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61752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杏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 个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之于世,打破欧美强国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魏源开眼看世界,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能力培养: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颂扬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西方、赶西方、超西方的感人事迹和爱国精神。支撑这一主题的是两位科学家和两位思想家的典型事迹。他们处于同一层面,是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彼此之间却没有直接的联系。 【重点】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这四位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1)近代科学家及成就  ●詹天佑:洋务运动时期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1905年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少坡度,最终出色地完成任务。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著名化学家。撰写了《制碱》一书,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侯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和当时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认识:两位科学家不甘落后,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研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热爱祖国,为祖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2)近代思想家及思想 ●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是道光、咸丰年间的著名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一书。编撰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魏源的思想对洋务运动影响很大。 ●严复和《天演论》 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译作《天演论》。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了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作用。严复的思想对戊戌变法影响很大。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且做到,既不平均使用力量,又兼顾到四个典型的基础知识。 (1)“人字形”铁路的工作原理? “人字形”铁路从青龙桥起,依山腰铺设“人”字形路轨,列车运行至此时改用两部大马力机车,一前一后,一推一拉,通过“之”交叉口再换方向,推的改作拉,拉的改作推。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既简易可行,又减少了线路的长度。 (2)《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海国图志》被人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3)《天演论》的主要思想 《天演论》英文书名直译应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赫胥黎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朋友,也是达尔文学说的忠诚拥护者。《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 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严复在按语中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面对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严复尖锐指出,中国再也不能不看实际地妄自尊大,弄得不好,就会亡国灭种。《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但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悲观主义,它启示人们,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 (4)魏源和严复的思想有什么异同? 魏源和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他们对学习西方的内容不一样,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而严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思想则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两位思想家是近代主张学习西方长处来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思想家,其主张虽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是他们的思想经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证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行不通的。 【教学过程】  1.教科书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先介绍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后介绍两位思想家的事迹。其实两位思想家活动的时代比两位科学家活动的时代要早,同时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非常响亮,激励了一批又一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西方、赶西方、超西方,为振兴中华而顽强拼搏。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抓住“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口号的精神实质,把本课全部的教学内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遂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 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2.强列的创新意识。3.良好的道德品质。4.吃苦耐劳的精神。5.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6.能用人、团结人的气量。7.杰出的才干、严以律己。……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3.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欧美各国垄断制造纯碱方法,密不外传。一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碱业公司,侯德榜为总工程师。1926年, 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侯德榜还写出《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又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 “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魏源与《海国图志》 活动: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A “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B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评价魏源思想:清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的长处,克敌制胜的,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3)严复与《天演论》 活动: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 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形成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国人创深痛巨,给严复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严复思想的主要特色。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为国人敲响了自强保种的警钟。要达到自强保种必须抛弃封建势力,进行维新改革。“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指世界必将不断变化和进步,未来世界应当超过当今世界。对宣扬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派是个打击,从而也论证了变法维新的合理性。教材中谈到《天演论》对中国知识界的启发,是指《天演论》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使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打开眼界,获得了西方新知识,从而起到引导他们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这四位中国近代名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但具体表现又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出他们的具体表现,课本中的材料是可以支撑我们的观点的。如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魏源身上表现为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封建顽固派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在严复身上表现为在翻译《天演论》时,在每章下面加按语,阐述自己的观点,警醒世人,推行维新改革;在詹天佑身上表现为在青龙桥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在侯德榜身上表现为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再如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魏源身上表现为不辜负志同道合的好友林则徐的重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大量增补扩充、核实考证,终于编成《海国图志》,这是诚信品质;在严复身上表现为好学的品质,他原本去英国是学习海军,但他广泛涉猎西方的政治学说,考察西方社会的实际情况;在詹天佑身上表现为务实肯干,不畏困难的品质,他身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亲自扛标杆,同铁路员工一起翻山越岭,勘测线路。 类别 人物 成就 地位或意义 科技 詹天佑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碱业的垄断 思想 魏源 《海国图志》 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魏源的思想对洋务运动影响很大。 严复 翻译《天演论》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了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作用。严复的思想对戊戌变法影响很大。 3.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创新的空间。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本课介绍的四位中国近代名人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除了这三个共同原因,还有他们都是向西方学习的,都接触了西方文化。 “向西方学习”的实质是向先进学习。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动脑筋: 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兽骨。这说明,那个时候,北京地区生活着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动物。经过“物竞天择”,剑齿虎和肿骨鹿,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各地,现在都找不到了,早已灭绝了。而野猪适应环境的变迁,生存下来,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野猪。 练一练:A   活动与探究  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文化,是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的共同点。他们研究和活动的领域不同。他们虽然都生活在中国近代,但生活的时期不同。他们虽然都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不同。魏源没出国留学,本身又不会外语,主要靠别人翻译的外国书报,加以研究。詹天佑、侯德榜、严复都曾出国留学,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比魏源要深得多,特别是严复接触西方先进文化又深又广。  女孩说:“他们都是中国人。他们都生活在近代。”这话不错,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1.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到1909年通车。 答案:A  男孩说:“他们都去外国留过学”,不准确,魏源就没出国留学。说“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有一定道理,但这也不是问题的本质。 【当堂练习】 1.(2008年宜昌市)1909年全线通车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担任这条铁路建设的总工程师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骞       D.范旭东 2.(2008年山西省)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 2. 考查对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成就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撰写《制碱》一书,并发明 “侯氏制碱法”。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 答案:A 3.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主要作品,结合课本知识可知,魏源是道光、咸丰年间的著名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说学习外国的长处出自于他的《海国图志》一书,这也是他编撰此书的目的。答案:C 4. 考查对中国近代思想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是严复通过阅读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得出的结论,出自于他译著的最著名的作品──《天演论》。  5. 考查中国近代和世界近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和作品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思路是首先注意图片中的文字以及图片下面的注释说明,其次是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准确作答,这是解答读图题的基本步骤。 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民主,科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3.(2008年广西省)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的主张出自:  A.《各国律例》        B.《康輶行纪》        C.《海国图志》       D.《文学革命论》   4.(2008年江西省)“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部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鲁迅的《狂人日记》  解析:本题  5.(2008年江苏南京)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教后感】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认识迫于形势的压力,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能力培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联系已学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教材分析】 重点:  1.新式教育的开端  随着西方坚船利炮的入侵,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亦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以及洋务派都将民族图强的希望寄托在新式教育上,并将教育症结归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束缚,极力主张改革乃至废除科举。 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它开设了传统教育所鄙视的自然科学和所忽视的社会科学课程。在客观上起到传播新文化,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中国官办近代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社会进一步对外开放,清政府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外交事物,也出于洋务运动本身对于人才的需求,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期间,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同文馆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的洋学堂。  洋务派官僚办学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洋务学堂的产生,适应了“西学东渐”这一文化趋势,是对封建教育的改革尝试。它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翻译人才、外交人才、海军人才和科技人才。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伴随着近代教育机构的产生,近代新学制也逐渐确立起来。1902年8月15 日,清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学校系统文件,是张百熙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清政府认为张百熙“喜用新进”有维新思想不够可靠,没有实行,即被废止。 1903年,张之洞等重新厘定的学堂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经清政府批准颁布实行。该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年限、学习课程。还特别规定,设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系列,以及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年限。它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实施的近代新学制,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普及教育的年限。它引进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内容,促进了普及教育数量上的发展和质量上的提高。尤其为适应工商实业发展和满足师资的要求,设立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并行的两个体系,使教育为社会生产服务,使教师职业专门化。  新学制的实行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受到残存的科举制的阻碍。科举一日不停,新学制大兴无望,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六位封疆大吏会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析》建议停止科举制度,在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中,清政府不得不于1905年9月2日明令,立停科举。这样,长达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从此近代新式学校教育蓬勃发展起来。  2.民国时期的文化及其文学家  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决定了历史赋予民国时期文化的新内容。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是高奏主旋律,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难点:晚清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救国图存成为时代呼声,改革中国旧有的封建教育制度,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材,成为朝野上下议政的热点之一。1901年初,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西安期间,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各级官员“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情事,“当因当革、当省当并”,限两月内奏报朝廷。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改革的机构。从此,各项改革“新政”陆续出台。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兵制,奖励工商,改革教育。其中,改革教育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8月起,清政府陆续颁布了兴学诏书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包括重开京师大学堂;各省属府、厅、州、县书院均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大、中、小学堂;选派学生出洋留学等等。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中,中国教育开始了从传统到近代的结构性转型。清政府通过政权的力量,将资产阶级改良派改革旧教育的主张逐渐付诸实践。 【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 《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宋朝科举考场》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科举考生看榜图》来了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已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从而认识到当时落后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进一步掌握科举制度的兴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是当务之急。搜集图片《北大教学楼》《北大校门一角》等图片,认识“北大”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纷纷呼吁废科举、兴学校,迫于形势,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自然顺理成章。《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制订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它的局限性。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废除的时间起点是1906年。 3.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是高奏主旋律的。归纳民国时期文学艺术成就,创制表格,使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类别 姓名 代表作品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艺术 美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知识梳理】     【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正好上中学,我一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2.聂耳创作的歌曲,除《义勇军进行曲》以外,还有《前进歌》《毕业歌》《新女性》《铁蹄下的歌女》等。冼星海创作的歌曲,除《黄河大合唱》以外,还有《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我给大家唱一首《到敌人后方去》。  练一练 连线搭配     活动与探究 《奏定学堂章程》设有“读经”“讲经”课,而我们的课表没有这门课。我们的课表有音乐,而它没有。我们初二课表有化学,它没有。另外,我们的课表有政治思想课,它叫“修身”;我们的课表有数学,它叫“算学”;我们的课表有生物,它叫“博物”;我们的课表有美术,它叫“图画”;我们的课表有体育,它叫“体操”。 两者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有“读经”“讲经”,而我们的课表没有。这是由于《奏定学堂章程》还带有封建主义色彩。 【当堂练习】 1. 切近学生生活实际。歌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还是我们每周一升旗的时候经常唱起的。可直接判断答案:A。 2. 观察图片,提取图片中含有的文字信息,“人”字形路轨平面图、“京张铁路”“青龙桥站”,这些信息就是解题的关键点。通过这些信息链接课本,即可判断与此信息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詹天佑。 3. 组合选择题。解决的方法一般是选基法结合排除法。观察备选项的设置,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判断④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回顾课本可知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因此北京大学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含有④的排除。答案:B。 4. 考查《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时间。命题者告诉我们《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激励我们……民族危难之时……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据上述几个片段即可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 5. B  6 .A  7. B 8 .A  1.(2008·福州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台唱》 C.《国际歌》              D.《英雄交响曲》 2.(2008·广东汕头)与图一所描绘的内容有关的人物是(   ) A.张謇   B.魏源   C.詹天佑    D.侯德榜 3.(2008·广东汕头)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的有(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其建立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③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④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8·陕西省)《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激励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时,要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产生于哪一时期(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6.右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今天发展为(     )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金陵大学           D.清华大学 7.科学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开始设立和最终废止的朝代是(     )  A.汉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清朝  D.隋朝、明朝 8.某班准备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请你帮助他们从下面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来阅读,应该是(     ) A.《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药》 B.《屈原》《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 C.《孔乙己》《阿Q正传》《药》《李有才板话》 9. D 10. B  11. D 12. A 13.(1)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2)表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后。(3)七岁;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4)“近代教育起步”“新式教育开端”等。 D.《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 9. 右面的这幅绘画作品,借一则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其作者是(     )  A.张大千       B.冼星海 C.齐白石       D.徐悲鸿 10.“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的曲作者是(      )   11.下列文艺作品中,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是(      ) A.《狂人日记》   B. 《英雄交响曲》  C.《最后的晚餐》 D.《义勇军进行曲》 12.《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成为不朽民族战歌。今天我们中学生仍然高唱这首战歌有利于(     ) ①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②唤起我们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 ③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我们认识和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8年05月04 日上午,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暨实施“985工程”十周年大会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北大建校110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可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北大人最广泛、最坚定的共识,是我们创造北大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材料二: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在课程设置上规定: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均设“读经讲经”外,初等小学另设“中国文字”(教学内容包括识字、读文、作文),高等小学和中学另设“中国文学”(教学内容包括读文、作文、习字、习官话)。该 章程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说话等科目合为一科,语文课程独立设科。  请回答: (1)北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是在什么事件后?  (3)《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儿童入学年龄是多大?对普通中学的规定的培养目标有什么?  (4)八年级六班对京师大学堂创办、科举制的废除、《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帮他们确定一个主题。 【教后感】 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