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乃仁术”个人心得
关爱与责任齐飞,医术共医德一色
《大医精诚》有曰。医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即是对待病患,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必先以纯乎天理只慈悲心,怜悯心,去感受病患的疾苦,方能拯救这个病患。------题记
光阴荏苒,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学医路已是三年有余;曾记否,当年舍近求远,只身海岛;寻她千度是为何。""三年间我们走得太快,是时候让自己停歇一下前进的脚步,扪心自问一翻曾经的择医初衷;也是该好好温习一把医学生誓词上的内容里那些自己常常忽略的词语;“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修德修身,医国医民”类似这样的励志名言在三年后的今天你又是否还记得。""
为期两天的“医乃仁术”活动被安排在周末开展。带着对伦理学的认知,本着无私为患者奉献的态度,一大早我们就从国兴赶校车来到xxxxx;和之前的毛概实践活动一样,我们本次活动还是在普通外科,6人分两组,每组三人,每个人负责照顾三个病房的病人""清早的医院很安静,碍于如今医闹营造的紧张氛围,分完工后的我在走廊里徘徊了好久才轻手轻脚地走进一间病房""两天的志愿者活动,办公室里医生对病案的讨论声声入耳,病房中护士对病人的护理细致入微;至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站在旁边观摩学习,或者与病人谈话聊天,又或者干起医生、护士、病人三点一线的“情报员”工作;有医生查房时,我们也会跟上去凑凑热闹,那感觉有欣喜也有紧张,毕竟这三年的医学模型都是咱泡在书堆里自个儿杜撰出来的,像今个儿这种能亲近临床近距离观察的机会还真不多得""
“才不近仙者不得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得为医”,这次的志愿者义工活动使我深感“关爱”与“责任”对于一名医者医德树立的重要性;也正如医学伦理学课堂上对医者义务的定义“是对患者、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感和对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献身精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白大褂”下肩负的责任。又究竟什么样的举动才是我们对患者应有的关爱。""在这为期两天的医院见闻中我找到了答案:
一、医者的责任------救死扶伤记于心,以患为本付于行
志愿者活动的第一天,就有一个阿公因腹部胀痛被送进了普通外科的icu病房,我们刚把病人安置好,就见一位年轻的医生边打电话边赶步进来,一进病房就挂了电话,然后问诊到:“阿公,你哪里不舒服啊。不舒服多久了。这儿痛吗。""”原本像这样的问诊过程大家见得多了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不过今天这医生白大褂右口袋里那闪烁着振动的手机还真让我忍不住地注意起他来:我数了下,问诊间手机一共响起5次;前3次每每手机响起,他都在乎地望一下口袋,即不查看也不接通,还是继续着给病人做检查,任由手机一遍又一遍的振动安静,安静振动""而后两次的手机振动,他都像没听见似得""问诊大约持续了6分钟;出来后,那个年轻的医生仔细地叮嘱了护士和家属后就到医生休息室打起了电话;刚好我正站在不远的地方帮护士取监护仪和血压计,隐约能够听到他的声音,结合他当时的肢体神态我似乎明白了:方才医生给那位急腹症的阿公做检查的时候,他的一位亲人也因车祸住进了附院,情况不算乐观,那持续打来的电话应该就是他的家人打的,当然,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接,为什么,就因为眼前正有名患者需要他的帮助,无论其他""推理到这儿,我忽然感受到一股暖流淌过胸口,受温差刺激后的心脏微微震动;
身为一名医者,我们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不是在与残酷无情的疾魔相抗衡的那般肆杀掠斗,而是在拯救那一个个受尽病魔凌辱折磨的鲜活生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的职业是那么地神圣而伟大,绝对不仅是依靠技术维持生计那般平庸;从我们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注定与天使签订契约,和患者并肩作战。当然,我们不一定能像神医华佗那样技艺超群地妙手回春;也不一定都如指挥家那般坦然自若地总领全局;但“坚守一份医者责任,保留一颗医者仁心”到哪儿都不能少。
二、医者的关爱------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郎景和教授曾经说过:“医生为病人开的第一道处方是关爱。”起初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我原认为医生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疗效最快的药方,而“关爱”不过是辅助治疗的一种心理工具,我不否认它存在的价值,但要置其于首位,会不会有些夸大其词,舍本逐末了""然而此次“医乃仁术”志愿者之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使我明白了要做一名恪尽职守的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颇为重要,从接诊病人的第一刻起,就应该充分执行“有时治疗,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行为准则;
那是陪护士姐姐给病人拔鼻饲管的场景。当时我和另外一名组员一起帮着护士姐姐推车进的病房,面对的是一个意识存在一定障碍的老阿公,他一见一下来了三个“白衣服”,那表情紧张地就像是见到屠夫的家禽,满脸写着疑惑与不安。只见护士姐姐微笑地给阿公介绍了我们俩,还不厌其烦地向老人家解释了此次来的目的(拔鼻饲管),要阿公配合,这时才感受到老人家放松了许多,当时的我站在一旁深刻地感受到沟通是医生施展仁术的基础,它像一座通往心灵的桥梁,巧妙地把医生与患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消除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心灵障碍,进而能让医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拔管过程中,护士姐姐还时不时询问老人家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老人的表情开始显露安详。忽然想到了中国古代有记载说:医工用嘴吸取病患脓疮,用手导尿;然而在医疗器械相当发达的今天,当我们不再需要用嘴吸疮,用手导尿,难道我们也要停止对患者的关爱了吗。“医乃仁人之术,以慈悲心救度疾苦,是大医的入门,亦是根本”面对病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更新专科上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和患者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一名有医德医术兼修,关爱病患而受人敬爱的医生。出病房后我忍不住问护士姐姐:“我看新闻上医患关系被报道的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说什么医生护士们有多麽冷淡,可我今天看到的完全不是这回事儿嘛,你们对病人也很好啊。”护士姐姐听后无奈地笑道:“其实医生护士谁不想做好让医患彼此开心,那些针对医者的负面新闻也不过是个案的放大,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尽量做好自己吧。”""听了这番话,我是似乎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潜藏在内心里的无奈,那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此刻听起来并没有什么积极的韵味,倒好像是对现实医患关系的一种讽刺;
现如今,种种原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随处可闻:远有温岭患者杀医案,近有附院icu被砸,袭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不禁感叹:到底谁才是恶化医患关系的真凶,难道真的只是几个医德不正的医生就能够掀起波澜的吗。这个疑问从我上《医学伦理学》课时就一直在思考""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社会戾气的日益猛增为其推波助澜;如果不是舆论媒体的夸大其词给它添油加醋;如果不靠医疗体系与法律制度的漏洞百出暗里纵伙行凶,何来那么多的相互猜忌,何来那么多的袭医闹事,又何来那么多医闹纷争中无辜的受害者""
解决医患关系上的问题刻不容缓,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从医者的;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这神圣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庄严神圣的医学生誓言,积极培养自身基本道德修养;深刻领会“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的医师职业原则;发展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培育与强化医学职业道德精神的领悟力,充分体会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作为一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坚信,只要我们将“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这4个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都付诸行动了,那就敞开心扉广纳社会各界的监督与审视吧,用不了多久,那些想方设法丑化我们的恶势群体也将因“鸡蛋里再也挑不出骨头”了而销声匿迹,自行瓦解;而世界也将重新看到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那最初的真诚。
xx班xxxx
xxxx年x月x日星期x
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