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域文化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温州蓝夹缬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61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温州蓝夹缬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域文化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温州蓝夹缬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域文化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温州蓝夹缬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6人文总第 444 期|2023 年第 7 期杨靖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Yang Jingwen/Shanghai Academy of Fine Arts,Shanghai University摘 要:地域文化和非遗文创产品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和高度的契合,本文以温州蓝夹缬为例,挖掘温州地域文化,分析蓝夹缬的构图形式、色彩特征及图案寓意,提出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从提升文创产品内涵、助力文创融入生活、推动文创跨界融合三个方面总结地域文化在非遗文创产品创新中的应用方法,使非遗文创产品既能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关键词:地域文化;非遗文创产品;温州蓝夹缬Abstract:

2、Region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 have a strong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a high degree of fit.This article takes Wenzhou blue clip valerian as an example,excavates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Wenzhou,and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form,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implication o

3、f blue clip valerian.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and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regional culture in intangibl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enhancing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helping cultura

4、l and creative integration into life,and promoting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so as to mak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reative products can not only carr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but also integrate into modern life style.Key

5、words:Regional cultur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Wenzhou blue clip valerian0 引言非遗见证着地域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地域的民俗、信仰、价值观念等也蕴含其中,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维系人民之间的关系,建立行为准则与规范。非遗文创产品是非遗的活态传承,挖掘地域特色,助力打造地域性的文创品牌,推动地域文创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在非遗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1 地域文化与非遗文创产品1.1 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6、1,具有地域性、民俗性、自发性、包容性等特点,是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质,形成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 非遗文创产品考虑地域文化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构成了多元化发展并且有独特民族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充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文化特征。非遗文创产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资料,基于本土设计和地域文化,采用创新性的表达方式提升文创产品的内涵,让非遗绽放时代新韵。2021 年 8 月,中

7、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十四五期间非遗保护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目前,部分文创产品设计有明显的同质化、盲目化的问题,在不同地区售卖的产品也都大同小异,没有地域文化特色。在文创开发中,应注重非遗文创产品的地域文化表达,植根文化,让非遗文创走进生活。12 温州地域文化特征与温州蓝夹缬2.1 温州地域文化特征历史上温州的陶瓷业较为发达,漆器、造船、丝绸、绣品等产业也闻名全国。近代温州是通商口岸,由原来中华文化的边缘,逐渐转变为交汇中西文化的前沿,今天仍可以在瓯江南

8、北看到大量中西合璧带有洋式风格的民居,这是早期温州推进的一大见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开创了地区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在民营经济发展中领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漫长的建城史、人居史中,区域文化性格和地域传统渐次生成,逐步沉淀为底蕴深厚、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东瓯文化。2温州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温州非遗是千百年来温州历史文化沉淀地域文化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温州蓝夹缬为例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s from the

9、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Taking Wenzhou Blue Clip Valerian as an Example杨靖雯,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117人文总第 444 期|2023 年第 7 期的结晶,是传统文明的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2 温州蓝夹缬文化元素提取“蓝夹缬技艺”在 201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因在宋朝时期,彩色夹缬为皇家专用,禁止百姓在民间印染,使得彩色夹缬这项技艺在中原大地慢慢消失,开始转化为单一的靛蓝色,历经元、明朝之后,仅有浙江温州的乐清、瑞安、

10、苍南等地区依然保留着夹缬单色印染的技艺,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面(图 1),是婚嫁的必备之物。由于优异的地理位置,丰沛的降雨量带给温州充足的农作物产量,也适合马蓝、棉花的大量种植,这或许也是夹缬在经历多个朝代更迭后,最后在浙江南部地区得以留存的原因之一。32.2.1 温州蓝夹缬的形式特征蓝夹缬技艺可大致分为雕版,制靛,印染三大步骤(图2)。由于蓝夹缬印染工艺的独特性,图案的形式结构也有着自身的秩序规律,在 16 幅形态各异的图案中,相夹的两面图案能够完全吻合。蓝夹缬通常都是均衡、统一的图案,可表现为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不完全对称等。其在构图上的分布是具有节奏感的,图案的节奏感是由点和线组成,以中心

11、开始发散线条和元素,随着图案层次节奏的变化,情感内容也逐步加深。并且蓝夹缬每个层次的比例大小和元素数量不同,比例面积也由内到外逐层次减少,元素数量则反之,呈现出由缓到急的渐变韵律感。4图1 清代福禄寿喜纹蓝夹缬棉布被面(图片来源:张琴 藏)图2 温州蓝夹缬技艺展示(图片来源:王的手创印染的艺术:夹缬)图1图22.2.2 温州蓝夹缬的色彩特征蓝夹缬染布选用蓝草炼取的靛青为染料,再经过发酵、加灰、沉淀三个步骤完成。靛青染料要充分搅匀等待发酵,为使靛青顺利发酵,还需将染缸的温度维持在 15 20之间。蓝色部分为靛蓝植物染料,白色镂空部分为棉织物。蓝夹缬的颜色选择与当地靛蓝染料的生产和棉花的广泛种植有

12、关。并且蓝草染制的面料具有杀菌消炎的功效,图案也更加牢固。蓝夹缬形成于明清,该时期的染色技术得到空前发展,青色系的色谱也得到扩展,出现不同色调的青蓝色例如:天青、石青、沙蓝等,色彩的扩展也有助于蓝夹缬的生产发展。“种蓝得靛,衣被乃染;雕花夹布浸,蓝白相与间”是蓝夹缬的工艺的真实写照,凸显了蓝夹缬的色彩特征。从色彩角度来看,蓝夹缬由蓝色和白色组合而成,以浸染部分的蓝色为主,雕版压印的白色为辅,这种蓝底白花的方式,是低明度和高明度的对比,是有色彩和无色彩的结合,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氛围,体现了深厚的审美基础和民族情结。52.2.3 温州蓝夹缬的图案寓意蓝夹缬以大量的动物、植物、童子、戏曲人物和现代人

13、物等为主要对象,其中动植物主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丰富的象征性内容。明清时期,形成“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现象,因此蓝夹缬图案主要围绕着百姓对于未来美好的期待而进行创作,主要包含了金榜题名、福如东海、延年益寿等,创作题材一般提取自生活场景和传统民俗,符合大众审美和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传统含蓄的审美表达方式,通过艺术手法来传递、倾诉情感。蓝夹缬图案经过百年发展之久,内容题材更新迭代,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饱含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研究价值,反映了时代和民俗文化多方面特点。通过挖掘温州地域文化中的要素引导更多人了解温州蓝夹缬,传播蓝夹缬文化,并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把蓝夹缬文化带入日常生活中。63 温州

14、蓝夹缬文创产品创新路径探析3.1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文创产品内涵3.1.1 重构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是历史和时间积淀的产物,包含自然资源、自然景观,也包含当地民俗、人文制度等隐性的地域符号,其所承载的都是地域识别性特征。结合地域文化与当地非遗文化,思考其创新性与延展性。让地域特征充分融入产品,散发其独特的地域艺术美感。蓝夹缬的戏曲纹样,是我国传统染织品中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的唯一孤例,在品种和数量上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间戏曲图像的传世存量。2但其文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推广,相比其他染织图案艺术,蓝夹缬缺少全面的开发和应用,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力度较弱,部分创新应用也与原有的内容文化相割裂,非遗源

15、于生活,也需要融入时代。通过对蓝夹缬元素的提取、转化和对蓝夹缬技艺的挖掘与探索,推陈出新,力求探讨出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衔接点,使蓝夹缬元素在现代设计的运用中更具贴合性、广泛性,也是助力传统手工艺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3.1.2 保留非遗“传统”元素当对非遗文化符号进行创新性设计表达时,需要注意保留其原有的非遗技艺特征,非遗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蕴含在技艺中,是可触摸的历史。蓝夹缬在印染过程中,染料通过雕版上的“暗道”和“明渠”流通进来,所以在蓝夹缬图案中可以观察到线条是均匀一致的,从而体现均衡、统一的美。在设计图案时需要注意与蓝夹缬传统的图案的一致性,保留技艺的精华。118人文总第 444 期|

16、2023 年第 7 期3.2 拓宽文创载体形式,助力文创融入生活3.2.1 非遗文创产品的载体形式根据文创产品的受众圈层,将文创产品的载体形式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从上至下,手工制作比例逐渐降低,面向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一是用非遗传统技艺纯手工制作的传统产品。适合制作传统产品的中高端收藏品。其手工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大多用于私人定制、展示交流、拍卖收藏等。二是结合非遗手工艺和工艺生产的文创产品。适合对非遗已经建立起一定认同感的消费者,这类产品由于是非遗手工艺与工艺生产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手工制作的天数和机器生产的比例,兼顾手工的质感和价格的优势。三是以非遗视觉元

17、素设计的文创产品。通过对非遗元素进行提取,应用在各类文创产品、数字体验产品、动漫产品等。该类文创产品产量大,因为这类产品没有手工制作部分,价格相对亲民,在面向公众非遗知识普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2.2 文创开发与生活融通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新消费群体更追求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的产品。非遗文创产品本身的价值在于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需要对非遗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找到地域文化核心吸引点,切实提升非遗的增量价值。寻找非遗文创产品与社会生活的对接点,不将非遗文创的价值停留于“商品”的售卖上。蓝夹缬与中秋节的色调相同,用蓝色传情中秋佳节。蓝色在中秋代表祥和、安静的氛围,传递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将蓝

18、夹缬文创融入中秋节中,探寻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与非遗的知识,使其兼具人文性、创新性,也符合当代审美潮流与实用价值,贴合“非遗+现代生活”的理念。73.3 跨界融合新模式,非遗文创焕发新活力3.3.1 非遗跨界激活文创地域非遗对历史文化的记录有相通之处,通过创新和发展,加强地域多样非遗的跨界合作,为非遗传承增添新鲜血液,拓宽发展方向。继而推动与同类别非遗的合作,激活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如将蓝夹缬与温州当地的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等非遗合作;与不同地域但同染织类的蓝印花布、蜡染等非遗合作等。地域文化本身不是孤立的,通过非遗间的跨界融合和文化的串联,根据其中的关联性,结合文创产品的特征进行整合赋能。用多元

19、的形式来引导大众认识、接受、传播非遗文化。3.3.2 数字技术赋能文创随着国风国潮成为新的流行趋势,非遗文创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他们逐渐成为了文创产品的购买主力。为推动非遗贴合当下时代潮流,将技术与非遗进行数字化跨界融合,推出虚拟文创产品、数字藏品等,并开发非遗线上文创展厅,传播非遗文化内涵、推广地域文化,使古老的非遗焕发新活力,激发传承新动力。2023 年 6 月温州首个沉浸式数字化非遗博物馆开馆(图 3),通过数字、影音、体感等手段,打造动静结合、视听融合、交互沉浸式、互动性高的非遗展示空间。图3 乐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馆(图片来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3.3.3 “

20、非遗+”模式引领文创为唤起人们对非遗的记忆,让非遗文创产品走入大众视野,通过打造地域非遗文化活动中心,集人、物、场景为一体,向群众推广地域非遗文化、体验非遗融入生活的场景,深化地域非遗文化的体验感。采用“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模式引领非遗文创跨界融合,与旅游景区、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场所,共同搭建制作体验销售平台,增强文创产品的消费热度,打造非遗新型消费链条,进一步激发非遗活力。4 结语地域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有着各异的特点与表现,为当前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非遗通过文创产品的“再造”重回大众视野,贴近大众生活,非遗文

21、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迭代与成长,努力在传承和创新中碰撞出更有温度的文创产品。温州蓝夹缬文创产品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的发展要利用好地域丰富的资源,跨界融合,焕发夹缬新活力,重现那一抹蓝。5 参考文献1 董明慧.地域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J.中州学刊,2013(09):91-94.2 章莉莉,朱艺芸.国潮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 J.装饰,2021(10):30-35.3王成凤,徐圣超.浅谈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7(9):34-35.4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5 郑巨欣.浙南夹缬 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6 张琴.蓝印花布上的昆曲 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7 张琴.中国蓝夹缬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