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11_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12325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11_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311_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311_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311_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311_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CCS B 05DB3311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DB3311/T 271202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2023-12-25 发布2024-01-25 实施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311/T 2712023I目次前言.1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34 产地要求.35 头季稻栽培技术.46 再生季稻栽培技术.47 生产档案.58 生产模式图.5附录A.6DB3311/T 271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

2、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水学院、丽水市农作物总站、龙泉市祥禾粮食产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承森、刘波、范飞军、吴东涛、柳丹、陈斌、陈振华、叶春福、赵书宇、雷少伟。本文件属首次发布。DB3311/T 27120233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头季稻栽培技术、再生季稻栽培技术、生产档案、生产模式图等。本文件适用于再生稻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3、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 禾谷类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847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245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规程DB33/T 1304水稻钵苗培育机插技术规程DB33/T 2069水稻害虫生态工程控制技术规程DB3311/T 103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再生稻在头季水稻收获后,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稻桩茎节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生长,进而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稻谷的种植模式。3.2头季稻再生稻栽培过程中第一季收获的水稻。3.3再生季稻再生稻栽培过程

4、中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收获一季的水稻。4产地要求宜选择海拔 350 m 以下,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的田块。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NY/T 847 的规定。DB3311/T 271202345头季稻栽培技术5.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或引种备案、再生能力强、抗性好的品种,如甬优 4901、甬优 1540 等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4404.1 的规定。5.2适时播种应在 3 月中上旬播种。5.3培育壮秧采用叠盘暗出苗技术或钵苗育秧等育秧技术,按 NY/T 3245 或 DB33/T 1304 的规定执行。5.4适时移栽应在 4 月中下旬完成,最低温度宜在 10以上;秧龄 3

5、 叶4 叶,移栽密度每亩(667 m2)1.0 万1.2 万丛。5.5施肥5.5.1头季稻施肥按目标亩产量 600 kg 计算,每亩(667)总施氮量(N)14 kg15 kg,总施磷量(P2O5)5 kg7 kg,总施钾量(K2O)12 kg14 kg;氮肥和钾肥的基肥:蘖肥=7:3,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基肥在田块整理完成后移栽前施入,孽肥在移栽后 5 d7 d 施入。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496 的规定。5.5.2再生季稻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前 7 d10 d 每亩(667)总施氮量(N)6.9 kg9.2 kg,如施尿素 15 kg20 kg。5.6水分管理薄水移栽,分蘖期间歇灌溉、适时

6、搁田控苗,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保持湿润,收割前 7 d10 d 配合促芽肥保持田间浅水,收割时脚踩不陷。5.7病虫害防治按照 DB33/T 2069 的规定执行。5.8收割谷粒 85%95%黄熟时,避开阴雨天收割。8 月上旬收割留桩高度为 20cm25cm,8 月中旬收割留桩高度为 25 cm30 cm,8 月下旬收割留桩高度为 30cm40cm。6再生季稻栽培技术6.1施促苗肥收割后 3d5 d 每亩(667)总施氮量(N)2.5 kg3.8 kg,总施磷量(P2O5)1 kg1.5 kg,总施钾量(K2O)1.6 kg2.4 kg。如复合肥(N-P2O5-K2O=25-10-1

7、6)10kg15 kg。DB3311/T 271202356.2水分管理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跑马水,10d 内保持田间湿润,10d 后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间歇灌溉。6.3病虫害防治按照 DB33/T 2069 的规定执行。6.4生长调节剂应用抽穗期宜用生长调节剂,如每亩(667)用赤霉素 1g 加磷酸二氢钾 100g150g,稀释约 400010000 倍无人机喷施或稀释约 3000040000 倍人工喷施。6.5收割谷粒 90%95%黄熟时,避开阴雨天收割。7生产档案按照 DB3311/T 103 的规定执行。8生产模式图见附录 A。DB3311/T 27120236附录A(资料性)再生

8、稻栽培技术规程生产模式图主要栽培技术环节见表A.1。表 A.1 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生产模式图月份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旬别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 下旬上旬中旬关键环节准备阶段头季稻栽培再生季稻播种与育秧移栽施肥拔节分蘖抽穗结实成熟收获留茬与催芽施肥催苗抽穗结实成熟收获主要栽培措施选用再生能力强、高产优质、抗性好的适栽品种,建议选用农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品种。3 月中上旬抢晴播种;建议不早于 5 号,不晚于 15 号。采用叠盘暗出苗或钵苗育秧技术。插秧时间和规格:

9、应在 4月中下旬完成,最低温度宜在 10 以上;秧龄3 叶4 叶,移栽密度每亩(667 m2)1.0 万丛1.2 万丛。薄水插秧。返青期:栽后浅水护苗,分蘖期间歇灌溉,浅水促蘖,适时搁田控苗。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保持湿润。收割前7 d10 d 保持田间浅水。谷粒 85%95%黄熟时应避开阴雨天收割。收割时田块脚踩不陷,尽量减 少 机 械 碾压。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跑马水,10 d 内保持田间湿润。留桩高度:8 月上旬收割留 20 cm25 cm,8 月中旬收割留 25 cm30 cm,8 月下旬收割留 30 cm40 cm。头季稻收割 10d 后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间歇灌溉。抽

10、穗期每亩(667)宜用赤霉素 1g 加磷酸二氢钾 100 g150 g,稀释约4千1万倍无人机喷施或稀释约3万4万倍人工喷施。谷粒 90%95%黄熟时收获,避开阴雨天收割。肥料管理肥料管理:按目标亩产量600 kg 计算,每亩(667)总施氮量(N)14 kg15 kg,总施磷量(P2O5)5 kg7 kg,总施钾量(K2O)12 kg14 kg;氮肥和钾肥的基肥:蘖肥=7:3,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基肥在田块整理完成后移栽前2 d3 d 施入,孽肥在移栽后 5 d7 d 施入。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前 7 d10 d 每亩(667)施尿素15 kg20 kg。促苗肥:收割后 3d5 d 每亩(667)施复合肥(N-P2O5-K2O=25-10-16)10 kg15 kg。DB3311/T 27120237病虫防治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移栽成活后一周防除杂草。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螟虫等。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重点预防蚜虫、稻飞虱,看田间病虫发生情况进行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