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设计思路】
1、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将本节课的内容融会贯通。
2、创设情景短剧,激发学生兴趣来,寓教于乐。
3、采用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突破重点。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是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第一课内容。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的结束时期,是欧洲巨变的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各洲都成了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生产的需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工业文明飞速发展。这环环相扣的发展起源都离不开地理大发现。《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课作为专题五的第一课内容,具有启迪的作用,学好《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对专题五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识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概况,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视频播放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短剧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使学生更清晰明了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通过问题探究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③情感态度价值:通过对欧洲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和探索精神的了解,发展学生坚毅、积极进取的性格。通过新航路开辟对亚非美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建立在残酷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热爱独立,自由,反抗压迫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②难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双重性 依据:高一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偏弱,容易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重点班的学生,总体学习习惯较好,整个班的班风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虽总体成绩较好,但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在历史学科上“拖后腿”,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偏弱;甚至还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平时的考试中,成绩很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分析。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在初中对新航路的开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时隔两年,不少学生会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该全面系统的讲述。心理特征上,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表现自己,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适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能力方面,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初中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性,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未上升到一定高度,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够深入,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设题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这位老师的梦想,目前也是我的梦想,也有可能是在座大部分同学的梦想,同时也是15、16世纪时一些欧洲人的梦想。世纪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欧洲人想要去哪儿看看呢?为什么要去?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学习我们的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也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意图: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网络用语,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新授】
展示课标要求和重难点
课标要求
1、概述迪亚士和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双重性。
意图: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一、探索之因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原因)
问题1:他们到底想去哪儿看看!
问题2:为什么想去东方?
问题3:为什么当时欧洲对黄金如此痴迷?
问题4:他们能否顺利到达东方?
四则材料 材料一:(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 ——马可·波罗
材料三: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而此时西欧由于黄金产量有限和贸易逆差,出现黄金短缺。
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意图:
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感受历史。
2、烘托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史兴趣。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4、 解决重点,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一、 探索之因 ---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条件)
课件展示材料:15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能制造适于远洋航行多桅快速帆船;海船上普遍装上了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和确定纬度的星盘等,确保在大海航行不会迷失方向;海船上还装有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海洋探险家信心倍增。地理知识也更进步,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技术已很先进,出现了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意图: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探索之路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此目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为课本内容不够直观,故通过flash动态地图的演示来让学生理解掌握。
【意图:
1、以图说史,与现行小综合考试接轨。(与地理学科联系)
2、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文史知识,激发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三、探索之果---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老师指导讲解)
提示:从欧洲,世界,亚非拉三个角度分析,结合教材P82页-P83页以及优化探究练习册P50页探究二的三个材料思考。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合作,突破重点。
课堂小结
一 新航路的新开辟
1、原因
2、条件
3、经过
4、影响
再现本科课标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
随堂测试: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
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
A 商业危机 B 商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经济危机
意图:了解当堂课所学知识情况
感悟历史:
地理大发现展开了世界文明史转折的序幕,1500年之前,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1500年之后,是先进的西方,落后的东方。
——《大国崛起》
自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最终走上闭关锁国的不归路,其后的几百年间,曾经如神话般的中华帝国衰落了,而自哥伦布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扩张。
——《西方文明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重读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