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09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8 卷第4 期2023年8 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l.38No.4Aug.2023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缪沾,秦琦,焦子朝(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北京1 0 0 0 8 0)摘要:通过史书与志书的对比,并结合中国工业史建材工业卷的编纂经验,对建材史书编纂的体例、历史分期、历史评价、标题制作、导语写作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力求为建材史书编纂探索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和方法。关键词:建材史书;编纂问题;体例;分期D01:10.

2、3969/j.issn.1674-5035.2023.04.017中图分类号:K062文献标识码:A建材史书如何编纂是一个相对冷僻的课题,对建材史书编纂的体例、历史分期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迄今为止,建材志书已经出版了很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志中基本都有建材志专册,但建材史书的出版较少。国家在志书、年鉴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但目前还没有史书方面的相关规定。这是因为史书的编纂与志书、年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志书和年鉴以“记述”为主,时限一般较短。史书以“论述”为主,时限往往较长,史书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很大。笔者通过史书与志书的对比,并结合中国工业史建材工业卷的

3、编纂经验进行研究,力求为建材史书编纂探索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和方法。一、关于建材史书的体例问题(一)坚持以编年体为主历史是唯一的、客观的,写历史的方法则是多样的、可变的。千百年来,经过前人的艰辛探索,已经形成了史书写作的几大体例:以时间为线索编排的是编年体,以事件为线索编排的是纪事本末收稿日期:2 0 2 3-0 5-1 5作者简介:缪沾(1 9 5 7-),男,云南宣威人,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文史专员,主要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文章编号:1 6 7 4-5 0 3 5(2 0 2 3)0 4-0 0 8 2-0 6体,以人物为线索编排的是纪传体 1 2-1。建材史书一般应

4、以编年体为主。首先,这是由建材史书的特点决定的。俗话说“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编纂建材史书以编年体为主,能较好地写出历史的“一条线”。其次,这是由建材史书编纂的目的决定的。建材史书是用于探索发展规律的,以编年体为主写建材史,能看清生产力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揭示建材工业发展的规律。因此,坚持以编年体为主,是建材史书撰写体例的科学选择。要应用编年体把历史主线写清晰。要按照时间顺序写历史进程,克服时间忽前忽后和看不到时间的缺陷,增强时间识别的敏感度,提高时间显示的能见度。要吃透所写的历史事实,对其发生、发展、变化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应用编年体记述历史进程,抓住

5、重点,把标志性、节点性的事件串起来,把历史主线展现出来。(二)善用纪事本未体任何体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编年体也存在“写事不完整”的缺点和不足。在确定以编年体为主的同时,也要善用纪事本末体把跨度较长、变化较多的事件写完整,并对较长历史时期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展示历史发展的多个侧面和结果,丰富历史主线,使其有血有肉。用纪事本末体来弥补编年体的不足,把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有机结合,是提高文字表达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既要善第4 期于在编年体中应用纪事本末体(先纵后横),也要善于在纪事本末体中应用编年体(先横后纵),分类编年体就是这种应用的形式。要应用纪事本末体写好“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

6、指历史跨度长、影响大、内容多、在“历史进程”中写不清楚的东西,如现代水泥工业中的工艺技术装备、石材工业中的产区等问题。“重要事件”一般应单列出来写,所属内容互相之间可以是横向的、平行的关系,也可以是纵向的、继起性关系(如技术研发过程)。要应用纪事本末体写好“重要成就”。“重要成就”是指一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重要新产品、重要新工艺和新技术、重要新装备、重要建设项目、重要科技项目、重要综合进步(产量质量)等方面的成果。“重要成就”要用总结性的方法来写,其篇幅比历史过程要少一些,因为过程往往是多于结果的,这是常识。(三)体例方面常见问题处理由于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应用不好可能会出现

7、的问题,主要是历史主线不清晰,纵向与横向交织在一起,“历史进程”“重要事件”“重要成就”重复太多,导致内容混乱、杂乱无章。“历史进程”“重要事件”“重要成就”三者内容一定要避免简单重复,重复是混乱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历史进程”中的表述要简洁明快,不要冲淡主线;“重要事件”中可以详细展开,以增加可读性;“重要成就”应归纳总结,简明扼要二、关于建材历史的分期问题(一)历史分期的必要性历史分期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所谓“历史分期”,就是对历史进行分段研究,这是历史研究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切人点。史学界往往根据经济形态或者社会

8、形态的变化,来划分历史时期,归纳总结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建材史书编纂也应进行历史分期。从某种程度看,建材历史是连续的,所有的分期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人为性。然而,在没有历史分期的情况下,过去的事件只不过是分散的事件,没有一缪沾等: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个框架来帮助人们理解它们。只有通过历史分期,才能深人研究和认识建材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说,应对建材历史分期的有关问题,如分期的意义、概念和时间跨度、指导思想、依据和原则、具体的阶段划分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独立构建建材历史分期体系。但这样做工作量难免太大,可以借鉴社会史的分期来研究建材历史的分期问题。(二)历史分期的依据社会史(国史

9、和党史)分期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主要代表的社会发展总水平,包括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社会转型时期某个重大历史事件而进行的。中国历史分期最广泛的划分是: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史(中国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史(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现代史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又分3 个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 1 。建材历史分期与社会史分期有密切关系。因为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是为基本建设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三大类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能力的大

10、小,即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为标准进行历史分期,这与社会史分期的根据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根据社会史把建材历史对应划分为古代建材、近代建材、现代建材,现代建材又分3 个时期。5 个历史时期中前2个时期文字简洁,但后3 个时期的名称怎么定,如果套用社会史的名称,字数太多表述不便,且不能体现建材历史的特点。正在编纂的中国工业史建材工业卷的历史分期(如表1 所示),原则是既要与社会史的分期不矛盾,又要体现建材工业自身的特殊性。表1 建材历史分期表建材历史分期社会史分期古代的建材手古代工业近代的建材近代工业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年1 2 月党的十一届的建材工业建设时期83时间范围远古 1 8 4 0 年

11、鸦片战争前18401949 年1 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9年1 0 月 1 9 7 8三中全会前84续表建材历史分期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1978年1 2 月 2 0 1 2主义现代化建设年1 1 月党的十八的建材工业新时期新时代的建材中国特色社会主2012年1 1 月至今工业义建设新时代中国建材工业生产力发展变化情况证明了以社会史为参照进行历史分期是可行的。纵观建材工业的历史,成功的发展无一不是以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为保证的。如古代建材手工业的持续进步与中国大一统的国家稳定形态不无关系,近代建材工业的落后与封建社会后期的封闭僵化及社会动荡有紧密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

12、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建材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为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注人强大动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建材工业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建材工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我国建材工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建材工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开启了向建材制造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三、关于建材历史评价问题(一)要坚持历史评价的科学性建材史书与志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史书有评价,志书没有评价。

13、写好历史评价是建材史书编纂最为困难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编辑水平的地方。历史评价的基础是历史认识,历史认识有三个层次,即事实判断(是什么)、成因判断(为什么)、价值判断(是非善恶)。历史评价主要聚焦在价值判断这个层次 3 1 3 6 2-3 7 0 要坚持历史评价的科学性,最根本的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为指导。李大钊曾指出唯物史观在史学上的价值,既这样重大,又这样紧要 4 3 0。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就要坚持以生产力发展为判断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此,要对历史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比社会史分期时间范围大前第3 8 卷较研究和计量研究。比较

14、研究如中国与外国比、建材行业与其他行业比、这个阶段与那个阶段比等。计量研究就是数量、质量、科技含量等方面的定量计算和分析。比较研究和计量研究往往结合应用,在应用中要注意可比性,把不可比的东西放到一起,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对建材行业有争议或目前没有形成共识的问题,可暂时不做评价,只作写实性表达,留待以后的实践进行检验。(二)要坚持历史评价的政治性历史评价要讲政治,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有利于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要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历史问题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涉及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要用习近

15、平在党的二十大的政治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经验的决议统一认识,并结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阎晓峰纪念建党1 0 0 周年的主旨报告等文件进一步统一建材工业的历史评价口径,不能出现与党中央的定论相悖、相抵触的内容 5 。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即脱离具体历史环境、不尊重历史事实、以现象否定本质、以支流掩盖主流的唯心主义历史评价方法和谬论。坚持历史评价的政治性不是搞空头政治,“专史贵专”,在所有历史阶段,不要脱离“建材工业”这个主题。(三)要坚持历史评价的全面性历史评价要注意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不要从一些概念化的结论出发,搞非对即错,要在进步中看到

16、局限,在挫折中看到积极因素,防止走极端。以古代和近代建材的评价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源远流长,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先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陶瓷(china)、大理石、高岭土的国际命名打上了中国建材的烙印。但也要看到,由于封建社会后期实行封建专制和封闭僵化政策,使建筑材料手工业丧第4 期失了在西方工业革命中与其同期进步的机遇。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栓楷,近代中国的建筑材料工业品种匮乏、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也要看到,近代建材工业经过艰辛努力,在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7、,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在大后方兴办的民族建材工厂,为中国建材工业留下了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可贵基因。四、关于历史评价方面常见的错误分析在建材史书编纂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历史评价方面的错误,如与实际不符、定性错误、以偏概全、史论脱节等,以下分类举例进行分析。(一)与实际不符在编纂建材史书时,有些描述或定论与事实不符。例如:“博山玻璃公司开了中国平板玻璃工业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博山玻璃公司虽然是中国最早建成的平板玻璃工厂(以“吹桶摊片法”生产),但投产后勉强支撑了4 年,终因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外货充斥以及外商压榨等无法抗拒的因素,于1 9 1 0 年不得不中止了平板玻璃的生产。考虑到

18、其工艺技术的局限和半途而废,不宜评价为“开了中国平板玻璃工业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定性错误建材史书编纂中,还出现对社会形态定性不准确的问题。例如:“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民国10年,民族企业家周学熙合资创办了秦皇岛耀华玻璃厂,这是中国平板玻璃工业化生产的开端。”这段话中出现了社会形态的定性错误,因为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力发展总体上是缓慢的,个别建材企业的兴建,不能说从整体上“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三)以偏概全编纂建材史书过程中有以偏概全、片面看问题的现象,不利于树立行业的正面形象。例如:“建缪

19、沾等: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材工业是大量排放废水、废渣、废气的高污染行业。”但事实是,建材工业排放废水很少,无废渣可排,而且还大量利用工业废渣。排放大量废气属实,过去也曾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但高排放不等于高污染,近些年,随着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特别是除尘工艺和设备的进步,建材企业对外排放的粉尘越来越少,涌现了大批“花园式工厂”。建材企业还在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方面,为净化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建材行业今后仍要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但不应在史书编纂时给自已戴个“高污染”帽子。(四)史论脱节建材史书编纂过程中,出现历史事实与结论不符的情况。例

20、如:“1 9 7 6 年至1 9 7 8 年,水泥工业在中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泥产量由慢到快,实现了高速发展。”1 9 7 6 年水泥产量为4669万吨,1 9 7 8 年为6 5 2 4 万吨,比1 9 7 6 年增长了3 9.7%。这种增长速度不是“排”,而是“较快”,不能把政治方面的语言简单套用到经济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出现“史”和“论”相矛盾的情况。判断产量增长是否“由慢到快”,应比较水泥工业的年均增长率,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床年年平均增长率=-1,n=年数-1。首年计划经济时期,首年为1 9 5 2 年2 8 6 万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年),末年为1 9 7

21、8 年的6 5 2 4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 2.7%。改革开放时期,首年为1979年的7 3 8 9 万吨,末年为2 0 1 2 年的2 2 0 9 8 4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 0.8%。由计算可知,仅就年平均增长率而言,计划经济时期增长速度更快。所以,简单地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泥产量由慢到快,实现了高速发展”是不对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泥工业的进步全面体现在技术装备、节能减排、“走出去”发展、产品质量等方面,其产量增长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进人经济换挡期和产能过剩阶段之后,单纯的数量增长问题已不是主要矛盾,简单地以“快”与“慢”进行纵向比较既没必要,也不合适。

22、8586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 8 卷五、关于建材史书各级标题的制作问题(一)标题制作的意义与要求建材史书的纵向结构一般由编、章、节、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三级条目等层次构成,各个层次都有标题制作的问题。一般而言,编、章、节和一级条目的标题还要进人史书目录。进入目录的标题类似全书的“窗口”,在全书中起导读、吸引的作用,应加以重视。标题制作的一般要求:一是要确切,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时段、对象、特征不出差错。二是要简洁明快,既清楚明白,又不长。三是要平实,不用宣传广告、文学语言、大话空话等。四是要学会标题的升级和降级,领属内容太多的可升级,反之则可降级或与别的内容合并。标题的句型有多

23、种构成方式,常见的如表2 所示。用单一名词作标题是志书制作标题的方法,史书一般不用或用于二级及以下条目。前缀复合句型,如“近代的水泥工业”,较多用于章的标题。后缀复合句型,如“水泥工业的发展”,较多用于节和一级条目的标题。前后缀复合句型,如“近代水泥工业的历程”,往往用于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同名主体相区别的地方。复杂复合句型,如“计划经济时期建材工业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作为概括成就等用语。无主体复合句型,如“全面抗战中西南地区的发展”,因主体不明一般不用或用于二级及以下条目。表2 标题句型表句型标题举例单一名词水泥工业前缀复合近代的水泥工业后缀复合水泥工业的发展近代水泥工业的前后缀

24、复合时间+主体+行为历程计划经济时期建材工业建立了独立的复杂复合时间+主体+行为+结果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全面抗战中西南地无主体复合时间+地区+行为区的发展(二)标题制作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应避免进人目录的标题重复,不仅同级标题不能重复,所有上下级标题也不能重复。二是应避免平行标题含义交叉而产生歧义,如写“历史进程”的标题是“水泥工业的加快发展”,写“重要成就”的标题是“水泥工业的突出成就”,读者会问“难道加快发展不是成就吗”?改进的方法是把前者改为“水泥工业的历程”。三是进人目录的同一级标题的句型应基本相同,如在同一编中,一个章的标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水泥工业”,另一个章的标题则是“计划经济时期玻

25、璃工业的发展”,应改成同一句型。四是应避免标题变换和混淆概念,如编的标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材工业”,其下属各章的标题却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改进的方法是统一时间前缀;又比如防水材料和装饰材料中均用“涂料”作条目标题,二者名称完全一样,但内容却不同,改进的方法是分别改为“防水涂料”和“装饰涂料”。五是题文应相符,标题与内容不相符,是行文的大忌。如标题为“近代的水泥工业”,内容却大量写1 9 4 9 年后水泥工厂的建设,改进的方法是改变跨时段写作。标题重字的问题是个难题。由于建材史书划分为几个历史时期,各个专业也分布在几个历史时期,如水泥工业就分为4 个部分,为了区别往往只能用前后缀复合句型

26、,会导致表示时间或表示行为这几个字在目录里集中在一个地方重复出现,目前尚未有较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六、关于建材史书各级导语的写作问题构成方式主体时间+主体主体+行为(一)导语的意义和作用在志书里,全书的导语称为总述,篇的导语称为概述,章的导语称为概况,节下还有无标题导语,体现了志书以“记述”为主的特点 6 1 5 4-5 9。史书是以“论述”为主的书籍,所以,全书的导语称为绪论或总论,编、章、节也应有以“论述”为主的导语。由“绪论”到编、章、节的导语是层层分解的关系,由节、章、编的导语到“绪论”是递进综合的关系,互相之间不能自相矛盾,既要互相联系,又要互相区别,避免简单重复。建材史第4 期书

27、的导语是书稿各个部分黏合在一起的“桥梁纽带”,具有引领说明、串联贯通、承上启下、概括总结、拾遗补缺等重要作用,是书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书稿的整体性、可读性、综合性有重要意义。(二)导语写作的要点导语写作的一般要求是,概述全貌,写出大势;突出重点,写出特色;反映规律,彰明因果;提炼观点,给人启迪。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绪论和编、章、节的导语的字数按万、千、百数量级逐步减少,写法上也有较大区别,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全书的导语(“绪论”)应明确史书的写作范围,概括全部建材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发展特点或规律。导语要求高屋建気、立论深刻。“编”主要是根据历史分期纵向设置的,如古代的建材手工业、

28、近代的建材工业等。“编”的导语应介绍时代背景,包括社会形态变化、国家建材管理机构和政策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揭示本时期建材工业演变的特点和成因,对本编的写作范围作说明、对全编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等。要求语言精辟、脉络清晰。“编”的导语要在“绪论”的基础上展开和细化,不与“绪论”重复,但也不能互相矛盾。比如,为使“绪论”与各编导语相区别,“绪论”以纵写为主的,“编”的导缪沾等:对建材史书编纂若干问题的研究语可改为以横写为主。“章”一般是根据产品品种横向设置的,如近代的水泥工业、近代的平板玻璃工业等。“章”的导语应说明本章所写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介绍直接针对本专业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及影

29、响,简要总结本章内容。要求言简意、表述严谨。“节”的情况较复杂,既有根据产品品种横向设置的,如房建材料一章中的防水材料工业;也有根据时段划分纵向设置的,如水泥工业在“一五”计划中的建设。“节”的导语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或为过渡性、引导性语言,或对条目的设置作必要说明,或介绍本节所写的对象与分类。要求承上启下、自然贴切。参考文献:1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 0 2 2.3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6.4李守常.史学要论 M.北

30、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5】阁晓峰.铭记党的功绩坚持党的领导弘扬建材精神为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新目标而不懈奋斗 J.中国建材,2 0 2 1(7):2 4-3 0.6陈林章.志书编纂十讲 M.孝感:孝感市史志办公室印制,2 0 0 3.87A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MIAO Zhan,QIN Qi,JIAO Zizhao(China Building Material Council,Beijing 100080,C

31、hina)Abstract:In comparison with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books about the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based on the ex-perience from compiling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volume of China buildingmaterial industry,the writ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writing style,time divis

32、ion,title and introduction writing of thebook,then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dition of the book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Key words:records or book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 industry;compilation;writing style;time division(责任编辑闫丽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