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70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5卷第2期2 0 2 3年6月暋暋暋暋暋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i a o n i n gN o r m a lC o l l e g e s(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暋暋暋暋V o l 灡 2 5 N o 灡 2J u n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棁灡2023收稿日期:2 0 2 30 12 0作者简介:支卓鹏(1 9 9 4-),男,山西运城市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研究.基金项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 0 2

2、 2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 Z Y_S Z 2 0 2 2 1 0)暰 学术研究暱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支卓鹏1,刘梦仙2(1.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广西 桂林5 4 1 0 0 2;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杭州3 1 0 0 5 3)暋暋摘暋要:为探究大学生压力知觉、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压力知觉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心理疲劳量表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 9 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知觉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效应显著(毬=0 灡 3 9 7,t=6 灡 8 4 2,P 0 灡 0 1);压力知觉与自我

3、控制交互项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效应显著(毬=-0 灡 0 1 2,t=-3 灡 1 2 3,P 0 灡 0 1).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压力知觉可以正向预测心理疲劳,且自我控制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疲劳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措施降低心理疲劳.关键词:压力知觉;自我控制;心理疲劳中图分类号:G 4 4 4暋暋文献标识码:A暋暋文章编号:1 0 0 8-5 6 8 8(2 0 2 3)0 2-0 0 6 4-0 40暋引言大学生心理疲劳被定义为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倦于学习,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1.牛逸群等2根据大学

4、生实际情况设计心理疲劳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 6 灡 1%的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情况.由认知情感压力模型指可知,压力因素(压力知觉、特质焦虑等)导致心理疲劳的产生,其中压力知觉是指个体因外部事件对自身造成压力的评估程度以及所产生的心理反应31 0 4 灢 1 0 5.大学生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包括学习、家庭经济情况、就业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能否造成压力以及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大学生对于这些外部事件的评估.自我控制是个体通过克服自身需求对固定的行为、思维方式进行改变的过程44 6 8.与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青少年相比,具有较高自我控制能力的青少年日常压力反应较少5.因此,本研究对压力知觉、

5、自我控制以及心理疲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为减少大学生心理疲劳提供科学依据.1暋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1 灡 1暋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 9 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 9 6份,收回有效问卷3 6 7份(3 0 5名男性,6 2名女性,平均年龄2 0 灡 8 6暲0 灡 7 1岁),问卷有效率9 2 灡 6 8%.1 灡 2暋研究工具1 灡 2 灡 1暋压力知觉量表支卓鹏,等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6 5暋暋暋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 P S S).量表包含紧张感(7道题)和失控感(7道题)2个维度6,共1 4道

6、题.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感知到的压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毩系数为0 灡 7 9 3.1 灡 2 灡 2暋自我控制量表本研究采用由谭树华、郭永玉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量表包含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工作、节制娱乐5个维度44 6 9,共1 9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毩系数为0 灡 9 2 3.1 灡 2 灡 3暋心理疲劳量表本研究采用苗雨等修订的MF I 灢 2 0量表.量表包含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动力下降、活动减少4个维度7,共2 0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疲劳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毩系数为0 灡 8 7 2.1 灡

7、 3暋统计处理所有数据均录入S P S S 2 6 灡 0进行统计处理.2暋结果与分析2 灡 1暋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采用H a r m a n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经过数据分析,得到1 1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解释了6 1 灡 6 2%的变异,且第一个因子解释了3 2 灡 3 9%的变异,小于临界值4 0%,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2 灡 2暋大学生压力知觉、自我控制和心理疲劳的相关分析对压力知觉、自我控制和心理疲劳进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暋压力知觉、自我控制和心理疲劳的相关分析(n=3 6 7)各变量及维度M暲S D1234567891 01 11 21 31

8、 4失控感1 5 灡 6 2 暲 5 灡 2 21紧张感1 3 灡 2 3 暲 3 灡 2 30 灡 3 3*1压力知觉2 8 灡 8 5 暲 6 灡 9 90 灡 9 0*0 灡 7 1*1冲动控制2 6 灡 5 1 暲 3 灡 5 7-0 灡 4 4*-0 灡 5 8*-0 灡 6 0*1健康习惯1 2 灡 9 1 暲 2 灡 0 5-0 灡 4 6*-0 灡 5 0*-0 灡 5 8*0 灡 6 4*1抵制诱惑1 6 灡 3 9 暲 2 灡 5 5-0 灡 5 5*-0 灡 4 8*-0 灡 6 4*0 灡 6 7*0 灡 6 9*1专注工作1 2 灡 6 6 暲 2 灡 0 0-0 灡

9、 5 1*-0 灡 4 8*-0 灡 6 0*0 灡 6 7*0 灡 6 9*0 灡 7 2*1节制娱乐1 3 灡 4 3 暲 1 灡 8 1-0 灡 3 4*-0 灡 4 2*-0 灡 4 5*0 灡 6 2*0 灡 6 5*0 灡 5 8*0 灡 5 8*1自我控制8 1 灡 9 1 暲 1 0 灡 2 1-0 灡 5 4*-0 灡 5 9*-0 灡 6 8*0 灡 8 9*0 灡 8 5*0 灡 8 6*0 灡 8 5*0 灡 7 8*1体力疲劳1 5 灡 2 3 暲 5 灡 3 40 灡 5 2*0 灡 6 0*0 灡 6 7*-0 灡 6 2*-0 灡 6 9*-0 灡 6 2*-0

10、 灡 6 1*-0 灡 5 9*-0 灡 7 3*1脑力疲劳5 灡 9 4 暲 2 灡 5 00 灡 4 9*0 灡 4 9*0 灡 5 9*-0 灡 5 8*-0 灡 5 9*-0 灡 6 3*-0 灡 7 2*-0 灡 4 6*-0 灡 7 0*0 灡 7 0*1动力下降5 灡 9 7 暲 1 灡 9 70 灡 2 8*0 灡 0 10 灡 2 1*-0 灡 1 2*-0 灡 1 9*-0 灡 2 5*-0 灡 2 1*-0 灡 0 7-0 灡 2 0*0 灡 2 6*0 灡 2 6*1活动减少5 灡 5 2 暲 1 灡 9 40 灡 3 1*0 灡 2 0*0 灡 3 3*-0 灡 3

11、1*-0 灡 3 0*-0 灡 3 4*-0 灡 3 4*-0 灡 1 9*-0 灡 3 5*0 灡 3 4*0 灡 4 4*0 灡 2 6*1心理疲劳3 2 灡 6 6 暲 9 灡 1 00 灡 5 7*0 灡 5 3*0 灡 6 7*-0 灡 6 2*-0 灡 6 7*-0 灡 6 7*-0 灡 6 7*-0 灡 5 3*-0 灡 7 4*0 灡 9 1*0 灡 8 4*0 灡 5 0*0 灡 5 9*1暋注:*表示在0 灡 0 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 灡 0 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由表1可知,压力知觉与自我控制及各维度都呈负相关(P0 灡 0 1);压力知觉与心理疲劳各

12、维度(除紧张感与动力下降不相关)呈正相关(P0 灡 0 1);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除节制娱乐与动力下降不相关)呈负相关(P0 灡 0 1).2 灡 3暋自我控制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疲劳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依据温忠麟等8提出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自我控制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疲劳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见表2(6 6页).由表2可知:压力知觉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效应显著(毬=0 灡 3 9 7,t=6 灡 8 4 2,P0 灡 0 1);自我控制 对大学生 心理疲劳的 效应显著(毬=-0 灡 4 4 5,t=-1 0 灡 9 5 4,P0 灡 0 1);交 互 项 对 大 学 生 心 理 疲 劳 的

13、效 应 显 著(毬=-0 灡 0 1 2,t=-3 灡 1 2 3,6 6暋暋暋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3年第2期P0 灡 0 1),说明自我控制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表2暋自我控制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疲劳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模型步骤预测变量毬tR2R2a d j殼R2殼F1第一层压力知觉0 灡 4 0 56 灡 9 0 6*自我控制-0 灡 4 7 3-1 1 灡 7 7 5*0 灡 6 0 30 灡 6 0 10 灡 6 0 32 7 6 灡 2 0 6*2第一层压力知觉0 灡 3 9 76 灡 8 4 2*自我控制-0 灡 4 4 5-1 0 灡 9 5 4*0 灡 6

14、 1 30 灡 6 1 00 灡 0 1 0暋9 灡 7 5 2*第二层压力知觉暳自我控制-0 灡 0 1 2-3 灡 1 2 3*暋暋注:*表示P0 灡 0 1,*表示P0 灡 0 5.为进 一 步 检 验 自 我控制 的 调 节 效 应,将 自变量与调 节变量进行 高低分组(均 值 上 下 一 个标准差(M暲1 S D),加以简 单 斜 率 分 析.自 我控制在大 学生压力知 觉与心理疲 劳之间的调 节作用见图1.图1结果表明:当 自 我 控 制 水 平 较低时(M-1 S D),大 学生压力知 觉显著正向 预测心理疲劳(S i m p l es l o p e=0 灡 5 1 8,t=7

15、 灡 5 8,P0 灡 0 1);当自我控制水平较高时(M+1 S D),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正向预测系数变小(S i m p l es l o p e=0 灡 2 7 6,t=3 灡 8 8,P0 灡 0 1),这说明随着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预测效果明显降低.2 灡 4暋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预测作用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压力知觉能够正向预测心理疲劳,这与前人研究相符31 0 7,同时也支持了认知情感压力模型.压力知觉较高的大学生较为敏感,能够将一些很小的事情感知为压力,从而增加其压力体验,同时会觉得事情变得不可控,而压力感会促使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16、的应对,以此来减少不可控与不可预知感,如此反复会促使生理与心理疲劳的增加.2 灡 5暋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分析大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几乎都充斥着需要抵制的诱惑,成功的自我控制能够使大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及毕业后较理想的工作.自我控制结构较为复杂,但是核心的两个特征是有意识的控制冲动行为以及执行能够带来长期利益的行为9.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说明,自我控制资源有限且来自同一个整体,随着自我控制资源的消耗必然会对后续需要自我控制资源的事件造成影响.高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有更多的资源去控制由于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影响而感知的压力,从而预防心理疲劳,这也就解释了相对于低自我控制的

17、大学生,高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能够降低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3暋结论与建议3 灡 1暋结论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疲劳,同时自我控制能够调节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预测效果,即随着自我控制水平的升高,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预测效果明显降低.3 灡 2暋建议支卓鹏,等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调节作用的研究6 7暋暋暋(1)通过开展积极思维训练和心理干预培训、开设压力应对策略课程、进行挫折教育等方法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品质及抗压能力,防范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2)自我控制能量模型的扩展说明,自我控制资源能够通过练习、奖励、积极情绪或者补充葡萄糖等方法获得,

18、且当收益或奖励大于投入的成本时心理疲劳也会降低1 0,因此可以通过运动、自我控制练习等从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减少压力知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参考文献:1林小艳.当代大学生心理疲劳及应对策略 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7(5):2 4 灢 2 7.2牛逸群,连心逸,王武斌,等.大学生心理疲劳测评及相关因素研究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 0 1 5,2 8(4):6 1 灢 6 4.3张彤彤,支二林.压力知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 0 1 8,4 2(1):1 0 4 灢 1 1 0.4谭树华

19、,郭永玉.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 0 0 8,1 6(5).5G A L L ABM,WOO DJJ.T r a i ts e l f 灢 c o n t r o lp r e d i c t sa d o l e s c e n t s 曚e x p o s u r ea n dr e a c t i v i t yt od a i l ys t r e s s f u le 灢v e n t sJ.J o u r n a l o fP e r s o n a l i t y,2 0 1 5,8 3(1):6 9 灢 8 3.6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

20、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0 0 3,2 4(9):7 6 0 灢 7 6 4.7苗雨,刘晓虹,刘伟志,等.多维疲劳量表中文版在军队基层医护人员中的初步修订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 0 8,2 2(9):6 5 8 灢 6 6 0.8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J.心理学报,2 0 0 5,3 7(2):2 6 8 灢 2 7 4.9李琼,黄希庭.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2,3 8(2):4 1 灢 5 2.1 0B OK S EM M AS,TO P S M.M e n t a l f

21、a t i g u e:c o s t sa n db e n e f i t sJ.B r a i nR e s e a r c hR e v i e w s,2 0 0 8,5 9:1 2 5 灢 1 3 9.S t u d yo nt h e e f f e c t o f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o n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a n dt h em e d i a t i n gr o l eo f s e l f 灢 c o n t r o l i n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ZH IZ h u

22、o p e n g1,L I UM e n g x i a n2(1.A r m y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A c a d e m y,G u i l i nG u a n g x i 5 4 1 0 0 2;2.I n s t i t u t eo fE l e c t r o n i cC o mm e r c e,Z h e j i a n gB u s i n e s sC o l l e g e,H a n g z h o uZ h e j i a n g3 1 0 0 5 3)暋暋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t o

23、e x p l o r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s e l f灢c o n t r o la n d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o f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w a sc o n d u c t e do n3 9 6s t u d e n t s f r o mZ h e j i a n gB u s i n e s sC o l l

24、 g eu s i n gt h e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S c a l e,t h eS e l f灢C o n t r o lS c a l ea n dt h eM e n t a lF a t i g u eS c a l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 e f f e c t o n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25、s(毬=0 灡 3 9 7,t=6 灡 8 4 2,P0 灡 0 1);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t e r m so f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a n ds e l f 灢 c o n t r o l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e f f e c to n m e n t a lf a t i g u e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e n t s(毬=-0 灡 0 1 2,t=-3 灡 1 2 3,P0 灡 0 1).I t i s c o n c l u d e d t h

26、a t 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 c a np o s i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 a n ds e l f 灢 c o n t r o l p l a y s am e d i a t i n gr o l eb e t w e e n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 a n d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曚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c a nb ea l l e v i a t e db y i m p r o v i n gt h e i rs e l f 灢 c o n t r o l a b i l i t y.K e y w o r d s:p e r c e i v e ds t r e s s;s e l f 灢 c o n t r o l;m e n t a l f a t i g u e(责任编辑暋邵艳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