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导学案
阅读课本p37—43,完成导学案
中国古典文学时间轴:
发展趋势:
西周春秋 战国 西汉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中国古典文学概况(分小组展示)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艺术特色
时代特色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第一章:先秦“风”“骚”
《诗经》
1. 用简短的话说明《子衿》讲了怎样的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中大量充满“孝”“悌”思想的作品,这说明了什么社会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辞》
材料:鲁迅称屈原之著《离骚》《天问》,能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顾炎武说:“《诗》为之教,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先秦文学的作者也出现了由贵族到士的变化。
据材料分析先秦文学的特征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汉赋
材料一:《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论赋的创作云: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
材料二: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后拍手叫好:“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当时的一个狗官,就是给皇帝养狗的官,就说他和我是同乡,现在就在成都。司马相如见到汉武帝说我:“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从此大汉天子的威风、排场,无以复加的侈丽豪华,至高无上的威严与地位,成了汉赋的中心题材。——赵逵夫
汉赋的特征是气势恢宏、辞藻华美,出现这一特征的时代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唐诗
据视频、图片及所学分析唐诗辉煌灿烂的原因?
安史之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宋词
材料一:词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相较于诗,词更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北宋时,都市繁盛,奢靡之风盛行。遍布都市的“瓦肆勾栏”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材料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宋词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出现这一特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宋变革论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经其学生宫崎市定的发展,认为唐宋之间发生了诸多社会变化。它不再仅仅是晚清中国社会制度、风俗、思想形成的源头,而是开启近代社会的大变革。但是否真正属于变革,尚需进一步研究。——参考牟发松《“唐宋变革说”三题》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政治上,由贵族政治进入君主独裁政治。“贵族的失势的结果,使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袭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
经济上,实物经济终结,货币经济开始。
文化上,经学由重师法、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都是这样。
第五章 :元曲
材料一:《西厢记》中,张生远远望见崔莺莺便心生爱慕。初见丫头红娘时拦下她作自我介绍: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娘又好气又好笑的一句“谁问你来?”
材料二:元代统治者重视商业,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非常繁华的商业城市(元大都——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元代儒学沦落,礼仪涣散,文人没地方可以谋生,就进入了路边的戏棚子。而市民呢,最愿意聚集在一起看戏。蒙古统治者看演出的热情也很高。——整理自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
元曲的特征是什么?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其时代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明清小说
材料一:(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 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 “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之际的社会人动荡,往往更容易突显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特征与意义。……我多年来持续关注在晚明清初特殊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
材料三:明代汤显祖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社会处境。“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突出现象。
说明明清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时代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哲思
1.中国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文学在每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说明了什么?请用唯物史观解释这一现象。
练兵场
1.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反映,下列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西周时期社会坏境、世态人情的是( )
A.《离骚》 B.《诗经》
C.《庄子》 D.《周易》
2.《论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3.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