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59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6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国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劲涵 摘 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理论层面正确认识共同富裕对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重大意义 共同富裕是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以不断解放和发展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并且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经济范畴这决定新时代共同富裕必然具有特殊的历史规定性 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本一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分配制度体系关键词:哥达纲领批判共同富裕分配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

2、关于共同富裕若干理论问题的争鸣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了新时代党的主要任务一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正确认识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改革途径防止两极分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目前共同富裕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学者就共同富裕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目前理论界的研究重点

3、集中于“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关于什么是共同富裕主流倾向是首先对共同富裕的概念进行辨析而后在此基础上梳理共同富裕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基本就共同富裕基本概念达成了共识认为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共同”是生产关系的层面代表了发展成果由梁国亮等: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梁国亮(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作者电子邮箱:.朱劲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作者感谢本刊匿名审稿人的修改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月

4、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月 日全民“共享”“富裕”是生产力的层面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共享”(李实和朱梦冰刘培林等张建刚)在此基础上各界学者对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多角度的延申部分研究着重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全面性、全民性、渐进性以及差异性(张占斌和吴正海周文和何雨晴)也有部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认为共同富裕不是单纯物质层面上的富裕而是在物质层面富足的基础上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面发展(邓观鹏等孙武安)也有学者构建了多维度的指标体系认为应当量化地理解共同富裕以帮助实践更有效地推进(杨立雄陈丽君等)关

5、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目前理论界的争论聚焦于怎样处理发展与分配的问题一类研究基于“收入分配倒 型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会出现有益于公平分配的拐点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优先于收入分配(陈宗胜)类似的观点也产生于基于斯密分工思想的研究认为如果使分工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得到充分发展随着财富总量的增长就会达到共同富裕(向国成)另一类研究从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出发认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解决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主张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配套基础性制度安排(贾保文刘培林等)马克思主义学者旗帜鲜明地指出共同富裕与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不相容的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经济才能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周新城)有学者主张不断

6、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挥共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以推进共同富裕(蒋永穆和谢强王秀华和张道胜)已有研究对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梳理但仍然存在认识不清和理解片面的问题 首先需反思在探讨共同富裕基本内涵时是否适宜从共同富裕的概念辨析出发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科学研究需要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历史实践出发经过严谨的分析才能形成科学的认识 仅凭观念主观地定义共同富裕并进行辨析容易陷入黑格尔式的逻辑推演其结果是对共同富裕概念认识的泛化 二是在探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时部分研究不谈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谈生产方

7、式幻想生产的发展会自然产生“公平的”分配或错误地将共同富裕视为孤立的分配问题 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虽然清醒地认识到了共同富裕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在联系但却少有研究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当前学术界的任务是从理论上分析共同富裕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依据 为此需要回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寻找线索运用马克思有关分配问题的科学原理从新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展开分析 基于此本文从马克思晚期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入手结合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以及新时代的新发展探讨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经济资料译丛 年第 期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哥达纲领批

8、判有关分配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深刻批判了拉萨尔主义的错误观点阐明了研究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论原则提出了对未来社会分配方式的构想 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数十年来分配思想的系统总结特别是其中关于拉萨尔主义提出的所谓“公平分配”以及“分配决定论”的批判对科学阐释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以及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公平分配”是客观的、历史的对“公平分配”的批判哥达纲领充斥着所谓按“平等”或“公平”的原则分配劳动所得 通过抽象地讨论“公平”“平等”试图以观念的“公平”为标准通过分配上的改良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不平等”马克思针对这一错误观点反问“什么是公平的分配?难道资产者不

9、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分配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难道经济关系是由法的概念来调节而不是相反从经济关系中产生法的关系吗?难道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关于公平的分配不是也有各种极不相同的观念吗?”“公平”是一个法权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分配是一种经济关系法权观念由经济关系决定而不是相反 脱离了社会制度的、抽象的“公平”不过是人的主观观念是无法统一的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观念例如圣西门、欧文等社会主义宗派分子都曾脱离生产方式提出过“公平分配”的主张这些形式上都表现为“公平”的观念却奉行各不相同的原则 从主观观念出发只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在分配上“不平等”的表象却无法触

10、及产生这种“不平等”根源由此形成的分配制度改革只能是在“法”的意义上以观念作为调节经济关系的原则当进一步追问这种原则何以成立、何以能够实施时拉萨尔主义者就无法解释了谈论“公平”要以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判断分配是否“公平”的标准也不同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等价交换购买劳动者的劳动力以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本质的不平等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是唯一“公平的”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公平”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 这一阶段分配所遵循的按劳分配原则其平等体现在生产者的权利以劳动为同一的尺度计量 然而由于生产者在劳动能

11、力、家庭成员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以劳动为同一尺度的平等权利对不同的劳动而言就是不平等的了“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平等的权利”才从狭隘的资产阶级法权中超脱出来 这一阶段生产者不再受旧式分工把人限制在某一职业的束缚“从而脑力劳动和梁国亮等: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劳动不再是生产者的权利的尺度而是“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此时“平等的权利”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生产决定分配对“分配决定论”的批判拉萨尔派庸俗社会主义者鼓吹“分配决定论”将分配

12、视为事物的本质主张从分配入手进行社会改革“分配决定论”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错误地将分配视为独立于生产方式以外的东西从而陷入了改良主义的陷阱 马克思通过对“分配决定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明确了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具体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分配方式对生产方式的依赖揭示了“分配决定论”的根本错误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派将消费资料的个人分配看作事物本质这一根本错误时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分配首先是生产条件的分配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性质这种分配决定了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是这种分配的结果 生产条件的分配包括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分配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因为“劳动

13、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 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 凡要进行生产它们就必须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生产条件的分配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以及由此派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方式 进一步地既定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方式决定了生产关系即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由此产生了劳动产品的分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并组织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生产条件这样的分配使得雇佣工人必然只能以工资的形式参与分配产业资本家除了重新获得被消耗掉的那部

14、分生产资料外还以利润的形式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和借贷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凭借资本、土地的所有权以利息和地租的形式获得一部分产品 庸俗社会主义者脱离了生产方式把分配视为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他们只能围绕分配“兜圈子”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共同富裕表现为随着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普遍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共同的物质利益逐渐增长其本质是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同时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但这不意味着“补资本主义的课”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此外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经济范畴这就决定现阶段的 经济资

15、料译丛 年第 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共同富裕必然具有特殊的历史规定性.共同富裕是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纵观历史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是长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 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们已经观察到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工人在越来越辛勤的劳动中使得资本家越来越富裕而劳动者自身则越来越贫困 世纪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后垄断资本家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促使资本、生产、金融在更

16、大规模上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 进入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并没有出现好转随着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快速发展财富在更大规模上向少数人集中 以美国为例有研究显示美国收入排名前 的人口中 年间收入增长率为 前 的富豪收入增长率达到 而收入排名后 的劳动人民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罗伯特库特纳)生产决定分配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社会生产必然导致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与共同富裕是不相容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的生产条件掌握在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手中资本家则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利润的形式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而除了自身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劳动人民只能通过向资本家出卖劳

17、动力换取与自身劳动力价值相等或更低的工资 同时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迫使资本家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导致越来越少的资本家手里集中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而“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财富向少数资本家集中的过程也是贫困在劳动人民中积累的过程共同富裕表现为随着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普遍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共同的物质利益逐渐增长其本质是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成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 年的 亿元增长到 年的 亿元但

18、却没有像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究其根本是由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由劳动者平等占有劳动者运用联合起来的生产资料进行联合的生产劳动 生产条件这样的分配决定消费资料必然是使劳动者收入普遍提高的分配劳动产品在扣除了补偿生产消耗、用于积累以及公共消费的那部分产品后剩余的消费资料全部用于在劳动者间按照一定原则进行个人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不同阶段具体的原则有所不同 例如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者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并“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生产者凭借这张证书从社会领取与他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消费在这里劳动者以劳动量为同一的

19、标准参与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有人的生活水梁国亮等: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平都提高了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实现了社会总产品的极大丰富此时的分配能够采取按需分配的原则每个社会成员根据自身实际的生活需要获得相应的消费资料因此对共同富裕的研究必须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展开脱离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必然导致对共同富裕内涵认识的混乱 须认清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的是两极分化的分配关系这与共同富裕是不相容的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分析只能是将共同富裕理解为条条框框的指标体系在谈及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时只能是避重就轻围绕分配问题特

20、别是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兜圈子”.共同富裕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还仅仅在可能性上是共同富裕只有当“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由可能成为现实 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求解决两极分化也要求解决贫困问题在原始公有制社会生产力低下虽然没有产生两极分化但是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也就谈不上共同富裕 生产成果决定了分配的对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劳动产品的数量可供分配的产品才会增多社会财富才能充裕共同富裕才能实现此外在物质基础尚不充分的条件下推进共同富裕不能依靠“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要在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21、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首先要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并非历史偶然的结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国工业与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同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此时如果依靠尚未发展成熟的民族资本或外国资本必然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这决定中国必须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推动本国工业基础的形成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前提一是在本国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二是存在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使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吸收资本主义所取得的一切历史成就为此必然要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参与资本主义拓展的世界市场 改革开放后我国凭借公有制为

22、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其中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一是吸收资本主义的物质成就尽快组织起必要的资金以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抵御外国资本的掠夺保障国家的独立自主 我国当前在国际产业链中仍然处于中低端这是客观的现实此时如果幻想依靠私有制经济“补资本主义的课”而非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仅是共同富裕无法实现更会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因此讨论共同富裕要认清共同富裕需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要在坚持共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目前许多研究只强调实现共同富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忽略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产生的所有制基础 其根源在于对共同

23、富裕内涵认识的片面结果是在实践中将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对构建分配关系的作用相混同幻想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典型代表是基于斯密分工思想与“收入分配倒 型理论”展开的研究 须知私有制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只会导致两 经济资料译丛 年第 期极分化以及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实现共同富裕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逐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只存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 共同富裕是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这就决定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之前的一切社会形态中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各个发

24、展阶段才存在共同富裕这个范畴并且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在分配上所表现的“公平”有所不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在本质上还具有“资产阶级法权”劳动者平等的以劳动为同一尺度计量各自的权利但劳动者在劳动能力、家庭成员多寡等方面的差异仍然使劳动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不平等而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使得人不再受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需要消费资料的分配采取“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分配关系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共同富裕绝不能理解为平均主义的共同富裕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有差别的富裕需要阐明现阶段共同富裕的“公平”体现在

25、哪里“差异”体现在哪里 理论界当前的研究存在两种错倾向一是观念地定义共同富裕不加论证便采用一系列体现“公平”的指标衡量共同富裕二是尽管提出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但却将“差别”片面地理解为区域或个人之间收入的差异 需知无论是所谓的“公平”亦或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有差别的公平”都是法权观念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脱离了生产资料所有制脱离了生产方式是讲不清楚的.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公有制经济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在肯定劳动者劳动能力差异基础上使劳动者能够按劳动这一同一尺度计量权利从私有制经济看是强化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保

26、障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能获得与劳动力价值相等同的收入在再分配与第三次分配的过程中强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本一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分配制度体系.科学把握生产与分配的总体关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分配关系而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决定的实现共同富裕要科学把握生产与分配的总体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派生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方式进而形成了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这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方梁国亮等: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式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27、不在分配上的改良而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第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而生产的核心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必然导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使生产资料由社会成员集体共有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乃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依靠公有制经济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直至消除两级分化 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保集体和全民所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巩固国有经

28、济在国防、银行、铁路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控制力第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一方面国有企业在初次分配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上缴的税收与利润由集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从而国有企业不仅能够在职工范围提高劳动报酬占比更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代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更是掌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关键领域的“压舱石”这决定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质量 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支撑 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国有企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

29、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要促进国有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集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影响力、控制力第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地区与农民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根本在于做好、用好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农业生产资料的联合更是农业生产者的联合 一方面在集体的农业生产社会组织方式下农民在联合的土地上进行联合的生产劳动农业生产由孤立的生产变为协作的生产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也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避免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向少数人集中从而避免

30、农村的两极分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成功建立起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随着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制的确立进一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然而由于家庭承包制使大多集体经济组织不再掌握可供经营的资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实践上没能切实地承担起统一经营的职能 实现共同富裕要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推动小农户在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再组织化同时要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规范地发展壮大.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全面性,完善分配制度体系推进共同富裕生产成果决定分配的内容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不仅要

31、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要逐步完善分配制度体系 分配制度体系的建设要科学把握分配问题 经济资料译丛 年第 期的全面性 社会总产品在进行个人分配前应先进行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和公共消费需要的扣除这决定了推进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则的基础上从社会总产品的总体分配过程入手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体系第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 生产资料的分配是分配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为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资料一部分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保障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

32、化需要 生产资料的这种分配是社会物质资料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生活资料的分配应同时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 要扩大积累规模推动社会生产不断扩大、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加强后备基金建设和管理应付如新冠肺炎疫情、旱灾、洪涝等意外事件导致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第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谨防落入西方福利主义的陷阱 消费资料的公共分配包括“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社会总产品的这部分扣除为维护社会再生产所必要的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更构成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 扎

33、实推进共同富裕不能忽视消费资料的公共分配 要强化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扩大公共支出 同时要强调消费资料的公共分配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只能是起辅助作用的 国内部分研究以库兹涅茨和皮凯蒂等人的福利经济理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福利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向西方福利国家看齐以高福利实现共同富裕 这种围绕分配问题“兜圈子”的错误思想不仅会将国家推向以高财政赤字维持高福利的“福利陷阱”更无法触及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一根本问题第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则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和发展个人收入分配体制 消费资料的个人分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遵循的原则不同这一方面取

34、决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另一方面却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已经占据主体地位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这决定我国消费资料的个人分配原则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要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完善居民收入的“三次分配”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以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加快形成社会公益事业配套基础性制度安排.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性,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立足当前我国具

35、体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五大明确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我们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于这一历史方位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避免梁国亮等: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实践中的急功近利和平均主义也要避免不加论证地将共同富裕视为收入上有“差别”的富裕第一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这个任务的最终实现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完成 因此共同富裕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 当前

36、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 推进共同富裕要充分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明确各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与重点工作以完成阶段性目标为抓手逐步、有序推进共同富裕要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丰富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以生产力的稳步发展为动力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第二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其差别在不同的所有制成分中具有不同含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方面经济发展在各区域之间存在失衡现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城镇与农村差距较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尚不充分当前我国人均 仅有美国的

37、世界平均水平的 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共同富裕决定我国的共同富裕必然是有差别的富裕 从公有制的层面考察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别必然导致收入上的差异但计量劳动者权利的标准是同一的即劳动从私有制的层面考察应保障劳动者获得与劳动力价值相当的收入并在再分配与三次分配中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 这就是说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要在允许区域、城乡经济总量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共同富裕促进生产资料、劳动者在区域、城乡间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逐步缩小区域、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要在允许劳动者劳动能力、社会分工差异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劳动保障体系建设参考文献:美罗伯特库特纳曾贤明译大国的陷落:美

38、国经济衰败与经济繁荣的终结中信出版社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治理研究第 期陈宗胜试论从普遍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分配激励体制改革与收入差别轨迹及分配格局变动南开经济研究第 期邓观鹏、张扬金、陈志茹新发展阶段下共同富裕的内涵、逻辑与条件理论建设第 期贾保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认定”前线第 期蒋永穆、谢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经济纵横第 期李实、朱梦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管理世界第 期李伟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怎么干?中国经济周刊第 期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第 期 经济资料译

39、丛 年第 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孙武安共同富裕的内涵、价值及其紧迫性江西社会科学第 期第 页王秀华、张道胜历史合力论视阈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第 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 月 日向国成、谌亭颖、钟世虎、王雄英、江鑫分工、均势经济与共同富裕世界经济文汇第 期杨立雄概念内涵、路径取向与分配定位:对共同富裕关键理论问题的探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张建刚新的历史条件下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占斌、吴正海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第 页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日报 月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月 日周文、何雨晴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要义消费经济第 期周新城研究分配问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重读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责任编辑:杨子砚 校对:刘晔梁国亮等: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