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文件编号:BC-998-001
编 制: 会 签:
校 对: 标准化:
审 核: 批 准: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 京 汽 车 厂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第1页
共6页
1 目的
为规范焊接车架装焊工艺过程及稳定车架装焊质量,特制订本工艺守则。
2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车架车间生产的四轮车车架、三轮车车架的装焊。
3 引用文件
3.1 Q/FTB026-1999 四轮农用运输车车架总成技术条件
3.2 GB6417-86 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3.3 GB8110-95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用钢焊丝
3.4《焊接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3.5《焊接技术手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 焊接设备
4.1各车型车架焊接均采用CO2气体保护焊。
4.2焊接设备由电源与控制系统、送丝机构、供气系统、联接电缆、送气管道、焊枪、调节旋钮及指示表组成。
4.3焊接设备及其配套装置上的仪表、开关、按钮、旋钮、阀门、指示灯等元件必须完好,设备调节灵活,指示数据清晰、准确,使用方便。
4.4焊接设备的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且地线截面积大于12mm2,其接地线不能随意拆除,并应经常检查接地的可靠性。
4.5焊机接到配套装置和工件的电缆线、送丝软管、气管等附件应保持完好,联接牢固,并便于操作和检查。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 京 汽 车 厂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第2页
共6页
4.6经常检查导电嘴、送丝滚轮的磨损情况,导电嘴内径过大与焊丝接触不良、送丝滚轮过度磨损都会影响焊接质量和正常送丝,必须更换。
4.7要随时检查、及时清理喷嘴内部附着飞溅物,以免喷嘴与导电嘴短路而烧损元件。
4.8应经常保持焊接设备的清洁完好,并有日保记录,保持工作环境良好,满足焊机的使用要求。
5 工装焊胎
5.1焊胎必须保证焊合件的装配尺寸,使用安全、可靠,操作要灵活、方便。
5.2焊胎上的定位元件应正确牢固、夹紧装置动作正常。
5.3夹具、气缸上的夹紧和定位部件应经常紧固,防止松动,未经维修人员同意,不得随意拆除。
5.4夹具的气缸及滑动部件应经常维护,并添加润滑剂。
5.5严禁在焊胎上试焊或引弧。
5.6焊胎中气路、阀门不得漏气,若有漏气应及时处理。
5.7定位销等易损件若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6 焊接材料
6.1装焊零部件必须经过检验,符合产品图纸要求。
6.2装焊零部件必须清洁,无油污、锈蚀、氧化皮等,对不干净的须经清理后方可焊接。
6.3焊丝应符合GB8110-1995的规定,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材料。
6.4焊丝表面必须光滑、平整、清洁、无油污锈蚀、无毛刺划痕,对不干净的焊丝须经擦试后方可焊接。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 京 汽 车 厂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第3页
共6页
6.5 CO2气体纯度不应低于99.5%(体积法)。
6.6当CO2气瓶中气体压力降至1Mpa时,应停止使用。
7 装焊工艺
7.1操作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7.2操作工必须看懂作业指导书,并正确执行工艺。
7.3必须按工艺规定的设备、夹具、工具、材料进行生产。
7.4在有风的地方施焊,应有必要地防风措施。
7.5焊接时装焊件必须装配到位并夹紧牢固,全部焊接完成后方可打开定位。
7.6装焊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纵梁制作→纵梁焊合→纵梁校形→大装焊→补焊→装配→检查→车架矫形→涂装→检查→入库
分装焊
7.7装焊工位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7.7.1焊前检验与清理:检验装焊零部件是否合格,不合格件严禁上线;检验焊接设备是否完好;清理焊胎及零部件上的油污等杂物。
7.7.2装胎定位:将装焊零部件在焊胎上定位并夹紧。
7.7.3施焊:按相关要求对待焊位置施焊。
7.7.4焊后检验:按相关要求对装焊件进行自检。
7.7.5转序:将检验合格的装焊件转到下工序或放在指定位置。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 京 汽 车 厂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第4页
共6页
7.8焊接工艺要求:
7.8.1焊接时尽量采用对称焊进行焊接。
7.8.2焊缝高度要求:作业指导书中未特殊标注的焊缝高度应等于焊接件的厚度。
7.8.3焊缝强度要求:焊缝强度应不低于焊件母材的强度。
7.8.4焊接螺母的焊接:所有焊接螺母均采用两点对称熔焊,螺母与底孔对中,并保证孔系的尺寸,高度允差≤1mm。
7.8.5驾驶室支承座的焊接:驾驶室支承座与上板采用三点对称熔焊(或点焊)。
7.8.6纵梁加强板的焊接:纵梁加强板与纵梁采用40(40)断续焊,两端15mm不焊。
7.8.7管状横梁平板件(如变速操纵支架、消音器支架等)的焊接:采用双面对称角焊缝。
7.8.8板簧吊耳的焊接:采用圆周焊。
7.8.9管状横梁与纵梁的焊接:均采用单面圆周焊。
7.8.10本守则中未注明的焊接方法在作业指导书中体现。
8 焊接规范参数
8.1车架车间生产用焊丝牌号为H08Mn2SiA,直径为Ф1.0或Ф1.2。
车型种类
焊件厚度(mm)
焊丝直径(mm)
焊接电流(A)
电弧电压(V)
气体流量(L/min)
备注
四轮车架
3.0~5.0
Ф1.0
180~220
24~28
10~13
Ф1.2
190~240
26~30
12~15
汽三车架
1.0~3.0
Ф1.0
110~140
19~23
8~11
8.2工艺参数按下表规定执行。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 京 汽 车 厂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第5页
共6页
8.3电流极性采用直流反接。
8.4工艺参数的监控与检查:
操作工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定的规范进行操作,工艺参数通过巡检、工艺纪律检查及焊接质量的终检进行管理和控制,为厂级、车间级工艺纪律检查中必检内容,未执行该操作按违反工艺纪律考核。
8 焊后检验
9.1操作工对本工序产品按100%频次自检,对关键工序应按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专检,并做好记录。
9.2焊接质量的检验:
9.2.1焊缝外形应均匀一致,焊缝金属与母材过渡均匀、平滑。
9.2.2焊后应打磨,清除焊丝头、焊瘤等杂质。
9.2.3装配工作表面应将飞溅物清理干净,并修磨平整;非装配工作表面应将粘附于总成表面的飞溅物清除干净。
9.2.4纵梁、板簧支架等处严禁有咬边现象,其它处咬边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总长的5%。
9.2.5不允许出现漏焊、裂纹、烧穿、夹渣及气孔等缺陷。
9.3 焊后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检验:
9.3.1车架左、右纵梁上平面(较长部分)平面度四轮车架为4.0;小汽三车架为2.0。
9.3.2车架左、右纵梁外宽尺寸公差不大于±1.5,平行度四轮车架为3.0;小汽三车架为2.0。
9.3.3四轮车架前部下沉时,下沉部分上平面与原上平面平行度为2.0,下沉公差不大于±1.5。
9.3.4车架左、右纵梁前后端形成的矩形对角线差四轮车架应不大于5.0;小汽三车架不大于3.0。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
奔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 京 汽 车 厂
车架装焊通用工艺守则
第6页
共6页
9.3.5车架各横梁应垂直于车架纵向对称平面,垂直度1000范围内不大于2.0。
9.3.6车架上安装发动机的部位左、右纵梁外宽尺寸公差不大于±1.0。
9.3.7各板簧支架销孔中心对角线长度小于1300时,对角线长度差应不大于2.5;1300~4000时,对角线差应不大于3;大于4000时,对角线差应不大于4。
9.3.8各板簧支架销孔中心线应垂直于车架纵向对称平面,垂直度1000范围内不大于2.0。
9.3.9各板簧支架销孔中心与纵梁上平面公差不大于±1.2,且左右侧同类高度尺寸不大于2.0。
9.3.10驾驶室支架安装尺寸位置度公差不大于2.0。
9.3.11驾驶室支架安装基准面至车架上平面高度尺寸公差不大于1.2。
9.3.12发动机前支架托板中心距车架上平面高度尺寸公差应不大于1.5,左、右跨距公差应不大于1.5。
9.3.13小汽三车架车头管中心线与板簧支架中心线的对称度不大于3.0。
9.4 9.2中规定内容为车架检查工位必检内容,任一项不符合要求该车架视为不合格车架。
9.5 9.3中规定内容为车架校形工位必检内容,任一项不符合要求该车架视为不合格车架。
9.6 9.3中因焊接变形引起的超差允许用机械法或火焰加热法矫正。
10 焊接安全与防护
10.1焊接操作工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知识培训,熟悉焊接设备及安全操作规程。
10.2操作CO2气体保护焊时,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
10.3焊接场地要有良好的排气和通风。
10.4生产中焊枪应轻拿轻放,用完后放在可靠的位置,严禁放在工件上,以免因误动发生短路事故。
10.5焊接中,如设备发生故障(包括电缆线破损等)应立即停止工作,修复后方可焊接。
10.6 CO2气瓶严禁靠近热源或置于烈日曝晒,以防爆炸。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日期)
编 制 说 明
1、本工艺守则为车架装焊工应知应会的依据,由车间技术质量室负责培训,操作工必须熟练掌握且能按规定操作。
2、本工艺守则为车间级工艺文件编制的依据,车间技术质量室负责编制各车型相应工位作业指导书。
3、本工艺守则由工艺科负责编制、更改,并监督执行,其它部门不准随意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