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外交关系的突破》全息育人点导引
单元或
节名
学科认知
德性育人
审美育人
健康育人
实践育人
教学设计提示
外
交
关
系
的
突
破
1.学科知识: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实。教学重点: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
2.学科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历史学习的方法;掌握从史料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方法,达成对学生进行历史关键能力的培养。
3.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
1.培养强烈的国家、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从国家视野的角度达成国际理解。
感受历史智慧,启迪人生智慧,帮助学生成长,凸显历史的智慧之美。
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的乐观开朗健康心理。
培养历史实证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视频,创设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情境,认识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得出现实是过去历史的反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情怀。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整理、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等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从史料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探究20世纪50-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的原因,得出“中美关系的变化是中美两国共同的需要,是两个领导人智慧碰撞的结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成创新精神的培养。
3.引导学生从中美两国的国内形势、国际形势、国家领导人等不同的角度,阐述20世纪50-70年代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教会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描述和论证历史的能力。
4.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的感悟”,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智慧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启迪学生人生智慧的目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20世纪的中国外交》,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在面对我国外交困境时的积极面对,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的乐观开朗健康心理。
注: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第二课,课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