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调歌头》.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54752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调歌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互评朗读,梳理朗读方法。 2、 通过小组交流,展示评价完成对诗歌大意的梳理。 3、 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背景资料助读感悟苏轼与众不同的旷达胸襟。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说起苏轼,大家并不陌生。不久前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词,词牌名为浣溪沙。 你们对苏轼有哪些了解? 教师出示作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作为词人的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水调歌头》。 二、学读,读出词韵 一读,读得字正腔圆。 出示整首词并请学生 字正腔圆 地朗读,请学生评价其朗读。 板书 正音 齐读 正音的词 齐读整首词。 板书:字正腔圆(准确,饱满) 二读,读得有板有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节选喜欢的语句和同学pk。举手朗读的同学有挑选朗读内容和对手的权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几组pk。第一个选择的同学点名另一个朗读同一句。导师考核选哪一个留下和自己pk) 板书朗读要求: 读得有板有眼(节奏美,音乐美) 出示PPT 节奏的划分,韵脚 指导朗读,齐读诗歌。 教师师范朗读,学生评价 板书:读得有情有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三 读,读得有情有味 要想象着画面来读,首先要理解词意。 出示学习任务: 1、交流前端学习,分上下阕展示自己对词的理解, 2、用四字短语概括词中的画面,体会词人的心境。 出示前端学习任务单: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丙辰】熙宁九年(1076),这时作者任密州太守。   【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清影,指月光。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哪像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话是对子由说的。但愿,只希望。婵娟,这里指月亮。 结合注解翻译这首词。 3、概括画面、体会心境 上阕 把酒对月(孤独惆怅、向往天宫、害怕犹豫、留恋人间) 下阕 望月怀人(思念亲人、怨恨离别、恍然醒悟、祝福平安) 4、通过以上的分析,按要求完成朗读: 男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月对话,向往宫阙) 女生: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充满好奇) 男生:我欲乘风归去,(消极避世) 女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 (矛盾犹豫) 男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回到人间) 女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思念离人) 男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怨恨离别) 女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豁达洒脱) 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平安) 四、析读,体会情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许多咏月诗词都表达思乡怀人的愁绪。最熟悉的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怀人 那么苏轼的这首咏月词是否表达同样的愁绪?请结合词句说理由。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 解读 “欢饮达旦,大醉,兼怀子由”这句。 欢饮达旦——中秋节有谁陪伴?(教师出示写作背景 父母妻子均不在人世,仅有弟弟却无法相聚) 大醉——为何醉?(苏轼酒量不行,饮少辄醉。但却欢饮达旦,是借酒浇愁,心中悲苦) 怀子由——道出写作目的之一(苏轼与弟弟苏辙兄弟情深,所以特别想念) 兼——不仅是思念弟弟,还有其他情绪不能排解,因此大醉。本想与弟弟倾诉却无法表达,只好饮酒浇愁。(出示苏轼仕途的失意的相关资料) 得出结论:不仅是怀人,还有政治的失意。 评价: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对于这样的评价你认同吗?结合词句说理由。 引导学生抓住词人的情感,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来谈。 结论: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流传成一曲千古绝唱。 结束语: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起感情地诵读全词。 作业:遥寄苏轼 苏轼,当我想起你的水调歌头…… 1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