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走客”吴一峰笔下的川西山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54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走客”吴一峰笔下的川西山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走客”吴一峰笔下的川西山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走客”吴一峰笔下的川西山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术广角】一、吴一峰对景写生的特点我国古人所讲的“写生”实质上是写其生意,与西方绘画中所讲的“写生”截然不同。古人讲“外师造化”,是指绘画者对大自然的观察、感悟及记忆能力,并非面对真山真水实景写生。在图绘宝鉴中有对景勾画的记载,黄公望居富春,常“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辄即摹记”。但这种摹记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对景写生截然不同,其不过只是勾记山川、河流的大概而已。而当下,本文所谈到的对景写生的方式和西画中的写生方法更为接近。(一)对景写生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的大规模传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点在我国被提出。西画将光影、透视、解剖和比例作为写生的要求,实质上西画的透视关系,在我国古代便

2、已出现。北宋画家李成对写生也十分注重,其“仰画飞檐”的画法在当时备受争议,但从西画的透视关系去看,正是其尊重焦点透视这一原理的产物,自下望上,所以才出现了“仰画飞檐”。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俞剑华谈到,关于仰画飞檐并非始自李成,在敦煌壁画上,从初唐起就已经在仰画飞檐了,直到南宋的马、夏还在仰画飞檐。元四家以后,就无人再画了。初期的山水画因为是实地写生,从下望上,所以仰画飞檐,这与现在的西洋画写生同法,所以西洋画的传入又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陈旧的观念打破。1950年,近代杰出画家李可染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他曾在谈中国画的改造一文中谈到,主张以深入生活、对景写生的方式探索山水画的改造。现当代文学

3、家、画家艾青于1953年号召,“画山水必须画真山水”,“画风景必须到野外写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绘画先锋,才让更多的画家开始在中国山水画中注入更加丰富的绘画元素,例如公路、汽车、铁塔等。在提倡对景写生的同时,画者也要去关注“真山水”的重要性,明白了“真山水”的“真”,才能够有所感悟,才能够寓情于景。(二)吴一峰对景写生的方法“写天地间实景”是吴一峰毕生的坚持,他坚持描绘真山真水,但又不像传统山水画家凭借图像记忆的方式去自由想象、自由营造。他“以古人的笔墨”去绘画,但又不同于古人,即在空间、笔法、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上又不一样,虽然同于西画的“写实景”,却又别于“写实性”,让读者在读其画时体会到“

4、景在游走,人居其中”。吴一峰的对景写生,虽然更多的是用毛笔进行勾画,但他对景物的勾画很完整,无论是对山石、草木,还是人物、建筑的绘制都很细致,这些简单的“速写”便是他创作的第一手资料。吴一峰“写实景”的追求,不仅受到了西画写生的影响,也与其认同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观念有特殊关系。吴一峰把对徐霞客游记的审美想象与中国画中提倡的对景写生和空间意境融为一体,提炼出了“以古人笔墨,写现实山川”这一观念。二、吴一峰笔下的川西风貌吴一峰是20世纪以写生探索山水画变革最成功的画家之一,他早年随黄宾虹自沪入川,一生游历于巴蜀,用自己的笔墨留住了山川的美貌。他主张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去获得绘画创作所需的素材与灵感,

5、并形成了以传统的绘画方法写中国西南山水风貌的独特风范。吴一峰曾多次到达川西地区,在茶马古道沿线有所停留,并绘有作品。本节将从吴一峰于川西行的写生作品中分析川西的自然、人文景观。1932年9月,吴一峰随尊师黄宾虹由上海启程,开“大走客”吴一峰笔下的川西山水冯冰楠摘要:山水画写生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用以锤炼自身的表现形式,培养艺术感受力。山水画是画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归纳、整理后,提炼出能够成为绘画语言的表达符号与创作素材。其不仅是每个学习山水画者的必经之路,也是山水画创作的前提。从近代画家吴一峰的川西行作品中分析川西独特的自然景观,探寻川西的自然风光对他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论述对景

6、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关键词:吴一峰;川西山水;自然景观;山水画;对景写生1182023 09启了为期52天的巴蜀之旅。这是吴一峰第一次到达四川,也正是因此和四川结下了深厚的情缘。1943年6月,吴一峰一行人于雅安乘筏,顺青衣江而走,一路风光尽收眼底。吴一峰研究文集中详细记载着“大走客”吴一峰于雅安的景观描写:“晨起推蓬,细雨霏微,山色模糊。隔江山岭有阁亦然,隐现于树叶中,南宫粉本也。”青衣江,发源于邛崃山脉的南段,是大渡河的支流,流经宝兴县,于飞仙关处与天全河、荥经河汇合。吴一峰青衣放筏(图1)一画突出了青衣江水流之湍急。细看船上之人奋力划船的动作,就能够感受到水流的速度。水浪拍打在石

7、壁上有惊涛拍岸之势,让人觉得身临其境。从画中所题诗句“挥毫风雨从天降”,可以得出此画描写的是雨中的青衣江。画面近景描写出岸边的巨石,以斧劈皴表达出石头的坚硬,河对岸画家用淡墨渲染、虚化的手法处理,使观者的眼光随着巨石到达大树的身上,然而此树又将观者的视线带到江中,让观者细细品味这湍急的青衣江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船中静坐的人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静态美。两幅青衣放筏(图1、2)虽同为表达青衣江的水流之势,但其两幅画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受。图1的水流之势让人产生了一种敬畏感,而在图2中,河流的流速明显缓慢许多,船中的高士也产生了由坐到躺的变化。从构图方面来看,图1对于远景采用虚化的处理,将左上角着以淡墨

8、染出,对于河流用强有力的线条勾出,整幅画面用淡墨和赭石罩染,突显出雨中河流的浑浊之色。而吴一峰在画图2时,将河对岸的风景描绘得很生动,还能看到河岸上纤夫努力劳作的场景,反而对于水的画法相对轻松了很多,用花青所染的江水也显得更为清澈。正是因为吴一峰坚持对景写生,其所画的两幅 青衣放筏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才会截然不同,这些变化不仅得益于天气原因,实质上还跟吴一峰面对真山真水时的不同心境有关。吴一峰在面对真山真水时,坚持用心去感悟实景,将自己的情感与天地相结合,再经过自身笔墨与意境的融合,使所创作出来的画能感动世人。这也是吴一峰的写生作品虽然是“写实景”,但又区别于“写实性”的原因。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与

9、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东接天全、荥经,西临康定、九龙,是出川进藏的必经之路,而于清代所修建的泸定桥便位于此县城中。清康熙年间,汉藏交流的物资到了大渡河均靠渡船或溜索转渡,但因大渡河河水湍急,时常有物资因不能及时过河而腐烂,所以清政府便在大渡河上修建了这第一座桥梁,不仅方便了物资的运输,还解决了汉藏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的铁桥,其横跨于大渡河上,是连接汉藏交通的纽带。吴一峰泸定桥所描绘的正是红军过泸定桥的场景,读者不仅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大渡河河水的波涛汹涌,还可从毛泽东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得出泸定桥所处的险峻的地理位置。吴一峰不仅细腻地描绘出了红军过泸定桥的场景

10、,还对当时的地理环境做了描写。吴一峰以坚硬的线条、写实的皴法画出了画面前景中的巨石,石头上的植被遮挡住了红军刚踏上桥的场景;对于远处的山峰,吴一峰以淡墨和线条勾染出来,使得画面中的层次感更加丰富;画面中恰当的留白部分和水中拍石而起的浪花相互呼应,烘托了整幅画面,让读者不仅感受到滔滔江水迎面而来,还有暴风雨即将来袭之势。吴一峰所画的水有其自己的特点,其运用笔墨实现了很细腻的写实,忠实地再现了茶马古道沿途的风貌,而且其通过厚图1 青衣放筏 吴一峰图2 青衣放筏 吴一峰119【美术广角】实的笔墨充分地展现了山石水纹的地域性。山水画长卷是山水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吴一峰所作的山水画长卷岷江胜概不单纯

11、是山水长卷,他结合了民俗风情长卷的特点,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就成都部分而言,近似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岷江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和水量最丰富的支流,灌溉着川西平原地区。其分东西二源,两源汇合于川主寺,自北向南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过成都平原,于宜宾进入长江。岷江上游地区,是羌族、藏族的聚居区,因受交通的限制,过去去岷江上游地区考察、采风的艺术家甚少,而吴一峰的岷江胜概对全长七百多公里的岷江全景式的长卷描绘,在历史上也属于首次。吴一峰岷江胜概所描绘的是岷江上游的雪景,在雪山的小路上有行人几许,背负着的行囊很像是藏族聚居区必不可少的砖茶。画面将树作为前景,后以大量的留白表现出雪山的景色,天空染以淡

12、墨,烘托出川西高原的冰封之景。画家留出的远山的形状与图中雪山区别很大,川西高原的雪山是冷峻的,而川西平原上的远山是温婉的。在画雪山时,吴一峰多采用斧劈皴来表现山体的坚硬,而在画平原上的山脉时则多以披麻皴来表现。从川西高原到川西平原变化的不仅是山体特征,还有那随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所变化的生活环境。岷江胜概所描绘的场景更具生活气息,画面中能够看见人们的生活场景,一条河流从两排房屋中穿过,河流旁不仅有人们居住的房屋,还有人们赖以生存的田地。画家将不同的风景通过笔墨的方式展现于读者的眼前,画面中的用笔洒脱清润,气韵生动,淋漓尽致地将自然景色转换到了画面之中。吴一峰所作的岷江胜概在不计实地采风、考察

13、的情况下,从构思到创作共花费了三年时间,这幅长卷记载着岷江沿线的春夏秋冬,描绘了不计其数的山势地貌,更是让沿线茶马古道的风景也显露于观者的视线中。黄宾虹“入蜀方知画意浓”是如何“浓”的呢?是山川地貌无限的丰富和挑战了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以千笔万笔“画意”才写出来的。吴一峰作为黄宾虹的学生,其借川西“茶马古道”的沿途之景践行了“师道”,这便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好的说明。三、对景写生对当代山水画写生的启示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指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需追求实际,通过领悟真山真水而有所感悟。画家在写生时,通过自身的主观思维对所描绘的景物进行适当的删减、整理,然后得出一幅源于自然、忠于内心的作品。古人的生活

14、远不如当下便捷,他们在绘画时只能将众多景色通过“目识心记”的方法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而如今交通的发达、生活的便捷让画者有足够优越的条件行走山川之间,看遍真山真水,对景写生与对景创作也更加容易实现。对景写生和对景创作要求画者以传统为基础,在自然中寻找自我。不同的人身处同一环境中,因文学修养和社会经历均不一样,那他们对于所面临的真山水的感悟也会截然不同。画者在对景写生或创作的时候,不应只是一味将眼中所见的景色完全呈现于画纸上,而应在写生中去寻找笔墨、寻找意境、遵循“六法”。笔墨是中国画画家作画的手段,其借助自然山川表达出绘画者的精神内涵。在笔墨关系中,黄宾虹认为,笔法和墨法需得一起来谈,墨法的精妙皆

15、从笔出。画者可从笔墨出发,去写生中寻找意境,锻炼画者的绘画语言。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种观念用于绘画中,与表达意境和绘画对象的钻研精神也是相通的。因此画者无论在对景写生还是创作时,都应苦心经营,在写真山水、造意境及创新的过程中慢慢去锤炼、启发自身。参考文献: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2王伯敏.中国画的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3刘欣.吴一峰研究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4吴嘉陵.大走客吴一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5吴一峰.远行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6李明.入蜀方知画意浓:中国绘画史上的蜀地山水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7王江鹏.山水画写生对现代山水画发展的现实意义J.美术研究,2007(2):81-83.8郎绍君.吴一峰:被沉埋的艺术史J.文史杂志,2017(6):4-7.9华天雪.谈吴一峰山水画的写实性J.荣宝斋,2008(5):100-109.作者简介:冯冰楠,硕士,四川工商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