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案
课题
三打白骨精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和能力:感知“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了解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题目质疑圈点,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唐僧的心底善良,孙悟空的忠心耿耿,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用问题引领,进行圈点批注
教学难点
跳读、圈点批注
主要教法
读书、练习
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尸魔
三 三
戏 悟 打
唐三藏 美猴王
三逐
心地善良 嫉恶如仇
是非不分 忠心耿耿
教
学
后
记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
1.猜谜语:
欧洲旅行备忘录。 (打一名著)
2.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老师就以《西游记》为例,为大家做一次“名著导读”,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快速高效地阅读名著。
三、新授:
(一)如何快速、高效阅读名著:
1.《考试说明》要求:
从《考试说明》来看,阅读名著,我们要读出作品的“主体内容”“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副板书:内容、人物、思想、感受
那么,拿到一本名著,你能迅速读出这些内容吗?
2.以《西游记》为例,快速浏览内容。
下边,我们就以《西游记》为例,加以说明。
(1)读“前言”:
请看屏幕,这是一个版本的“前言”,你读出了哪些内容?
(2)读“目录”:
通过查看“目录”,我们又可以梳理作品的情节,了解作品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重点回目:
接下来,我们读什么?怎么读?
对,我看到有这样一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我们就先来读这一回目。
《西游记》
指名读《考试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看前言、看目录)
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
主体内容
思想价值
选择自己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回目来读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拿过一个回目,我们又该怎么读呢?
(1)读标题,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尸魔”“唐三藏”“美猴王”“三戏”“三逐”
(2)读标题,你又有哪些疑问呢?
2.带着疑问读名著:
(1)怎么读呢?
有了疑问,我们又该怎么读呢?这就需要我们有快速阅读和跳读的意识。
(出示“快速阅读”和“跳读”)
跳读中的“关键性材料”指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圈画出这些语句,另一方面,应该用简洁的词句批注出情节或人物的性格特点。
(2)指导学生跳读并批注: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尸魔怎样三戏唐三藏? (出示要求)
A.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检索关键信息。
B.跳读时,还要用“△”标出“三戏唐三藏”的相关段落.
C.用横线画出“尸魔三戏”的词句。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戏”)
(详见多媒体)
3.速读训练:
要求:跳读选文
(1)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尸魔怎样三戏唐三藏?
②圣僧为什么逐美猴王?
(2)用曲线画出对唐僧和孙悟空描写的词句,并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写在批注栏中。
人物、情节
尸魔怎样三戏唐三藏?
圣僧为什么逐美猴王?
指名读
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
“尸魔”“唐三藏”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在阅读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写在批注栏中。
(质疑环节一定要加上为什么都是“三次”)
结:或许我们的问题还有些稚拙,或许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毋庸置疑,这些问题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甚至更深入的把握作品的主题。
4.畅谈感悟与启示:
回到《考试说明》,在读完一部作品后,我们还应该有自己的感受或启示。下边,请大家谈一谈,就这一回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板书:悟
【链接】毛泽东在看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四、课堂小结:
1.我们来总结一下,怎样读一本名著?
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还做了一件什么事儿?
2.其实,我们在读书时,还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文章的“主题”,文章的“艺术成就”(浪漫主义写法,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孙悟空“人”“神”“猴”的统一) 在读书时,还可以有个人感悟,比如“读着西游去旅行”等等。
自读,圈点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后展示
讨论,指名发言
齐读
读前言,读目录,读标题,带着问题读情节,结合实际谈感受。
圈点批注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之,名著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如果有时间,还是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多读名著,品味经典。最后,让我们用一副对联来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结合圈点批注的内容和本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
唐玄奘, ,屡念紧箍咒
下联:
孙悟空, ,
五、作业:
请你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章节,用质疑和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唐玄奘, 是非不辨 ,屡念紧箍咒(执迷不悟)
孙悟空,嫉恶如仇,三打白骨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