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欣赏美。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通过自主朗读、理解、搜集、欣赏、品味、感悟文中的精美佳句,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学习作者的刻画自然景物的写法。
4、通过看图、学文,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心灵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出示图片,觉得如何呢?能不能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或者赞美一下。
二、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欣赏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准确字词。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作者描写桂林山水的段落。
2、听示范朗读,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
三、巧设情境,激发情感,感受漓江水的美,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它有什么特点?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
2、老师出示几个句子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句子中的“真”“好”“很”哪个更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么说——非常非常,多么。
3、“真”字起强调的作用,因此要读重音,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静的水赞不绝口。紧接着作者就描写出了漓江水静的如何——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4、指导朗读。
(1)小组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2)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3)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4)读了这段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6、总结第二段写法“赞叹+描述”,学法“看图、学文、朗读、感受”。
四、学法迁移,品尝感悟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看一看、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小组交流:通过读悟,结合图片,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3、交流汇报,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板书:奇、秀、险)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松智力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1回答:桂林的山真险哪,好像就要倒下……
预设学生2回答:桂林的山真高啊,好像一支巨大的笔,直插入云霄……
五、小结写作方法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描写桂林山与水时,作者运用了“赞叹+描述”的方法,使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六、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老师听说桂林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要来我们神木旅游,你愿意在他们到来之前先为他们介绍一下咱们神木的自然风光吗?别忘了用上作者交给我们“赞叹+描述”的方法。
2、组织交流,选代表汇报,师生共同点评。
七、作业超市
1、背诵本文2、3自然段。
2、搜集描写优美景色的词句。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写法:赞赏+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