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普通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竖直角: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2、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3、水平角: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铅垂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
4、比例尺:图纸上两点间的距离与相应地面两点间距离之比,称为图纸的比例尺。
5、大地水准面:与静止状态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7、相对高程: 地面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8、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9、测量学:是研究确定点位,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信息的学科。
10、比例尺精度:在测量工作中,把图纸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11、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称为控制测量。
12、碎部测量:利用控制点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称为碎部测量。
13、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
14、竖盘指标差:竖盘指标偏离正确位置时引起的差值,称为竖盘指标差。
15、视差: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导致目标实像与十字丝平面不完全重合出现相对移动现象,称为视差。
二、填空题
1、在水准测量中,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2、建筑基线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型 )(T字型)(L字型)(十字型)。
3、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边)、(测角)和(连测)。
5、等高线的形式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6、园曲线的主点包括(直园点或ZY)(曲中点或QZ)(园直点或YZ)。
7、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工作内容包括(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8、钢尺精密量距时,对尺段长度应进行(尺长)(温度)(倾斜)三项改正。
9、图根导线常用的布设形式可分为(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10、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工作。
11、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组成。
12、测设地面点的基本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全站仪坐标法)。
13、园曲线带有缓和曲线时,其曲线主点包括(直缓点或ZH)(缓园点或HY)(曲中点或QZ)(园缓点或YH)(缓直点或HZ)。
14、图上面积量算的方法有(几何图形法)(坐标计算法)(横片法)(求积仪法)(光电测积法)。.
15、地形图的分幅方法常用的有(矩形分幅法)(梯形分幅法)。
16、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
17、地面点的坐标通常有(地理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独立平面直角坐标)三种。
18、地形图的比例尺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
19、在水准测量中,通常采用(改变仪器高度法)(双面尺法)。
三、判断题
1、与水准面平行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
2、重力的方向线称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的基准线。 (√)
3、地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差等于其相对高程差。 (√)
4、用经纬仪测量地面两点间的距离时,必须测出水平角。 (×)
5、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角度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
6、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局部到整体,先碎部后控制”的原则。 (×)
7、用钢尺精密测量距离时,要对最后一尺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三项改正。 (×)
8、在水平角的观测中,方向观测法主要用于观测单角。 (×)
9、闭合水准路线各段高差的代数和应相等。 (×)
10、测量工作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后,对距离的影响大,对高程的影响小。 (×)
11、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1/5000。 (√)
12、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是4°。 (×)
13、具有控制全局作用的网点称为转点。 (×)
14、直接用于测图的地形点或施工放样的点称为碎部点。 (√)
四、单项选择题
1、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3°带是从东经( ② )开始划分的。
① 1°10′; ② 1°30′; ③ 2°30′; ④ 3°。
2、建筑基线的主点不得少于( ③ )个。
① 2; ② 4; ③ 3; ④ 5。
3、测绘1﹕500的地形图时,小于( ① )mm的地物就无法表示出来。
① 50; ② 5; ③ 300; ④ 100。
4、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110°30′,该点所在6°带的带号是( ② )。
① 18; ② 19; ③ 17; ④ 20。
5、地面上某点真子午线方向和磁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 ② )。
① 方向角; ②磁偏角; ③子午线收敛角; ④坐标方位角。
6、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6°带是从东经(③)开始划分的。
① 1°10′; ② 1°30′; ③ 0°00′; ④ 3°00′。
7、正反坐标方位角互差( ② )。
① 90°; ② 180°; ③ 360°; ④ 270°。
8、某建筑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则室外地面的绝对高程为(②)m。
① 42.8; ② 43.8; ③ 43.7°; ④ 43.6。
9、用水准仪测定 、 两点间高差,已知 点高程为 =12.658m, 尺上读数为1526mm, 尺上读数为1182mm,求 、 两点间高差 为(④)m。
① +1.344; ②-1.344; ③ -0.344; ④ +0.344。
10、水平角的取值范围是(④)。
① 0°~180°; ②0°~270°; ③ 0°~90°; ④ 0°~360°。
11、竖直角的取值范围是(③)。
① 0°~180°; ②0°~270°; ③ 0°~90°; ④ 0°~360°。
12、在距离丈量中,用(②)来衡量测量的精度。
①绝对误差; ②相对误差; ③均方差; ④平均误差。
13、对某水平角进行了五次观测,其角度为:63°26′12″,63°26′09″,63°26′18″,63°26′15″,63°26′06″。其算术平均值为(②)。
① 63°26′10″; ②63°26′12″; ③ 63°26′22″; ④63°26′32″。
五、简答题
1、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答:其操作要点有:
(1) 安置水准仪;
(2) 粗略整平水准仪:调整脚螺旋,使园水准器气泡居中;
(3) 瞄准水准尺:目镜对光,瞄准目标,物镜调光,消除视差;
(4) 精确整平水准仪:调整复合水准器,使两半气泡中重合。
(5) 读数。
2、 视距测量法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步骤有哪些?
答:其步骤为:
(1) 将经纬仪安置在一已知点上,在另一已知点上放置水准尺。
(2) 对中整平经纬仪,瞄准目标,整平竖直读盘,读取上、中、下丝读数,读取水平读盘和竖直读盘读数,测仪器高度,记录全部数据。
(3) 用公式计算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和高差。
(4) 将经纬仪和水准尺互换位置,重复(1)(2)(3)步,进行检核。
3、什么是等高线平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有什么关系?
答: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等高线平距相等,地面坡度相同。
4、测回法测水平角的基本操作要点。
答:其操作要点为:
(1) 将经纬仪安置在待测角的角点上,并完成对中整平工作。
(2) 将经纬仪置于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分别瞄准待测角的两个目标,读取水平读盘读数,并计算上半测回角值。
(3)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将经纬仪置于盘右位置,分别瞄准待测角的两个目标,读取水平读盘读数,并计算下半测回角值。
(4) 根据上、下半测回角值,计算出待测角的角值。
5、经纬仪碎部点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答:其基本工作有:
(1)安置经纬仪并对中整平,测仪器高度,后视相邻导线点,确定导线方向,并将水平读盘读数归零。
(2)瞄准待测目标,读取上、中、下丝读数,读取水平读盘和竖直读盘读数。
(3)分别计算水平角、竖直角、水平距离、高差和碎部点高程。
(4)按比例将碎部点展绘到图纸上。
6、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答:其目的是: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的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间的施工。
其工作内容为:放样已知水平距离、放样已知水平角、放样已知高程、放样已知直线坡度等。
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答: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8、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答: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9、直线定线时,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答: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0、测量工作中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视差应如何消除?
答:测量工作中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使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在目镜端观测者眼睛略作上下少量移动,如发现目标也随之相对移动,即表示有视差存在;再仔细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成像稳定清晰。
11、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答:为了消除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产生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12、水准测量中设置转点有何作用?在转点立尺时为什么要放置尺垫?何点不能放置尺垫?
答:设置转点是便于传递高程。放置尺垫是为了正确地传递高程,使立尺点稳固准确。水准点(已知高程点)不能放置尺垫。
13、测量竖直角时,为什么每次读取竖直度盘读数前,都应先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再读数?
答:为了使竖直读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使竖直读盘读数正确。
14、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
答:为了消除仪器的视准轴误差和横轴不水平误差,提高测量精度,防止粗差。
15、测量竖直角时,如何消除竖盘指标差?
答: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位置观测,取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竖直角,以消除竖盘指标差的误差影响。
16、经纬仪安置包括哪两个内容?怎样进行?目的何在?
答:经纬仪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对中可使用垂球或光学对中器操作。整平使用基座脚螺旋,先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线方向,两手同时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8,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直到仪器旋至到任何位置,水准管气泡总是居中为止。
17、偶然误差有哪些特点?
答:偶然误差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绝对值超过一定限值的误差出现的频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频率大致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
18、选择测图控制点(导线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选定导线点的位置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l)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单一导线尽可能布设直伸形状,除特别情形外,对于二、三级导线,其边长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19、在导线计算中,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什么?
答: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度中。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 、 反其符号按导线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边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20、地物符号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地物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地物注记等。
比例符号:其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纸上。
非比例符号:其地物形状和大小无法按比例缩绘到图上,采用相应的规定专用符号表示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
半比例符号:其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不按比例尺缩小表示的符号。
地物注记:是对地物的性质、名称等用文字和数字或者符号加以说明。
21、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作用?
答:相当于图上0.1㎜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测图时用来决定测区地面的测量详细程度,取舍地物,在规划设计用图时,用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形图。
22、测图前有哪些准备工作?控制点展绘后,怎样检查其正确性?
答:测图前除做好仪器、工具和有关测量资料的准备外,还应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工作(图根控制测量),以及图纸准备、坐标格网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绘等准备工作。控制点展绘后,用比例尺在图纸上量取相邻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作为展绘导线点的检核,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应不超过±0.3mm,否则导线点应重新展绘。
23、简述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
答: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l)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控制点) 上,量取仪器高 。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 ,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l上的标尺,读取视距间隔l,中丝读数 ,竖盘盘左读数L及水平角读数β。
(5)计算:先由竖盘读数 计算竖直角 =90°- ,按视距测量方法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6)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纸上测站点 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 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 ,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1的方向,然后按测图比例尺由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l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24、地形图应用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可以确定图上点的坐标;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点的高程;确定两点间直线的坡度;按规定的坡度选定等坡路线;绘制已知方向纵断面图;确定汇水面积边界线等。
25、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按规定坡度在图上选定最短路线、绘制某方向断面图、平整场地的土石方量估算、确定汇水面积等。
26、土石方量估算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答:(1)方格网法:此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方估算情况;(2)等高线法:当场地起伏较大,且仅计算挖或填方(山头、洼地)及水库库容等时,可采用等高线法;(3)断面法:在道路和管线布设(或坡地的平整、池塘的填方)中,沿中线(或挖、填边线)至两侧一定范围内,线状地形的土石方计算常用此法。
- 10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