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观点述评及未来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258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观点述评及未来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观点述评及未来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观点述评及未来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23 年第 2 期陈嫦红,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党的十九大特别是 2018 年 5 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之后,学界加大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文献研究成果丰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了解学术前沿,把握学术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当前,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研究“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时代召唤新的理论,需要新的思想指引前进。面对新时代新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一)产生背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背景,

2、学界主要围绕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进行探析。第一,国内背景。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一方面着眼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为人民群众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2。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此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滥砍乱伐、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气候频发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方向,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带领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第二,国际背景。学界指出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部分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家园成为国际共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是应对全球生态

3、危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22-10-04陈嫦红(1997-),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刘顺(1988-),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陈嫦红,刘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92)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成于特定的国内国际背景,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从“内容说”“维度说”“逻辑说”三方面探究内涵,呈现辩证性、实践性、人民性、系统性等鲜明的理论特征。它源

4、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基于对当前文献的梳理和凝练,提出进一步强化学理哲理与实践资政的有机协同、提升与其他学科包括环境工程学及生态经济学的深度融合、推动生成新概念新命题的范式创新等研究展望,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机理研究和实践效应阐发。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动向;述评;展望 中图分类号 D64;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300(2023)02-0001-07观点述评及未来展望22023 年第 2 期福建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二)理论渊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有

5、其理论渊源。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第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学界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辩证自然观、生态政治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权益观等重要理念4。除此之外,各种西方生态论,如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政治学理论、生态文化理论等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借鉴5。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古人探索自然界积累的丰富生态思想。学界认为儒释道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为习近平生态

6、文明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儒家倡导仁爱,提出“践仁知天”;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敬畏自然;佛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要慈悲为怀。再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俭节约美德,以及“取之有度”“竭泽而渔”等理念,继承与发展了古代的生态智慧6。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学界认为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在进行社会主义生态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毛泽东同志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

7、调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蕴含生态智慧的理念,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三)实践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有其实践基础。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开展的生态建设实践,在习近平自身的生态工作实践中逐渐演化形成。第一,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学界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经验。例如毛泽东同志高度关注森林资源水土安全保障和水土流失防治;邓小平同志加强生态法治建设;江泽民同志重视在引进外资过程中维护国家环境安全;胡锦涛同志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等,为习近平生态文

8、明思想生态安全观奠定了实践基础7。第二,习近平自身的生态工作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8。学界普遍认可习近平同志在陕西建成第一个沼气池、在河北正定河滩上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和果树、在福建建设“生态省”、在浙江建设“绿色浙江”、在上海坚持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到中央工作后将生态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等生态工作经历为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二、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逻辑体系,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可概括为“内容说”“维度说”和

9、“逻辑说”。(一)内容说“内容说”是学界根据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生态理念、论述及出台的生态政策,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概括为不同生态观,例如“六项原则”“八个坚持”“八观”等。2022 年出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涵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坚持”,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权威表述。第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学界认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蔡华杰10提出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领导的本质意蕴是党制定了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实现共产主

10、义理想。第二,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学界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32023 年第 2 期陈嫦红,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展的重要途径。杨英姿11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展现了生态环境兴衰与人类文明兴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和客观历史规律,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指明了方向。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界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叶海涛12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逻辑体系的价值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都指向“人与

11、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目标。第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界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涵盖着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13。第五,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学界认为“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情怀,坚持生态为民、利民、惠民,充分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指向,是对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回应。第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学界认为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杨发庭14指出

12、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的反思和超越,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七,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自然的一切是密切联系、环环相扣的,是生命共同体。魏海生和李祥兴15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阐明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有机联系,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对待生态环境。第八,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学界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依靠制度和法治保障,着眼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理顺各种关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16。第九,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

13、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生态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态要求17。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依靠群众的力量,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将意识转化为行动。第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人类是地球的家园,建设清洁美丽的地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燕连福18等认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统治途径的狭隘视野,在全球和全人类的整体视阈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球生态的共赢。(二)维度说维度说是学界从多个维度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表现在三维度、四维度以及多维度。第一,三维度。陈金山19认

14、为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用系统思维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用辩证思维处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多种关系,用历史思维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王雨辰20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哲学文化维度、经济维度、社会政治维度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第二,四维度。学界普遍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四个维度解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也有学者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代化维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维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维度或者是自然生态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四个维度展开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第三,多维度。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多维度内涵表现在除了涵盖政

15、治、经济、社会、文化维度,还有“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维度、“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视域维度等。除此之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体目标、基本框架、核心原则、根本途径、重点任务、制度保障、政治领导等方面也包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中21。(三)逻辑说逻辑说是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世界观、方法论,是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可以从不同42023 年第 2 期福建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BUSINESS UNIVERSITY逻辑角度理解其内涵。第一,蕴含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学界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6、的世界观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这个根本性问题,方法论则提供了科学的生态方法22。周杨23从认识论、价值观角度揭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第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可以从辩证逻辑、系统逻辑、史观逻辑等探究,并由此构成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秦书生和吕锦芳24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目标方向、关键问题、总体思路、抓住重点、制度保障、思想观念、国际合作七个方面构成的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三、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特征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现出鲜明的历史性、辩证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价值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理论特征。(一)历史性和辩证性学

17、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历史性。它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生态兴衰与文明兴衰的关系,用历史的案例告诫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辩证性则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两山论”中既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25。(二)科学性和实践性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各生态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西方“个人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绿色思潮”等相关理论的超越,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联系,是中国生态建设的行动指南。实践性则是其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坚持问题导向,保证有的放矢;坚持真抓实干,追求科学治理26。(三)人民性

18、和价值性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生态环境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民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一方面它蕴含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保护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又有明显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性27。(四)系统性和整体性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表现在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虽是不同生态要素但又紧密联系,它们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这些生态要素时要用系统性的方法,不能将这一整体分割,强调要用整体性思维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四、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范式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9、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范式研究集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建设提供的实践路径和指导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两方面。(一)实践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第一,国内路径。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和制度保障等国家战略和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保障28。刘耀彬和郑维伟29则是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行“河长制”、打造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等具体措施方法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的实践路径。

20、第二,国际路径。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为全球生态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理念,具体路径则表现在提出建立常态化的绿色生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生态发展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发展规则的制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二)实践案例全国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许多生态建设工作并取得重要成就。福建是习近平52023 年第 2 期陈嫦红,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长汀“火焰山变花果山”,莆田木兰溪“灾难河变幸福河”,厦门筼筜湖“黑湖变城市会

21、客厅”,利用生态优势增收致富,并创建了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30;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生态生产力、生态法治观,为西藏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是以生态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是以生态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31;贵州采取树立正确发展理念、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制度、做好顶层设计等措施,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32。五、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意义研究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意义研究集中在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理论意义是指对相关理论、论述的丰富与发展;现实意义是指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2、世界意义是指对全球生态文明的贡献。(一)理论意义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生产力论、生态民生论、生态历史论、生态治理论等;丰富了社会主要矛盾学说,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民生理论33。第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同时继承和创新了这些生态智慧,例如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足知止”“当观其全”“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顺应自然、节约资源、因地制宜等优秀传统生产理念

23、的传承、转化与发展34。(二)现实意义第一,破解生态环境难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价值,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性方针,及时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难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5。第二,推进美丽中国梦实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引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的现实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本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也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途径36。(三)世界意义第一,彰

24、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世界上不同制度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生态文明积累了重要的执政经验和治理智慧,提供了重要参照和借鉴范本37;以实际行动积累绿色经验,为全球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学界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推动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不断创新人与自然的共生理论,提出了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地球生命共同体”,彰显人与世界共生共荣的文明走向38。六、研究评析与展望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

25、的研究并且取得丰富的成就。但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等背景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研究评析第一,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政治导向。中国知网(CNKI)数据显示,有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在近五年呈上升趋势。学界研究文献数量上升趋势与 2018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决定有关,展现出鲜明的时效性特征。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生态领域建设,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国家领导62023 年第 2 期福建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BUSINESS UNIVERSI

26、TY人也多次对地方生态环境进行视察、部署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生态问题摆在党和国家的高度上,成为当前影响政治舞台的重要因素。学界围绕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理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研究,紧密结合时事,体现出较强的政治导向。第二,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主题聚焦且鲜明。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来源、内涵、特征、价值意义等方面。特别是内涵方面,除了前文涉及的,还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突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并且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结论。当前聚焦的主题并且围绕这些主题得出的研究成果,对后人全方位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有巨大的帮助,为后人

27、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其他尚未涉及或受关注较少的主题也激励着学界不断开展新的研究。学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较全面且深入,但依然存在几方面的不足。首先,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界注重理论的阐释,着重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核心内涵等深入研究,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次,跨学科研究少,交叉学科研究不充分,没有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价值发挥到最大;最后,重复研究现状严重,对当前研究动向造成一定影响。(二)研究展望第一,有待进一步强化学理哲理与实践资政的有机协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发展。当前研究多为理论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对问题进行理论阐释。习近平生态文

28、明思想不仅是理论体系,也指导开展了许多实践。同时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地方调研时都提出要重视生态保护甚至现场开展实践,这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对此,强化学理哲理与实践资政的有机协同,一方面可以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理论问题阐释后,加入实践案例辅助说明文章主旨,增加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加大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研究。第二,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其他学科包括环境工程学及生态经济学的深度融合研究。目前,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开较多研究的学科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和环境工程学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虽然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是生态领域的研究

29、,但从其内涵可知,它集聚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是涉及多门学科的思想体系。对此,要进一步提升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打破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寻求学科之间的共性,以打破当前的学术研究瓶颈,从新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第三,有待进一步推动生成新概念新命题的范式创新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一方面,存在过多重复非系统的研究,缺乏创新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术研究进展;另一方面,相当部分探究依旧处于宏观状态,存在较大的未涉及的空白研究领域可以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庞大的思想体系,它包含多个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又是系统完整的结构,为学界提供了不同

30、的角度进行探究。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时代的结晶,会回应时代的要求、解决时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并伴随着新理念的生成。对此,应时刻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以便进一步推动生成新概念新命题,不断给学界带来新的学术成就。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秦书生,于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阐释J.学习论坛,2021(2):25-34.3 李宏伟.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要义J.党建,2019(7):23-24.4周宏春,江晓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组成部分与实践指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

31、:1-10.5吴明涛,毕红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向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9(4):11-16.6 张乾元,冯红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6.7 陆波,方世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安全观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1):27-36,111.8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4-19.72023 年第 2 期陈嫦红,等: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新动向9 叶琪,黄茂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J

32、.当代经济研究,2021(5):60-69.10 蔡华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党的领导”命题诠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5):20-27.11 杨英姿.再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5):123-129.12叶海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研究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理论J.哲学研究,2022(8):5-13.13刘春元,杨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及时代价值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1-18.14 杨发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蕴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

33、021(3):5-15.15 魏海生,李祥兴.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1):1-10.16 李孝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理论渊源J.江淮论坛,2019(1):94-100,135.17 张云飞.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三重意蕴和贡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2):34-44.18 燕连福,赵建斌,毛丽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建设指向和实现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9.19 陈金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方法论解读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9,12(2):14

34、-20.20 王雨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2):7-14.21 许先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J.人民论坛,2019(33):98-101.22赵细康,何满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J.广东社会科学,2022(2):5-14,286.23 周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架构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9(2):91-98.24 秦书生,吕锦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阐释J.理论学刊,2018(3):11-17.25 周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与现实关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2021,23(4):130-135.26陈俊.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品格J.青海社会科学,2020(6):85-93.27张瑞才,李达.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2(1):3-11.28方世南,杨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永续发展实现路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3):1-6.29刘耀彬,郑维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逻辑主线及实践创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68-76.30 梁飞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先行探索及其理论和实践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36、社会科学版),2021,229(4):62-73,170.31张玫瑰,陈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藏的实践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3):26-30,153.32 韩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实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0(11):40-47.33王铁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J.理论导刊,2021(2):11-16.34刁生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22(2):12-25,241-242.35 陈建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2):85-89.36陈俊.习

37、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与现实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4):14-21.37 申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升华及世界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3):102-110.38 韩秋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智慧与人类贡献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8(3):36-45.New Research Trends 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

38、hinaReview of Opin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CHEN Changhong,LIU Shun(School of Marxis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92,China)Abstract: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t is generated i

39、n a specific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 and has a soli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The connotation can be explor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content theory”,“dimension theory”and“logic theory”,showing distinctiv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alectics,practicality,people s

40、nature,and systematicness.It originates from practice and is applied to practice,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practical and world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sorting and condensing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this paper will propose some research prospects,such a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organic syne

41、rgy between physiology,philosophy and practice,enhance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and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oncepts and new propositions on paradigm innov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new trend;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prospect(责任编辑:练秀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