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从塔顶释放一个小球A,1 s后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个小球B,设两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落地前A、B两球之间的距离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2.(2010·淮安模拟)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1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 )
图1
A.6.5 m B.10 m C.20 m D.45 m
3.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4.如图2所示,传送带保持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0.5 kg的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a点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g取10 m/s2) ( )
图2
A. s B.(-1) s C.3 s D.2.5 s
5.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2010·苏州模拟)小铁块置于长木板右端,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t=0时使二者获得等大反向的初速度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1小铁块在长木板上停止滑动,二者相对静止,此时与开始运动时的位置相比较,图3中哪一幅反映了可能发生的情况( )
图3
7.(2008·上海高考)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8.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
A. B. C. D.
9.(2009·江苏高考)如图4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
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
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
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
度为12.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12分)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它共运动了10 s,斜面长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6 m.求: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11.(16分)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启动加速度为2 m/s2,加速行驶5 s后匀速行驶2 min,然后刹车,滑行50 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12.(18分)“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如图5所示,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受试者在加速和减速阶段的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图5
第一章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解析:设B球下落了时间t,则A球下落了时间(t+1).
由h=gt2得hB=gt2,hA=g(t+1)2.A、B两球间距离h=hA-hB=g(2t+1),可见h 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C项正确.
答案:C
2.解析:小石子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
vA== m/s=20 m/s,
h== m=20 m.
答案:C
3.解析:由Δx=aT2得:a=2 m/s2,
由v0T-aT2=x1得v0=10 m/s,
汽车刹车时间tm==5 s<6 s,
故刹车后6 s内的位移为x==25 m,C正确.
答案:C
4.解析:物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μg=1 m/s2,速度达到皮带的速度时发生的位移x==m=0.5 m<L,故物体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段时间t1==1 s,第2段时间t2==s=2 s,t总=t1+t2=3 s.
答案:C
5.解析: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 s与第一个小球相遇.
法一:根据位移相等有
v0(t+2)-g(t+2)2=v0t-gt2.
解得t=1 s,代入位移公式h=v0t-gt2
解得h=15 m.
法二:因第二个小球抛出时,第一个小球恰(到达最高点)开始自由下落.
根据速度对称性,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v 0-g(t+2)]=v0-gt,
解得t=1 s,代入位移公式得h=15 m.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解析:小铁块和长木板都做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相对于初始位置,小铁块的位移向左,长木板的位移向右,所以A、C正确.
答案:AC
7.解析:初速度为30 m/s,只需要3 s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1=302/20 m=45 m,再自由落体2 s时间,下降高度为h2=0.5×10×22 m=20 m,故路程为65 m,A对;此时在抛出点上方25 m,位移方向竖直向上,B对;此时速度为v=10×2 m/s=20 m/s,速度改变量为50 m/s,C错;平均速度为25/5 m/s=5 m/s,D错.
答案:AB
8.解析: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或v=-,代入公式t=得,t=或t=,故选B、C.
答案:BC
9.解析: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 s内的位移x1=v0t1+a1t=20 m>18 m,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1=v0+a1t1=12 m/s<12.5 m/s,汽车没有超速,A项正确,B项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t2==1.6 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2=a2t=6.4 m,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AC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解析: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斜面底端速度最大,设最大速度为vmax,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1,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为t2.则
由 (t1+t2)=10,t1+t2=10,得vmax=2 m/s
由公式2as=vmax2,代入数据得a1= m/s2,
a2= m/s2.
答案:(1)2 m/s (2) m/s2 m/s2
11.解析:汽车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启动阶段行驶位移为:
x1= ①
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at1②
匀速行驶的位移为:x2=vt2③
刹车阶段的位移为:x3=t3④
联立①②③④四式,可得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为:
== m/s
=m/s≈9.44 m/s.
答案:9.44 m/s
12.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t1==1 s,x1=vmt1=2 m
减速阶段:
t3==0.5 s,x3=vmt3=1 m
匀速阶段:t2==1.75 s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
t4==1 s,x4=vmt4=2 m
匀速阶段:t5==2 s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
t=t1+t2+…+t5=6.25 s.
答案:6.25 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