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54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章编号:16 7 3-16 46(2 0 2 3)0 5-0 0 7 3-0 6JOURNALOF NORTHUNIVERSITY OFCHINA(SOCIAL SCIENCEEDITION)(Sum.191)(总第19 1期)2023Vol.39No.52023年第39 卷第5期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王雪12(1.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 118;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 0 2 4)摘要:“四史”内容丰富、线索众多,明确“四史”教育四个方面的内涵,即史实教育、信仰教育、精神教育、历史观教育

2、,是“四史”教育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把握“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耦合关系,弄清楚融入的可行性和可能性条件,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教师、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四个要素作为依托,阐述“四史”教育融人的具体路径。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人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1646.2023.05.013Problems and Paths of Integrating“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l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heory Cour

3、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ANG Xuel.2(1.School of Marxism,Jilin Jianzhu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2.Faculty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Abstract:The content of the“Four Histories is rich and diverse,explicitly encompassing four aspectsof education:fact

4、ual education,belief education,spiritual education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These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integrating“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 at universities.Based on this premise,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Fo

5、ur Histories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cla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aryconditions for integration,and rely on four elements:textbooks,teachers,practical teaching and teaching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to expound on the specific paths of inte

6、grating“FourHistorieseducation.Key words:“Four Histories”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paths of integrating2016年12 月7 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132-133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四史”学习的重要性。2 0 2 0 年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

7、方案明确将了解“四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课程目标。高校贯彻落实“四史”收稿日期:2 0 2 3-0 4-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 0 后”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与传承研究(2 0 BKS102);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四史”教育融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JKH20210023WS);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红色文化融人高校思政课堂的策略研究(JLJY202123466913);吉林建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路径研究(DSY202147);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校劳动教育

8、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研究(JGJX2022D194);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思政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践行“八个相统一 方法与路径研究(2 0 2 0 0 2 0)作者简介:主雪(19 9 3一),女,讲师,博士生,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北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社会科学版74教育任务的主渠道是思政课,探索“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教学,是“四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时代课题。1融入前提:明确“四史”教育的内涵“四史”涉及的内容广泛,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具体历史细节,有历史主流、历史主线和宏观历史叙事。“四史的时间跨度大,有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有7 0

9、多年的新中国史,还有10 0 多年的党史,更有50 0 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这给“四史”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从浩瀚的“四史”内容中,从长线的“四史”跨度里,可以总结凝练出四个层次的“四史”教育内涵。1.1“四史”教育是一种史实的教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史实教育是指“四史”的历史事实,是“四史”教育的第一个层次,亦是其他三个层面教育的基础。它既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思想理论和具体历史过程,又包括历史主流、历史主线和历史本质。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以1516 年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的诞生为标志,它记录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

10、、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这一进程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史是以19 2 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全部历程,这一进程阐释了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新中国史是以19 49 年新中国建立为标志,它记录了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社会探索到改革的历程,这一进程展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画卷。改革开放史以19 7 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它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历程,这一进程揭示了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文化自信的内在规律。总体而言,四段历史在时间上包含和承接,内容上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学习“四史”不仅学习“是什么”,还要明确“四史”教育更深层次的指向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 。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达到学史明理的目的,不仅明白“四史”接续发展的过程之理,还了解“四史”展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理。1.2“四史”教育是一种信仰的教育信仰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信仰教育指在“四史”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以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矢志不渝地追求。这是“四史”教育的第二个层次,亦

12、是对史实教育的延伸。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有对革命、国家、时代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如10 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等;有对社会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3J2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2 0 14年7 月7 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 7 周年仪式上,讲述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2 0 14年10 月31日,在与老红军、军烈属和五老”代表座谈时,讲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2 0 15年9

13、 月2 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 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述“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这一英雄群体的故事。续英雄血脉,在抗击新冠疫情时,14亿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英雄辈出;在脱贫攻坚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造就平凡英雄。英雄代传,信仰不变。因此,“四史”教育中不仅要呈现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更要挖掘英雄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坚定信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4142-43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达到学史增信的目的,不仅增

14、进对马克思主义之信、还能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信。1.3“四史”教育是一种精神的教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教育是指在“四史”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这是“四史”教育的第三个层次,亦是在前两方面教育基础上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主题,形成了众多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革命精神:有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有探索革命道路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苏区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有雪)75“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王(总第19 1期)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有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精神,有无私奉献

15、、为党为国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有大干特干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有勇攀科研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主题,有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有迎难而上、顽强奋斗的奥运精神、女排精神。新时代以来,围绕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主题,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举国同心的伟大抗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脱贫攻坚精神。不同时期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接续发展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是“四史”中最深沉的底蕴和最亮丽的底色,也是代代传承的财富。在“四史”教育中不仅要学习这些精神的理论品格、实践品格、意志品格、政治品格,还要将这些精神融人血

16、脉传承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5J17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达到学史崇德的目的,不仅崇严于律已克已奉公之德,还能崇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之德。1.4“四史”教育是一种历史观的教育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历史观教育就是指看待“四史”的观点和看法,历史观的形成依赖于系统的“四史”学习,坚定信仰和沉淀精神的共同作用。它区别于前面的教育,是“跳出来”看待历史掌握历史的能力,因此,这是“四史”教育最后一个层次,亦是前面教育的总体凝结。树立正确党史观、新中国史观、改革开放史观、社会主义发展

17、史观就是树立正确的“四史”观,这其中包括如何看待“四史”的问题,即“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 6 12。如何认识“四史”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7 如何评价“四史”人物的问题:“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于个人。”6 11回顾和学习“四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增强开拓进

18、取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坚持什么样的“四史”观,怎么样看待“四史”,直接决定着汲取什么样的“四史”经验、“四史”智慧,同时也决定着如何立足现实、擎画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8 14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达到学史力行的目的,不仅力干事创业之行,还能力先锋模范之行。2融入关键:把握“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耦合关系“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是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的关系,在落实“四史”教育时,高校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四史”教育的任务,高校思政课是落实“

19、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渠道。同时,思政课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个“外力”,两者在内容和目标上恰好契合,这就为“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条件。2.1高校落实“四史”教育迫切需要思政课这一载体2021年5月2 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 0 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通知开宗明义指明,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 0 周年这一主题,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大学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关键阶段,高校毋庸置疑是落实“四史”教育的重要部门,

20、在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更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2 0 2 0 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引领。2 0 2 0 年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将了解“四史”作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因此,将“四史”教育全面且具体地融人高校思政课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贯穿于每位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之中,不仅具有全员参与的广泛性,还具有全阶段覆盖

21、的长效性。另一社会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762023年第5期方面,高校开设思政课历史悠久,早在建国初期就开设过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课程,历经7 0 多年的改革完善,思政课不仅具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教学体系,还具有相当规模的优秀教师队伍。高校在贯彻落实“四史”教育的初期不可避免会遇到缺少教师队伍、缺乏教学经验的问题,以及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和覆盖全员全过程等难题,“四史”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思政课系统性、稳定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等长足优势,以解决“四史”教育贯彻落实的燃眉之急。2.2高校思政课创新式发展迫切需要“四史”教育注入活力谋求思政课创新是高校思政课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习

22、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9 17 当前,思政课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课堂教学效果不入耳不入脑不人心,教学思路狭窄,教学研究较弱,教材内容陈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思政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创新思政课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已经势在必行,推动思政课创新式发展不仅从教师素养和教师队伍人手,还需要回归到思政课程本身,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不断提升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的亲和力、针对性。一方面,“四史”教育的内容兼具历史性、理论性和政治性,历史性的特征毋庸置

23、疑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底色,这一特征增添了整个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底蕴性。另一方面,“四史”教育内含科学的历史观,这不仅是大学生重要观念之一,还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同时,历史观可以为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提供有益借鉴。高校思政课在改革创新的新征程中完全可以将“四史”教育融入其中,为思政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寻找新的出路,提供新的契机。2.3“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目标和内容上相互契合“四史”教育需要思政课这一载体,思政课创新发展需要“四史”教育这一契机,两者互相需要为“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同时,“四史”教育与思政课在目标和内容上互相契合,首先,在目标上看,“四史”教

24、育的目标蕴藏在其主旨内容当中,通过“四史”教育以达到知道、了解“四史”的目的,在这基础上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激发出内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高尚情操,再在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指导实践。这是相互递进的四个层次目标,从认知-认可-认同的意识层面到行为追寻,总体来讲就是资政育人,而思政课的目标正是“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0,总体来讲也是资政育人,进而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其次,从内容上看,“四史”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史实性教育、信仰性教育、精神性教育和历史观教育等

25、内容,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有阐释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社会主义发展基本历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有概述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有集精神、信仰、法治为一体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系统描绘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比来看,两者在内容上是同质的。因此,“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目标和内容上的相互契合,为“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提供了可能性条件。3融入路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对策思政课的教材、教师、实践教学、教法是“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的四个突破口,教材、教师、实践教学、教法这四个思政课要素整体上为“四史”的史实教育、信仰教育、精神教育和

26、历史观教育提供了融人的现实土壤,但每个要素又各有侧重地承载着“四史”教育的内涵。3.1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之中融入“四史”的基本史实内容教材是教学的依据,2 0 2 3版思政课教材是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的基础上修订的,新版教材不仅能够反映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发展成就,还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其中,“四史”教育是新版思政课教材修订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内容。“四史”的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历史观、主流和主线体现在新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四史”教育的主旨内容,即信仰教育、精神教育内容体现在新雪77“四史”教

27、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王(总第19 1期)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史”教育的历史启示,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体现在新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具有“四史”史实内容的新版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新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部分章节为例,教材中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整体上在章节的主题做了调整,尤其在这一章第二节中增减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此部分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将党的领导这条主线置于革命史、建设史和发展史之中,讲清楚坚持党

28、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以回应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样化集体备课的方式,在熟练掌握新版教材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能力。总体来看,新版思政课教材顺应新时代发展增加了较多内容,“四史”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有比较明晰的体现,教师在依托教材的前提下,提升“四史”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这就有利于把“四史”教育融人到思政课教师的备课阶段。3.2需要有情怀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讲“四史”的信仰教育教师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承载“四史”教育的思政课不仅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特征,还具有情怀和信仰的底蕴。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还要情怀深、

29、信仰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用情怀打动人。作为“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情怀和信仰影响“四史”教育的成效。因此,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将情怀和信仰作为毕生的修养。教师先有信仰有情怀是进行情怀和信仰教育的关键。“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课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9 12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审视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不断考量掌握“四史”教育的精髓。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将情怀和信

30、仰融人到教学全过程和言行举止当中。有信仰有情怀的教师在讲述“四史”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之前先自我感动,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英雄人物和事迹之中;讲述时,语言有情感有温度,讲述内容丰厚又有层次;讲述后,有提升有启迪,不仅讲出英雄人物和事迹的过程,还能总结升华其背后的信念、信仰,让受众产生共情和共鸣;言传后,更注重身教,有信仰有情怀的教师举止投足之间有正气有风度。如讲述夏明翰和方志敏的英雄事迹时,不仅能够解读就义诗可爱的中国等先烈诗章和悲壮故事,还能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每一位革命先辈的精神丰碑和人格丰碑,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坚

31、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来看,有情怀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会让“四史”的信仰教育有事半功倍之效,这有利于把“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的授课阶段。3.3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融入“四史”的精神教育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延伸和补充,自2 0 17 年起施行过程性考核的成绩评定方式,思政课成绩评价有2 0%是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志,做奋斗者。9 12 0-2 1“四史

32、 的精神教育与史实教育、信仰教育的方式不同,精神教育更为深邃,更难以用语言表述,因此,需要走出理论课堂,走进实践课堂。其一,依托“四史”教育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教学。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等是“四史”的记录,也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教材。实物、照片、影像等给视觉和听觉带来较强冲击力和感染力,主题式篇章性的展示形式、细节化的讲演方式,这些都是涵养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只有在立体全方位情景式浸润中才能够更好地感悟精神力量,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精神风貌。其二,灵活运用课内实践形式。教师在布置课内实践教学任务时,要本着真真正正参与和实实在在感悟的原则,在了解学生的生源信

33、息、文理科素养、男女生比例等方面基础上,选取操作性强、教育意义大的课内实践形式,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取教材内容开展自学自讲活动;让学生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或者“抗疫”故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开2023年第5期社会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78展调查研究等。总体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延伸、巩固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实践体验与拓展知识、专业学习相融的同时,能够让“四史”的精神教育出彩出新,这就有利于把“四史”教育融人思政课实践教学阶段。3.4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之中融入“四史”观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面。思政课教学方法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34、、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精进不断创新。课堂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四史”观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使其形成辩证唯物史观,最终能够独立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学习“四史”且能够独立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四史”。这样的“四史”观教育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备课阶段、授课阶段、实践教学阶段的配合,更需要灵活运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进行“四史”观带有启发性教育时,需要进行

35、独立思考的评价式、看法式训练,就需要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着重强调启发式教育:“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9 2 2 参与式则以分组讨论、主题讲演、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以学生参与体验为主题的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方法都能比较好地进行“四史”观教育,如在讲到抗日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时,抛出“抗日战争时对国民党的评价”这样的问题,通过查证资料、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言,不断引导学生们发现-分析-思考问题,让学生们掌握评价重要历史事件的立场和方式。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借助清华在线平台、

36、慕课、雨课堂、学习通等交互平台,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思政课的教学场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总体来看,伴随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灵活运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四史”观教育,这也有利于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反思阶段。4结语“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引领,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通过明确“四史”教育四个方面的内涵,分析“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在高度契合性与外在高度互补性这一耦合关系,进而探索出“四史”教育四个方面内涵更好融人思政课教学四个方面要素的现实路径。而搞清楚这一融人,不仅能够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的改革创新,还能够探索出高校

37、在部署落实“四史”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而为其他部门贯彻“四史”教育的过程中提供有益借鉴,最终实现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与大学生知史一爱史的双重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四史”教育人耳、人脑、人心。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7.2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 0 2 1-0 3-0 8(0 1).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 0 周年系列活动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9.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8.5习近平

38、。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4.6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 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MJ.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3.7 李章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N人民日报,2013-01-06(01).8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9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0.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 0 2 3-0 2-18 .h t t p:/w w w.g o v.c 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