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之边塞一、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多写士人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的豪情以及奇异壮丽的边塞风光。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以及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形式标志: 题目中多出现“塞”、 “征”、 “军”等字眼; 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如 凉州词 、 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艺术风格:豪放旷达、慷慨悲壮、雄奇壮美基本主题: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山河沦丧的痛苦4、久居边关的乡愁5、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6、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7、报国无门
2、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二、意象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常见的地名: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三、常见主题(一)赞颂将士英勇作战,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 例: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
3、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3)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4)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怨愤例: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壮词”属豪放、壮美的作品。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从作品题材、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解释。
4、 (2).联系以下南宋文人武将的诗句,探究作者为何有“可怜白发生”的感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三)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塞外生活艰苦,连年征战惨烈,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表达厌战主题例:燕歌行(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
5、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著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4)、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四)表现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诗歌的前两句描
6、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加强训练 1、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
7、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8、2分)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 献身。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5)、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
9、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3)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 (4)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1、从军行 杨 炯(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2)答: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
10、“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3)答: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的激烈,而是从侧面,采用景物描写和气氛烘托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一场激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天昏地暗,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从侧面衬托出了将士们的昂扬斗志,表现了战斗的残酷。“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
11、,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悲壮。(4)答: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忠君报国和建国立业的思想。2、雁门太守行李贺(1). C (2)C(3).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
12、想把城摧毁。应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4)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5)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3、高适燕歌行(1)、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之情。 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
13、成音调之美。(2)、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3)、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雄浑、深远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4)、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4、辛弃疾的破阵子(1)示例: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表明诗人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14、,所以叫做“赋壮词”。(2).示例: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无门,只能在沉醉后梦回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5、陆游诉衷情(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
15、、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3).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4).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6、王维的使至塞上“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燕然 “直”和
16、“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
17、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7、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对偶 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3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9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4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