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互评朗读,梳理朗读方法。
2、 通过小组交流,展示评价完成对诗歌大意的梳理。
3、 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背景资料助读感悟苏轼与众不同的旷达胸襟。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说起苏轼,大家并不陌生。不久前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词,词牌名为浣溪沙。
你们对苏轼有哪些了解?
教师出示作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作为词人的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水调歌头》。
二、学读,读出词韵
一读,读得字正腔圆。
出示整首词并请学生 字正腔圆 地朗读,请学生评价其朗读。
板书 正音 齐读 正音的词 齐读整首词。
板书:字正腔圆(准确,饱满)
二读,读得有板有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节选喜欢的语句和同学pk。举手朗读的同学有挑选朗读内容和对手的权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几组pk。第一个选择的同学点名另一个朗读同一句。导师考核选哪一个留下和自己pk)
板书朗读要求:
读得有板有眼(节奏美,音乐美)
出示PPT 节奏的划分,韵脚 指导朗读,齐读诗歌。
教师师范朗读,学生评价
板书:读得有情有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三 读,读得有情有味
要想象着画面来读,首先要理解词意。
出示学习任务:
1、交流前端学习,分上下阕展示自己对词的理解,
2、用四字短语概括词中的画面,体会词人的心境。
出示前端学习任务单: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丙辰】熙宁九年(1076),这时作者任密州太守。
【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清影,指月光。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哪像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话是对子由说的。但愿,只希望。婵娟,这里指月亮。
结合注解翻译这首词。
3、概括画面、体会心境
上阕 把酒对月(孤独惆怅、向往天宫、害怕犹豫、留恋人间)
下阕 望月怀人(思念亲人、怨恨离别、恍然醒悟、祝福平安)
4、通过以上的分析,按要求完成朗读:
男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月对话,向往宫阙)
女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充满好奇)
男生:我欲乘风归去,(消极避世)
女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 (矛盾犹豫)
男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回到人间)
女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思念离人)
男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怨恨离别)
女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豁达洒脱)
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平安)
四、析读,体会情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许多咏月诗词都表达思乡怀人的愁绪。最熟悉的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怀人 那么苏轼的这首咏月词是否表达同样的愁绪?请结合词句说理由。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
解读 “欢饮达旦,大醉,兼怀子由”这句。
欢饮达旦——中秋节有谁陪伴?(教师出示写作背景 父母妻子均不在人世,仅有弟弟却无法相聚)
大醉——为何醉?(苏轼酒量不行,饮少辄醉。但却欢饮达旦,是借酒浇愁,心中悲苦)
怀子由——道出写作目的之一(苏轼与弟弟苏辙兄弟情深,所以特别想念)
兼——不仅是思念弟弟,还有其他情绪不能排解,因此大醉。本想与弟弟倾诉却无法表达,只好饮酒浇愁。(出示苏轼仕途的失意的相关资料)
得出结论:不仅是怀人,还有政治的失意。
评价: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对于这样的评价你认同吗?结合词句说理由。
引导学生抓住词人的情感,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来谈。
结论: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流传成一曲千古绝唱。
结束语: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起感情地诵读全词。
作业:遥寄苏轼
苏轼,当我想起你的水调歌头…… 1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