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雪拥蓝关》读后感: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雪拥蓝关》读后感
法律系17法律事务(1)班郝宇
这是《雪拥蓝关》里靳天青之母生前留给他的一块铜牌牌上刻的八个字。铜牌牌被打了孔用红线挂在脖子上。七岁那年靳天青遇上被拐子夹在胳肢窝里的林樱草,一番牛犊勇缠后把那个小胖丫头子领回师门。师父是喜成社挑班的伶人,民国时北京城里顶有名的白喜祥。靳天青上下各有一师兄弟,另还有社里兄弟成群帮、帮衬的慈祥胖婶。樱草自打被救进了白家大院,她的一生注定了与民国这个纷乱的时代更迭纠缠在了一起。
我常思量着关于人生或者生命的话题。缘分是妙不可言的东西,一个人生长生短、富贵苟且都可以用这个字词来感叹。读完《雪拥蓝关》使我长久有些郁郁又有些释怀。抑郁的是因为结局也是因为书名。打一听这个名字我就明白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戏界里却被唱成了一出徽剧:
“常言道,人离乡间,似蛟龙离了沧海,
似猛虎离了山岗,似凤凰飞至乌鸦群班。
昔日里有一位绝粮孔子,他也曾把麒麟叹。
况且圣人遭磨难,何况我韩愈谪边关。
唉呀,难挨,难挨,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发配到潮阳,路有八千……”
读完整册《雪拥蓝关》不禁感慨又散读多遍,抚拭摩挲恋恋不释手。唯独缺憾的是不甚理解这出曲的意义。这是一首说韩昌黎触了龙颜贬至潮阳这个虫鸟不鸣,禽兽不至的地方的曲儿。离乡悲愁,哀怨却不退缩。可细下思量,这本书里的角儿虽然大都命不好,却很少是因为背井离乡,更甭提被皇帝贬谪。
然而无论是天青因为央求白喜祥教他这曲儿,白喜祥却道他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感情上撑不起这出戏而一直失落不已,还是靳天青在遭遇种种磨难后唱了这出戏后硬生生把后脑遭受重击的林樱草唤醒,这首曲对我来说都太过神圣且神奇,因而产生了不可思议的错觉。可是无论怎样错觉我都无法顺当的把一个贬谪士人,同那些民国时期的伶人、老爷、姨太、局长、市井小民联系在一处。
樱草九岁,天青十一岁时林府寻到了丢失多年的五姑娘,林樱草。天青含泪同樱草分别,同时将胸口的铜牌牌系到了她的颈子上,这一系便是她的一生,中国的一个世纪。牌子上当然写着“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八个字,这是天青母亲对儿子最深切的祝福与佑护。我常念起这几个字,一种磅礴气势的美便涌上心头,像跨过了长江黄河飞往着日月星河。这种美对林樱草来说是夜里不再被梦魇癔症惊醒,对靳天青来说便是唱不尽的忠肝义胆,家国天下。
太子盔、白龙箭衣、红彩裤、绦子大带,翎子狐尾、厚底、双枪,这是《八大锤》的陆文龙。白袜黑鞋、月白短袄、玲珑百褶黑裙,胸前两条麻花辫,这是洋学堂女学生。再见面时他是旧社会里刚抛头露面的大武生,她是受了“德先生”“赛先生”教育的王府千金。这是中国最鱼龙混杂的年代——长袍、短衫、西服、旗袍、马车、汽车、跪拜、握手。正如他和她的再次相遇,兵荒马乱、干柴烈火。
他同她说君臣忠义,她同他说爱情自由。她笑他是个封建的愚木,爱的“国”(清朝)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他想了很久告诉她:“戏里都唱‘忠君爱国’,什么是国呢,在我眼里北平就是国,前门就是国。”交通落后信息阻塞的民国,北平都鲜少踏出一步的古朴伶人说出这番话竟硬叫人酸了眼眸。
“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
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教拍案惊奇。”这是广盛楼戏台上两侧柱子上的经今漆对联,也是林樱草在天青逝世后心系魂牵近七十年的咒语。声声回荡,穿梭魑魅魍魉,萦绕千古爱国心。
终于迎来故事的高潮。林樱草历经剧烈的反抗离开了封建黑暗的林家大院,靳天青历经师兄暗算折了腿浸入绝望后重新站立。本该皆大欢喜,花好月圆,儿女双全时,膏药旗突然突破防线进入北京界限。许是乱世最难求成全,靳天青中弹后独自坚守阵地,拼尽最后生命与日军决斗,流传成佳话。
笔尖触此,轻微有些颤抖。那样庄重的岁月也竟只能被后人笔墨掠过而已,在浓墨重彩也只能成为历史,心头酸涩,唯恨文字苍白。也逐渐读懂了一些人世无奈与离合悲欢,也应懂了《雪拥蓝关》的唱词:离别未必是背井离乡,哪怕辞世人间。亡国失家乃是最大的背离,鸠占鹊巢乃是民族世代相传的警记。整本书读下去,翻到最后一页竟像是看到一张老照片般心中泛黄。人的一生那么长,可以长到一个世纪,比如说林樱草,放在宇宙中,却不过是一粒尘埃。黎民失所应如是,硝烟纷纷应如是。中国仿佛在这浩瀚的宇宙时空中经历了一次阵痛的生产,黑暗与痛苦,杀戮与顽抗,成为了她的血她的肉她的眼泪她的双手抵住的墙壁。而他她生产出的婴孩也正是我们的现在,我们的未来。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多么美丽的祈愿,多么美妙的譬喻。像月光般温和和坚定,像初晨般灿烂夺目。坚定是靳天青不论富贵苟且对戏台的痴迷,坚定是林樱草抛开束缚的金绸扑进平凡美丽的爱情;灿烂是戏台上靳天青唱忠仁孝义时双眸的顾盼流离,灿烂是樱草在林府柴房的黑暗里高唱少年说的神采奕奕。
一个世纪流水般逝去,时代行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之间。很多人开始对过往历史淡去记忆,唯有这些戏剧绘画、诗词歌赋不曾老去。我们大多数人就像采访老去的樱草先生的记者嫣然那样,从难以置信到景仰泪目。历史是一个永不过世的老人,容颜老去却永不逝去。而我们便是她的儿女,创造着未来也拥抱着过去。赤子之心,我想大概是这本书最想说的话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灿烂夺目也许容易,但是如月之恒却最最艰难。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有的历史的眼泪不过都在说:“不要忘记你是为了什么前进。”
读完这篇读后感,是不是有想亲睹本书“真颜”的想法。那就赶紧行动吧。
第二篇:推荐作文之如梅在雪如梅在雪
高
三、10班盛晓君推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o咏梅》
(引陆游的诗作为题记,点名题目的用意。)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群芳鲜妍中,只有她,没有春日暖薰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放着。无法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为花儿不该有的寂寞。错过了漫天的芳华,难道这冷寂的位置,表明她难以拥有花的价值了吗。(欲扬先抑,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梅花只是无声地兀自站立在那里,用千百年来诗人异彩纷呈的吟诵,作出了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引用诗句)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以慰藉,给了多少彷徨的灵魂以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没有阳光温暖的照耀和细雨绵密的润泽,又有什么关系。这千里一色的银装素裹,是最能赋予我美丽的背景,这朔风清寒,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大千世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是件幸福的事,但并不容易。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者比比皆是,有时别人眼中显要的位置,倒教人走向心灵的迷失。曾在报上读到一则故事: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由物及人,点明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看上去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优美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国企的工作不要了,与她相敬如宾但在时间里耗尽了激情的丈夫也离她而去,她义无反顾地走了,寻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里潜在的价值(引用例子同时也紧扣论点)。客居异乡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处在漂泊不定中,也许她原来的位置正躲在暗处笑话她。而我,纵然没有她决然相弃的勇气,也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赞赏。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上,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提出观点,深化中心)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我们看到了徐本禹泪流满面,看到了袁隆平永远质朴的气质。我不禁想到,他们身上究竟什么地方打动了我们。被保送读研究生的徐本禹埋头乡村小学,或许有人会质疑他的价值是否真的符合其位,他用全国人民对农村教育的空前关注做出了回答。而袁隆平登上世界农业科技之巅后,依旧躬耕陇野的身影,给我们的启示又何止万千。(以联系时代的事例,更加形象生动的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最后点题,首尾呼应,深化中心)
结构:
题记:
说明了题目的来历。
第一段,先写处在冷寂的位置上,梅花难以拥有花的价值。设出疑问,引起读者兴趣。
第二段,笔锋一转,写出梅花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第三段,由梅及人,以“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的故事写出一个人只要遭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出观点。
第四段,以“感动中国”中徐本禹和袁隆平的例子,再次正面论证我们要像梅一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段,篇末再用“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点题并呼应开头,首尾融合,结构完整。
点评:
面对“位置和价值”这个相对抽象的话题,作者找到了一个形象性很强的意象——雪地寒梅。文章先写处在冷寂的位置上,梅花拥有举世无双的价值;再由梅及人,以“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的故事以及徐本禹、袁隆平的事迹,阐明了“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上,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的道理。篇末再用“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点题并呼应开头,首尾融合,结构完整。散文化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当的议论,隐含的哲理,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第三篇:关于毕业感想作文:发如雪之毕业版关于毕业感想作文:发如雪之毕业版
摘要:谁能摆脱人世间的离别。但我们用友谊换来一切。就一个字:值。不像流星,虽美好,但转瞬即逝;不像知了,虽热情,却显得聒噪;或许它像月亮,总在黑夜出现,散发着淡淡的光辉。而我们就是陪伴在他身旁的小星星,在安静的地方诉说着各自的心情,真惬意
那天,毕业那天,温度很高。
不知是天气的关系,还是已经来临的离别,教室里气氛有些沉闷,想要要打破这种气氛,却不知如何开口。
真巧,那天正好有位同学生日,大家纷纷送上祝福,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但还是掩盖不住淡淡的忧伤。
最简单的一句话。生日快乐。我也没有说出口,不知道为什么。好像那时我要一说话,眼泪就要留出来似的。
我就那样呆呆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那种心情,那种感觉,有点说不出来。
亲爱的,抱一个。坐在我旁边三年的同学张开双臂,准备让我投进他的怀抱。切,无聊,要不要亲一个啊。我给了他一个鄙视的眼神,但心里却很想抱她,紧紧的抱住,最好永远不要放开。结果,我被她强行搂住,我虽然在挣扎,嘴里还说你神经病啊。心里却又说不出的甜蜜,眼泪差点流出来,我给憋回去了。不想让他们看到掉泪的自己······
毕业像上留下了我们强装出来的笑脸,看起来傻傻的,不过很开心呢。上午11点,校外显得特别拥挤,我们要走了,这次真的不回来了。看着同学们拖着笨重的行李,向四面八方走去,正如我们的命运,谁猜得到以后会走向哪个方向。
恩,再见哦~这一天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下次再见,会是什么时候,遥遥无期,可是总得给自己留点希望吧。
每个同学,正如手掌上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要记着,记着这三年里留下的忧伤和快乐,幻化成五彩的沙砾,铺垫着以后的道路。
谁能摆脱人世间的离别。但我们用友谊换来一切。就一个字:值。不像流星,虽美好,但转瞬即逝;不像知了,虽热情,却显得聒噪;或许它像月亮,总在黑夜出现,散发着淡淡的光辉。而我们就是陪伴在他身旁的小星星,在安静的地方诉说着各自的心情,真惬意。
再见了,我的同学们。去吧,追随自己的理想,在天空勇敢得飞翔。不管在哪里,那颗默默为你祈祷的心永远伴随着你。
第四篇:员工立志图书《能干不如肯干》之读后感《能干不如肯干》之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要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工作的快乐。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如何才能把工作当做一项快乐的事业来做,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必须摆正好心态。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有的人工作是为了能够买房买车过上好日子;不过通过这本书我认为人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理念的人生目标。这就要求人必须有积极向上、虚怀若谷、脚踏实地的心态。
通过阅读《能干不如苦干》这本书,使我真正的认识到在工作中,要首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要一步步细心的去把它做完,既要力求速度更要保证质量;并且在工作中要不拘一格,要有发散思维,充分的规划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内容,并且严格的执行上司的命令,接受上一级的指导,同时积极地接受同事的建议和改进;创新性的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改善,提出对改善工作的质量的可行性建议,实践出真知,只有把美好高明的想法付出实践才能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能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才能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而使理论更完善的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共同得得到完善。
从个人角度来看,能干与肯干既是息息相关,却又有所不同,因为能干是一个人本身具有的技能和素质,而肯干则是一种态度;只有充分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能干服从与肯干,使能干在肯干的态度中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人无论选择在哪家公司上班,他都是满腹埋怨,牢骚太盛,觉得什么都不如人愿,那势必会影响它的工作,也会降低他的个人价值;因为工作是服务于公司的,而工作者就必须使自己的才能充分的体现在公司的利益上,要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而不是一自我的利益为中心的。那些在工作中只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者,势必会感到孤立无援,前途一片灰暗。相反如果工作者摆正心态,踏实肯干,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公司的利益为己任,充分的调整好与上下级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充分的挖掘每个身边人的能力和才华,实现整个团体的合作共赢,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团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往今来,每一个有智慧的前辈对后一辈的人总是语重心长的悉心交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实肯干,不要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并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做他人之所不能做,想他人之所未曾想。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活在一个团体中而不只是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中,因为只有实现了一个团体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积少成多、滴水穿石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人意志和素质的体现,在工作中也是一样需要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心态,绝对不可以好高骛远,手头上的工作都没有努力的完成却总是异想天开的想要更好的工作,那时绝对行不通的;很多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完成,如果在工作中无法坚持到最后,就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自己的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公司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这种两败俱伤的场面相信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那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
我想只有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学习精神才能主宰好自己的工作,在最后完美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树立好榜样,带动整个团体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全心全意、朝气蓬勃的参与工作,我想这样的去工作,一定会受到公司和同事们的欢迎,同时自己工作时也会心情愉快,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公司角度上来看,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板希望招进一个心猿意马、满腹惆怅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势必会影响他旁边的同事,带来负面影响;而如果老板招进的都是一些既有能力又踏实肯干,不计个人得失,事事以公司利益为先的员工,整个公司必然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这也就要求员工必须首先意识到工作心态的重要性,只有充分的协调好能干与肯干之间的关系,才能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
所以在人才济济的新世纪,不管是有才的还是有能力的,都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工作心态,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才华付诸实践,才能给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利益。那些只顾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的工作者,必然难以得到社会的重用。
第五篇:小说《如魇魅附身之物》读后感小说《如魇魅附身之物》读后感
本周读了小说《如魇魅附身之物》。诡异气氛的渲染和传说的考据都恰到好处,恐怖中有真实,又不像京极系列那样枯燥。从多个人物的视角叙述,切换自然又不突兀。而且虽说文末谈到某人视角的日记有点花样,但绝非犯规的叙诡。诡计设计相当不错,在变格派里做得好。
多重解答有点像奎因的《红桃j》。在鬼神之说盛行的画面里,三个答案都完美地解释了灵异现象。但都有证据不足的遗憾。不但作为真相只是推测没有证据,连一一推翻时都没有实质证据。比如第一个答案里蒙面的黑子曾被猜测有特殊身份却没有,但只是否定了动机,并不减少他作为凶手的可能性;第二个答案多重人格略嫌犯规,因为推理小说本来要点就在于物理(在场不在场)上和认知(看到没看到)上,如此等于说谎;第三个答案很好地联系起了多年前的各种小事件。当然真相可能是前两种或其他,与此前毫无关系,所以干脆就来了个凶手自白。阅读时一直觉得与《如山魔嗤笑之物》相反,这里面有“多出来的人”。隐遁之处并非没有,而作者恰恰强调的是山民们由于敬畏鬼神的心理不可能藏在那里。答案一和三也是千方百计找出在心理上可能藏在那里的“特殊的人”。看惯了基于普通人心理的小说,这样的写法也算很特别吧。
总体来说,是近年难得的好作品。期待此作者,期待此系列。
第14页 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