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贸港背景下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思考_陈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1413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贸港背景下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思考_陈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贸港背景下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思考_陈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贸港背景下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思考_陈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 第3期北方BEIFANGJ INGMAO经贸自贸港背景下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思考陈科,孙竹梅(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摘要:碳金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经济手段,以碳排放权为核心交易资产,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将迎来世界最高水平的开发,在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亚市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既是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助力自贸港国际化的现实要求。在产业结构单一、配套服务欠缺、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下,三亚市可通过探索全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加快国际碳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关键词:碳金融;碳交易;国际碳市场;自贸港建设中图

2、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23)03-0111-03收稿日期:2022-09-12基金项目:三亚市 2021 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SYSK2021-18)作者简介:陈科(1992-),男,成都人,助理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城乡社会治理。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 2021 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中共三亚市委也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设为二三五年远景目标。2022 年初,海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在三亚市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海

3、碳中心),1海碳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海南省在践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未来以碳金融产业发展为抓手,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市场化发展,促使海南跨入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的新阶段。作为海碳中心的所在地,三亚市将迎来碳金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吸引外来资金,能够为三亚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碳金融天然的生态属性,又能推动三亚的产业升级优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一、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海南将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而金融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内容。三亚拥有先天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

4、三亚建设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一方面能够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金融开发,另一方面将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市场化路径,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一)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的需要2017 年 2 月,三亚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共三亚市委在“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故而,绿色、生态、环保将成为三亚市发展的主旋律,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中共三亚市委还提出,应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推进交易所建设,推出知识产权、大宗商品、碳排放等交易品种。由此可见,在三亚市未来的经

5、济发展中,金融创新将成为产业布局的重要发展方向。碳金融兼具生态与金融两种属性,与三亚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具有强有力的政策要素保障。“建设自贸港”对三亚市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刻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低碳保护深度融合,是三亚市亟需思考的命题。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三亚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深度优化调整,进行系统性升级,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碳金融的资金汇集作用,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海碳中心的成立,能为各类碳金融产品提供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碳金融,将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为三亚的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低碳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能够有效促

6、进碳排放总量的降低,推动能源结构的市场化调整,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二)助力自贸港国际化的现实要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使命,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开碳减排机制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碳金融应运而生。碳金融以碳排放权的交易价值为基础,通过抵押、信贷、债券等形式进行融资,为资金需求方提供生产建设所需资金,完成其金融支持的功能。在碳金融的交易过程中,碳减排的成本收益能够得到转化,能源企业实现了资金融通,气候变化的风险得以缓解。碳金融产品在国际经济体系的流转,能够加深国际贸易流通,拉动国际投资投向低碳经济领域,最终促进全球碳市场的快速均衡发展,推动

7、全球经济向低碳化的方向转型,早日实现人类社会1112023年第3期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的可持续发展。3根据金德尔伯格等人的理论,金融资源的聚集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聚集的结果。4碳金融中心是具有“碳”特点的金融中心,它包含了传统金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中介机构、产品提供商、消费者、监管机构,同时它又集成了碳金融产品和碳金融信息等要素,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碳金融中心内不仅存在碳交易所、减排企业、投资者,还吸引着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评级公司、咨询公司等第三方认证企业,他们采用各种金融手段,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对规模庞大的碳资产进行管理。要想实现

8、各种碳金融资源顺利流动、聚集和辐射,碳金融中心需要时刻保持与实体经济之间、与中心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性。国际碳金融中心具有资源聚集、能量辐射、产品交易的功能。在国际碳金融中心,碳金融产品、碳金融工具、碳金融机构、碳金融制度以及政策法规等要素要在一定地域空间进行组合,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碳金融资源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密集分布,呈现系统化的集聚形态,促使碳金融产业成长、发展。碳金融中心先天具有金融辐射功能,能够利用集聚的碳资源向中心以外地区输送金融能量,渗透并进而引导其他区域或全球经济碳金融的发展。作为碳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产品交易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和交易主体的广泛参与,使得碳金融的信息溢出效

9、应得到有效发挥;通过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来满足碳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和低碳经济的持续运行,提高碳金融产品交易的活跃程度。因此,建设国际碳金融中心使各相关方在参与炭交易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种特殊的属性使得碳金融中心能够助力自贸港的国际化,所以在三亚建设国际碳金融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困境(一)产业结构单一,本地市场规模有限长期以来,三亚市一直以旅游业和酒店业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 70%,5放眼到整个海南省,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与省外其他地区相比发展程度相对落后。海南省的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房地产业和旅游业

10、,整体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尚无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并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一种创新形式的金融模式,碳金融的发展要采用科技化和智能化手段,需要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作为支撑,然而三亚乃至整个海南目前的工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高效驱动和支持碳金融及其基础设施、创新业态与服务的发展。(二)碳交易流动性低,配套服务欠缺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起步较晚,导致社会层面上对于碳金融的认知程度不高,碳排放权交易参与度低。现阶段,我国碳排放登记主体为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个人,多数为电力或热力行业企业,形成了基于配额的强制碳交易市场。然而三亚市此类企业较少,其他行业的企业加入碳交

11、易体系的意愿并不强烈,自愿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少,将导致碳交易流动性较差,阻碍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设国际碳金融中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碳金融交易的发展需要法务、评级、风控等配套服务体系的支持,但三亚乃至整个海南省,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健全,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银行、证券公司为主,罕见新兴金融业态,金融产品的层级较少,设计较为简单,交易成本偏高,缺乏竞争优势,亟待进一步夯实基础。与此同时,碳汇量作为碳金融的发展基石,其计量、核算、对价等工具尚处于发展过程中,三亚同样缺乏配套的服务产业支持。6(三)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碳金融刚迈入起步发展阶段,产品、机制的创新要求从业人员

12、具有较好的复合技术背景、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更灵活的创新思维。海南省高等院校较少,三亚市现有的两所本科院校,仅开设金融科技等本科专业,硕、博专业几乎没有,储备的金融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高学历人才、金融持证人才、具有复合背景的碳金融专业人才更为缺乏,严重制约了碳金融市场的开发。受制于碳金融人才匮乏,加之重点排放单位对于碳金融衍生品的理解并不深刻,三亚碳金融产品的创新设计缺乏推动力,难以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三、对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的建议(一)探索全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三亚应充分利用建设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机遇,积极接轨国际碳金融市场,借鉴国外碳金融市场的先进经验,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金融

13、便利,寻求更高水平的开放,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成为我国碳金融与国际接轨的窗口。通过引领国内碳金融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实现我国碳金融企业“走出去”和国外碳金融企业“引进来”,打造碳金融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同时,三亚市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碳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尝试探索差经贸纵横1122023年 第3期北方BEIFANGJ INGMAO经贸异化的发展路径,突出绿色生态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以生态为核心,在有效发挥碳交易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化的碳金融发展体系,实现蓬勃发展。(二)扩充碳排放权交易主

14、体现阶段,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导致了碳金融的发展基础不牢,而碳金融产品的融资成本缺乏明显价格优势,进一步使得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动力匮乏,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的扩充,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做市商、咨询公司、中介经纪机构等主体的广泛参与,能提供更灵活的交易方式,有效提升碳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其一,实行做市商制度。做市商通过碳交易市场的做市制度,以自有资金在碳金融市场上进行配额交易,可以有效维持市场流动性,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对冲,有效提升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其二,大力发展投资机构。随着高排放企业的减排压力增加,各大央企、地方国企纷纷成立了碳交易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管理、减排降耗、碳汇交易投资等相

15、关服务,这些投资机构对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亚可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碳交易投资机构落户海碳中心,拓展碳金融市场的投资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三,引入各类中介机构。现行的标准化金融市场体系,除了交易主体的参与,各类中介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三亚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可参照金融市场成熟的运作模式,积极引入各类中介机构,围绕碳金融开展咨询、评估、信用评级、核证等业务,提高碳资产的运行效率,推动碳金融市场的低风险快速发展。(三)培养专业人才传统金融学以货币价值为核心,而碳金融的交易以碳资产为基础,这就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金融的知识体系

16、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三亚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需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拥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未来可依托各大高校的办学优势,布局碳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设计全面、丰富的课程体系,引进权威的师资力量,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积极引进具备金融衍生品交易研究、风险管理等方面经验的高端人才,充实三亚的碳金融人才市场。与此同时,加强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市场从业人员、市场参与主体从业人员的理念灌输,强化业务知识和规则,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四)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起步较晚,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

17、的先进经验,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成熟度越高,碳市场的价格调节能力、融资功能就越能充分发挥,故而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加快碳金融创新步伐方面,三亚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紧抓建设海碳中心的发展契机,申请碳金融发展试点,大胆改革,尽快设计推出碳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碳配额回购、碳信托集合计划等产品的先行先试,并建立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增强投资者的交易意愿和投资信息。推动形成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吸引境外投资资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易定价中心。以全球交易量最大的碳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ECX)为例,其交易产品包括了碳现货(配额、减排量)、碳期货等多种交易产品。ECX

18、占全球 80%多的交易量推动了其所在地伦敦成为国际碳交易中心。7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应用当下流行的数字化发展理念,将金融产品设计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碳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参考文献:1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拟在三亚注册 _ 今日头条 _ 三亚市人民政府网EB/OL.2重磅!三亚“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议全文公布EB/OL.3许传华,叶翠红,罗鹏,叶楠.湖北建成全国碳金融中心的宏观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19-31.4Charl

19、es P.Kindleberger C P.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Centers: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 R.Working Paper,MIT,1973(15).52021 年年鉴三亚市统计局EB/OL.6陈阳.碳金融创新助推自贸港绿色发展J.中国金融,2021(10):51-53.7贾彦,刘申燕.依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加快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J.产权导刊,2022(2):22-27.8杨兆廷,吴祎伦.“双碳”目标下雄安新区发展碳金融的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22(1):124-129.9宾晖.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碳金融中心J.中国金融,2021(18):58-59.责任编辑:方晓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