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一、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运用谈话、问卷等方式搜集有关研究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研究的四个要素(1)调查什么?(2)谁去调查?(3)向谁调查?(4)怎样调查?2、社会调查研究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1) 发现、提出问题,明确“调查什么”的问题。(2)分工协作,明确研究对象,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问题。(4)实施调查,收集数据资料。(5)分析数据资料,探讨内在规律。(6)得出结论,
2、给出建议。3、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1)开调查会。开调查会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一种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它有许多优点,开会人多,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验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方面的影响,有时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2)访问。访问又称谈话、访谈,是调查者与调查对象面对面地进行谈话收集资料得方法。访问的内容根据课题研究得目标、任务而定,一般包括调查事实、征询意见、了解个人状况等。(3)问卷调查。调查者把需要了解的项目编制成问卷,在现场或通过邮局、网络分发给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收回整理、统计、分析以寻找规律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真实性强的特点
3、。特别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对象消除了心理方面的顾虑和障碍,可得到比较真实客观的材料。4、社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1)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调查方式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对象是与你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有关的所有人。其优点是可为认识事物的全貌与整体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如果专题太大,涉及的人太多则只能采用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比全面调查节约时间与经费,它包括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所要调查的总体(即研究的全部事物)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由样本的特征值推算总体特征值的一种方法。一个成功的抽样调查,可以非常精确的推论总体,所以被广泛采用。(2)根据调查种类,确定调查对象抽
4、样有多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纯随机抽样。如果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并且在抽取一个个体之后总体内成分不变(抽样的独立性),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取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机械抽样。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层),然后从各部分(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在确定从各层抽取对象的个数时,即考虑各层的个体数比例,又考虑各层标准差的大小,这种方法称为最优配置法。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抽出来的研究对象,不是以个体作为单位,而是以整群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称为整群
5、抽样。(3)根据研究内容,设置调查指标例如,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调查,其指标即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各项指标。(4)根据调查指标,进行方案设计根据需要,可采用观察方案、文献检索方案、量表测量方案、填写问卷方案、开调查会方案等。(5)实施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实施不同的调查方案,收集到的调查资料各不相同。但调查前作好收集调查资料必需的各种准备,可使每次调查都有所收获。(6)根据调查目的,分析调查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从问卷和量表测量等定量分析法收集的调查资料中,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定量分析,一般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非常有利于分析。同一专题中,往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
6、,以便迅速和精确在达到研究目的。(7)根据资料分析,归纳研究结论5、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不仅要反映调查的过程,还必须明确调查的要素(时间、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等),其着重点应反映调查方法的科学性,范围覆盖性和对象的代表性,突出表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调查者透彻的分析找出规律,使读者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案例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课时完成者:高级中学金、濮高中阶段是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精力旺盛、记忆力充沛的黄金阶段,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高中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吸取人类思想精华起到了任何学科难以替代的租用。可是从报刊、杂志、电视等
7、媒体及我们的亲身经历中发现,高中生阅读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想通过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探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提出对策,为学校的教育决策提出参考意见。研究过程: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实施调查,选取市区重点、寄宿制高中、普通中学三类不同的高级中学,采取班级随机、人员随机的方式,对选中的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分析:收齐的各校问卷和访谈得到的信息经整理后,小组成员着手统计数据。我们把每份试卷上的答案输入计算机,然后进行统计。撰写报告:根据统计数据和分析,两位同学进行了分工,每人就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撰写分报告。在撰写完成的分报告的基础上,由金同学加以统筹,
8、写成总报告,经由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再加以修改润色,最后定稿。在报告中,对我们进行的课外阅读调查工作认真的分析,探寻现状产生的原因外,还从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学须以学生为本、教材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二、观察研究法1什么是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客观仔细地察看、测量、记载有关事物和现象的方法。观察是在对自然现象不加控制、不破坏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记载的是事物和现象的自然变化。2观察研究法的一般步骤(1)选择观察对象(2)确定观察内容(3)选择观察方法(4)实施观察(5)整理观察资料(6)即将观察结果
9、中所蕴涵的信息抽取出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形成一定的观察结论。(7)撰写观察报告观察报告应包括:观察目的、观察过程、观察结果及分析、收获与体会四个部分内容。3应注意的问题对观察的原始记录予以整理,并根据所记录内容,对文字性记录做归纳性描述,对数据资料做出定量统计,形成观察结果。在这个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学会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用观察的方法对自然发生的现象进行研究时,首先要制定观察的详细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时间和地点、了解观察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确定观察的注意事项、设计出观察的记录表格、拟订预期达到的效果等。观察所用的器材对观察结果的
10、影响也很大,在观察之前,要尽量排除由此引起的观察误差。观察进行过程中,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观察的全过程中,观察的对象可能会发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观察者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地对观察计划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以使观察顺利、有效地进行。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的记录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或揭示被观察事物的本质。案例家燕繁殖习性观察课题完成者:高级中学 范研究过程:观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观察鸟巢、观察产卵、观察孵卵、观察育雏和观察雏燕出飞。观察鸟巢:主要观察家燕营巢所用的材料、筑巢的顺序、巢的形状。观察产卵:家燕产卵时行为,第一次繁殖所产卵数和形状、重量、颜色。观察孵卵:孵卵时是雄
11、燕还是雌燕、在孵卵过程中燕的行为、小鸟几天出壳、出壳时在卵的哪一端裂开、第一只雏燕与最后一只雏燕出壳的时间间隔。观察育雏:刚出壳的雏燕特点、老燕是如何育雏的,是雄燕喂食次数多还是雌燕多、一天中喂几次食等。观察雏燕出飞:雏燕生长到多少天后开始出飞、是如何出飞的。记过分析:从观察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所需的信息,从中观察家燕的繁殖习性的特点。论文撰写:根据自己的观察以观察到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观察目的、观察研究过程、观察结果与分析和收获与体会。三、实验研究法1实验法的类型(1)按实验中量和质的关系,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等。定性实验,它是指只要求判断某种因素是否
12、存在,如无机化学中定性分析某些元素存在与否的实验。定量实验,它是指要求测出实验物的数值、各因素间数量关系的实验,如质能公式、牛顿力学定律范围内的定量实验等。结构分析实验,它是指测定物质分子、原子、原子团空间排列的实验。如生物化学家毕生和克里克根据射线衍射分析了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基本空间结构是双螺旋结构,以及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基因测序工作,都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分析实验。(2)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析因实验、比较实验等析因实验。它是指已知结构寻找原因的实验。如探索高等植物茎向光性、根向地性、茎背地性的原因的实验。比较实验。它是指找出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异同、优劣的实验。比较实验又可
13、分为相对比较实验、对照比较实验和中间实验。相对比较实验即两种或多种实验单元做相互比较。如农业生产中可以将两种氮肥分别作用于某农作物,比较哪一种肥效高。对照比较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群体,一个是对照组,即标准组,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一定的实验,对照出一定的结论。如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药效实验,不服药的对照组,服用不同剂量药物的分别为实验组。2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制定实验计划在研究目标确定后,应着手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验计划中应对以下内容予以考虑:搜集有关实验的材料、文献;确定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方法;安排实验时间;落实实验仪器设备;确定实验材料或实验对象;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等。(2)实验的实施经过
14、以上较为深入的思考与准备,制定好实验计划后可以进入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严格按计划控制实验条件,及时搜集实验资料,包括对现象的记录、对数量因素的测定等,并保存好原始记录。(3)整理实验材料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零乱、分散的资料加以整理,形成形象、直观、有条理的资料,以利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对于数据资料,可以列成表格或制成有关的统计图。(4)分析实验结果(5)撰写实验报告3注意的问题:(1)变量的确定要区分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哪些是无关变量。实验时要控制无关变量。(2)实验数据分析从实验数据中找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规律,有时需要用图象、柱形图等表示出来。(如一摸试题)(3)实
15、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结合实验目的概括出实验结论。注意全面、准确,并辩证性地看问题。(4)课题的成果形式:一般为实验报告或论文 案例关于光线影响薄头茧形成的发现课题完成者:市高级中学 吴在桐乡市农村,几乎家家都养蚕,近年来推广了纸板方格蔟上蔟(将老熟蚕放到方格蔟上使之结茧的过程)的新技术,蚕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有些养蚕户对此项新技术处理不当,出现了厚薄不匀的“薄头茧”。“薄头茧”的蚕丝排列缺乏规律性,使部分茧层厚薄不匀。厚薄不匀程度轻的蚕茧尚可缫丝,但经过煮茧不能达到适度膨润,在缫丝时造成频繁跳动而易切断茧丝,造成解丝率低。厚薄不匀程度严重的蚕茧则不能缫丝。为了保证蚕茧的质量,必须
16、尽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减少“薄头茧”的产生。而实际生产中个别农户“薄头茧”的发生率却高达20%。因此农户纷纷咨询造成“薄头茧”的原因,要求技术指导。我回家时了解了这些情况,很想帮助乡亲寻找产生“薄头茧”的原因,以提高蚕茧的质量。据我所知,蚕在吐丝结茧时,头部抬起,上身不断左右摇摆,而昆虫是具有趋光性的。在蚕的头部生有单眼,单眼虽不能识别物体,但能感觉光线的强弱和方向,那么是否有可能不同的光刺激会影响蚕的吐丝结茧过程呢?由此,我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设想。实验过程:实验时间及地点:5月份春蚕期和9月份中秋蚕期间,我在镇村叔叔家进行了光线影响“薄头茧”形成的实验。供试蚕品种:浙蕾春晓、丰1
17、54A(中秋蚕期)实验小区设立和条件控制:选择三个实验小区,分别为A区、B区和C区。三区光线处理如下:A区:室内光线明亮而不匀。B区:室内光线明亮而均匀。C区:室内遮光,暗而均匀。严格控制各区的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每区实验进行6次重复,上蔟后第七天,调查每个小区的“薄头茧”发生情况,记录调查结果,然后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根据表中所得数据分析,得出光线与薄头茧形成的关系。成果表达: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和收获与体会,并在文章中提出降低“薄头茧”发生率的一些技术要求。四、文献资料研究法1.什么是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查
18、阅、分析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文献”,就是以书籍、实物、声像材料或一软件、光碟、网络等为载体记录下来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资料。2.文献研究法的特点文献研究法的特点之一是间接性。文献研究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从现有的文献中搜集所需要的资料,不亲自接触研究对象也能进行研究,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由直接方式转为间接方式。文献研究法的特点之二是继承性。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查阅、记录文献,就必然要了解和接受文献中的观点。因此文献研究法具有继承性的特点。当查阅了有关课题的大量文献后,就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去攀登科学研究的新高峰。文献研究法的特
19、点之三是简便易行,所需费用低。文献研究法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古今中外的资料,而且不受研究的对象、场地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查阅。3.运用文献研究法的步骤查找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文献,如何科学、有效、全面地查到文献,是文献研究的关键所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是:(1)科学地考虑文献检索的范围在搜集文献资料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查找文献的方法,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在何种知识载体中去搜集所需的文献。只有对文献涉及的时间、空间、载体形式和主题都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整体把握该项研究的基本情况。尽量搜集新的文献资料和第一手文献资料,还要学会搜集观点不一致的文献资料。(2)泛读
20、文献资料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进行认真泛读。(3)鉴别文献资料在泛读的基础上,要精读文献资料。精读时,应该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精神,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鉴别文献资料的真伪和文献资料的字句、数字的正误。一边阅读一边做记录。(4)分析论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和完备性通过辨伪考证、年代考证、地点考证、作者考证、文献资料原形考证等方式进行论证,提高文献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备性。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的理性加工,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经过认真思考,形成某些有创新特点的想法,并草拟出论述提纲。(5)进行系统的论述根据论述提纲,把摘录的材料分别组织到有关的条目中去。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按照论述提纲系统加以论述,逐步达到说明清晰、具体,论据充分有力,结构严谨完整的要求。论述时,引用文献资料应简要、确定,不可断章取义;讲究逻辑推理,讲辩证法,做到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