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桂平市寻旺乡东塔小学 姜小春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34、35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实物(直尺)和直观图像都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当把数字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时,就更易让他们理解具体的数字与概念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
2、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学具:课件、正方型、三角形图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
3、+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3、谁知道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聪
4、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3、想想做做第3题。(1) 出示加法算式:1+1=( ),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2) 出示:2+1=( ),1+2=( ),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五、课堂测试,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看图列式: = =2、我会做:芳芳早上去买了一块面包和一杯牛奶,芳芳一共花了多少钱?列式:=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六、课堂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七、作业布置完成课本35页的第2、3小题。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3 + 2 = 5 加号 等号读作:3加2等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