿童惑到镇奇与迷扩,并不熊给他们以教导”。同时,在娜咖“举止应爆和,即使惩罚卿,志度泌是要镇定”,使少 垃髦“觉得你 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树立疼样!格克特别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各种教 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 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白乞人的榜样指给他们 看了,同时说明了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丑
17、恶,”从而“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则儿童对于具有礼貌的漂亮,没有礼貌的丑恶,必能懂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这是任何规则或教训 所做不到的”。“这种方法不独应该在儿童年轻的时候采用,只要他们是在别人的教导或指导之下的时候,都应该继续采用+没有什么事情能象榜祥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理。”但是,洛克反对儿童与仆人接触,认为“仆人的榜样最危险”,同时洛克也反对青年绅士到学校与其它阶层的子弟在一起。这反映出他站在英 国上层社会统治阶级立场 看待问题的阶级局限性。培养道德习惯洛克指出,特别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牢固的优良习惯。“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 良好的习质。因而养成儿童的道德习
18、惯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的任务。”培养习惯应 当从极小的年龄开始,使儿童“及早实践。”他指出#“有些做父母的人,把大 堆大堆的规则加在儿童身上,可怜的孩子,连那些规则的十分之一都记不清楚,更不必说 到实行了。”所以规则太繁太多效果是不好的。“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需做的事,你便应该 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 他们身上 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亲切地交谈洛克认为,与孩子亲切地交谈这种方法,在教育中是不容忽视的。他指出#“一到 儿子的年岁长大,能和他 亲近的时候,做父
19、亲的人还应当进一步和他亲切地谈谈,甚至还可以就他所知道或了解一点点的事物,征求他的意见,和他商量商量。这样一来,做父亲的人就可以得到两个很大的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得 儿子认真地用番思考,这不是任何规则或劝告所能给他的。”这样,“你便无形之中把他的心理提高了,使他不复耽于青年人所好的一般娱乐,不复把心思用在一般浪费精力的小事上了。”“用这种办法 去对待他,你还可以获得一桩更大的好处,就是 他对于你的友谊。建立和 巩固友谊与善意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互相信赖地闲谈心事与家常。没有这一点,则别种慈爱终久是要留下一些疑隙的。”洛克进 一步指出#“亲切的交谈,如果合于父亲用来对待儿子,它就更合于导师
20、用来对待学生。师生相处的时候,不可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教训上面,也不可尽由导师摆布,吩咐学生遵守这样那样。导师也要听听学生的意见,要学生作什么也得使他习于用理智去想想,这样一来,规则就更易被接受,生的根就会更深,学生也就 会乐于读书,乐于受教了。”.注意儿童的个别 特征洛克认 为,为了正确地安排整个教 育过程,应当注 意研究儿童的个别特征。他说#“教育,/需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尤其是当你想到儿 童的各种不同气质、爱好、过失,要 去给以合 适的医治的时候是如此。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 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所以,对于儿童的气质,“应
21、该及早就 去仔细考察,而且要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当他正在游 戏,当他 自以为不在你的视线之内的时候去考察。看 他的主要感情与主要的倾 向是什么,看他是强悍还是温柔,是勇敢还是羞乙,是慈和还是残忍,是开朗还是缄默。因为 他的这些方面不同,你对待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而你运用威信的方式也不能一样。”综观以上各种德育的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洛克提 出的所有 方法都是以儿童 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的,而他对每种方法的具体论述又无不渗透着汪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倾 向和特 点实施德育,提高儿童的心 理水平,使 他们 能形成洛克所代表的阶级需要的道德品质和道 德习惯。这在当时的反封建斗争 中无疑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即使在德育方法和理论都己较完备的现代,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作用。?资编#东方圃 班图拉的认知观述评王颜芳班图拉是当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有较大影响 的社会学习理 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具有辩证思想的交互决定论,用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结着的不断交互作用来解释心理机能及其发展,其中人的 因素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他所说的人主要指个人的内部认知状态,包括思 维、记忆、判 断、预见等。本文就班图拉对认知的看法作一述评,以便为开展我国人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