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2∕T 5052-20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pdf

上传人:da****hi 文档编号:61558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74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5052-20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DB22∕T 5052-20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DB22∕T 5052-20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DB22∕T 5052-20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DB22∕T 5052-20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ing cable floor radiant heating DB22/T 5052-2021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1 年 03 月 16 日 2021 长 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 告 第 9 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城镇道路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 标准等 5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城镇道路泡沫沥青冷再生混

2、合料技术标准城镇道路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市政桥梁结构监测系统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 T 50502021、DB22/ T 50512021、DB22/ T 50522021、DB22/ T 50532021、DB22/ T 50542021,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1年 03月 16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5 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三)的通知(吉建标20153 号)要求,标准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家

3、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材料;5设计;6 施工;7 质量验收;8 运行和维护。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 : 长 春 市 民 康 路519 号 , 邮 编 : 130041 , E-mail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吉林省融和采暖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光大建筑

4、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建苑设计集团 吉林建筑大学设计研究院 长春工程学院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苏立荣 韩风毅 邵子平 白晓光 马 可 王云松 王 磊(建研院) 刘 畅 郭 畅 褚 毅 仉喜超 王 磊(融和公司)申白帆 林 海 金胜昔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陶乐然 王金灵 李永红 王 强 目 次 目 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4 4 材料 . 5 4.1 一般规定 . 5 4.2 绝热层材料 . 5 4.3 填充层材料 . 7 4.4 加热电缆和温控设备 . 7 5 设计 . 9 5.1 一般规定 . 9 5.2 地面构造 . 10

5、 5.3 热负荷计算 . 13 5.4 地面传热量的计算 . 14 5.5 室温控制 . 16 5.6 电气设计 . 17 6 施 工 . 19 6.1 一般规定 . 19 6.2 绝热层的铺设 . 20 6.3 加热电缆和温控系统的安装 . 21 6.4 填充层施工 . 22 6.5 面层施工 . 23 6.6 卫生间施工 . 24 6.7 成品保护 . 24 6.8 试验与调试 . 24 7 质量验收 . 26 7.1 一般项目 . 26 7.2 主控项目 . 26 7.3 竣工验收 . 27 8 运行和维护 . 29 附录 A 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图示 . 30 附录 B 热电缆性能要求表

6、. 33 附录 C 检验批质量验收 . 35 附录 D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 36 附录 E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 37 标准用词说明 . 38 引用标准名录 . 39 附:条文说明 . 41 1 1 总则 1.0.1 为推进清洁能源供暖,保证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应用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0.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heating cable ground radi

7、ant heating system 以电力为能源、加热电缆为发热体,将 100%的电能转换为热能,运用智能控制温度,由填充层储存和释放热量,通过地面以热辐射的形式,把热量送入房间的供暖系统。 2.0.2 加热电缆 heating cable 以供暖为目的、通电后能够发热的电缆。其中包括合金丝加热电缆和碳纤维加热电缆。 2.0.3 接地屏蔽层 ground shielding layer 包裹在发热导电体外并与发热导电体绝缘的金属层。 2.0.4 外护套 outer sheath 保护加热电缆内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如腐蚀、受潮等)的电缆外围结构层。 2.0.5 找平层 toweling cou

8、rse 在垫层或楼板面上进行抹平找坡的构造层,保证地面平整度和供暖系统整体施工的预留标准高度。 2.0.5 绝热层 insulating course 地面供暖中,用于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耗,在现场单独铺设的构造层。绝热层分辐射面绝热层和侧面绝热层。 2.0.6 填充层 filler course 在绝热层上设置加热电缆用的构造层,起到保护加热电缆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作用。 2.0.7 面层 surface course 建筑地面与室内空气直接接触的构造层。 2.0.8 防潮层 moisture proofing course 3 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9

9、隔离层 isolating course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0 伸缩缝 expansion joint 补偿混凝土填充层和面层等膨胀或收缩用的构造缝。 2.0.11 温度控制器 thermostat 能够测量温度并发出控制调节信号的温度自控设备,简称温控器。 2.0.12 均热层 heat distribution plates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时,铺设在加热部件之下或之上、或上下均铺设的可使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均匀散开的金属板或金属箔。 2.0.13 预制沟槽保温板 pre-grooved insulation board 在工厂预制的、用于现场拼装

10、敷设加热电缆的、带有固定间距和尺寸沟槽的聚苯乙烯类泡沫塑料或其他保温材料制成的板块。 4 3 基本规定 3.0.1 加热电缆供暖系统适用于建筑设计节能标准达到 50%以上的建筑进行安装。 5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供暖系统中所用材料,应根据系统工作温度、建筑荷载、现场防水、防火要求,以及施工工艺和材料性能,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4.1.2 供暖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2 绝热层材料 4.2.1 绝热层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难燃或不燃,具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材料,并且不含殖菌源,不得散发异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 4.2.2 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11、材,其性能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 表 4.2.2 绝热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性能指标 模塑 挤塑 供暖地面 绝热层 预置沟槽 保温板 供暖地面 绝热层 预置沟槽 保温板 类别 1) 1) W2002) X150/W2002) 表观密度(kg/m3) 20.0 30.0 20.0 30.0 压缩强度3) (kPa) 100 150 200 150/200 导热系数4)(W/m.k) 0.041 0.039 0.035 0.030/0.035 尺寸稳定性(%) 3 2 2 2 6 续表 4.2.2 水蒸气透过系数(ng/(Pa.m.s) 4.5 4.5 3.5 3.5 吸

12、水率(体积分数)(%(v/v) 4.0 2.0 1.0 1.5/2.0 熔结性5) 断裂弯曲负荷 25 35 - - 弯曲变形 20 20 - - 燃烧 性能 氧指数 30 30 - - 燃烧分级 B1 级 注:1 塑型密度范围为 20kg/m330kg/m3,型密度范围为 30kg/m340 kg/m3; 2 W200 为不带表皮挤塑材料,X150 为带表皮挤塑材料; 3 压缩强度是按现行国家标准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BG/T 8813 要求的试件尺寸和试验条件下的数值; 4 导热系数为 25时的数值; 5 模塑断裂弯曲负荷或弯曲变形有一项能符合指标要求,熔接性即为合 格。 4.2.3

13、预制沟槽保温板及其金属均热层的沟槽尺寸应与敷设的加热电缆外径吻合,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板总厚度不应小于表 4.2.3 的要求; 2 均热层最小厚度宜满足表 4.2.3 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均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应小于 237W/(m K); 2)加热电缆铺设地砖、石材等面层时,均热层应采用喷涂 有机聚合物的,具有耐砂浆性的防腐材料。 表 4.2.3 预制保温板总厚度及均热层最小厚度 加热部件类型 保温板总厚度(mm) 均热层最小厚度(mm) 地砖等面层 木地板面层 线间距200mm 线间距200mm 单层 双层 单层 双层 加热电缆 一层 40mm 0.1 0.2 0.1

14、0.4 0.2 二层以上20mm 7 注:1 地砖等面层,指在敷设加热电缆的保温板上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后与地砖、石材等粘接的做法;木地板面层,指不需铺设找平层,直接铺设木地板的做法; 2 单层均热层,指仅采用带均热层的保温板,加热电缆上不再铺设均热层时的最小厚度;双层均热层,指采用带均热层的保温板,加热电缆上再铺设一层均热层时每层的最小厚度。 4.2.4 当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按本标准表 4.2.2 的规定选用同等效果绝热材料。 4.3 填充层材料 4.3.1 豆石混凝土填充层材料强度等级宜为 C15,豆石粒径宜为5mm12mm。 4.3.2 水泥砂浆填充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5、 应采用中粗砂水泥,且含泥量不应大于 5; 2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3 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 1:3; 4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M10。 4.3.3 在填充层可使用相变材料。 4.4 加热电缆和温控设备 4.4.1 辐射供暖用的加热电缆应经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其性能应符合附录 B 相关要求。 4.4.2 加热电缆热线部分的结构在径向上从里到外应由发热导电体、绝缘层、接地屏蔽层和外护套等组成;其外径不宜小于5mm。 4.4.3 加热电缆冷、热线的接头应采用专用设备和工艺连接,不得在现场简单连接;接头应可靠、密封,并保持接地的连续性。 8 4.4.4 加热电缆的型

16、号和商标应有清晰标志,冷线和热线接头位置应有明显标识。 4.4.5 加热电缆应经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和机械性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的规定。 4.4.6 温控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外观不应有划痕,标记应清晰,面板扣合应严密,开关应灵活自如,温度调节部件应使用正常,其控制的最大负荷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并满足控制房间加热电缆安装容量。 9 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加热电缆的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额定电压 300500V 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GBT 20841 标准的安全要求,护套材料为聚氯乙烯的发热电缆,表面工作温度(电缆表面

17、允许的最高连续温度)为 70;美国 UL 认证规定,发热电缆表面工作温度不超过 65。 5.1.2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 5.1.2 的规定。 表 5.1.2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5.1.3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热电缆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 300mm,且不应小于50mm;距离外墙内表面一般不得小于 100mm。与内墙表面距离宜为 200mm300mm; 2 当敷设间距等于 50mm,且加热电缆连续供暖时,加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7W/m;当敷设间距大于 50 mm时,加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3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应采用

18、散热措施,且宜采用铠装加热电缆;加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10W/m,且功率密度不宜大于 80W/; 4 加热电缆布置时应考虑家具位置的影响。 设置位置 宜采用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上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 2527 29 人员短期停留 2830 32 无人停留 3540 42 10 5.1.4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图设计应包括: 1) 图纸目录、设计说明; 2) 加热电缆平面布置图; 3) 供电系统图及相关线路平面图; 4) 温控装置及相关管线布置图,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 应提供相关控制系统布线图; 5) 地面构造图、伸缩缝设置示意图

19、、标出各供暖房间的编 号; 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如下内容: 1) 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 2) 加热电缆的总供电功率; 3) 加热电缆的配电方案、类型、线功率、总长度、工作电 压、工作温度的技术数据和条件等; 4) 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容重(密度)、规格及厚 度等; 5) 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型式,及其电控系统的工作电 压、工作电流等技术数据和条件;当采用集中控制时, 应说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6) 分户电能计量方式; 7) 填充层、面层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5.1.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应满足采暖和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5.2 地面构造 5.2.1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包括以下

20、两种形式: 1 混凝土填充式 11 2 预制沟槽保温板 5.2.2 混凝土填充式加热电缆供暖地面的构造做法根据其设置位置及施工工艺的不同,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参见附录 A,图A.0.1)。 5.2.3 预制沟槽保温板加热电缆供暖地面的构造做法根据其设置位置的不同,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参见附录 A,图 A.0.2)。 5.2.4 辐射地面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或与不供暖房间相邻时,必须设置绝热层。 5.2.5 辐射地面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面作为辐射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设置绝热层时,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 2 潮湿房间的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的填充层上、预制

21、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的面层下,应设置隔离层。 5.2.6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系统绝热层热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泡沫塑料绝热板时,绝热层热阻不应小于表 5.2.6-1的数值; 表 5.2.6-1 泡沫塑料绝热层热阻 绝热层位置 绝热层热阻(m2K/W) 楼层之间地板上 0.488 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 0.732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 0.976 2 采用发泡水泥绝热时,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5.2.6-2 的数值。 表 5.2.6-2 发泡水泥绝热层厚度(mm) 绝热层位置 干体积密度(kg/m ) 350 400 450 楼层之间地板上 35 40 45 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

22、的地板上 40 45 5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 50 55 60 12 5.2.7 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地面的填充层和面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充层材料及其厚度宜按表 5.2.7选择确定; 2 加热电缆应敷设于填充层中间,加热电缆下应铺设金属网,加热电缆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 3 地暖用相变储能材料及构件可采用嵌入式铺设于填充层内,或采用平铺式铺设于面层与填充层之间。 4 构造内铺设地暖用相变储能材料及构件时,宜采用水泥砂浆填充层。 5 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 6 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平层; 7 相变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23、地暖用相变储能材料及构件JC/T 2339 标准的规定; 8 采用嵌入式相变储能构件时,相变温度宜为 2838;采用平铺式相变储能构件时,相变温度宜为 2428; 表 5.2.7 填充层材料及厚度 绝热层材料 填充层材料 填充层厚度(mm) 泡沫塑料板 豆石混凝土 40 发泡水泥 水泥砂浆 35 9 填充层和面层应在相应位置设置伸缩缝。 5.2.8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与供暖房间相邻的楼板,可不设置绝热层。其他部位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壤上部的绝热层宜采用发泡水泥,其厚度不应小于表5.2.8 的数值; 2 直接与室外空气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绝热层应设在楼板下,绝热材料宜采用

24、泡沫塑料绝热板,其厚度不应小于表5.2.8 的数值并应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13 表 5.2.8 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的绝热层厚度 绝热部位 绝热材料 厚度(mm) 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板上 发泡水泥 干体积密度(kg/m ) 350 35 400 40 450 45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下 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0 与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下 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30 5.2.9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应选用铺设有均热层的保温板,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均热层应设置在加热电缆与保温板之间,保证加热电缆不与保温板直接接触; 2 直接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宜在保温板和加热电缆之上再铺设

25、一层均热层。 5.3 热负荷计算 5.3.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热负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5.3.2 全面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 2。 5.3.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按全面辐射供暖的热负荷乘以表 5.3.3的计算系数的方法确定。 表 5.3.3 局部辐射供暖负荷计算系数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的比值 K K0.75 K=0.55 K=0.40 K=0.25 K0.2 计算系数 1 0.72 0.54 0.38 0.30 5.3.4 进深大于 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 6m为界分区,分别进行加热电缆的管线布置。 14

26、 5.3.5 敷设加热电缆的建筑地面和墙面,不应计算其传热损失。 5.3.6 当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的房间(不含楼梯间)高度大于 4m时,应在基本耗热量和朝向、风力、外门附加耗热量之和的基础上,计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 1m 应附加 1%,但最大附加率不应大于 8%。 5.3.7 采用分户计量的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考虑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5.4 地面传热量的计算 5.4.1 单位地面的传热量 q (W/m2)应按式 5.4.1-1计算: q=qf+ qd (5.4.1-1)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m2)应按式 5.4.1-2 计算: qf=5x10-8(tpj +273)4-(

27、 tfj+273)4 (5.4.1-2)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m2)应按式 5.4.1-3 计算: qd=2.13tpj-tn0.31 (tpj-tn ) (5.4.1-3) 式中:t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n室内空气温度()。 单位墙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m2)应按式 5.4.1-4 计算: qd=1.78tpj-tn0.32(tpj-tn ) (5.4.1-4) 式中:tpj墙表面平均温度(); 5.4.2 当辐射供暖地面与供暖房间相邻时,其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可按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 附录 A确定。 5.4.3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散热量应按下式

28、计算: q1=Q1/Ft (5.4.3-1) Q1=Q - Q2 (5.4.3-2) 式中:q1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W/m2); Q1房间所需地面向上供热量(W); 15 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房间热负荷(W); Q2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传热量(W)。 5.4.4 确定地面向上供热量时, 应校核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确保其不高于表 5.1.2 的最高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它辅助供暖设备,减少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tpj(地表面平均温度)与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之间,近似关系为: tpj=tn+9.82x(qx/100)0.969 (5.4.4) 式中: tn

29、室内空气温度(); qx 单位地面的散热量,W/m2。 5.4.5 发热电缆的发热功率计算,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传热的热量损失。 5.4.6 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俱及其它地面覆盖物的影响,在已知热阻较大的地方,应减少发热电缆的铺设功率。 5.4.7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房间的供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散热量。 Q=Qj+ qhM (5.4.7-1) 式中:Q 考虑附加后房间热负荷(W); Qj房间热负荷(W); 考虑间歇供暖的修正系数,应根据热源和供暖方式、供暖地面的热容量等因素确定,地面采用混凝土填充式 取 1.3,地面取 1.4-1.5。校核地面平均温度时取

30、 1.0。 qh房间单位面积平均户间传热量(W/m2),可取qh=7W/ m2; M房间使用面积(m2)。 计算供电干线和建筑物的总用电负荷时,不考虑户间传热qhM,则房间热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16 Q=Qj (5.4.7-2) 式中:考虑间歇供暖的修正系数,取 =1.1。 公共建筑如采用间歇供暖形式,对围护结构耗热量 考虑一定的间歇附加。对仅白天使用的建筑物,间 歇附加率可取20%,对不经常使用的建筑物,间歇 附加率可取30%。 5.4.8 确定供暖地面向上散热量计算时,应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量。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式 5.4.8 计算: qx QF (5.4.8) 式中:qx

31、 地面单位面积所需的散热量 (W/); Q 房间所需的有效散热量 (W); F 敷设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 5.5 室温控制 5.5.1 每个独立加热电缆辐射供暖回路对应的房间或区域应设置温控器,对相应房间的供电回路进行通断控制。 5.5.2 温控器设置及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温型温控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挡物、不受风直吹、不受阳光直晒、通风干燥、周围无散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位置,且不宜设在外墙上; 2 在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面温度的场所,应采用双温型温控器; 3 当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仅负担一部分供暖负荷或作为值班供暖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4 对开放大空

32、间场所,当室温型温控器无法布置在所对应的回路附近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5 地温型温控器的传感器不应被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且在加热部件之间; 17 6 对浴室、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室温型温控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7 温控器的设置高度宜距地1.3米,或与照明开关在同一水平线上。 5.5.3 温控系统的设计可结合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使用,进行中央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的设计。 5.6 电气设计 5.6.1 辐射供暖系统的用电负荷等级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结

33、合建筑物性质、规模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用电负荷计算应结合建筑物性质、电能政策、气候条件和用户数量等因素,方案设计阶段采用单位指标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需要系数法。 5.6.2 当辐射供暖系统的配电系统用电负荷超过12kW时,宜采用220V/380V三相供电方式。 5.6.3 每个单相终端配电回路的加热电缆用电负荷不宜大于3kW。当单相负荷接入220V/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三相负荷平衡。 5.6.4 配电系统设计应考虑建筑物性质、用电负荷大小、电能计量要求等因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量表的设置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并满足节能管理的要求; 2 系统用电需要单独计费时,

34、该系统的供电回路应单独设置,并应独立设置配电箱和计量表; 3 系统与其他用电设备合用配电箱时,应分别设置回路。 5.6.5 辐射供暖系统配电回路应装设过载、短路及剩余电流保护器。剩余电流保护器脱扣电流应为30mA。 18 5.6.6 配电导线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温控器、接线盒等位置,减少连接管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导体截面应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且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 2 固定敷设的电源线的最小芯线截面不应小于4mm。 5.6.7 供暖系统应做等电位联结。 19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

35、的资质等级,工程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6.1.2 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齐全, 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2 所有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明、检验报告及所附带的说明书等产品技术文件应齐全,材料进场检验应已合格并满足安装要求; 3 施工现场具备供水和供电等条件,应有储放材料的临时仓库; 4 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内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已安装完毕,地面清理干净,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通过工程验收。 5 相关电气预留、预埋等工程已完成并满足安装要求。 6 找平层施工完成,预留标高完成。 6.1.3 加热电缆的运输、存储应符合下列规定:

36、1 加热电缆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 2 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 3 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 4 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并应远离热源。 20 6.1.4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电缆的表面。 6.1.5 施工过程中,加热电缆间有搭接时,严禁电缆通电。 6.1.6 施工时不得与其它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6.1.7 敷设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无积灰。 6.1.8 施工过程中,加热电缆敷设区域,严禁穿凿、钻孔或进行射钉作业。 6.1.9

37、施工现场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6.1.10 施工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并应准确标注加热电缆敷设位置和地温传感器埋设位置。 6.2 绝热层的铺设 6.2.1 铺设绝热层的原始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边角交接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 6.2.2 泡沫塑料类绝热层的铺设应平整,板间结合应严密。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侵入的地面,在铺放绝热层之前应先铺一层防潮层。 6.2.3 在铺设绝热层的同时或在填充层施工前,应在与辐射面垂直构件交接处设置不间断的侧面绝热层,侧面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热层材料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且厚度不宜小于1

38、0mm;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 2 当绝热层材料采用密度不小于20/m3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应为2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接头处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21 3 侧面绝热层应从辐射面绝热层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交接部位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侧面绝热层与辐射面绝热层应连接紧密。 6.2.4 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6.3 加热电缆和温控系统的安装 6.3.1 敷设加热电缆及其地温传感器之前,应进行下列施工准备: 1 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加热电缆的型号,并应检查加热电缆的外观质量; 2 应测量每根加热电缆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并做自检记录; 3

39、 应确认电缆电源冷线预留管、温控器接线盒、地温传感器预留管、供暖配电箱等预留、预埋工作已完毕。 6.3.2 加热电缆出厂后严禁剪裁和拼接,有外伤或破损的加热电缆严禁敷设。 6.3.3 加热电缆应根据施工图纸标定的电缆间距和走向敷设,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应保持平直; 2 电缆铺设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 3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且不应小于6倍电缆外径。 6.3.4 加热电缆的热线部分严禁进入冷线预留管。 6.3.5 加热电缆的冷热线接头应暗装在温控器下方的填充层内,接头处150mm之内不应弯曲。加热电缆敷设时,每两米应有膨胀弧。 6.3.6 加热电缆地面供暖系统

40、和温控系统的电气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22 范GB 5025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的规定。 6.3.7 温控器应水平安装,并应牢固固定,温控器应设在通风良好且不被风直吹处,不得被家具遮挡,温控器的四周不得有冷、热源体。 6.3.8 温控器安装时,应将发热电缆接地线做可靠接地。 6.3.9 地面温度探测传感器安装, 要求将传感器探头安置在已敷设完成的某根热线距离1cm处,导线部分穿入已预埋在墙体的管内,可根据导线的长度确定探头位置。 6.4 填充层施工 6.4.1 填充层施工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加热电缆经电阻检测及绝缘

41、性能检测合格; 2 温控器的安装盒、加热电缆冷线穿管已经布置完毕; 3 侧面绝热层和填充层伸缩缝已安装完毕; 4 通过隐蔽工程验收。 6.4.2 填充层施工前,应按下列要求设置伸缩缝: 1 在与内外墙、过门、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设置不间断的伸缩缝,可采用以下设置方法: 1) 填充材料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时,伸缩缝宽度不 宜小于10mm。伸缩缝填充材料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 2) 填充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厚度应为20mm, 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接头处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2 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间距设置伸缩缝,可采用以下设置方法

42、: 1)填充材料可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伸缩缝内填满弹性膨胀膏,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 23 2) 填充材料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厚度应为20mm; 3 伸缩缝应从隔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伸缩缝填充材料与墙、柱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与地面绝热层连接应紧密。 6.4.3 填充层施工过程中不得拆除和移动伸缩缝。 6.4.4 填充层材料及其配比和强度应符合4.3节的要求。 6.4.5 系统初始加热前,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或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不应少于21天。养护期间及期满后,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加以重载、高温

43、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设备。 6.4.6 填充层施工完毕后,应对每根加热电缆进行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的检测验收并做好记录。 6.5 面层施工 6.5.1 地面辐射供暖装饰面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宜采用下列材料: 1 水泥砂浆、混凝土地面; 2 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地面; 3 符合国家标准的强化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及耐热木地板; 6.5.2 面层施工除应符合土建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施工前,填充层应达到面层需要的干燥度和要求的强度后才能进行; 2 施工面层时,不得剔、凿、割、钻和钉填充层或保温板、供暖板,不得向填充层内楔入任何物件; 24 3 石材、面砖在

44、与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10mm宽伸缩缝;木地板铺设时,应留不小于14mm伸缩缝;伸缩缝应高出上表面10mm20mm,装饰层铺设完毕后,应裁去多余部分或以踢脚遮挡;伸缩缝宜采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 6.5.3 以木地板作为装饰面层时,木材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且应在填充层、找平层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地板施工。其铺设施工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木质地板铺设技术和验收规范WB/T1037的规定。 6.5.4 瓷砖、大理石、花岗岩面层施工时,在伸缩缝处宜采用干贴。 6.6 卫生间施工 6.6.1 卫生间过门处应放置止水墙,在止水墙内侧应配合土建专业做防水。加热电缆穿止水墙处应采取隔离措

45、施。 6.7 成品保护 6.7.1 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6.7.2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铺设保护板,人员、车辆不得直接踩踏加热电缆。 6.7.3 材料、机械、工具不得放置在成品上。 6.7.4 浇注填充层时,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 6.8 试验与调试 6.8.1 加热电缆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25 6.8.2 供暖系统的运行调试,应在施工完毕且填充层养护期满后,具备供电的条件下进行。 6.8.3 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初始通电加热时,应控制室温平缓上升,首次升温达到5至10度为宜,之后每24小时升温3度,直至室内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6.8

46、.4 温控器的调试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 6.8.5 供暖系统调试完成后,宜对下列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满足本规程第5.1.2条的规定; 2 室内空气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6.8.6 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温度计应与辐射体表面紧密粘帖; 2 温度测点数量应不少于5处,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应取各测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3 温度测量系统准确度应为0.2。 6.8.7 辐射供暖系统室内空气温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辐射供暖时,宜以房间中央离地0.75m高处空气温度作为评价依据; 2 温度测量系统准确度应为0.2。 26 7 质量验收 7

47、.1 一般项目 7.1.1 加热电缆安装前,应检查基层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 供暖地面按设计要求铺设找平层、防潮层、填充层、绝热层、伸缩缝,检查施工质量; 2 施工前,地面的平整、清洁状况符合施工要求; 3 各层结构的厚度、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 100M2抽检 2 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7.1.2 加热电缆、温控器、仪表及计量设备的安装要求: 1 加热电缆的敷设间距,弯曲半径及固定措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加热电缆每 2 米设置一处膨胀弧; 3 加热电缆冷、热线的接头满足 4.4.3之要求; 4 加热电缆的标识与冷线和热线接头位置满足 4

48、.4.4之要求; 检查数量:每 100M2抽检 3 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7.2 主控项目 7.2.1 加热电缆、温控器、仪表及计量设备的进场复检要求: 1 加热电缆的材质、规格、理化性能,温控器、仪表及计量设备的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7 2 检测加热电缆的电阻、绝缘电阻及功率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2.2 加热电缆安装完毕,隐蔽前必须进行中间验收,检测系统性能是否符合设计以及安全要求: 1 隐蔽敷设的加热电缆的发热区域不应剪裁和破损; 2 加热电缆之间应保证安全距离; 3 加热电缆系统每个环路进行测试,应无短路和断路现象, 4 电阻、绝缘电阻及功率值测试符合要求; 检查数量

49、: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实量实测以及观察检查。 7.2.3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施工结束并检验合格后的通电检测要求: 1 发热电缆系统每个环路应无短路和断路现象; 2 加热电缆的表面工作温度应符合 5.1.1 之要求; 3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初始通电加热时,应控制室温平缓上升,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4 系统接地保护有效;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实量实测以及观察检查系统试运行效果。 7.3 竣工验收 7.3.1 竣工验收应在加热电缆系统性能检测合格后进行。 7.3.2 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和文件(参见附录C、D、E): 1 施工图、竣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2 主要设备材料

50、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3 隐藏工程验收及阶段检验记录; 4 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检测记录; 28 5 系统通电试运行和调试记录; 6 系统使用维护说明书。 29 8 运行和维护 8.0.1 加热电缆辐射供暖系统每年供暖使用前,应检测温控器及电路系统是否正常。 8.0.2 加热电缆敷设区放置物品不得覆盖地面,物品距地面至少留有50mm的距离,确保散热良好,防止温度过高,烧坏发热电缆。 8.0.3 温控器不得被物品遮挡,四周不要有热源体。 8.0.4 严禁后期在发热电缆敷设区进行穿凿、打洞等机械作业。 30 附录 A 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图示 A.0.1 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构造可按图 A.0.1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