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管理文化的思考问题行为常常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常会使中性行为转化成消极行为,并引起师生矛盾、冲突,甚至造成整个班级纪律的混乱。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师生共同讨论对纪律的态度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努力。在处理问题时,教师应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而不要使用消极的语言。这样做不但能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觉地纠正不恰当的行为,而且积极的语言,还能使学生知道教师不希望他做什么,同时在殷切希望他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做。这对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是十分有意义的。对课堂问
2、题行为进行处理时,重要的是细心观察分析,对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处理纪律问题时,除采用说服教育、行为训练的方法,以端正学生的认识、调节学生的情绪、修正学生的行为外,也可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巧,解决短暂性的课堂纪律问题。在不良行为刚开始时,教师可用凝视、摇头、叹息、小声咳嗽等信号示意学生停止不良行为。可走近违反纪律的学生,试站在他身旁,试用轻拍其背、轻声提醒等方式控制其行为。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使用幽默纠正不良行为,没有恶意,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对反应较快的学生要给他安排令其感兴趣的作业,不使其在课堂上因无事可干而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当学生因各种原因,情绪冲动、怒不可遏时,可劝离课堂,待其情绪稳定时再予以处理。对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书籍、玩物,可暂时拿掉,以消除诱因,对上课时爱在一起聊天玩耍的同学,可调离座位,对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可安排在与教师邻近的位置,以便于控制。为维持课堂秩序,在必要时也可公开提出要求,以统一行动,但应力戒训斥、谴责与污辱性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