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贺兰四中 马燕萍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要落实素质教育,体现课改精神,语文课就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
2、泼、主动求知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我的做法如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抓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 , 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讲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课堂上的求知欲。学生的课前预习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要讲究预习的方法。二、激趣导入,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入,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
3、氛围。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重视朗读,抓阅读教学语文课堂少不了读的环节,绝对不能缩短读的时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有目的性:通过什么形式去读,读完后学生要理解到哪个程度
4、,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速读浏览,可跳读,可精读细品;读的形式有:齐读、抽读、轮读、分组读、自由读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感悟他的情感。首先要强调阅读。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必须诵读,有音读、意读、情读、品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语感。其次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尤其是多动脑,要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
5、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例如在预习诗歌时,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来辨别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做猜测,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去把握文本信息。 四、了解学生爱好,开展赏识教育。这里所说的爱好,是指“学生需求的心理”。其实学生的需求,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契机。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点切入课堂,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爱美、好胜、好奇、求善、自尊等心理特别强烈,教学中要好好利用这些心理。语文教材也多是本着学生这些心理进行编排设计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语文教学是一种美的教学,应该给予学生爱美,发现美,创造美
6、的时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
7、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五、语文作业多样性(1)体验性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平时就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好生活笔记。做好这类作业,可以采用读、写、演。这里的“读”指的是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而“写”指的是把所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要多写:可以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情,一点小小的向往,也可以是一段人物描写,一个场景,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因为抒发心声是每个人的本能愿望。鼓励学生学会写普通、写平凡,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像日记、随笔等,内容和形式都比较
8、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随心走笔。日记式、随笔式的作业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学生与学生互相教育,通过它能够发现自己在付出的同时,也在丰富地获得。对于一些能表演的更应该让学生演起来。有的课文文质优美,适合朗读,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充满感情的朗读表演给家人看。 (2)思考性作业。这样的作业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结论常因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化。这类作业可以采用做、议等形式。学生的体验不同,写出来的内容自然不一样。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在情感上的个性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淀不一样,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也就有不同。因此,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思考性作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相互交
9、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做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了激活思维的目的。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同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是每位从教者追求的目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在现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更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学会精讲,研究精讲,讲练结合,力争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质量。为了能够早日真正减轻我们学生的负担,为了拯救我们的语文教育,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我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雨后才会有彩虹”。让我们迎着“减负”这阵风,扬帆远航,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