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填空题:
1、 移动通信系统目前采用FDMA、TDMA和CDMA三种多址方式,GSM采用FDMA/TDMA多址方式。
2、 MSC 和BSC 之间是A接口,基站和手机之间是Um接口,他们都是标准接口。
3、 华为双时隙扩展小区技术最远支持120公里的覆盖半径,支持的最大TA为_219___。
4、 由于天馈的互易性,对于上下行的影响是相同的。同时GSM上下行频差不大,无线传播特性基本相同,人体损耗和功率余量应该基本相同。在使用塔放情况下当上下行基本平衡时的简化平衡方程为: 基站机顶功率-移动台接收灵敏度=移动台功率+分集增益+塔放带来的增益-基站接收灵敏度
5、 GSM规范中要求同频干扰保护比 9 dB,第一邻频干扰保护比 -9 dB,偏400kHz干扰保护比 -41 dB。
6、 NCC与BCC组成BSIC,如果用十进制表示,NCC从 0-7 ,BCC从 0-7 。
7、 正常切换算法主要包括 边缘切换 、 层间切换 、 PBGT切换 。
8、 天馈系统主要有天线 、塔放 、馈线 、跳线 、避雷器 等部件组成。
9、 基站时钟模式有三种选择:内时钟、外时钟、外同步时钟。
10、 空闲状态下手机显示的是驻留小区的 BCCH 信道的接收电平,通话状态下手机显示的是服务小区 TCH 信道的接收电平。
二、判断题:
1、 在场强方向图的主瓣中,把相对最大辐射方向场强下降到1/2倍处的波束宽度称为半功率波束宽度。(F)
2、 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T )
3、 帧(Frame)通常被表示为接连发生的几个时隙,一个TDMA帧包含8个基本的物理信道。( T)
4、 在建网初期,我们一般采用3*3的复用方式,待业务量发展较大时,我们一般采用4*3的复用方式。(F )
5、 GSM900M现阶段使用的频段范围为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MHZ。(T)
6、 BTS3.0基站每个机架有3个机框,从上至下依次编号为0-2。(F)
7、 BTS312有内置电源,可以用~220V/24V/-48V三种供电方式满足不同配置的要求。(T)
8、 M900/M1800 BTS3.0由公共单元、载频单元和天馈单元三部分构成。(T)
9、 天线的增益是表征天线将输入功率按特定方向辐射的能力,一般说来(相同的垂直面波瓣宽度),增益越高,其覆盖范围越小, 远处的场强越大。(T)
10、 天线的方向图用来描述天线在各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在通信领域通常关心水平面方向图。基站天线一般分为两种:360度(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蜂窝通信中后者包括120度,90度,60度等常用的几种。(T)
11、 极化方式是用于描述电场的方向,移动通信系统天线通常采用垂直极化。近来双极化天线开始使用,收发天线极化方向相垂直,既能保证隔离度又能两路信号共用一面天线。(T)
12、 避雷针保护角:平原地区≤45°,高山及多雷地区≤30°。 ( T )
13、 手机显示的信号强度格数由C1值确定。 (F)
14、 信号波动的幅度与基站发射功率大小有关。基站发射功率越大,信号波动幅度越大; 基站发射功率越小,信号波动幅度越小。 (F)
15、 “塔下黑”又称“塔下阴影”,是指需要覆盖的用户区处在天线辐射方向图下方第一个零深或第二个零深及其附近区域,因此应当选择零点填充(赋形)天线或 内置下倾天线 。(T)
16、 在一个需要广覆盖的区域,基站S2/2/2应该采用损耗较小的EDU合路方式。(T)
17、 增加塔放可以降低基站接收系统噪声系数,从而提高服务区内的服务质量。(T)
18、 采用天线波束下倾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倾斜主波束以降低朝复用频率区域的辐射电平。(T)
19、 天线水平波瓣一定时,天线增益与天线垂直波瓣宽度成正比,即增益越大,垂直波瓣越宽。(F)
20、 在天线下倾角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天线下倾角,还要考虑天线垂直波瓣宽度。(T)
21、 天线的作用是把信号放大,增益为3dBi即是把信号放大了一倍。(F)
22、 同一小区内所有信道的HSN(跳频序列号)建议相同。(T)
23、 小区重选滞后参数(CRH)参数设置过小,会导致位置更新的“乒乓”效应,SDCCH上的信令负荷增加;并且由于MS在位置更新过程中无法响应寻呼,致使系统的接通率降低。(T)
24、 天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一定的规范,全向天线离铁塔要1.5米以上,主、分集天线的距离要4.0米以上。
25、 跳频可以减少由多径传播造成的信号强度变化影响。(T)
26、 跳频提供了传输路径上干扰的参差,使得包含码字一部分的所有突发脉冲不会被干扰以同一种方式破坏,通过系统的纠错编码和交织,可以从接收流的其余部分恢复出原始数据。(T)
27、 跳频增益与环境因素有关,和移动台移动速度有关。(T)
28、 在一个需要广覆盖的区域,基站S4/4/4应该采用损耗较小的EDU合路方式。(F)
29、 当基站天线很高,越区覆盖严重,而又无法降低天线高度时,我们可以定制大角度(如20-30度)的俯仰角调节器来减少越区覆盖和干扰。(F)
30、 当电磁波入射到具有光滑金属表面的建筑物时,其少能量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会穿透到建筑物中。(F)
31、 频率越高,绕射损耗越大。(T)
32、 障碍物相对收发信机越高,绕射损耗越大。(T)
33、 收发信机距障碍物越近,绕射损耗越大。(T)
34、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Lp=32.4+20log(f)+20log(d)中,f 的单位为Hz。(F)
35、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Lp=32.4+20log(f)+20log(d)中,d 的单位为m。(F)
三、选择题:
1、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 24
B. 14
C. 8
D. 16
2、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 A )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3、 86频点对应的下行中心频率为( D )
A、907.0MHZ B、952.0MHZ C、907.2MHZ D、952.2MHZ
4、 以下哪个是华为用服网址:( C )
A、 WWW.HUAWEI.COM B、WWW.HUAWEI.COM.CN
C、SUPPORT.HUAWEI.COM D、TECHNOLOGY.HUAWEI.COM
5、 BSC连接BTS设备采用的是(A)
A、BIE B、TC C、SM D、以上都不是
6、 在CDU方式基站中,我们在每个小区只放一面天线,该天线一般是( B)。
A、单极化天线 B、双极化天线 C、水平极化天线 D、垂直极化天线
7、 20、在调整天线的方位角过程中,我们常用的仪器是:( B)
A、角度仪 B、指南针 C、GPS D、SITE MASTER
8、 21、话音信号在无线接口路径的处理过程包括:A信道编码、B语音编码、C加密、D交织,其顺序为:( B)
A、A-B-C-D B、B-A-D-C C、A-B-D-C D、B-A-C-D
9、 22、在进行频率配置时,GSM需要满足的干扰保护比C/I要求大于(A)
A、9dB B、-9dB C、-41dB D、-49dB
10、 M900 BTS是按照GSM Phase2协议开发的常规基站,工作于标准的GSM900频段,即接收频段:890~915MHz,发射频段:935~960MHz,频道间隔(B)
A、100KHz B、200KHz C、300KHz D、400KHz
11、 安装定向天线时,M1800要求两接收天线的分集接收水平间距不小于(B)米:
A、1 B、2 C、3 D、4
12、 安装定向天线时,M900要求两接收天线的分集接收水平间距不小于( D )米:
A、1 B、2 C、3 D、4
13、 表示天线增益的单位有:( A、C)
A、dBd B、dBc C、dBi D、dBm
14、 CDU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B、C、D )
A、分路器 B、合路器 C、双工器 D、滤波器
15、 基站识别码BSIC由:(A、C)组成。
A、NCC B、MCC C、BCC D、LAC
16、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增加覆盖范围:(A、B、C、D )
A、提高天线增益 B、降低馈线损耗 C、降低合路器损耗 D、提高收信机灵敏度
17、 随着网络需求的变化,希望小区的覆盖半径也随之不同,从十几公里到几百米,GSM系统网络优化考虑的手段有(A、B、C、)
A、选择合适的天线,适当设置工程参数,控制小区覆盖半径
B、发射功率控制。 C、分集和跳频。 D、不连续发射(DTX)。
18、 多个TDMA帧构成复帧(Multiframe),其结构有两种:(A、C )
A、26帧的复合帧其周期为120ms,用于业务信道及其随路控制信道
B、26帧的复合帧其周期为120ms,专用于控制信道
C、51帧的复合帧其周期为3060/13≈235.385ms,专用于控制信道
D、51帧的复合帧其周期为3060/13≈235.385ms,用于业务信道及其随路控制信道
19、 用测试手机作路测时测试手机显示的TA参数值为15,这时路测人员离服务基站的直线距离约是多少(在平原地区,可直视基站天线)?( D)
A. 16km B. 10km C. 5km D. 8km
20、 下面哪个公式是正确的?(A )
A. dBi=dBd+2.15 A. dBi=dBd+2.15
C. dBd=dBi+2.15 D. dBd=dBi+2.50
21、 良好的网络规划方案要使GSM网络在那几个方面实现良好的平衡( A、B、C、D)
A. 覆盖 B. 质量 C. 容量D. 成本
22、 假设3001C(8W)微基站安装在塔上,O1站型,采用9dBd天线,1/2"跳线长度5米(损耗11dB/100m),接头损耗0.5dB,双工器损耗为1.5dB,那么天线口功率EIRP为:( A )。(39+9+2.15-0.55-2)
A、47.6 B 、45.45 C、47.1 D、47.95
23、 基站勘测时需要注意配套电源设备的容量是否满足要求,BTS312满配功耗是( B )
A、2200W B、2400W C、2600W D、2800W。
24、 在密集城区基站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以下关于天线选择的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极化方式选择:由于市区基站站址选择困难,天线安装空间受限,建议选用双极化天线;
B、天线增益的选择:为了加强覆盖,尽量提高信号强度,需要选用18dBi以上的高增益天线;
C、方向图的选择:在市区主要考虑提高频率复用度,因此一般选用定向天线;
D、半功率波束宽度的选择: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来抑制干扰,市区天线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选60~65°。
25、 分集技术包含空间分集、极化分集、角度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其中当移动台处于静止状态时( E )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
A、空间分集; B、极化分集; C、角度分集;
D、频率分集; E、时间分集。
26、 在使用路测软件AntPilot进行双网(900M)对比测试时,以下哪种测试手机组合方式不正确:( D )
A、两个OT35测试手机;
B、两个OT76测试手机;
C、一个OT35测试手机和一个OT75测试手机;
D、一个OT75测试手机和一个OT76测试手机。
27、 影响基站上行覆盖的因素有( A B C D )
A、基站静态接收灵敏度与多径接收灵敏度;
B、天线分集增益;
C、上下行无线传输的一致性;
D、天线增益和挂高。
28、 规划中使用不同的合路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站型的广覆盖需求,下列描述的方法正确的是( A B D )
A、当每扇区2载频时,广覆盖低损配置采用EDU或双CDU,其发射损耗均为1.0dB , 一般配置采用CDU(损耗为4.5dB);
B、当每扇区4载频时,广覆盖低损配置采用的CDU+CDU(损耗为4.5dB),一般配置采用CDU+SCU(损耗为8.0dB);
C、当每扇区6载频时,一般配置采用CDU+CDU+SCU方式(其中2载频插损4.5dB、4载频插损8.0dB,可以利用同心圆技术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特殊低损配置采用CDU+CDU+CDU方式(损耗为4.5dB,需要3根单极化天线);
D、当每扇区8载频时,一般采用双CDU+双SCU方式(载频插损8.0dB),有覆盖要求的低损方案采用3CDU+SCU方式(低损载频损耗为4.5dB,可以利用同心圆技术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但需要4幅天线)。
29、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 1和3交叉,2和6交叉
B、 1和6交叉,2和3交叉
C、 4和5交叉,2和3交叉
D、 1和3交叉,4和5交叉
30、 我们通常说的天线方向图是指 (A)
A、辐射方向图 B、场强方向图 C、增益方向图 D、功率方向图
31、 在GSM系统的天馈中我们常采用的滤波器是 (C)
A、高通滤波器 B、低通滤波器 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
32、 当分集天线架设的有效高度越高时,则分集天线之间的间距要求( 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没有必然联系
33、 小区的覆盖范围取决于以下因素(A、B、C、D、E、F)。
A、服务质量指标 B、发射机输出功率 C、天线方向性和增益
D、接收机灵敏度 E、传播环境 F、可用频段
34、 在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从发射机到达接收机的主要途径有(A、B、C、D)。
A. 直射 B. 反射 C. 绕射 D. 散射 E. 衍射
35、 天线增益单位为(B,C)。
A. dB B.dBi C. dBd D. dBc E. dBm
36、 快衰落电场强度概率密度函数服从( C );快衰落主要有哪几种形式(B、D、E );用来克服快衰落的技术有哪些(G、I、K )。
A、对数正态分布
B、时间选择性衰落
C、瑞利分布
D、空间选择性衰落
E、频率选择性衰落
F、天气选择性衰落
G、信道交织技术
H、傅立叶变换
I、空间分集技术
K、RAKE接收机技术
37、 下面关于直放站的描述,正确的是:(A B D E F)
A、按传输方式来分,直放站种类主要有: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
B、根据放大信号的频带宽度,无线直放站可以分为:带宽选择直放站(宽带直放站)、信道选择直放站(窄带直放站或同频转发直放站)
C、无论光纤直放站还是无线直放站,应用时都要注意直放站服务区域的半径加上直放站至基站的距离可以超过TA限制。
D、带宽可选直放站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满足基站跳频的要求,但是它对整个频段内的信号都进行放大,因此比较容易给其它小区带来干扰。
E、直放站是同频放大,对信号的处理有一个时间,从而造成一定的时延。采用直放站进行级连时必须考虑直放站处理时延所带来的影响。
F、每一种直放站的处理时延可能会有所区别,有的只有2-3us,也有的有5-6us。
38、 在1X3跳频的网络中为使网络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各跳频小区的HSN BCCTSC规划应注意那些原则(A B C D)
A 、HSN在一个基站下的同步小区设置应相同
B 、不同基站下的HSN应尽量不相同且保证HSN的复用距离足够远
C 、相同小区的BCC和TSC应保持一致
D 、应尽量保证相邻小区的TSC尽量不同
39、 好的网络结构是良好频率计划的基础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频率规划一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是 (ABCDF)
A、 同一基站内不允许存在同频频点
B、 同一小区内BCCH和TCH的频率间隔最好在400K以上
C 、非1 ×3复用方式下直接邻近的基站避免同频即使其天线主瓣方向不同旁瓣及背瓣的影响也会因天线及环境的原因而难以预测
D、 考虑到天线挂高和传播环境的复杂性距离较近的基站应尽量避免同频相对含斜对
E、 通常情况下1 3复用应保证跳频频点是参与跳频载频数的二倍以内
F、 重点关注同频复用避免在邻近区域存在同BCCH同BSIC的情况
40、 PBGT切换需要满足的条件:(A、C、D)
A、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的接收电平和相关参数满足触发条件(PBGT值和P/N准则)。
B、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必须在同一BSC内。
C、目标小区和服务小区同层、同级。
D、目标小区在后选队列中综合排序在服务小区前。
41、 决定小区重选的C2值由下面哪几项决定:(A、B、C、D)
A、小区重选偏移量
B、临时偏移量
C、惩罚时间
D、C1值
4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适用范围为(A)。
A. 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存在直达路径,且无反射路径的场合。
B. 市区
C. 郊区
43、 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点有(A、C、D)
A、传播的开放性
B、传播的封闭性
C、接收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D、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E、通信用户的规律性移动
44、 移动通信信道有哪些主要效应(A、C、 D)
A、阴影效应
B、时间效应
C、多谱勒效应
D、远近效应
45、 下面属于空间分集技术的有(A、B、C、E )
A、主分集接收
B、软切换
C、均衡技术
D、扩频通信
E、发射分集
四、简答题:
1、 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典型服务区环境下电平设计为多少?
3、 天线主要指标有哪些?
4、 链路预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 天线选择的注意事项
6、 规划软件的作用是什么?
7、 零点填充天线与普通 天线 相比有那些优点。
答案
1、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是多径效应和衰落现象。
2、若要求覆盖高大建筑室内、一般建筑室内、室外,分别要求-70dBm、-80dBm、 -90dBm。
3、天线的主要指标有:增益、驻波比、半功率角、前后比等。
4、上下行平衡
5、根据覆盖、干扰、分集、应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天线的增益、方向图、前后比等参数
6、规划软件可做覆盖预测、干扰分析、邻区规划、容量规划等
7、 A、减少善覆盖区内信号波动。
B、减少覆盖区内因存在零点而导致的部分区域覆盖场强过底的问题,避免“塔下黑”现象。
8、 在现场查勘中发现,此基站为覆盖一公路的全向站,收发天线位置如下图所示。请问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正?画出正确的安装图。
答:当公路上的快速移动用户是主要服务对象时,天线按上面的示意图安装,当用户远离基站时分集天线的作用将减弱,同时由于受塔体阻挡影响还将带来在基站两侧的公路上一侧覆盖增强而另一侧减弱的现象。最合理的天线安装应如下图所示,主分集天线的连线应该垂直与公路方向,同时主发天线应该置于公路一侧。此时下行覆盖不会受到塔体阴影的影响,分集距离也处于最大位置。
9、 请简述密集城区和农村广覆盖地区的定向天线选型的主要区别。需包括天线的增益、极化方式、下倾选择、半功率波束宽度、天线前后比要求等。
参考答案:
农村广覆盖:采用半功率波束宽度90°或更大、一般选用中、高增益天线、天线采用垂直单极化空间分集方式,因一般倾角较小主要采用机械下倾角天线,天线前后比无特殊要求。
密集城区: 一般选用半功率波束宽度为65°、中、低增益天线、天线即可采用双极化或也可采用单极化方式,因一般倾角较大应选用有一定内置下倾的天线,减少因天线下倾过大造成的方向图畸变,一般应选择天线前后比较大的天线减少后瓣过大造成的干扰。
10、 GSM最基本的频率复用模式是4*3频率复用模式。请说明:
(1)共有10M带宽,采用4*3频率复用模式,能实现的最大站型是多大。
(2)假设可用频点号是1-12,请在下图中划出一个标准的4*3频率复用模式。(A、B、C、D表示4个站点,半径为R的六边形表示一个小区)
(3)图中基站的站间距是多少?小区覆盖面积为多少?
答:(1)S444。
(2)
(3)3R, 3R2
11、 画出CDU的内部结构图,并简述其与EDU的区别。
答: CDU、EDU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CDU内部结构图
CDU内部包括一个2合1合路器、一个双工器、一个1分2放大分路器和两个1分4功分器,另有接收通道一个(1个滤波器和1个放大器)。当一个扇区为2个TRX时,信号需经合路器再到双工器再到机顶,因此插损较大,约4.5dB,对基站覆盖不利。
EDU内部结构图
EDU含有两个独立的双工通道,每个通道含1个双工器、1个放大分路器和1个1分2分路器,可见当一个扇区为2个TRX时,EDU可使每个TRX从功放直接经过双工器到机顶,损耗很小,约1dB;因此对基站覆盖有利。但EDU仅适合站型不超过2TRX以及今后扩容的可能也不大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