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18223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键盘上的舞蹈 一次与钢琴的美丽邂逅 ——《不一样的月光》 一、 教学目标 1、 对比欣赏德彪西及贝多芬两位作曲家创作的钢琴曲《月光》,让学生体验钢琴艺术的美,同时初步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2、 通过触键小活动,让学生体验钢琴音乐的乐趣。 二、 教学重点 1、 对比欣赏德彪西及贝多芬两位作曲家创作的钢琴曲《月光》,让学生体验钢琴艺术的美,同时初步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2、 在部分音乐的欣赏中,尝试加入动作体验。 3、 活动与体验——键盘上的舞蹈(学生利用钢琴的黑键进行弹奏表现月光) 三、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始终保持兴趣地欣赏、学习音乐而不觉得枯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五、 教学过程 ㈠导入(用时:5分钟) 教师依次提问某几位学生:“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回答,用钢琴即兴弹奏一句相应的旋律,反应这位同学表述的心情。(如钢琴技术受限,可事先准备好音乐片段播放)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老师用钢琴反应了部分同学的心情,其实钢琴不仅可以反映人的心情,还可以描绘及表现很多事物、人物、景物等等,现在老师将利用这黑白相间的键盘向你们展现。现在,我会弹奏两句简单的旋律,你们听听,这两句旋律有没有相同点?有什么是不同的? (教师分别在钢琴的高音区及低音区弹奏同样的旋律) 学生回答:“旋律一样,但是弹奏的旋律一个在高音区,一个在低音区。” 教师:“如果这两个旋律表现的是男性与女性,那么你们,认为哪个旋律表现的是男性?哪个旋律表现的是女性?为什么?” 学生回答:“高音区旋律代表女性,低音区旋律代表男性,因为高音区的音色高亢、细腻,低音区的音色浑厚。” 教师:“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物都是有性格的,接下来老师用钢琴来弹奏,请同学们回答这位女性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弹奏一句舒缓的旋律) 学生回答:“温柔的、多愁善感的。” 教师:“现在这里有两个人物,他们发生了一些事情,同学们你们猜猜他们怎么的两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用低音区即兴弹奏音程,用中、高音区即兴弹奏琶音。等等片段) 学生根据想象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老师想象是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老人要自己的孙子慢些走,孙子却跑得很快,低音区的音程代表走路吃力的老人,高音区琶音代表活蹦乱跳的孙子。非常的诙谐有趣。 ㈡欣赏德彪西《月光》 1、刚才,老师用钢琴键盘表现了各种人物。其实,钢琴也可以描绘及表现各种景物,比如月光。现在,老师将弹奏四个片段的旋律,请同学们选择哪一个片段代表月光?为什么? (教师分别弹奏风格各异的三个片段,要学生选择代表月光的一个片段) 学生回答:“第三个片段,代表月光。” 教师总结:被月光照耀下的夜晚有着特有的宁静与柔和,所以与第三个片段柔和的旋律完全吻合,所以,第三个片段的音乐代表月光。同学们都答对了。 老师弹奏的这段月光音乐片段,出自于法国著名作曲家、革新家德彪西作品——《月光》。德彪西的代表作主要有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等,被称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 2、教师:现在,我们来聆听德彪西《月光》的第一个部分,老师这里不仅有音乐,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幅关于月光的绘画作品。请同学们听完之后,选择其中一幅最能与音乐意境相符的绘画作品。同样都是画的月光,两幅作品的所传递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第一幅作品很朦胧,第二幅作品有线条感,很清晰。” 教师:第一幅作品是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所以,第一幅的朦胧感跟第二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两遍,第一遍同学们静心聆听,第二遍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拿出自己的手划出音乐的节拍线条。(此目的士为了让学生体会印象派音乐节奏不规则的特点,因为节拍点跟学生以前接触的很有拍点的音乐相比,反差是很大的。所以,节拍线在此处会让人划得十分变扭。) ⑴播放《月光》第一部分两遍,第二遍时请学生同时用手划节拍线; ⑵教师:“同学们,刚在聆听音乐时,你们的节拍线好划吗?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划得很变扭。” 学生回答:“不好划。” 教师:“跟你们以前接触的音乐节奏相比,节拍点是否明显?” 学生回答:“不明显,节奏不规则。” 教师:“除了节奏不规则这一特点,演奏家演奏的速度及力度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速度慢,力度很轻盈。” 教师:“很好,同学们刚才已经总结了这个音乐的特点。节奏是不规则的,透漏着朦胧的感觉。速度徐缓而富于表情,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映像,弱和弦的反复更加加深了这一映像。根据音乐的特点,同学们选择第几幅画代表能反映出这些特点呢?” 学生:“第一幅!” 教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选择了第一幅印象派画家画出的月光。我们音乐的作曲者德彪西就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作品都是深受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影响,强调主观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往往具有朦胧、漂忽、空幻和幽静的气氛。主要是描绘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如果说中国古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德彪西的作品应该就是画中有曲,曲中有画了” ⑶欣赏德彪西《月光》第二部分 教师:“同学们,刚才第一部分音乐的气氛是静的还是动的?” 学生:“静的!“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来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有什么改变?另外,我希望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双手根据旋律音型的特点,模仿钢琴家演奏时的动作。” (设计双手律动的意图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此处演奏的音型已经变为琶音分解和弦演奏,希望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模仿在无意中来体验钢琴的一种演奏方式;第二原因是此处的音乐与第一部分的幽静相比已经流动起来,希望同学们用动作来体会。) ⑷ 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手部律动——根据音乐旋律特点模仿钢琴家的琶音分解和弦演奏; ⑸ 教师:“同学们,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学生:“速度稍快,音乐流动!” 教师:“刚才同学们设计的演奏动作都非常棒,很多同学都是随着音乐的起伏由手臂带动手腕提起(教师模仿优秀学生的动作),这样的演奏是钢琴中的琶音分解和弦演奏的方法,这种优美的动作就能让我们的音乐既柔和又流动。为了表现音乐优美又流动起来,这种方法尝在钢琴演奏时使用!” 教师:“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要思考—— 第二部分流动的音乐主要是为了表现月光下的什么呢?大家可以想象下,初夏的夜晚,我们悠闲地散步,除了可以感受宁静舒适,自然景物当中有什么是动的吗?” 学生:“表现风、被风吹动的树叶等等。” 教师:“很好!月光下的阵阵清风,轻轻摇动着树枝,稀疏的树枝沙沙作响。与第一部分的宁静相比,音乐在此处是灵动的、活泼的!” ⑹欣赏德彪西《月光》第三部分 教师:“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听听第三部分的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的音乐是基本一致的?” (播放音乐)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与第一部分音乐基本一致!” 教师:“就像写文章要首尾呼应一般,音乐在变化之后,是要选择回归的。所以,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只是在结尾处加了一段宁静的分解和弦组成的尾声。现在老师来弹奏一次尾声,请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为什么德彪西要加这一段宁静的尾声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就像浪漫诗人的感叹,把月光下飘渺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具有。诗意!” ⑺ 与学生一同总结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钢琴曲《月光》的特点: 1、 节奏不规则,旋律悠长; 2、 音乐是朦胧的、飘忽的、变幻富于表情的; 3、 深受印象派画作的影响,展现月光下美的景色很有诗意。 ㈢对比欣赏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 1、导入:古往今来,不管是外国的作曲家或是中国的诗人,作品可因不同的主观感受和意趣各异,大相径庭。这无疑和每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有决定性的关系。德彪西用印象派有代表性的节奏及飘忽的旋律向人们富于诗意地展现着月光如洗的画面。其实,在德彪西之前,德国作曲家、音乐家,贝多芬却对月光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乐章之时,他失聪了,非常痛苦。下面我们来欣赏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的片段旋律。 2、欣赏贝多芬《月光》第一乐章 教师:“欣赏要求——①请同学们拿出手,划出节拍线,体验节奏的感觉;②与德彪西的《月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播放片段音乐,学生划节拍线) 教师:“通过刚才欣赏音乐,同学们划节拍的感觉是怎样的?与德彪西的节奏相比,有什么改变?” 学生:“节拍点比较明显,节奏规则。” 教师:“联系贝多芬的创作时的背景,此月光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音乐多了悲伤的感觉。” 教师:“因为寂寞、宁静的月光确实能把人导入一种哀伤的情绪之中。不管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也好,还是“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漂泊感也罢,一轮冷月导入的哀伤和贝多芬因患耳疾的哀伤是同样的一种心理态势。殊途同归:都是哀伤。所以,两曲最大的不同是:贝多芬的月光是月光下流淌的故事,那流畅的旋律将故事娓娓道来;而德彪西的月光就是月光本身,一夜倾城。” ㈣活动与体验——键盘上的舞蹈(学生利用钢琴的黑键进行弹奏表现月光)(设计意图:第一,黑键是五声调式,怎样弹奏都是和谐的,不会弹奏的钢琴的学生完全可以参与;第二,让学生用触键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型的选择合适地表现月光的音乐情绪,增加他们自身的体验;第三、在乐趣中体验,会让单纯的欣赏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比欣赏不同作曲家创作的《月光》,感受着钢琴艺术的美,我知道大家很想亲身体验钢琴演奏。不如,你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来试试用我们的乐器之王,表现下你们心中的月光!你们觉得月光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幽静、美丽、柔和!” 教师:“很好!那我们触键的力度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轻柔的!” 教师:“速度呢?” 学生:“较慢!” (建议先让学生自己弹奏,然后你再指导,让他们弹奏) 教师:“根据刚才你们欣赏德彪西的月光,第一部分的宁静与第二部分的灵动,选择合适的音型。” (教师示范两种音型) 学生选择 教师:“很好,如果你想展示宁静的感觉,请你用前种音型,如果你想表达灵动的感觉,请你用后种音型。如果你还有不同的表达,欢迎你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演奏。” 学生演奏,教师点评! ㈤总结: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它有着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即可表现音乐的美,又可以表现波澜壮阔的豪迈,还可以细腻如水地诠释着生活。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领略了它的一方面,如果大家有兴趣,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焦昱 2013年4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