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_尹元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1425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_尹元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_尹元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_尹元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协同是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江经济带包含了沿海、内陆、沿边三类自由贸易试验区,本文以上海、湖北、云南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产业协同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在2014年步入协同状态,且协同水平逐年提升,其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整体产业协同水平的影响最大,经济环境、开放环境、劳动力要素是影响三区之间产业协同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此,应促进各区产业协同政策有效衔接,提高产业协同能力,通过产业协同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协同

2、发展。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灰色关联分析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81(2023)02-0030-08以长江经济带为例YIN Yuanyuana,LIU Tianb(a.School of Finance;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Changsha 410205,China)Research on Industrial Synergy Development in Pilot Free Trade ZonesTake the

3、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Abstract:Industrial synerg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pilotfree trade zones and realiz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cludesthree types of pilot free trade zones,namely coastal

4、,inland and border zones.This paper takes the three pilotfree trade zones in Shanghai,Hubei and Yunn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establish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industr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and us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

5、d to empirically study the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ustrial coordi-nation among the three pilot free trade zone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three pilot free trade zones entered the state of synergy in 2014,and the level of synergy increased year byyear

6、,among which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overall level of industrial syn-ergy,and that economic environment,opening environment and labor force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ynergy among the three zon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

7、nhance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coordinated policies,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ustrial coordination,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m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s through industrial coordination.Key words:free trade zone;industrial synergy;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我国进一步扩

8、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国家都把自贸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国自贸区已经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和从沿海、内陆到沿边的渐进式开放特色。1国家对各个自贸区都赋予了相应的战略使命和功能定位,但现实中各个自贸区发展基础参差不齐、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同质化建设等问题突出。随着自贸区数量的增加,不同类型自贸区能否各自发挥优势通过产业协同推动自贸区错位协同创新发展,2以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提到的“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大

9、的动力,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协同”最早由 Haken 提出,他认为子系统相互作用决定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3产业协同是基于经济联系的产业间互动合作和相互协调,通过区域互补性资源和产业优势创造 1+12 的协同效应。4国内学者关于产业协同的研究部分聚焦于具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如服务业和制造业5、高新技术产业6。有学者从区域视角探讨产业协同发展,张明之从定性层面研究了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的类型与运行方式,7魏丽华则从定量层面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水平,8杨道玲等人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9也有学者关注了自贸区之间的协同问题,如张鑫和杨兰品提出了自贸区要从产业协同等五个方向着力促进区域

10、协调发展。10可以看出,对于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是一个较新命题,无论是定性研判还是定量评估均有待拓展。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截至2020 年已有 9 个省份设立了自贸区,包括沿海、内陆、沿边三大类型。本文以上海、湖北、云南三个自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自贸区之间产业协同的可行性,探索产业协同的机理,实证研究产业协同的效果,以此提出促进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一 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的机理分析(一)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的基础条件协同的基础决定了协同的可能性以及协同空间的大小。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之间存在政策、经济、产业等多方面的联系,同时又因区位条件不同、要素禀赋差

11、异,自贸区各具特色和优势,关联性与差异性并存,以此构成产业协同基础(见图1)。协同基础政策导向一致、协同空间广阔、双重优势互补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协同环境协同效果垂直型产业链水平型产业链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优势,确立主导产业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支撑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制度保障错位联动、全面开放、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协同动力机制内生驱动力外生驱动力优化子系统产业结构完善复合系统产业布局图1 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机理第 2 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国家都把自贸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国自贸区已经形成了

12、覆盖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和从沿海、内陆到沿边的渐进式开放特色。1国家对各个自贸区都赋予了相应的战略使命和功能定位,但现实中各个自贸区发展基础参差不齐、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同质化建设等问题突出。随着自贸区数量的增加,不同类型自贸区能否各自发挥优势通过产业协同推动自贸区错位协同创新发展,2以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提到的“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协同”最早由 Haken 提出,他认为子系统相互作用决定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3产业协同是基于

13、经济联系的产业间互动合作和相互协调,通过区域互补性资源和产业优势创造 1+12 的协同效应。4国内学者关于产业协同的研究部分聚焦于具体产业之间的互动,如服务业和制造业5、高新技术产业6。有学者从区域视角探讨产业协同发展,张明之从定性层面研究了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的类型与运行方式,7魏丽华则从定量层面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水平,8杨道玲等人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9也有学者关注了自贸区之间的协同问题,如张鑫和杨兰品提出了自贸区要从产业协同等五个方向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0可以看出,对于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是一个较新命题,无论是定性研判还是定量评估均有待拓展。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

14、东中西三大板块,截至2020 年已有 9 个省份设立了自贸区,包括沿海、内陆、沿边三大类型。本文以上海、湖北、云南三个自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自贸区之间产业协同的可行性,探索产业协同的机理,实证研究产业协同的效果,以此提出促进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一 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的机理分析(一)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的基础条件协同的基础决定了协同的可能性以及协同空间的大小。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之间存在政策、经济、产业等多方面的联系,同时又因区位条件不同、要素禀赋差异,自贸区各具特色和优势,关联性与差异性并存,以此构成产业协同基础(见图1)。协同基础政策导向一致、协同空间广阔、双重优势互

15、补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协同环境协同效果垂直型产业链水平型产业链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优势,确立主导产业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支撑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制度保障错位联动、全面开放、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协同动力机制内生驱动力外生驱动力优化子系统产业结构完善复合系统产业布局图1 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机理尹元元,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312023年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政策导向一致。行政区域级别差异和行政壁垒的存在会导致地位不对等和交易成本增加,而影响区域产业协同。但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同属一个区域整体,服务于共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在一系列政策导向下,政府宏观统筹,

16、降低交易成本,以战略规划协同实施为产业调整提供契机,不同自贸区之间可以突破行政壁垒进行交流合作,为产业协同提供政策基础和坚实保障。2.协同空间广阔。长江经济带以全国20%的土地支撑了40%的经济总量,经济实力雄厚、市场体量大、承载能力强、产业体系完备、要素供给充足,依托长江这一天然黄金水道,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基础设施联通,资源要素流动便捷。同时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走廊,具有丰富的产业集群优势,为不同类型自贸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协同空间。3.双重优势互补。(1)区位优势互补。长江经济带沿海自贸区依托优良海港,海洋运输便捷,具有天然的开放优势;沿边自贸区与东南亚国家接壤,具有大陆边境

17、口岸优势;内陆自贸区依托中欧班列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向西开放的陆路通道优势,同时拥有长江水运口岸通道和空港、铁路港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承担了沿海与沿边自贸区的沟通纽带。11(2)资源要素互补。沿海自贸区是高级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级要素的集聚区,内陆自贸区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生产资源丰富,沿边自贸区拥有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以及跨境资源等特色要素,区域之间形成要素互补。综上,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以要素互补为前提,通过区位优势差异为产业协同搭建资源共享桥梁,具备协同基础。(二)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的动力机制协同理论认为,开放系统之间可以通过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序、协调、统一的结构,最终影

18、响整个系统,促使系统由无序向有序发展。2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是一个复合大系统,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是其子系统,子系统有共同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功能规划、差异化的功能结构。子系统内包含多元要素,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子系统通过产业要素节点交互影响,以点带线,促进子系统内部产业分工协作,以线成面,促进各个子系统建立有序统一的产业体系,通过内生驱动力和外生驱动力两大动力机制,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一个共生、有序、动态的自贸区复合系统协同体。1.内生驱动力。内生驱动力是自贸区产业协同的关键,表现为自贸区扩大市场开放导致的利益驱动。(1)产业分工是协同的核心,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相

19、联系的一种形式,不同区域之间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在要素无法实现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区域发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对产业进行分工。自贸区基于本地产业优势以及对国内国际要素的差异化吸收引进,对于同一产业的不同环节,自贸区内部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企业之间依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基于所处产业链的上下游位置进行联结,构建垂直型产业链。对于不同产业部门,基于部分产品的互补性和关联性,各自贸区内部产业链进行横向拓展,构建水平型产业链。5通过垂直型产业链和水平型产业链两种途径,加强自贸区之间产业联系,最终形成一体化的东中西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实现产业协同。(2)产业转移是协

20、同的主要路径,体现在产业要素流动与资源转移,自贸区的设立打破了贸易往来的管制,为国际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内要素也更易集聚。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存在不同的区位差,导致高级、低级要素分布不均,由于要素的趋利性,高级要素会自发地向低级要素充裕的地区流动,12以要素流动推动产业转移。沿海自贸区向内陆、沿边自贸区输送部分高附加值以及高新技术资源,内陆与沿边自贸区依据承接需求化解沿海自贸区的过剩产能。通过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实现系统内部产业协同,最终可以优化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子系统各自的产业结构,同时完善自贸区复合系统的产业布局,扩大自贸区的整体效益。2.外生驱动力。外生驱动力是区域规划

21、、政策制度作用于自贸区产业协同,构成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外部环境。(1)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支撑。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萌芽以来,多年来持续推进,其明确的战略定位(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和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为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产业协同提供了强有力的区域战略支撑。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地方分割会阻碍区域间的产业联动,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战略规划降低了地区之间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不同自贸区之间产业规划将服务于统一的区域协调战略,冲突性显著降低,产业分工协作将更加便32第 2 期捷和顺畅。(2)自贸区政策制度保障。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新高

22、地”,而不是“政策洼地”,这意味着政府简政放权,市场条件起决定性作用,自贸区依靠国内国际双重的自由市场环境,跨境要素、国际新业态进入更加自由,产业协同更易推进。除此之外,一系列激励性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高水平的开放服务平台,可以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的集聚。产业集聚意味着业态的丰富多样,提供了更多的协同可能性。综上,以协同基础为前提,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自贸区政策制度保障的协同环境下,通过产业分工和转移构建自贸区产业协同的内生驱动力,可以实现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错位联动和全面开放的目标,从而达到自贸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协同效果。二 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产业协同的实

23、证分析从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产业协同视角出发,选取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为研究对象,参考刘洁等人的研究,13通过熵值法、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三个自贸区产业协同水平,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挖掘影响三个自贸区之间产业协同的关键因素,以此对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之间产业协同进行实证分析。(一)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1.指标体系设立。基于自贸区之间产业协同的内涵和理论逻辑,参考魏丽华的研究,8本文从产业协同要素、产业协同能力、产业协同环境三个层面构建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具体细分为 6 个二级指标,12 个三级指标。其中产业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协同要素包括劳动力

24、要素和创新要素,劳动力要素贯穿产业发展的每一环节,创新要素则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关键作用;产业协同能力是推动不同子系统之间产业协同的重要衡量指标,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可以衡量区域的产业基本发展水平,一个区域的产业规模越大,产业结构越高级,更易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撑,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环境的支撑和开放环境的支撑,经济实力越强、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对产业协同水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1 自贸区产业协同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产业协同要素产业协同能力产业协同环境二级指标劳动力要素创新要素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经济环境开放环境三级指标就业总人口x1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x2研发经费支出x3专利申请量

25、x4第二产业增加值x5第三产业增加值x6第二产业产值/GDPx7第三产业产值/GDPx8人均GDPx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x10进出口总额x11实际利用外资总额x12指标性质+-+单位万人万人亿元件亿元亿元%元亿元亿美元亿美元2.数据标准化和权重计算。本文选取 20092021年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目前官方并未公布自贸区的区域内统计数据,而各个自贸区片区均以所在地级市命名,且其设立和发展对所在地级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以各个自贸区片区所在地级市的数据代替自贸区数据。湖北自贸区分布在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三个片区,云南自贸区分布在昆明市、红河州、德宏州三个

26、片区,上海自贸区集中在浦东新区。数据来源于各地市统计年鉴、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各市州区的统计公报,个别缺失值运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填充,数据预处理如下所示。尹元元,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332023年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初始数据标准化。不同指标数据具有不同的维度特征,因此首先对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处理,正负指标处理公式分别如下:Xij=xij-min xijmax xij-min xij(1)Xij=max xij-xijmax xij-min xij(2)其中,xij表示各个子系统中第i年的第j个指标,min xij和max xij表示第j项指标的最小

27、值和最大值,Xij表示各年份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为满足取对数要求,对全部指标进行平移处理,即:Xij=Xij+0.0001(3)(2)指标权重确定。根据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每个系统第j个指标对应的熵值为:ej=-ki=1m(pij lnpij)(4)其中,k=1lnm,pij=xijimxij(i=1,2,m;j=1,2,n)计算指标j的信息权重为:wj=1-ejn-j=1nej(5)3.综合评价指数。将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确定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U1、U2、U3,其综合评价指数为:U=jnwjXij,U=(U1,U2,U3)(6)(二)耦合协调度模型1.耦合度模型。借用物

28、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得到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三大系统的产业耦合度公式如下:C=3|U1 U2 U3()U1+U2+U3313(7)2.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只能表示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无法反映在耦合情况下协同程度的高低,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D=C U,U=U1+U2+U3(8)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为待定系数,考虑到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均属于协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系数取相等值均为1/3。3.耦合协调度划分。借鉴唐晓华等人的研究,14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阶段性划分(见表 2),用 D 表示耦合协调度,D(0,1),当D小于0.5时,表示系统之间处于失调状态

29、,当D越接近1时,表示耦合协调程度越好。表2 自贸区产业协同水平判定标准耦合协调数值(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耦合协调类型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三)灰色关联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参考序列和各比较序列之间的变化态势来衡量序列之间的相关程度,运用该方法计算三区之间每个指标同耦合协同水平的关联度,关联度大则表示该指标为影响协同水平的重要因素。15以上文得到的耦合协调度为参考序列x0,三级指标层为比较序列xj,计算两者的绝

30、对差序列,以及绝对差序列的最大值0j()max和最小值0j()min,计算公式如下:0j=|xj()k-x0(9)计算各子系统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其中,为分辨系数,为防止绝对极差序列最大值过大,取0.5。0j()i0j()min+0j()max0j()i+0j()max(10)对关联系数求平均得到灰色关联度,n为指标个数。R0j=i=1n0j()in(11)(四)实证分析1.上海、湖北、云南自贸区产业协同度分析。表3 所示为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2009 年至 2021 年上海、湖北、云南自贸区三大子系统产业协同水平从轻度失调状态迈入中级协调状态,协同水平稳步上升。其中,20092013 年期

31、间耦合协调度值低于 0.5,三大子系统处于失调状态,在此期间我国自由贸易试34第 2 期验区战略还未实施,子系统之间产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2013年以后,三大子系统开始步入协同状态,且协同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从勉强协调到中级协调的跨越,子系统之间产业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这段时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上海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云南自贸区开始陆续设立,并且自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受到重视,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战略的提出使地区发展差距在逐步缩小,内陆和沿边地区紧追沿海地区步伐,因此三大子系统产业协同水平逐渐提高。表3 20092021年上海、湖北、

32、云南自贸区产业协同水平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0.3740.4040.4330.4610.4980.5400.5700.586轻度失调濒临失调濒临失调濒临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勉强协调勉强协调年份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类型201720182019202020210.6130.6420.6880.6980.733初级协调初级协调初级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续表3年份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类型对公式(7)进行简化,计算出上海和湖北自贸区、湖北和云南自贸区、上海和云南自贸区两两子系统间的产业耦合协调度如图 2 所示,整体上两两子系统之间的产业均朝着协同方向发展。上海和湖

33、北自贸区子系统产业发展自2011年起步入协同状态,且协同水平最高;湖北和云南自贸区子系统产业发展在 2015 年步入协同状态,协同水平次之;上海和云南自贸区子系统产业发展在 2016 年步入协同状态,协同水平最低。探其原因:上海自贸区与湖北自贸区设立的年份更早,且上海、湖北产业发展基础差距较小,因此其协同度处于更高水平;而云南相对于上海,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还是自贸区的设立时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两者之间的产业协同度水平也更低。对公式(7)进行简化,计算出上海和湖北自贸区、湖北和云南自贸区、上海和云南自贸区子系统两两间的产业耦合协调度如图 1 所示,整体上两两子系统之间的产业均朝着协同方向发展

34、,上海和湖北自贸区子系统产业发展自 2011 年起步入协同状态,且协同水平最高;湖北和云南自贸区子系统产业发展在 2015 年步入协同状态,协同水平次之;上海和云南自贸区子系统产业发展在 2016 年步入协同状态,协同水平最低。探其原因,上海自贸区与湖北自贸区设立的年份更早,且上海、湖北产业发展基础差距较小,因此其协同度处于更高水平,而云南相对于上海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还是自贸区的设立时间都存在更大的差距,因此两者之间的产业协同度水平也更低。00.10.20.30.40.50.60.70.80.91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

35、021耦合协调度年份上海、湖北自贸区产业耦合协调度湖北、云南自贸区产业耦合协调度上海、云南自贸区产业耦合协调度图2 20092021年两两复合系统之间产业协同水平2.上海、湖北、云南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关联度分析。由表4可知,在12个指标中,与三地产业耦合 协 调 水 平 关 联 度 最 大 的 为 上 海 进 出 口 总 额(0.792),最小值为云南进出口总额(0.481),上海自贸区无论是在设立时间,还是在开放水平上都优于云南自贸区,因此结论与现实情况相符。通过均值计算,各因素对上海、湖北、云南自贸区产业协同水平影响的大小次序为:人均GDP(0.6497)进出口总额(0.6360)普通高

36、等学校在校人数(0.626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0.6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尹元元,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352023年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额(0.6090)第二产业产值/GDP(0.6077)第三产业增加值(0.6000)就业总人口(0.5753)第三产业产值/GDP(0.5700)第二产业增加值(0.5693)研发经费支出(0.5647)专利申请量(0.5340)。根据指标归属类别来看,经济环境、开放环境、劳动力要素对三区产业协同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从区域维度上看,上海自贸区各指标同三区产业协同水平关联度最高,表明上海自贸区对促进三区产业协同的作用

37、最大,湖北次之,云南最小。表4 上海、湖北、云南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灰色关联度指标x1x2x3x4x5x6x7x8x9x10 x11x12均值三区各指标与产业协同水平的关联度上海0.5540.7180.5060.5520.5320.6240.6830.5480.6660.5280.7920.6920.6163湖北0.5370.5660.6070.5450.5020.6290.6070.5400.6950.6470.6350.5740.5903云南0.6350.5950.5860.5050.6740.5470.5330.6220.5880.6520.4810.5860.5837均值0.57530.

38、62630.56470.53400.56930.60000.60770.57000.64970.60900.63600.61730.5967三 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基于自贸区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本文构建包含产业协同要素、产业协同能力、产业协同环境三大层次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上海、湖北、云南自贸区的产业协同水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产业协同水平的关键因素,得出结论。(1)三大自贸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从 2009 年到 2021 年逐步提升,并在2014年步入协同状态;(2)在影响因素层面,经济环境、开放环境、劳动力要素对三大自贸区的产业协同水平的

39、影响程度较大;(3)在区域层面,上海自贸区对三大自贸区的产业协同水平的影响最大,湖北次之,云南最小。(二)对策建议1.促进自贸区协同政策的有效衔接。(1)要坚持共识上的协同,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自贸区产业政策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把握政策的协同性。(2)注重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加强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之间产业政策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打破行政壁垒,共享信息资源,统筹合作事宜。16(3)注重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产业政策的差异化探索,通过聚焦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突出自贸区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和特色

40、,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相互之间挤占资源。2.提升自贸区之间产业协同能力。(1)加大资源利用,促进产业协同要素流动。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开放优势,进口稀缺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弥补生产资源的不足,同时通过免税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先进要素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政策协同共识的基础上,发挥沿海、内陆、沿边不同的区位优势,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适时地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和沿边自贸区输送高级人才,提高产业协同的要素配置能力。(2)扩大产业规模,奠定产业协同基础。通过自贸区的自由市场环境以及金融服务水平和税收优惠制度,集聚优势产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通过产业规模扩大,奠定产业协同基础,同

41、时扩大自贸区产业协同空间。(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高水平协同。自贸区要领先周边区域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先进的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业等。通过国外技术设备、高级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学习,传统制造业要向服务型生产企业转变、旧产业要融合新技术、高增长高附加值产业带动低增长低附加值产业。通过产业提质改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自贸区产业高水平协同。3.以产业协同推动自贸区协同发展。(1)加强产业联动,促进自贸区之间交流合作。沿海自贸区提供技术、金融、高级人才等要素支持,内陆自贸区提供市场、劳动力、发达的制造业体系支持,沿边自贸区提供跨境特色资源要素支持,深化分工合作。不同

42、类型自贸区聚集不同的国外资源,沿海自贸区面向全球市场,内陆自治区对接“一带一路”,沿边自贸区深化与接壤国家合作。通过吸收各自不同的国际要素,以此构建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特色产业协同链36第 2 期条,加强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之间的产业联动,通过产业联动促进自贸区交流合作,实现自贸区协同效益最大化。(2)发挥上海自贸区的引领作用,推动自贸区协同发展。上海自贸区产业基础最好,建设经验最丰富,因此要发挥学习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自贸区,逐步向内陆和沿边地区转移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依靠充足劳动力及土地要素禀赋的产业,同时输送相应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产业发展经验,弥补其他自贸区产业发展短板。在自贸区建设经验上,上海

43、自贸区要实现制度创新成果经验共享,便于内陆、沿边自贸区加快完成贸易、投资、金融、税收等制度改革,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产业追赶目标,缩小沿海、内陆、沿边自贸区发展水平差距,实现自贸区协同。参考文献1 张鑫,杨兰品.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J.经济体制改革,2020(4):65-71.2 蔡春林,陈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区错位发展的路径选择 J.国际商务研究,2020,41(2):89-97.3 HAKEN H.Synergetics M.Springer,1983.4 郝凤霞,王宇冰,楼永.区域服务化视角下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3

44、):55-63.5 陈秀英,李健斌.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与路径优化 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1(1):34-44.6 钟庭宽.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条件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1):84-94.7 张明之.区域产业协同的类型与运行方式以长三角经济区产业协同为例 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4):79-85.8 魏丽华.京津冀产业协同水平测度及分析 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7):120-128.9 杨道玲,任可,秦强.京津冀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研究 J.宏观经济管理,2022(1):52-59.10张鑫,杨

45、兰品.我国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成效与重点方向 J.经济纵横,2020(4):89-95.11张鑫,杨兰品.沿海、内陆、沿边自贸试验区开放优势特色与协同开放研究 J.经济体制改革,2021(3):59-64.12吴杨伟,王胜.中国贸易优势重构:理论指导与战略支撑 J.世界经济研究,2017(9):65-77.13刘洁,姜丰,栗志慧.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21(S1):171-178.14唐晓华,张欣珏,李阳.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2018,53(3):79-93.15张铃,王纪入,李志刚,等.区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以四川省为例 J.统计与决策,2021,37(22):111-115.16张鑫,杨兰品.我国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成效与重点方向 J.经济纵横,2020(4):89-95.尹元元,等: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