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动宾短语到词:“开怀”的词汇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45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动宾短语到词:“开怀”的词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动宾短语到词:“开怀”的词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动宾短语到词:“开怀”的词汇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5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115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语言文学艺术从动宾短语到词:“开怀”的词汇化陈欣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解释“开怀”为动词,表示“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1。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作状语和补语,还能做定语和宾语,但情况较少。而“开怀”最初为动词“开”和名词“怀”组成的动宾短语,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保留,如“池塘走廊外侧呈马蹄形簇拥着的有前厅、售书厅、陈列厅和电影厅,都与池塘开怀相抱,池塘到岸边有草坪相连。”(人民日报,1995)从动宾短语到动词的转变经历

2、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入手对“开怀”的成词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再分析推动其成词的动因与机制。一、“开怀”词汇化的过程(一)“开”和“怀”意义的演变说文門部:“开,张也。从門从幵。”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张也。张者,施弓弦也。门之开如弓之张。门之闭如弓之弛。从門。幵聲。”3王力古汉语字典认为其本义是“把门打开,开门”4;随后泛指“打开”,陈述对象从“门”扩展到“口、窗、箱”等其他事物,但都具体和实在;又从“打开”引申为“开辟、扩展”,陈述对象一般为自然界体积较大的物质;又引申为“打通、不闭塞”,陈述对象一般为“江、河”,如:(1)闻声争开门而待。(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2)开口无

3、不可以为人法式者。(汉韩诗外传卷六)(3)十二月壬寅,诏罢天下开矿。(清明史卷二一本纪第二一)(4)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唐贾岛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以上“开”的意义还非常实在,并未发生虚化和抽象引申。属于及物动词,一般作句子的谓语,可以用在陈述对象的前面组成动宾结构,也可用在陈述对象后面组成主谓结构,句法位置灵活不固定,并且搭配对象和使用领域多属于物理空间层面的范畴。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和搭配对象的变化,“开”渐渐发生抽象引申,犹指思想精神方面,指“启发、开导、思想通达”;后又从“打开”引申为“开阔”,又转指“性情爽朗”,主要用于陈述心情方面。此时陈述对象也变得抽象,如:(5)启,谓开其意。

4、发,谓达其辞。(春秋论语述而)(6)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唐李白梁甫吟)说文心部:“怀,念思也。从心褱声。”本意为动词“思念、怀念”。名词义是从动词义引申而来,指“心胸、心意”,也可指“胸前、胸部、怀里”。用作动词时还可指“怀孕”,如:(7)少者怀之。(春秋论语公冶长)(8)伏读圣诏,感以悲怀。(唐晋书卷二志第一)(9)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得尺刀。(北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二)(10)季兰道:“我与你相通半载,已怀了三个月身孕,你可央媒来议婚,谅我父亦肯。”(明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十卷)用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后面可带宾语“之”等,用如名词时主要作宾语。“开”意义的

5、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指内容不断扩大,从“开门”延伸到一切事物的打开和抽象意义的开阔、思想通达以及性情爽朗。丁志丛(2006)提出,“开”属于一个强动作动词,产生时间早,词义系统丰富,用法灵活。最初只与空间内实体名词搭配,随后“开”意义发生引申,派生出新义,其搭配的宾语空间意义也会减弱,进而可以搭配抽象名词5。摘 要:双音节动词“开怀”是由动词“开”和名词“怀”从动宾短语演变而来。三国时期,二者首次共现;六朝时期,首次作为短语存在;北宋时期,首次作为词而存在;元明清时期,是成词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开怀”在历史上共产生“推诚以待”“无所拘束”和“初次生育”三个词义,只有“无所拘束”

6、义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句法功能自产生之初到现代汉语中不断发展。在“开怀”的词汇化过程中,语义基础、隐喻投射和组块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开怀”;动宾短语;词汇化;动因机制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8-0115-03收稿日期:2022-12-30修改日期:2023-06-06基金项目:2021 年上海师范大学校级课题“从动宾短语到词:开怀的词汇化”(2021SHSFDX)作者简介:陈欣怡(1999.3),女,河南洛阳人,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2021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及其应用研究。11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

7、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11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J O U R N A L O F J I A M U S I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怀”由动词引申出名词用法,且名词意义具有抽象性特征。董秀芳指出,动宾短语中的名词性成分要具有非具体性,即不占有现实空间6。“怀”表“心意、心胸”时是抽象名词,不具有现实性,不占

8、据现实世界的三维性。(二)作为动宾短语的“开怀”作为动宾短语而存在的“开怀”表示“敞开怀抱、放开胸怀”,此时“开怀”的意义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而实现的。与动宾短语“开怀”义有关的“开”和“怀”,最早共现使用的情况出现在三国时代:(11)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三国曹子建集卷五)此句义为“可夫君的怀抱早已不为我敞开,我又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怀”在这里还不是抽象名词,而是指“怀抱”,即人体双手环抱而形成的胸前范围,在句中作主语;“开”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谓语,共同组成一个主谓小句。如果说表示“开门”等意义的“开”属于物理空间层面的范畴,那么此时作为动宾短“开怀”中的“开”已经扩展到人体空间

9、层面的范畴了。此外“开”与“怀”共现时多是“开”与“怀抱”共现的情况:(12)怀抱何时得好开。(唐杜甫秋尽)(13)怀抱向谁开。(宋九岳九日醉中)(14)百年怀抱此时开。(归潜志卷八)当“怀抱”与“开”共现时,作为动词的受事成分“怀抱”一般出现在动词“开”的前面。“开怀”作为动宾短语共现存在最早出现在六朝时代,在句中作谓语:(15)昔魏绛开怀以纳戎。(六朝三国志卷二六魏书二六)在唐朝的诗歌以及南宋的话本中,“开怀”经常以对举的形式存在,如:(16)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唐白居易截树)(17)伊收取,莫疑猜,且开怀。(宋简贴和尚)(18)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宋快嘴李翠莲记)在以

10、上例句中,“开怀”与前面或者后面具有同样功能的“目远”“收取”“疑猜”“莫虑”等词对举出现,表明此时“开怀”还是一个动宾短语并且在句中常作谓语。虽然唐宋时期“开”和“怀”作为短语而共现存在的情况已不少见,但是同时期仍然有许多“开”和“怀抱”共现的情况,如:(19)百壶且试开怀抱。(唐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20)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唐贞观政要求谏第四)(21)且复开怀抱,囊中有酒钱。(南宋戴复古舟中)与刚出现短语用法时期的用法有所不同,作为动词的受事成分“怀抱”多出现在动词之后,宾语位置的变化为成词提供了句法位置的基础。“开怀”与“开怀抱”同时存在也表明此时“开怀”并未成词,“怀”仍然

11、可以用同义的双音形式“怀抱”替代,“怀”与动词“开”结合并不紧密,仍然处于动宾短语阶段。(三)作为动词的“开怀”表示“敞开怀抱”的动宾短语“开怀”的意义是在二者各自的意义基础上实现的,还并未发生意义的融合。而当二者的意义开始融合,产生大于其意义之和的效果时,动宾短语就有可能发生词汇化。就语料调查显示,“开怀”在历史上作为双音词存在时共形成过三个动词义项,分别为“推诚相待”“无所拘束”和表示女子“初次生育”。从语料显示来看,“开怀”最早在北宋时期就产生了“推诚相待”义,如:(22)而廉虚敬慎,开怀下士。(北宋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三)此时本句中“开怀”不再表示“敞开胸怀”,而是表示“张宾本人却谦虚、

12、恭敬、小心,真诚地折节下士”,词义在原本的两个语素基础上发生融合,产生新义。表示“无所拘束”义的“开怀”最早也产生于北宋,但自元代的话本、散曲等艺术形式中才开始大量使用,明清时期使用频率也很高,从使用频率上看可以说是“开怀”成词以后的常用义,并且“开”也再次从表示人体空间层面的范畴扩展到心理空间层面的范畴,自身和所 指都更加抽象了。如:(23)许德厚和夫人推窗看月,开怀饮酒,尚未曾睡。(元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24)赏劳来人,陪众兄弟开怀畅饮,尽醉方休。(明水浒传第九十三回)表示女子“初次生育”的意义产生较晚,并且最初来源于方言词汇,多出现在清代的白话小说中,如:(25)今得姐姐开怀,大是乐事

13、。(清平山冷燕第十四回)此种用法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保留在文学作品中,如:(26)过门五年没开怀。(林希糊涂老太府佑大街纪事)历史上产生的以上三种义项,仅有“无所拘束”义一直沿用并保留至今,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很强的使用能力。其余两个义项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或是渐渐消逝,或是适用范围受限,比如表示“初次生育”的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仅出现在文学作品,在方言口语中也常用“开怀儿”表示。在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上,“开怀”自成词以来也有较大发展。在产生之初,仍继承作短语时期而存在的句法功能,主要用作谓语;在较快发展的元明清时期,主要句法功能是做状语和谓语,这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已经相似,陈述对象一般都是人。作谓

14、语时,可单独作谓语;前面可受副词修饰,如例(26);也可用介词短语作状语来修饰,如:(27)人民乐业,太平景象,十分开怀。(清乾隆南巡记第二回)(28)身临此地真乃别有一洞天也,令人开怀。(清彭公案)作状语时一般出现在“Np+开怀+X 饮”的结构117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1172023年第08期总第249期No.08.2023Sum 249语言文学艺术中,随心情程度不同“X 饮”可以为“畅饮、再饮、乐饮、痛饮”等不同词语,如:(29)开怀畅饮而散。(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30)公子开怀乐饮。(明今古奇观第五卷)(31)是夜摆齐酒菜,开怀痛饮。(清

15、乾隆南巡记第八回)到清代还发展出用作宾语的用法,一般与心理动词“觉”“觉得”搭配,用来表达心理的某种畅然之感,如:(32)乌氏也越觉开怀。(清八仙得道第五十六回)到民国时期,又发展出用作补语的用法。一般用在单音节动词后,且不能直接与动词连接,与动词之间要加补语标记“得”或是时态助词“了”,与当今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相比还没有发展出黏合式的用法,如:(33)见若虚正在饮得开怀。(民国隋代宫闱史第六十三回)(34)炀帝听了开怀,乐不可支。(民国隋代宫闱史第九十四回)总体来说,整体的句法功能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类似但不如现代汉语完善,还并未发展出定语的用法。元明清时期是其从成词到固定的阶段,“无所拘束”

16、义的“开怀”使用频率很高,是其词汇化的主要来源。句法功能的不断扩展,从最初作谓语,到主要用作谓语和状语,以及到清代发展出宾语和民国时期发展出补语的新用法,都是其词汇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体现。二、“开怀”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一)语义基础“开怀”的“开”其实属于强动作动词,在成词过程中其意义发生了虚化,不再有一个明显的“打开”的动作,而是指心理和心情方面的一种通畅状态。名词成分“怀”在双音词“开怀”中可以理解为“心胸心意”,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不占据现实空间。以上这种情况颜红菊称其为独立性弱化7。动宾结构要求动词性成分或是名词性成分独立性弱化,即动词性成分不能表示一个完整实在的动作,或是名词性成分不能

17、表示一个独立实在的行为对象,这样动名成分才能结合更紧密,词汇化程度更高。(二)隐喻投射在短语词汇化过程中,基于概念结构相似性的隐喻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概念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投射。“开怀”的“开”的认知域投射经历了“物理人体心理空间层面”的转换,最初从表示“把门打开”到泛指“打开”,动作本身及其搭配对象都现实和具体,属于物理空间层面的范畴,即用外力在物理空间内使得“NP”从关闭状态变为开放状。当“开怀”作为动宾短语表示“敞开怀抱”而存在、“怀”表示人体双手环抱而形成的胸前范围时,“开”表示使某些人体器官从封闭到开放的状态,已经从空间层面投射到人体空间层面了。再当“开怀”发生词汇化而作为一

18、个双音节动词表示“心中十分畅快、无拘无束”时,“开”具有使人们的思想因素、情感状态等受到某种刺激而从消极状态转变为积极状态的功能,“怀”表示抽象含义“心胸心意”,因此“开”已经从人体空间范畴投射到了抽象的心理范畴。这也正是隐喻机制在“开怀”成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三)组块心理董秀芳指出,句法单位演变为复合词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由心理组块造成的重新分析的过程6。“组块”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概念,人们在听取信息时总是边听边处理信息,将能够组合的尽量组合在一起。石毓智曾指出,如果一个词在合适的句法环境中高频使用,就会促使其发生语法化。“开”和“怀”在三国时代已经共现使用,虽未连用但是已经出现在同一小句

19、中;在晋代时已经作为动宾短语而紧邻使用了,经常出现在一起就会激发人们心理中的“组块”机制,为词汇化提供基础;到元代时,连用的情况高频出现,进一步激发使用者的“组块”心理,使二者结合更加紧密,词义发生虚化和抽象,认知领域发生投射,推动词汇化进程。三、结语“开怀”经历了从动宾短语到双音节动词的词汇化演变。三国时期初次共现,六朝时期初次作为短语而存在,北宋时期初次作为词而存在,元明清时期是其成词和成熟的关键时期,意义和句法功能在此时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意义演变来看,“开怀”从作动宾短语时表示“敞开怀抱、放开胸怀”,到发展出大于其本义基础的复合义,表示“推诚相待”“无所拘束”和“初次生育”。从句法功能

20、来看,“开怀”作动宾短语时主要作谓语,在成词以来主要作谓语和状语,后又发展出宾语和补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类似但又不如现代汉语的用法成熟。在成词过程中,词义的引申、“开”认知域的隐喻投射过程以及人们心理的“组块”认知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方面、多因素的努力共同促使一个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在历史上产生,并在现代汉语中继续发展。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许慎撰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段玉裁撰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4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55丁志丛论“开/关+NP”的不对称J云梦学刊,2006(4):137-1396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颜红菊动宾结构词汇化的独立性解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6(责任编辑:徐敬伦、麻彩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