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谚两则
设计理念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自读自悟课文内容。 在进行识字游戏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互教互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
3.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让学生准备日历,了解或收集农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14个生字。
2.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一、简介节气的由来
我国历法把一年分为24段,每段的开始叫做一个节气,全年共有24个节气。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编了节气歌。先听老师读读节气歌。
二、自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
1.出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
(1)指名读。
(2)分小组读。
(3)齐读,分组读。
(4)小老师带读。
2.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节气。(看看年历表,说说今年的24个节气分别在哪一天。)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补充一些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我国常常用24个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三、再读课文,了解四季
1.小组合作,分一分哪些节气是春天的,哪些是夏天的,哪些是秋天的,哪些是冬天的。
2.集体交流。(板书: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学习词语,找找规律。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就是表示春天开始了。你们能说说“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什么吗?
(2)请同学们说给同桌听。
(3)谁还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气是表示什么?(结合课后第二题,了解24个节气的名称。)
四、自主协作,交流学习 (本课数字重点是识字和背诵。不要把时间花在理解上。只要记住节气,学生随阅历的增长会逐渐地了解内容。)
1.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诗句3遍。
(2)用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生字,读准字音。教师检查对生字、生词的认读。
(3)用诗句和课后第二题对照,看看自己读懂了几句。
(4)把二十四节气名称和诗句中的每一个字对照,找找自己能对出几个。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并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
(1)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中的多数字都代表一个节气,个别的代表两个节气。)
(我读懂了第一行,明白了这句诗中第一个“春”是指“立春”,“雨”是指“雨水”,“惊”是指“惊蛰”。第二个“春”是指“春分”,“清”是指“清明”,“谷”是指“谷雨”。)
(2)学生分小组说以下三句。
(3)指名说,评议。
4、指导背诵课文。
五、课堂练习
背诵《节气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